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77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省份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体制机制的差异及比较研究二Word文档格式.docx

67

浙江

9

20

16

32

58

江苏

42

15

64

27

52

山东

34

99

17

49

31

91

资料来源:

根据各省2006年《统计年鉴》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审批事项保留较多,审批服务体系建设、审批方式转变滞后,行政区划调整步伐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职能转变。

  2.所有制结构

  国企改革方面,沿海先进四省通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使国有企业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管专卖的行业集中,在国有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占GDP比重不断降低。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仍有71%的国有资产分布在制造业、采掘业、商务和服务业等一般竞争性领域,高于广东省53%、浙江省56%、江苏省58%和山东省61%的水平;

河北省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还高达49.6%(为整个国民经济减去民营经济所占比重的数据),比浙江19.8%、广东27.7%、江苏39.1%、山东48.0%的水平分别高29.8、21.9、10.5和1.6个百分点。

  发展民营经济方面,沿海先进四省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经济,既优化了所有制结构,又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

浙江省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根据民营经济的发展阶段对民营经济管理从“不作为”到“有限作为”、再到“全面服务”。

江苏省以发展乡镇企业起步,进而通过乡镇企业改制,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广东省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放手发展各类市场中介组织,为民营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

山东省鼓励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公有制企业改制、改组,在偿还贷款、职工安置、费用收取、企业税收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对民营企业服务方面还不到位,政策管理上存在“玻璃门”、“中梗阻”现象;

另外,虽然大部分经营领域已对民营经济放开,但因国有资产迟迟不能退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的进入。

2006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50.4%,低于浙江80.2%、广东72.3%、江苏60.9%和山东52.0%的水平;

从民营经济上缴税金看,河北省568.7亿元的贡献也低于广东1414亿元、浙江947亿元、江苏848亿元和山东755亿元的水平。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在所有制结构中,河北省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布局分散,集中度低;

民营经济比重不足,规模不大,贡献不够。

  3.生产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改革方面,浙江省不断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的渠道,使大量的剩余民间资本顺利进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广东省抓住国家给予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和资本市场。

江苏省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构建包括证券、债券、产权、期货等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

山东省着力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加强对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规划指导,因地制宜地发展境外上市,努力扩大本省上市公司数量。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金融市场整体发育水平低,银行业规模小、存贷比高,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育不足;

上市公司家数少,筹资额低。

考虑到国家对广东省发展金融市场的特殊政策不可比影响,与其他三省比河北省各项指标也是最差的,融资额仅为三省中最低的浙江省市场融资额一半左右(见表5)。

表5 

2006年河北省与沿海先进四省金融市场指标对比

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亿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国内上市公司数(家)

当年国内A股市场筹资(亿元)

14145

850

12551

7411

47

49812

10063

43262

25935

164

288

28367

6107

25005

20757

97

43

28654

5796

25860

18485

23366

3370

19634

15709

84

56

2006年各省《金融运行报告》

  土地市场改革方面,浙江省强化土地市场化配置的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改革。

江苏省制定了江海滩涂和荒山荒坡整治指标与建设用地指标相挂钩的土地置换政策,统筹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建设用地的综合利用。

广东省建立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机制,采取土地置换(易位)、土地使用权调整(易权)、改变土地用途(易用)等方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确保工业发展用地。

山东省建立了节约集约用地激励约束机制,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对现有厂区进行土地资源的挖潜利用。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虽然也建立了土地市场,推进了“招拍挂”制度,但作用发挥不充分,通过市场配置的土地数量少。

2006年,河北省通过土地市场配置土地2.6万亩,而同期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省分别为13.2万亩、10.6万亩、9.4万亩和5.6万亩。

  人才市场改革方面,浙江省畅通企业与人才的交流渠道,通过“才智并进、智力兼职、人才租赁”等多种形式建立优秀人才柔性引进机制。

江苏省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深化完善人才市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广东省完善市场配置与公共服务相结合的人才市场发展模式,促进各类人才市场的联网贯通。

山东省打破国界、地域、户籍、身份、档案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培养和引进人才,但还没有形成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和氛围,通过市场配置引进的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处于较低水平。

首先是引进人才的层次和水平低。

近几年河北省引进的回国人员中,获得国外硕士以上学位人数的比例不到20%,而沿海先进四省都在60%以上。

其次是引进优秀人才尤其是海外人才的总体规模小。

近年来,河北省通过市场引进的外国专家数量平均每年为4600人次,仅为江苏的1/2,山东的1/3,广东和浙江的1/4;

引进留学人员总量1500人,仅为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的1/2、1/10、1/15、1/20。

再次是引进的人才结构与河北省主导产业不匹配。

如在河北省引进和培养的院士中,适应河北省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没有。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金融、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市场改革滞后,市场体系发育不足,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低。

  4.财政管理体制

  省对县财政管理体制方面,浙江省一直实行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并多次进行强县扩权的改革。

江苏省积极推进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到2007年已全面实行了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山东省建立“以市为主、省市共管”的财政管理模式,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省对县转移支付规模,帮助财政困难县弥补基本支出缺口,保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及基层正常运转。

同时,强化市级的帮扶责任,由省财政根据各市财力状况,核定市级保障性转移支付的配套数额,并确保落实到位。

广东省实行界于省管市、市管县和“省直管县”之间的财政管理模式,从2004年起,广东对省以下财政体制逐步进行调整,在激励性财政体制、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补助等方面省财政已经直接对县。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虽然于2005年确定对第一批22个县(市)扩大管理权限,赋予与设区市相同的部分经济和社会管理权(包括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但对大多数县仍实行传统的省管市、市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方面,江苏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导向。

浙江省“两保两挂”和“两保一挂”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体现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山东省建立保障性和激励性相统一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广东省实行了激励性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把公平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沿海先进四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体现效率和公平的结合,既确保困难县的工资发放和县乡机关的正常运转,又确保经过转移支付以后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而激励各类地区都积极致力于发展经济。

  财政支出结构方面,2006年,河北省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的比重分别比四省平均水平低1.96、1.06、1.24个百分点(见表6),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因此河北省在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进程中有必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的比重。

表6 

2006年河北省与沿海先进四省财政支出结构对比

单位:

预 

算 

科 

四省平均

基本建设支出

5.84

10.6

6.80

9.03

4.48

7.8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1.64

1.10

3.75

3.56

4.08

2.7

地质勘探费

0.30

0.14

0.24

0.17

0.19

科技三项费用

0.75

2.45

2.82

1.95

1.51

1.99

流动资金

0.00

0.02

农业支出

3.16

2.04

4.77

4.14

4.23

3.54

水利和气象支出

0.95

1.86

1.46

1.61

1.11

1.47

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

0.96

1.06

1.34

流通部门事业费

0.13

0.07

文体广播事业费

2.44

2.32

3.12

2.83

2.60

教育支出

16.0

15.3

18.2

14.8

15.9

科学支出

0.34

0.67

0.87

0.53

0.49

0.59

医疗卫生支出

4.25

4.06

5.68

4.45

4.00

4.42

其他部门的事业费

5.74

5.43

6.66

3.83

4.60

5.15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

2.99

2.05

2.52

2.41

2.70

2.46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

4.69

4.50

0.63

2.71

3.42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7.02

1.93

4.17

3.68

3.53

行政管理费

9.57

10.0

10.9

11.5

10.5

外交外事支出

0.08

0.06

0.03

0.04

公检法司支出

6.59

10.1

8.95

7.84

6.38

8.20

城市维护费

4.89

4.73

5.73

8.64

8.02

6.45

政策性补贴支出

0.93

2.24

3.58

2.25

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0.55

0.72

0.33

0.10

0.11

0.37

2006各省《财政年鉴》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现行的市管县财政管理体制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仍未建立,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与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5.对外开放

  利用外资方面,广东省利用临近港澳、侨胞众多的地缘人缘优势,始终将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引资的主要抓手,建立了粤港澳大通关的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提高了通关效率,将优化发展环境落到了实处。

江苏省大打产业牌,积极吸引国外高科技企业到江苏投资,并大力实施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链招商”模式,积极有序的引进外资。

浙江省进行了以外资审批制度为主的一系列改革,切实下放了审批权限。

山东省紧紧围绕“突出日韩台、面向全世界”的要求,积极迎接日韩产业转移,并制定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招商。

河北省也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文件,并进行了外资审批制度改革,但在改革力度与政策成效方面,与沿海先进四省还有很大差距。

2006年,河北省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资增速分别只有23.8亿美元和4.6%,为同期广东的16.7%和26.3%,浙江的27.0%和30.3%,江苏的13.7%和14.3%,山东的23.8%和40.0%。

从引资质量来看,截至2006年河北省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2家,而广东为176家,浙江为76家,江苏为173家,山东为118家。

从引资重要载体开发区建设来看,河北省省级以上开发区为50家,广东为92家,浙江为134家,江苏为125家,山东为171家;

从开发区引资作用来看,2005年河北省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的比重为29.8%,远低于广东(38.7亿美元、31.2%),江苏(94.2亿美元、71.4%)、山东(44.2亿美元、40.1%)的水平,与浙江省相比,比重与其持平,但外资利用规模却还不及其1/3(见表7)。

表7 

2006年河北省与沿海先进四省对外开放情况对比 

%

省份

实际利用外资

省级以上开发区数量

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占全省利用外资比重(%)

世界500强企业(家)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2006年增速(%)

十五期间年均增速(%)

23.8

4.6

14.0

50

6.8

29.8

145.1

17.4

21.2

92

38.7

31.2

176

88.9

15.1

39.2

134

22.8

29.5

76

174.3

32.3

36.8

125

94.2

71.4

173

100

32.9

171

44.2

40.1

118

2006年《中国对外开放年鉴》

  对外贸易方面,2006年,河北省外贸依存度仅为12.8%,而广东为162.4%、浙江为71.1%、江苏为105.4%、山东为34.9%。

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河北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6.3%和3.7%,也远低于广东(68%和34.6%)、浙江(42%和10%)、江苏(69.4%和43.6%)、山东(31.6%和26%)的水平。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广东省从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机构入手,建立了一系列适应国际化的政府运作机制。

浙江省简化了境外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核准程序,并设立了“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

江苏省以政府为主体建立了境外投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

山东省成立了“投资促进中心”和“外派劳务救援中心”,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机会、业务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还建立了“走出去”工作目标责任制。

河北省在促进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以及加强境外资源开发与合作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站在全省角度统筹协调,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总领性政策却迟迟没有出台,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机制也远未建立。

2006年,河北省完成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仅为8.3亿美元,分别是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的19.1%、21.7%、40.9%、55.3%。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外资、外贸和外经发展差距巨大,经济开放度低,经济发展仍处于内循环阶段。

  6.农村体制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方面,在乡镇机构改革上,河北省进行了23个县的改革试点,占全省县总数的17%,从比例上看,高于广东省的5个和7%、浙江省的4个7%,低于江苏省的17个和33%、山东省的30个和33%。

浙江省撤销所有乡镇实体事业单位,实行虚拟化设置,工作任务落实到“四办两中心”,人员实行政事业混岗。

江苏省和山东省在乡镇党政机关按照职能归口设置综合办公室或职位,综合办公室不作为乡镇一级的中间层次,负责人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

设置职位的乡镇,提倡一人多岗、交叉兼职,职数也有限制;

在分流人员安置上,两省政府均给予较大额度的财政补助。

河北省也进行了“四办一中心”的乡镇机构改革,并推行党委、政府和事业交叉任职。

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上,浙江省和江苏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对经济发达地区推行乡镇设立独立财政改革。

山东省在保持原有省对下各项转移支付和补助规模的基础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五奖一补”改革。

河北省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乡镇实行相对规范的分税制,对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财政体制。

在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上,河北省与沿海四省从2006年开始,均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广东省还进一步免除了课本费;

在经费保障上,各省都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从财政体制上与乡镇脱钩,上划到县,并且出台了较详细的省和市一级与县一级的分担比例(见表8)。

表8:

河北省与沿海先进四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比例对比

经济发达县

经济中等县

经济欠发达县

河北省

37:

63

50:

63:

37

广东省

10:

90

40:

60

100:

浙江省

20:

80

山东省

60:

40

80:

各省相关年份《财政年鉴》

  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方面,沿海先进四省在坚持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江苏省在推进农民合作组织中突出抓典型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培育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确定下来。

同时赋予农民专业协会一定的职能,使农业协会参与到农业发展立项、名牌农产品评定、农产品发展规划、农业标准制度等工作中去,支持协会发展壮大;

山东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003、2004、2005年省财政厅分别安排1000万、1000万、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合作组织发展。

目前,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省已分别建立起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36个、4651个、6010个、25586个,带动农户128万户、211万户、284万户、349万户(见表9)。

河北省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和《关于积极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但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相对缓慢,带动能力较弱。

表9 

2006年河北省与沿海先进四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比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个)

每万人拥有的合作组织数量(个)

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数(户)

占农户总数比重(%)

4857

3

180

12

1136

128

8

4651

6

211

6010

284

25586

349

2006年各省《农村统计年鉴》

  与沿海先进四省相比,河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数量居中,在乡镇机构分流人员经费补助、义务教育减免覆盖范围和义务教育减免省市县分担比例上有一定差距;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7.社会保障体制

  城镇职工社会保障方面,2006年,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四省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分别为1972、1052、1469、1368万人,河北省为748万人;

医疗保险参加人数分别为1421、730、1274、996万人,河北省为616万人;

工伤保险参加人数分别为1868、604、812、647万人,河北省为402万人;

失业保险参加人数分别为1208、504、901、789万人,河北省为471万人(见表10)。

从参保人数上看,河北省低于沿海先进四省。

截止到2006年底,河北省和沿海先进四省城市低保都实现了应保尽保。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方面,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已覆盖全省1310个乡镇、859.95万人,山东省已覆盖1070万人,河北省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仅为224万人。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四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分别为3048、2102、3168、40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88.9%、96.5%、90.5%、74.0%,河北省参加人数和比例分别为1170万人和27.9%,低于沿海先进四省(见表1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方面,河北省已经建立起全覆盖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制度建设与覆盖面上与沿海先进省份差距不大。

表10 

2006年河北省与沿海先进四省社会保障情况对比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万人)

参加工伤保险人数

(万人)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万人)

参加新农合人数(万人)

新农合占农村总人口比例

748

616

402

471

1170

27.9%

1972

1421

1868

1208

3048

88.9%

10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