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794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后对点快训Word下载.docx

之后,这样才能努力进德修业。

所以说:

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

“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

“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

关羽传》)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关键点:

“封”,动词,译为“封存”;

“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

“奔”,译为“投奔”;

“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2)句关键点:

句式“为……所……”表被动;

“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关羽字云长,本来字长生,是河东解人。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

曹操擒住了关羽,回来后授予偏将军一职,礼遇他很厚重。

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重重地赏赐了他。

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左右的人想去追他,曹操说:

“这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华佗说:

“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曰:

“众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语:

“士”,读书人;

“则”“范”,同义词,榜样;

“式商容之闾”,“式”通“轼”,名词,指车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贤人,“闾”,里巷的大门,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

“席不暇暖”比喻特别忙碌;

“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礼敬”。

(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

“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

陈仲举说:

“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5.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译为现代汉语。

太宗曾罢朝,怒曰:

“会杀此田舍汉!

”文德后问:

“谁触忤陛下?

”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

“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

“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

”文德皇后问:

“谁惹陛下生气了?

”太宗说:

“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谏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

”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

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呢?

”皇后回答说:

“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进谏。

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6.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

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

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

号而已耳。

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行也。

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

(节选自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1)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2)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

(1)句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三个分句都是判断句式,“者”或“者……也”,翻译时要译出判断的意思;

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句式,翻译时要注意句式的统一。

(2)句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是”意思是“如果到了这个地步”;

“失”译为“失去”;

“盖”,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

“特”,副词,“只、仅仅”;

“号”译为“名义”。

(1)能聚合天下之民众的是经济,治理天下经济的是法令,执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

(2)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是皇帝没有失去百姓,那只不过是徒有天子之名罢了。

能聚合天下之民众的是经济,治理天下经济的是法令,执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

官吏不好,则虽有法令而不能贯彻;

法令不当,则虽然经济形势很好而无从管理。

经济形势很好而不妥善管理,那样连一般富商豪民都会有操纵市场的势力,获得垄断各种物资的利益,来与皇帝争夺黎民百姓,从而满足他们自己的无穷欲望,这不一定需要豪门强宗大势力的人才可以办到。

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是皇帝没有失去百姓,那只不过是徒有天子之名罢了。

即使皇帝粗衣淡饭,终日操劳得精疲力尽,忧愁郁结于心,想使天下富足政治安定,我们知道这依旧是行不通的。

由此看来制定正确的法令,选择好的官吏来贯彻,从而管理好天下的经济,即使是上古时代的尧、舜,也不能不以理财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更何况后世乱乱纷纷的世道呢?

7.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周厉王使芮(ruì

)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

(2)不如捐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3)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

“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

(4)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

刘基《郁离子》)

(2)不如捐之。

(1)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征讨戎族(叛逆),(他)得到(一匹)良种马,准备把它献给厉王。

(2)不如把它丢掉。

厉王贪得无厌而且轻信谣言。

(3)您没有东西应付他们,那么就会有谗言到国王那儿去说,厉王必定相信那些话。

这是(自己)买祸啊。

(4)知道厉王贪心要东西还去招惹他,(这是)芮伯的罪过啊。

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征讨戎族(叛逆),(他)得到(一匹)良种马,准备把它献给厉王。

芮季说:

“不如把它丢掉。

今天班师回朝献了马,厉王左右的人必然认为您收获不会就只一匹马,于是都向您索要。

您没有东西应付他们,那么就会有谗言到国王那儿去说,厉王必定相信那些话的。

”(芮伯)不听,最后还是献了马。

荣夷公果然派人来索求,没有得到,就到厉王那进谗言,说:

“芮伯还有隐藏(没有全部献给国王)。

”厉王发怒,驱逐了芮伯。

君子认为芮伯也是有罪的啊。

知道厉王贪心要东西还去招惹他,(这是)芮伯的罪过啊。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今不听吾

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

“武等实在。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3)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______________

(4)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益:

副词,逐渐,渐渐地。

愈:

痊愈。

使使:

第一个“使”用作动词,派遣;

第二个“使”用作名词,使者。

晓:

告诉。

会:

会同。

论:

判罪。

因:

介词,趁机,趁着。

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2)畔:

通“叛”。

为降虏于蛮夷:

介词结构后置,即“于蛮夷为降虏”。

何以汝为见:

即“何以见汝为”,要见你干什么?

为,语气助词。

(3)后:

后来。

复:

又。

与俱:

省略句,与(之)俱(见汉使)。

俱,副词,一起,一同。

夜:

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具:

完全,详尽。

陈道:

陈述说明。

(4)如:

按照。

让:

责备。

谢汉使:

省略句,谢(于)汉使。

谢,道歉。

(1)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2)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当奴仆,我要见你做什么?

(3)后来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汉使,得以夜里见汉使,自己详细陈述这几年的情况。

(4)使者大喜,按常惠的话去责备单于。

单于环顾左右,大惊,对汉使者道歉说:

“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用剑杀虞常后……卫律又说:

“你通过我的关系投降,我就和你结为兄弟;

要是不听我的话,以后再想见我就难了。

”苏武大骂说:

“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当奴仆,我要见你做什么?

汉昭帝即位后几年,匈奴与汉朝和亲。

汉朝要求放回苏武等人,匈奴却谎称苏武已死了。

后来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汉使,得以夜里见汉使,自己详细陈述这几年的情况。

教使者对单于说:

“汉天子在上林苑射猎时,射下一只雁,脚趾上系着一封信,说苏武等人在某大泽中。

”使者大喜,按常惠的话去责备单于。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岑文本初仕萧铣。

江陵平,授秘书郎,直中书。

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

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冀复用之。

太宗曰:

“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

及迁中书令,归家有忧色。

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

“非勋非故,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

”有来贺者,辄曰:

“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辽东之役,凡所支度,一以委之,神用顿竭。

太宗忧之曰:

“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

”俄病卒矣。

(选自《大唐新语》)

(1)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2)及迁中书令,归家有忧色。

其母怪而问之。

(3)辽东之役,凡所支度,一以委之,神用顿竭。

(1)谙练:

熟悉,熟练。

故事:

古今异义词,先例,典故,这里指典章制度。

诰:

文告。

逮:

赶上,及。

冀:

希望。

(2)省略主语“岑文本”,补齐。

迁:

提升。

怪:

意动用法,以……为怪,觉得奇怪。

(3)凡:

所有的,一切。

支度:

支付,用度,指物资调拨。

一:

全部。

委:

托付,交付。

神用:

精神。

顿:

顿时,立刻。

竭:

穷尽。

(1)当时颜师古熟习典章制度,善于作文告,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他被免中书侍郎官后)希望再担任这个职务。

(2)后来,他升为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

他母亲觉得奇怪,问他(什么缘故)。

(3)在进攻高丽的战争中,军中的物资调拨,全部由他掌管,他的精力很快就耗尽了。

岑文本原来在萧铣手下当官。

江陵平定后,入朝任秘书郎,在中书省当班。

检校中书令李靖屡次称赞他有才能,他被提拔作中书舍人,渐渐地受到太宗的重视。

当时颜师古熟习典章制度,善于作文告,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太宗说:

“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就不要再当了。

”于是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主持机要。

后来,他升为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

他母亲觉得奇怪,问他(什么缘故),岑文本回答:

“我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故旧,却受到很深的恩宠。

地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警戒的,因此,我才发愁。

”有人来祝贺,他就说:

“今天呀,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在进攻高丽的战争中,军中的物

资调拨,全部由他掌管,他的精力很快就耗尽了。

太宗忧虑地说:

“岑文本和我一起来,恐怕不能和我一起回去了。

”不久,岑文本生病死在军中。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①而随之,谓曰:

“死便埋我。

”其遗形骸如此。

尝渴甚,求酒于其妻。

其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

“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

“善!

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

便可具酒肉。

”妻从之。

伶跪祝曰: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②。

妇儿之言,慎不可听。

”仍饮酒御肉,隗然③复醉。

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

伶徐曰:

“鸡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

尝为建威参军。

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之化。

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

竟以寿终。

(选自《晋书·

刘伶传》)

【注】 ①锸(chā):

铁锹。

②解酲(ché

ng):

以饮酒来消除酒病。

酲,酒醉醒后困乏如病。

③隗然:

高峻的样子。

(1)其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

(3)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

(1)捐:

抛弃。

涕泣:

流泪哭泣。

后一个“酒”:

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摄生:

养生。

断:

断绝,这里指戒酒。

(2)省略主语“刘伶”,补齐。

尝:

曾经。

忤:

违逆,触犯。

攘:

捋起。

奋:

用力挥动。

(3)以:

因为。

高第:

官吏的考绩优等。

调:

升迁。

独:

惟独。

用:

指刘伶的主张没有用处。

罢:

罢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