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78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治疗寄生虫病的中药文档格式.docx

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潮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有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性成分及其他β-半乳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β-谷甾醇等。

倍半萜类有青蒿素、青蒿酸、青蒿醇、青蒿酸甲酯等。

黄酮类有3,4-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醇、猫眼草黄素、猫眼草酚等。

香豆素类有香豆素、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东莨菪内酯等。

挥发性成分中以茨烯、β-茨烯、异蒿酮、左旋樟脑、β-丁香烯、β-菠烯为主,另含α菠烯、蒿酮、樟脑等。

(2)药理作用本品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有显著抗疟作用,青蒿素及衍生物具有抗动物血吸虫的作用。

青蒿素、青蒿醚、青蒿琥酯均能促进机体细胞的免疫作用。

青蒿素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以及降低血压。

青蒿对多种细菌、病毒具有杀伤作用。

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与金银花有协同作用,退热迅速而持久。

蒿甲醚有辐射防护作用。

青蒿素对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疗效。

研究表明青蒿琥酯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口服体内实验对小鼠肝癌有抗肝肿瘤作用,并与5-氟尿密啶有协同抗癌作用。

此外,青蒿的特殊毒性实验结果提示,青蒿素可能有遗传毒性,青蒿酯钠有明显的胚胎毒作用,妊娠早期给药,可致胚胎骨髓发育迟缓。

(3)不良反应低毒性是青蒿的重要特点之一。

青蒿浸膏片治疗疟疾,仅少数病例(3.4%)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青蒿素水混悬液肌注有轻度疼痛;

青蒿素注射液偶可引起过敏反应,应予注意。

临床应用:

(1)治疟疾寒热: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圣济总录》青蒿丸)

(2)治少阳疟疾:

暮热早凉,汗解渴饮,脉左弦,偏于热重者:

青蒿三钱,知母二钱,桑叶二钱,鳖甲五钱,丹皮二钱,花粉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

疟来前,分二次温服。

(《仁存堂经验方》)

使君子

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indicaL.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9~10月果皮变紫黑时采收,晒干。

去壳,取种仁生用或炒香用。

杀虫消积。

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1)化学成分种仁含使君子氨酸,约0.5%,以钾盐形式存在,即使君子酸钾;

脂肪油23.9%,油中含油酸48.2%,棕榈酸29.2%,硬脂酸9.1%,肉豆蔻酸4.5%及花生酸、甾醇等

(2)药理作用10%使君子水浸膏可使蚯蚓麻痹或死亡;

使君子仁提取物有较强的麻痹猪蛔头部的作用,麻痹前可见刺激现象,其有效成分为使君子氨酸钾;

其所含吡啶类及油对人、动物均有明显的驱蛔效果;

其粉有驱蛲虫作用。

(3)不良反应使君子有毒成分为使君子酸钾。

使君子氨酸的神经毒作用研究表明,可造成实验动物癫痫大发作,其引起的脑损伤与动物年龄、给药剂量有关。

本品内服可致胃肠刺激及膈肌痉挛,毒副作用表现为,呃逆、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发冷,重者可出现抽搐、惊厥、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

中毒原因主要是内服生品、误食过量新鲜果实,或用量过大。

解救办法可洗胃、催吐,对症治疗;

轻者可用绿豆、甘草煎水服。

(1)驱蛔虫、蛲虫:

使君子仁3—5岁3g,6—8岁4.5g,9—12岁6g,13—15岁7.5g,成人9—12g。

每日量1次嚼服,连服3天,最后1日服药后3小时服硫酸美15g。

使君子酸岬剂量0,025—0.125g;

儿童酌减,服药3小时后服硫酸镁15g;

亦可用使君子与其他驱虫药配伍应用。

(2)小儿疳枳:

使君子、麦芽、肉豆蔻、胡黄连、木香等同用。

槟榔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

产于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福建等地区。

一般采收分两个时期,11~12月采收青果加工成槟干,3~6月采收成熟果加工槟玉。

功能主治:

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症结。

(1)驱虫:

本品及所含槟榔碱有麻痹猪绦虫、牛绦虫、短小绦虫作用,使虫体产生弛缓性麻痹,对猪绦虫作用更为强大,能使虫体各部瘫痪。

(2)拟胆碱作用:

槟榔碱为M-胆碱反应系统兴奋药,能增强胃肠蠕动而产生腹泻,故服槟榔煎剂驱虫,可以不用泻下剂。

另有缩瞳等拟副交感神经作用。

本品含鞣质,低浓度能增强乙酰胆碱对大鼠回肠、子宫的兴奋作用,高浓度时本身可使大鼠回肠痉挛。

(3)对中枢的作用:

槟榔碱能降低小鼠探究反射以及咖纷汄、苯丙胺所致的活动增加,并能减轻戊四氮引起的惊厥;

槟榔碱3~6mg/kg腹腔注射能使5~30天雏鸡产生震颤,同时伴有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增加;

5mg/kg小鼠皮下注射,可使自发活动减少,10mg/kg可致流涎、震颤;

槟榔碱与肝组织匀浆温孵后,可被待谢成槟榔次碱。

槟榔次碱对大鼠和小鼠均有较弱的拟副交感作用;

能降低小鼠自发活动、探究反射及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增强氯丙嗪的镇静作用,并能部分对戊四氮的惊厥。

(4)抗病毒:

水浸液与流感病毒PR8混合后感染小鼠,证明具有对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1)治疗绦虫病:

槟榔对猪肉绦虫,治愈率多在90%以上。

(2)治疗姜片虫病:

治愈率自47.2~90%以上不等。

(3)治疗鞭虫病槟榔切片或打碎,取100克,加水500毫升浸渍12小时以上再煎至100~200毫升,分红2~3等份于清晨空腹时分次眼下,以防呕吐。

(4)治疗蛲虫病报告的少数病例(3例)均获治愈,而多数病例(71例儿童),治愈率仅占38%,且反应较多.

(5)治疗青光眼用槟榔片制成1:

1滴眼液,每5分钟滴1次,共6次;

南瓜子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

主产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收子,晒干。

研粉生末,以新鲜者良。

功用主治

杀虫,下乳,利水消肿。

可治绦虫,蛔虫,血吸虫,钩虫,蛲虫病,产后缺乳,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

现代研究:

(1)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含油16.4%[1],其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linoleicacid),油酸(ole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及硬脂酸(stearicacid)[1-3],还有亚麻酸(linolen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2]。

还含类脂成分,内有三酰甘油(triglyceride),三酰甘油(diglyceride),单酰胆碱(pholphatidylcholine),磷酯酰已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tine),脑苷脂(cetebroside)[1-3]等。

脱脂的种中分得有效成分:

南瓜子氨酸(cerebroside)[5-6].

(2)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

蚯蚓实验法证明南瓜子乙醇提取物有驱虫作用。

猫用南瓜子浓缩制剂100-300mg/kg一次灌胃,对绦虫、弓蛔虫等有明显驱虫作用。

40%南瓜子粉煮液和30%瓜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使之变薄变宽,节片中部凹陷(中段节片尤其明显),而对其头及来成熟节片则无此作用。

曾用合成的dl-南瓜子氨酸饲喂犬及小鼠,对犬包囊带虫、豆状带虫及小鼠短膜壳绦虫皆有效;

体外实验证明,1∶500溶液使犬绦虫明显兴奋,甚至挛缩,并与氢溴酸槟榔碱有协同作用。

2.抗日本血吸虫作用:

南瓜子有遏制日本血吸虫在动物体内向肝脏移行的作用。

在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拗的同时,给服南瓜子共28天,有预防作用;

但对成虫无杀灭作用。

接种血吸虫尾蚴的家猪,每天喂去壳去油南瓜子粉,预防效果与小鼠实验结果基本相仿。

小鼠实验证明,口服南瓜子能抑制和杀灭体内日本血吸虫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

但对血吸虫成虫无杀灭作用,只在服药1周后(每天3g),开始发生形态上的退行性变化。

毛壳南瓜子Cucu-rtitamoschatavar.melonaefOrmis预防作用大于光壳南瓜子C.Moschatavar.Toonas。

新鲜南瓜子与1年陈旧的南瓜子的预防效果相同。

不同产地的南瓜子均能抑制血吸虫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但作用强弱有所不同,徐州所产的功效较为显著。

南瓜子浆粉与生南瓜子仁同样有抑制和杀灭血吸虫幼虫的作用。

改用发酵法制作的浆粉也有同样预防效果。

用酒精沉淀等四种方法可以分离南瓜子仁的有效成分,防治血吸虫的有效成分为一种水溶性物质,即南瓜子氨酸。

南瓜子对幼虫的抑制作用主要在性发育期前;

在宿主肝内能杀灭部分幼虫,表现为炎性反应及虫体的退化性变化。

南瓜子氨酸不能杀灭成虫,但能使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减少。

3.其他作用:

小鼠以南瓜子浓缩制剂2-10g/kg灌胃,并无毒性,但口服4g,对肝、肺、肾等可产生暂时性病理损害,使肝内糖元减少和脂肪增加。

南瓜子氨酸使肝细胞呈轻度萎缩,肝内有少量脂肪浸润,停药后则迅速恢复正常。

感染血吸虫的兔喂服南瓜子后,清转氨酶和胆碱酯酶等有所变化,但3周后解剖兔肝病变极轻,体内虫数未减,可能因兔不爱食南瓜子,与饥饿有关'

以大量南瓜子氨酸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可使动物兴奋狂躁,而兔和猫则可能表现安静;

但能使兔血压升高和呼吸加快;

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血吸虫病临床试用南瓜子仁治疗血吸虫病,具有一定疗效。

治后大便复查,部分患者转为阴性。

尤其对急性病例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据73例观察,服药1~5天体温即开始下降锗89%,在6~14天开始退热的占11%,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服药后6~34天;

疗程结束后部分病例的肝脾肿大、血象、肝功能、心电图等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而慢性病例的病情则无明显改变。

常用制剂:

㈠去油粉剂:

每日全量240~300克,10岁以下儿童服半量,10~16岁服160~200克。

㈡水浸膏:

每毫升相当于生南瓜子仁4克。

急性病例每日用180毫升,慢性病例每扫服60毫升。

儿童剂量按去油粉剂推算。

均以30天为一疗程。

副作用:

服药初期可能有腹泻、恶心、食欲减退等反应,均较轻微,不久即消失。

浸膏反应较粉剂为轻。

治疗中有3例晚期病人服药后黄疸指数上升,停药后2例下降,1例仍继续上升而发生肝性昏迷。

故对晚期病例应慎重使用。

(2)治疗绦虫病南瓜子配合槟榔应用。

详见"

槟榔"

条。

(3)治疗蛔虫病南瓜子煎服或炒熟吃。

儿童一般每次用1~2两,于早晨空腹时服。

观察5~13岁粪检阳性患儿56例,服药后1~2天共51例排出蛔虫;

第5~10天48例复查大便,有33例转为阴性。

④治疗产后缺乳每次用生南瓜子5~6钱,去壳取仁,用纱布包裹捣成泥状,加开水适量和服(亦可加入少许豆油或食糖搅拌),早晚空腹各服1次。

一般连服3~5天即可见效。

如将瓜子仁炒热吃或煮粥吃则无效

牵牛子

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收,晒干。

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功能主治:

利水通便;

祛痰逐饮;

消积杀虫,主治水肿;

腹水;

脚气;

痰壅喘咳;

大便秘结;

食滞虫积;

腰痛;

阴囊肿胀;

痈疽肿毒;

痔漏便毒等

(1)中药化学成分:

1.牵牛种子含牵牛子甙(pharbitin)约3%,系树脂性甙,用碱水解得到牵牛子酸(pharbiticacid),巴豆酸(tiglicacid),裂叶牵牛子酸(nilicacid),α-甲基丁酸(α-methylbutyricacid)及戊酸(valericacid)等。

牵牛子酸为混合物,分离得到牵牛子酸A、B、C、D,以后二者为主;

牵牛子酸C系由番红醇酸(ipurolicacid)与2分子D-葡萄糖(D-glucose)缩合而成的甙,牵牛子酸D比牵牛子酸C多含1分子鼠李糖。

种子还含生物碱;

裸麦角碱(chanoclavine),野麦碱(elymoclavine),狼尾草麦角碱(penniclavine),田麦角碱(agroclavine),麦角醇(lyser-gol)等。

又含脂肪油11%及其他糖类。

未成熟种子含多种赤霉素及其葡萄糖甙:

赤霉素(gib-berellin)A3、A5、A20、A26、A27;

赤霉素葡萄糖甙(gibberellinglucoside)Ⅰ、Ⅱ、Ⅳ、Ⅴ、Ⅵ、Ⅶ、F-Ⅶ。

(2)圆叶牵牛种子含赤霉素A3、A5、A8、A17、A19、A20、A26、A27、A29、A33、A44、A55。

又含圣苯素-7-O-β-D-吡喃木糖基-O-β-D-吡喃阿拉伯糖甙(eriodictyol-7-O-β-D-xylopyanosyl-O-β-D-arabinopyranoside),2-羟基-1,4-戊二酮(2-hydro-xy-1-phenyl-1,4-pentadione),2,3,22,23-四羟基胆甾-6-酮(brassinone),栗木甾酮(castasterone)和麦角类生物碱(ergotalkaloid)。

牵牛子甙的化学性质与泻根素(Jalapin)相似,有强烈的泻下作用。

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泻下。

据动物试验,黑丑与白丑泻下作用并无区别。

关于牵牛子的泻下作用原理,研究很少,它与硫酸镁、大黄不同,在泻下时,不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但能加速菊糖(Inulin)在肾脏中之排出,可能有利尿作用。

牵牛子的水、醇浸剂对小鼠皆有泻下作用,但经煎煮后,即失去作用。

除去牵牛子甙后的水溶液,似仍有泻下作用,故除已知的牵牛子甙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泻下成分。

在体外试验,黑丑、白丑对猪蛔尚有某些驱虫效果。

牵牛子甙似能兴奋离体兔肠及离体大鼠子宫;

静脉注射1mg/kg对麻醉犬、兔的血压、呼吸无明显影响。

对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37;

5mg/kg。

对人有毒性,但不大,大量除对胃肠的直接刺激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与粘液血便外,还可能刺激肾脏,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

三色牵牛(Ipomoeatricolor)含异麦角酰胺(Isolyserga-nide)、麦角酰胺(Lysergamide)及裸麦角碱,有致幻作用。

致泻:

种子乙醇或水浸出液1.5-3g/kg灌胃,对小鼠有泻下作用,但煎剂则失去致泻能力。

兴奋平滑肌:

所含树脂0.2%浓度,对家兔离体肠管及子宫均有兴奋作用;

皮下注射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37.5mg/kg。

牵牛子甙水解产物的盐,可使豚鼠小肠、盲肠、大肠收缩,而牵牛子甙本身无此作用。

临床应用

治一切虫积:

牵牛子二两(炒,研为末),槟榔一两,肉五十个(微炒)。

俱为末。

每服二钱,沙糖调下,小儿减半。

用于虫积腹痛。

牵牛子能驱杀蛔虫,并可借其泻下作用排除虫体。

牛榔丸,即以本品与槟榔同用,驱虫效果更好,可治疗蛔虫、绦虫等多种寄生虫病。

乌梅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安蛔止痛,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止血,主治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久疟,久泻,痢疾,久咳,虚热烦渴,便血,尿血,血崩

果实含枸缘酸(citricacid),苹果酸(malicacid),草酸(oxalic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和延胡索酸(fumaricacid)总酸量约4%-5.5%,以前两种有机酸的含量较多。

还含5-羟甲基-2-糠醛(5-hydroxymethyl-2-furaldehyde),为无色油状物。

所含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甲醛(benzaldehyde)62.40%,4-松油烯醇(terpinen-4-ol)3.97%,苯甲醇(benzylalcohol)3.97%和十六烷酸(hexadecanoicacid)4.55%。

乌梅仁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约0.5%,而梅仁含约4.3%。

另有报道乌梅中还含苦味酸(picricaci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92)

(2)药理作用:

a、.对蛔虫的作用乌梅对蛔虫具有兴奋和刺激蛔虫后退的作用。

如将乌梅煎剂加入置有蛔虫的1%盐水和0.1%碳酸氢钠溶液内可见蛔虫活动增强。

给狗通过胃管给予乌梅煎剂50g并收集其的胆汁,在厌氧条件下,将蛔虫放入一直径0.3-0.5cm的胶管内,将胶管放入38℃的水盆内,从蛔虫头端入管内滴入收集的胆汁,结果可见大部分蛔虫从管内后退,有的蛔虫头从管内退出。

也有报道从223种中药热水提取液体外试验,筛选具有杀肠虫作用的药物,发现乌梅有效。

b.抗病原生物作用体外筛选发现,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

对结核杆菌也有抑制性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所含枸橼酸和苹果酸有关。

对某些致病性真菌如须疮癣、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c.其它作用乌梅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有较强的拮抗由钾离子引起的豚鼠结肠带收缩的活性,已分离出其活性成分是5-羟甲基-2-糠醛。

对胆囊乌梅煎剂口服有轻微收缩作用。

体外试验,乌梅对人子宫颈癌JTC-26株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小鼠玫瑰花环试验表明,乌梅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1、治伤寒蛔厥及久痢: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论》乌梅丸)

2、治蛔虫上行口鼻:

乌梅肉噙之,或煎汤饮自下。

(《日用本草》)

川楝子

楝子又名金铃子,中药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树的成熟果实。

主要产于中国的南方各地,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故又名川楝子。

川楝子性寒,味苦,是行气药的一种。

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能。

而且还是制作高效无残毒无污染的新型植物类农药的重要原料。

疏肝泄热;

行气止痛;

杀虫,主治脘腹胁肋疼痛;

疝气疼痛;

虫积腹痛;

头癣

果实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toosendanin),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melianone)、脂苦楝子醇(lipomelianol),21-O-乙酰川楝子三醇(21-O-acetyltoosendantriol),21-O-甲基川楝子五醇(21-O-methyltoosendan-pentaol)。

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

低浓度(1:

5000-9000)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

被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

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

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

川楝素对清醒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

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

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可治愈半数以上;

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作用;

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

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1)川楝子有止痛之功,《珍珠囊》称此药“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非此不能除”。

用于疝气疼痛。

疝痛因寒湿盛者,宜与茴香、吴茱萸、木香同用,以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如《医方集解》导气汤。

(2)用于虫积腹痛。

《疡医大全》以其与生艾煎汤熏洗。

用于头癣。

雄黄

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采挖后,除去杂质。

或由低品位矿石浮选生产的精矿粉。

燥湿,祛痰,杀虫,解毒,主治虫积,痈疽疔疮,走马牙疳,喉风喉痹,疥癣,缠腰火丹,湿毒疮,痔疮,蛇虫咬伤,惊痫,疟疾,哮喘

雄黄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As2S2),并含有硅、铅、铁、钙、镁等杂质。

1.抗菌作用:

雄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1/100的浓度于黄豆固体培养基上试验,对人型、牛型结核秆菌及耻垢杆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杀菌作用。

2.抗血吸虫作用:

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于感染前3天开始给雄黄、槟榔、阿魏、肉桂合剂0.2ml/20g,感染后继续给药12天,成虫减少率达75.27%,动物无虫率达14.29%,无雌虫率达42.86%。

雄黄有杀菌作用。

雄黄1:

2的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肝癌雄黄、老生姜等份取老生姜一块,中心挖空,四周留半厘米厚,填塞以雄黄,用挖出的生姜末把洞口封紧,置陈瓦上,用炭火培干,约7~8小时,焙至金黄色脆而不焦,一捍就碎时即可研粉,过筛,放在一般膏药上,外敷肝肿大处。

同时内服:

紫胡12克,肉豆蔻、砂仁、枳壳、槟榔各9克,乌药、沉香、木香各6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

迄症状缓解,肝肿大缩小,能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雄黄6克,露蜂房、山慈姑各15克分别研,再和匀研细,分成24包,每包1.5克,每服1包,日服2次。

能使癌肿缩小,溃疡修复。

  宫颈癌雄黄、钟乳石各13.5克,蛇床子4.0克,血竭7.5克,没药9克,乳香、儿茶、冰片、硼砂、硇砂各10.5克,铅丹46.5克,白矾58.5克共研细末为宫颈散,以适量涂敷宫颈,每周2次。

同时内服愈黄丹:

水蛭、虻虫、制乳香、制没药、黄连和6克,蜂房、全蝎、黄柏各9克,牡丹皮12克,龙胆草15克共研细末,用银花9克煎水,泛制为丸,用雄黄9克研细为衣,忌高温烘,每服1.5克,日2次吞服。

外敷内服,氨周身关节竣痛缓解,白带减少,宫颈光滑,获临床治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