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53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含义

既有种类含义又有数量含义

只有种类含义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

离子

②离子的生成途径:

离子的产生

③存在离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

NaCl、CaC2、C17H35COONa;

电解质溶液中:

盐酸、稀硫酸等;

金属晶体中:

钠、铁、铜等。

【注意】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4、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如:

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

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若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

分子

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5、“基”、“根”、“碳正离子”

(1)“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3)。

(2)“根”是带电的原子团,能稳定存在,如“NO2—”亚硝酸根离子,“HSO3—”亚硫酸氢根离子,它们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根”与“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带电荷。

“根”与“基”的电子式也不同。

如羟基—OH的电子式为

,而氢氧根OH-的电子式为

,甲基正离子CH3的电子式为

二、物质组成分类

1、纯净物和混和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组成

有固定组成,组成这种物质的各元素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没有固定组成,混合物中每种物质的含量可以任意调配

性质

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没有固定的性质,混合物中每种物质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性质

分离

不能用物理方法将组成纯净物的各种元素分开,只有通过化学方法才能达到分离各元素的目的

可用物理方法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

  ⑴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聚合物等);

⑵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

  ⑶同分异构间的混合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含邻、间、对三种)

  ⑷同素异形体间的混合体

  ⑸其他:

①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盐酸、浓硫酸;

②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

③钢、生铁、普钙、漂白粉、碱石灰、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

④煤焦油、石油及其各种馏分、植物油和动物油。

2、单质、同素异形体

①同种元素的原子能构成单质的分子或晶体。

②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有因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氧气(O2)和臭氧(O3);

因晶体中原子排列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

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过程破坏原有化学键,因而属于化学变化。

同素异形体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唯一的,因此可以由此两个方面证明其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单质可分为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单质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固态时有延展性;

在化学反应中是还原剂。

非金属单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质脆易碎,除个别(石墨)外不善于导电传热。

非金属性强者在化学反应中是氧化剂。

3、化合物

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它又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

无机化合物的初步分类见前页表

(1)氢化物:

由氢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一般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其固体属分子晶体,熔点较低,常温呈气态,称气态氢化物;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ⅡA)与氢形成的氢化物则属于离子型氢化物,其中氢元素为-1价。

(2)氧化物:

由氧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根据其性质可进一步分为:

A.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一般低价金属氧化物,特别是活泼金属氧化物(ⅠA、ⅡA族)属于此类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一般非金属氧化物,特别是高价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和高价金属氧化物(Mn2O7、CrO3)属于此类氧化物

C.两性氧化物-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Al2O3、ZnO、BeO等。

【注意】

a.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包括两性氧化物)的对应(化合价一致)水化物是含氧酸或碱。

b.少数几种氧化物如CO、NO等,既不能跟酸,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分别可以看成是含氧酸、碱失去水的剩余部分,又称酸酐,酸酐(其中相应元素R的化合价相同)),如SO3是硫酸的酸酐,SO2是亚硫酸的酸酐,N2O5是硝酸的酸酐。

至于NO2既不是硝酸也不是亚硝酸的酸酐。

d.通常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氧元素和碱金属、某些碱土金属还能形成化合价为-1价的过氧化物,如Na2O2和BaO2以及超氧化物,如KO2。

(3)酸:

由氢和酸根组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是一种电解质,在电离时生成酸根阴离子,其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

①按组成分无氧酸(酸根不含氧元素),它们是酸性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称氢某酸,如氢氯酸HCl(俗称盐酸),氢碘酸HI、氢硫酸H2S、氢氰酸HCN等;

含氧酸(酸根中含氧元素)称某酸如硫酸H2SO4、硝酸HNO3,有不同变价的按其化合物称高氯酸HClO4,氯酸HClO3,亚氯酸HClO2,次氯酸HClO。

相同元素、且成酸价态相同的酸还可按酸分子中失水情况分正酸和偏酸,如H3PO4为磷酸,HPO3为偏磷酸;

H4SiO4为原硅酸,H2SiO3为硅酸;

H3AlO3为铝酸,HAlO2为偏铝酸等。

②按其性质不同可分

a.强酸与弱酸 按相同条件同浓度下的电离度区分。

常见酸的强弱:

强酸:

HClO4、H2SO4、HNO3、HCl、HBr、HI;

中强酸:

H2SO3、H3PO4;

弱酸:

HF、CH3COOH、H2CO3、H2S、HClO、HAlO2、H2SiO3

b.挥发性酸又称低沸点酸如HCl、HF、HBr、HI、HNO3、H2S和不挥发性酸又称高沸点酸如H2SO4、H3PO4。

另有某些不稳定含氧酸如H2SO3、H2CO3、HClO,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c.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这是根据酸根阴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氧化性与非氧化性划分的,酸中的H+都有氧化性。

常见的氧化性酸有硝酸、浓硫酸和次氯酸,非氧化性酸如盐酸、氢氟酸、磷酸。

注:

酸性强弱和氧化性强弱之间没有联系和因果关系,如次氯酸HClO是强氧化性弱酸。

(4)碱:

由金属和氢氧根组成(氨水NH3·

H2O除外),且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它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可以按性质分为强碱与弱碱,也可以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碱。

KOH、NaOH、Ba(OH)2为可溶性强碱;

Ca(OH)2为微溶性强碱;

Fe(OH)2 Fe(OH)3、Cu(OH)2为难溶性弱碱;

NH3·

H2O为可溶性弱碱

(5)盐:

由金属(或NH4+)离子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仅由金属与酸根组成的盐叫正盐,如Na2SO4、K3PO4;

如组成中还有氢元素,即有酸式根的为酸式盐,如NaHSO4、NaHCO3、Ca(H2PO4)2;

除金属和酸根外还有氢氧根为碱式盐,如Cu2(OH)2CO3、Mg(OH)Cl等,一般碱式盐的水溶性较差;

在电离时产生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的盐是复盐,如KAl(SO4)2·

12H2O、(NH4)2Fe(SO4)2、KCl·

MgCl2·

6H2O。

(6)络合物:

含有络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络合物.例如络盐[Ag(NH3)2]Cl、络酸H2[PtCl6]、络碱[Cu(NH3)4](OH)2等;

也指不带电荷的络合分子,例如[Fe(SCN)3]、[Co(NH3)3Cl3]等。

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7)其它常见的无机化合物:

如Mg3N2、CaC2一般不称盐类而属于氮化物、碳化物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即物理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水的三态转化,石油的分馏,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物理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或者形成化学键,如食盐晶体熔化时就是破坏晶体中的离子键,而液体NaCl降温变成晶体时,又形成了离子键。

⑵化学变化:

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与物理变化相比,化学变化有以下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发声等现象③变化的本质是:

旧键断裂、同时新键形成。

石油裂化,煤干馏,胃内消化食物等。

  化学变化过程的同时也发生了物理变化。

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CO2和H2O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微观

无新分子生成,无化学键变化

有新分子生成、有化学键变化

宏观

无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特征

物质的形状、状态改变

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变化范围

气化、液化、凝固、蒸发、升华及体积、形状等变化

化合、分解等基本反映、有机反应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与物质组成性质的关系

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组成、结构;

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应性质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指不涉及物质化学组成改变的一类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也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内容。

(1)化学性质主要包括

  ①氧化性、还原性②酸性、碱性③稳定性④络合性  

(2)影响化学性质的因素

①物质结构。

结构是影响化学性质的最重要因素,结构决定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结构包括:

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离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②物质的浓度对化学性质也有影响,如浓H2SO4与稀H2SO4的性质不同,浓HNO3与稀HNO3的性质不同等。

  Cu十H2SO4(稀)——不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例题精讲:

【例1】

(08年广东理基·

24)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荔枝酿酒B.酸雨侵蚀建筑物

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

〖答案〗C

〖解析〗A.荔枝酿酒过程中,会发生无氧呼吸,将其中的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并释放出CO2气体;

B.酸雨侵蚀建筑物过程中,酸雨的成分H2SO3与H2SO4会与岩石的CaCO3反应;

C.液化(相变)是一种物理变化;

D.生石灰为CaO,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

【例2】

(07年广东理基·

30)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

①中和法;

②化学沉淀法;

③氧化还原

法;

④过滤法。

其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过滤属于物理方法。

【例3】

(2010山东卷,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解析〗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A正确,因为2NaOH+SiO2=Na2SiO3+H2O,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反应除生成Na2CO3外,还生成O2,故B错;

NO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2NO+O2=2NO2故C错;

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故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

【例4】

(07年广东化学·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答案〗BD

〖解析〗纯碱不是碱、Mg、Al、Cu因活泼性不同冶炼方法分别是:

电解法、电解法、热还原法。

课后练习:

.(07年山东理综·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主要添加的是KIO3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07年广东化学·

13)顺式Pt(NH3)2Cl2(式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4种元素组成B.含有NH3分子

C.Pt的化合价为+4D.Pt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

〖答案〗AD

〖解析〗题目以临床医学广泛使用的搞肿瘤药物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物质类别及组成的认识。

Pt(NH3)2Cl2药物组成不可能有NH3分子,否则会逸出且NH3有毒,故B错。

因NH3为0价,故Pt为+2价,C错。

.(07年广东文基·

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

C.碳酸氢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

.(07年广东理基·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CuSO4·

5H2O是一种混合物

.(2007海南·

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A.水玻璃B.硅芯片C.黏土D.普通水泥

〖答案〗B

〖解析〗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

黏土的成分主要是铝硅酸盐,常见的有高岭土。

普通水泥主要成分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

.(08年宁夏理综·

7)图标

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然物质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答案〗B

.(08年广东化学·

7)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②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

〖答案〗D

.(08年广东理基·

24)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

〖答案〗C

34)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

C.CO2和SiO2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D.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大

.(08年江苏化学·

4)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炭溶液褪色

.(08年山东理综·

9)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10)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键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09年广东化学·

13)警察常从案发现场的人体气味来获取有用线索,人体气味的成分中含有以下化合物:

①辛酸;

②壬酸;

③环十二醇;

④5,9一十一烷酸内酯;

⑤十八烷⑥已醛⑦庚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⑥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10,③、④、⑤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10

B.①、②是无机物,③、⑤、⑦是有机物

C.①、②是酸性化合物,③、⑤不是酸性化合物D.②、③、④含氧元素,⑤、⑥、⑦不含氧元素

.(09年天津理综·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6.(2010山东卷)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