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6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4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docx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精编版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何为GDP?

如何理解GDP?

答案要点: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

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

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

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

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

(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3)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4)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何为通货膨胀?

怎样描述它?

答案要点:

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

通货膨胀的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如果以

表示t时期的价格水平,

表示(t-1)时期的价格水平,

表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则有:

,这里,价格水平P既可以用GDP平减指数表示,也可以用CPI表示。

5.失业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案要点:

失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具体说来,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失业人员和有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的信息在相互搜寻过程中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带来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某特定地区,劳动力市场上所需要的技能与劳动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二是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着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着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当一个经济体中的总需求下降,进而引起劳动力需求下降时,周期性失业就出现了。

6.有人认为,自然失业率这一概念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案要点:

自然失业率是指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即自然失业率存在时的状态)是西方市场经济运行的不容置疑的趋向。

当这一结果存在时,即使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那也是与社会制度无关的。

前者是不可避免的自然形成的事实,而后者来源于自然的原因。

因为,正是自然所形成的偏好才使得那些嫌工资太低的人处于失业的行列,因而有人认为自然失业率具有一定意识形态色彩。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的均衡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0?

答案要点:

当计划供给与计划需求一致,计划需求与实际需求也恰好相等时,计划存货投资可以为0,计划存货投资必定为0。

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不会将其计划存货投资安排为0,因此,宏观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会为0。

至于非计划存货投资,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往往不为0,所以,宏观上的非计划存货投资也往往不为0。

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是否总是大于0小于1?

答案要点: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因此,它至多等于1,而无论如何不能大于1;如果不消费也只能等于0,而不会小于0。

平均消费倾向则在短期内有可能大于1,因为可以借贷消费(如购买耐用消费品或自己住居住的住宅);但也不会小于0,因为人们至少需要基本的生活花费。

3.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增加储蓄对于均衡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答案要点:

首先是减少了消费需求,其次是增加的消费能否全部转变为投资很难确定。

所以,增加储蓄的直接作用是减少了总需求,进而降低了均衡国民收入。

4.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何不足之处?

答案要点:

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仅仅考虑了最直观的短期情况,忽略了消费也要有长期考虑,也忽视了不同社会收入层次对总体消费的影响,以及社会消费与居民消费、企业消费、政府消费的情况。

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概念强调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道理,但太笼统,局限性不小,忽视了它在不同层次中的作用。

有关消费的内容可以参看教材p75-77的内容。

5.投资是如何决定的?

怎样看待其决定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

投资决定的原则是收益大于成本,在考虑边际成本的情况下,至少要使投资的收益等于成本。

影响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都是在进行实际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

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除投资所直接使用的实际成本规模和风险成本外,从融资成本角度看,主要是利率水平和还贷期限。

在投资预期收益和风险既定情况下,利率高低直接牵涉投资的成本,最终影响投资的利润。

所以,利率始终是影响投资的最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影响投资的收益方面,主要是预期的利润率水平和投资风险收益状况。

前者涉及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

这既要求大于投资同期利率,又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确定。

因此,在凯恩斯理论中,它是影响投资最重要的因素,起着远大于利率的关键性作用。

6.怎样理解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的区别?

答案要点:

资本边际效率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底线,它意味着投资的成本(资本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与收益的相等。

而投资边际效率则指实际实施投资过程中,随投资的增加而导致资本品价格上涨,在投资期限不变情况下,如果初期的资产价格和最终预期收益不变,则贴现率必须下降。

于是,就产生了低于最初资本边际效率的投资边际效率。

7.可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

答案要点: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消费不足现象首先要从其基本的经济矛盾中寻找,即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寻找。

一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通过大量销售其产品和服务来获取利润,这就要求有非常大的消费需求。

而消费需求的大部分要靠绝大多数民众来提供,这又要求他们有相应的可支配收入。

但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榨取剩余价值),会将绝大多数雇佣劳动者的工资压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是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获取大部分社会收入但只占人口少数的资本家阶级那里,其消费就其个人来说也许是很大的,但在社会消费的比重,却显得很低。

这就造成了社会生产力与社会消费力之间的巨大矛盾,产生生产相对过剩或消费相对不足的矛盾。

尽管事实上消费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和上述基本矛盾相比,都是相对次要的。

凯恩斯在其著作中,却将并不重要的作为心理因素的消费倾向作为重点加以分析。

尽管他也谈到食利者阶级的消费倾向较低问题,但其食利者的范围是极其狭隘的,而且未能将上述基本矛盾提出作为根本性矛盾加以对待。

其他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很少提出马克思那样深刻的分析。

所以,凯恩斯以及其他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消费不足理论都是极其肤浅的。

8.应该怎样看待凯恩斯以心理因素说明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理论?

答案要点:

个人心理因素的确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并不迫切的消费和投资。

但是,个人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会首先受到客观条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相反。

事实上,绝没有脱离社会条件的纯粹心理问题。

将客观的经济问题主要归结为心理因素和规律的作用,在通的情况下是偏颇的,而在一般情况下则是错误的。

另外,个人心理如何与社会心理相一致?

如何综合为具有同一指向的社会心理,却是非常复杂和带有不确定性的问题。

因为许多个人之间千差万别的心理状态无法统一,其不同心理状态下出现的经济行为很可能被相互抵消。

所以,以心理因素来说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不确定性,也许会比以之说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要好一些。

即便如此,心理因素也只是许多影响因素之一,而且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1.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收入水平和结构、供求水平的结构对应、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大小、物价水平、利率水平、政府支出

2.为什么价格水平的上升会提高利率?

答案要点:

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大和实际货币存量的减少,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就必须提高利率来抑制货币需求的增长。

3.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要点:

在投资的预期收益不变情况下,利率下降意味着投资成本的减少和利润的增加,所以,企业会增加投资。

而增加投资需求就会增加产出和均衡收入。

这样,IS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下方倾斜。

4.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要点:

均衡收入提高增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上升,以便抑制货币的投机需求。

于是,LM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

5.减少政府支出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

这会降低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为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降低。

6.增加货币供给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

货币供给增加会使货币市场失去原来的均衡,要恢复均衡就需要相应增大货币需求,为此,利率就会降低。

7.IS曲线和LM曲线为什么不能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答案要点:

IS曲线涉及的利率是外生变量,必须由货币市场决定;LM曲线涉及的收入也是外生变量,必须由产品市场决定,所以他们都无法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8.你认为IS▬LM模型是说明总需求的好模型吗?

答案要点:

该模型具有较简洁、直观、能大致说明宏观经济中总需求的优点和特征。

但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是两条曲线的交点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其说服力。

二是模型无法反映消费需求的情况。

三是该模型受限于其静态表现。

四是没有表现出凯恩斯所强调的投资需求的不确定性,表现的却是投资与利率的确定性关系。

参见教材p113▬115的内容。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1.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要点:

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或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提高。

这也就是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

所以,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2.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要点:

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小或几乎不变动,总需求曲线越陡直,即总需求对于价格不敏感,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

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的具体项目。

3.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要点:

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陡直,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大也不会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越平坦,即总需求对于价格很敏感,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

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企业投资的重要具体项目。

4.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

答案要点:

如果是以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有好的项目,同时也不能因此引起利率上涨。

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会产生局限性和副作用:

因利率上涨而导致原本可由社会进行的投资被放弃,即产生“挤出效应”,或者因缺乏适当的投资支出的对象,而无法达到目的。

如果以减税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局限性,即,企业找不到可以盈利的投资项目,就不会因减税而增加投资,从而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

5.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一是受限于经济中是否存在可盈利的投资项目,二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6.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要点:

可以互相弥补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时存在的局限性和缺陷,避免或降低副作用。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

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主要有:

(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

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

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

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

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

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

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

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

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

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

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

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

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

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

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

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

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

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

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3.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

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

【参考答案】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和超速的通缩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

凯恩斯学派认为,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后,由于总产出已经达到最大化,这时货币供给量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会形成过度需求,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比例上升,产生“真正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其从供给方面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具体又可分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和进口型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其认为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性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物价普遍持续的上涨。

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具体表现为需求结构的变动和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

(4)货币主义学派的解释。

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是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

4.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三种形状菲利普斯曲线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达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

(1)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又称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最先提出的一种表达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逆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它表明失业率减少时,货币工资增长速度趋向上升;失业率增加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趋于减少。

(2)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又称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一菲利普斯曲线形式是用物价上升代替工资上升,它用来表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

这条曲线表明: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3)引申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用来表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修改后的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

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

这样,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变动关系。

以上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美国、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况。

它们分别表明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逆向变动关系、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同向变动关系。

5.乘数-加速数模型是如何解释经济周期的?

【参考答案】

凯恩斯主义用乘数原理来解释私人经济部门的不稳定性和以财政政策为主导的宏观需求管理的有效性。

当投资变动时将会引起收入的变动,收入的变化量与引起这一变化量的投资变化量的比值

即为投资乘数。

,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投资乘数

越大,一定的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就越大。

加速数原理说明当收入变动时将会引起投资支出的变动。

其基本模型表示为:

,若边际消费倾向

和加速数

已知,就可以推算出本期的国民收入的值,进而说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了。

乘数-加速数原理说明经济周期中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体内部,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强化了经济波动的趋势;从总体看,宏观经济波动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加速数的大小,如果这两个参数较小,则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小。

由于投资和收入之间的不稳定的关系使经济体系形成了周期性波动,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干预政策来缓解经济周期的波动。

6.什么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它有哪些基本的理论特征?

【参考答案】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实际因素,其中特别是技术冲击。

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宏观经济经常会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而发生波动,如资源的不利变化,战争、政治动荡或人口增减,能源价格变化和技术革新等。

同时,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着资本积累、替代效应和不同类型的调整滞后等三种传导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把初始的冲击进行放大和传递,最终形成整个经济的波动。

实际经济周期有五个典型的理论特征: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采用代表性经济主体框架,考虑代表性企业和家庭的行为。

经济主体在现行资源约束条件下使其效用或者利润最大化。

(2)经济当事人具有理性预期,价格能自由伸缩以确保持续市场出清。

(3)经济波动的刺激机制源于生产技术等外生冲击,各种传导机制使这种最初刺激的影响扩散开来。

(4)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设货币是中性的,就是货币政策对实际变量没有影响。

(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打破了宏观经济分析中的长期和短期的二分法,将短期波动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之中。

7.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审视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成因的各种解释。

【参考答案】

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比较,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在解释经济周期的内在根源上,都存在鲜明的理论差别。

(1)马克思认为周期循环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的经济现象。

马克思指出,“大工业本身刚刚脱离幼年时期;大工业只是从1825年的危机才开始它的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周期循环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的经济现象。

(2)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把经济周期归因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认为经济周期或者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现象,其总根源是生产力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看作是资本再生产过程,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的,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各个变动,而这种变动的顶点就是普遍危机。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1.说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要点: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

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体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2.西方经济学家如何认识经济增长的源泉?

答案要点:

西方经济学家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分为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

一方面,直接原因与经济中的投入要素,如与资本和劳动的积累有关,还与能够影响这些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变量,如规模经济与技术变化有关;另一方面,基本原因是那些对一国积累生产要素的能力以及投资于知识生产的能力产生影响的变量,如人口增长、金融部门的影响力、一般宏观经济环境、贸易制度、政府规模、收入分配、地理的影响以及政治、社会的环境等。

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它有什么含义?

答案要点: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k表示人均资本,

,f(k)为人均生产函数,n为人口增长率,s为储蓄率,

为折旧率。

这一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变化等于人均储蓄减去

项,表达式

可理解为“必要的”或是“临界的”投资,它是保持人均资本k不变的必需的投资。

为了阻止人均资本k下降,需要一部分投资来抵消折旧,这部分投资就是

项。

同时还需要一些投资,因为劳动数量以n的速率在增长,这部分投资就是nk项。

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