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7948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1 大小:2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1页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1页
亲,该文档总共2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2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桩位交接后办理交接手续。

3.2.1.2交接桩数量应根据工程的大小确定。

如果与另外施工段连接,应在连接处向界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和水准点。

3.2.1.3接桩时应察看点位是否松动或被移动,若已松动或被移动,应及时向勘测单位提出补桩的申请。

3.2.1.4施工单位应逐一记录现场点位,并做好桩位标记录,桩标不突出的应用钢尺拴桩,做好标记,便于寻找复测。

3.2.1.5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标桩保护,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保护井和钉设标志牌等措施,容易被车撞轧的控制点应钉设防护栏杆。

3.2.2桩位复测

3.2.2.1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内业校核,检查成果表中的各项计算是否正确。

3.2.2.2桩位的坐标复测宜采用附合导线法进行,高程复测宜采用附合水准测法。

3.2.2.3复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

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

3.2.3布设施工控制网

3.2.3.1在桩位交接工作结束后,按照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鉴于公路线形的特点,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宜采用沿线路方向的除合导线;

高程控制宜采用附合水准线路或三角高程测量。

3.2.3.2外业观测应选在能见度高、无风的清晨或傍晚进行,以减小大气折光及气压、温度的变化对观测的影响。

3.2.3.3水准测量可采用一组往返或两组单程进行,往返测或两组单程测高差不符值在限差以内时采用平均值。

3.2.3.4水准点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可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时进行。

当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时应满足相应测量等级的技术要求,观测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2.3.5内业计算必须使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表式。

计算步骤应清晰、有条理,成果合格后必须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3.2.3.5控制桩必须采取拴桩等有效保护措施。

3.2.4现况调查及原地貌测量

3.2.4.1在施工前,应先放出路基征地线(红线),并调查与记录征地线范围内需拆迁或改移的建(构)筑物、树木、文物古迹、各类地下管线等。

若征地线范围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及建设单位。

3.2.4.2应放出设计图纸中过种箱涵、管涵等结构物的中心线位置,并调查其平面位置与高程是否与现况相符。

若不相符,应及时向监理及建设单位提出,经其确认后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

3.2.4.3在现况调查结束后,应计算每一桩号中心坐标与对应的路基宽度,放出路基中线与边线。

为保证填方段路基边坡的压实度,在每侧路基设计边线外加宽500mm作为填筑边线。

如遇到路基范围内有不适宜材料需挖除、换填,必须在开挖之前与换填之前测量其范围及深度,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3.2.4.4路基清表前,均应按纵向50m测设一断面,横断方向6~10点测量原地面高程。

若地形复杂,可以按纵向10~20m测设一断面,所有点位及高程数据应记录在册。

在清表后,恢复所有点位并测量此时地面高程作为清表后的地面高程。

3.2.5路基施工测量

3.2.5.1填方段路基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

在距路床顶1.5m内,应按设计纵、横断面数据控制;

达到路床设计高程后应准确放样路基中心线及两侧边线,并将路基顶设计高程准确测设到中心及两侧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高程控制并自检,自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2.5.2路基挖方段应按设计高程及边坡坡度计算并放出上口开槽线;

每挖深一步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

高程点应布设在两侧护壁处或其他稳定可靠的部位。

挖至路床顶1m左右时,高程点应与附后的高级水准点联测。

3.2.5.3直线上中桩测设的间距不应大于50m,平曲线上宜为20m;

当地势平坦且曲线半径大于800m时,其中桩间距可为40m。

当公路曲线半径为30~60m、缓和曲线长度为30~50m时,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10。

当公路曲线半径和缓各曲线长度小于30m或采用回头曲线时,中桩间距不应大于5m。

3.2.5.4根据工作需要,可测设线路起终点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的断链桩,并应根据竖曲线的变化情况加桩。

3.2.5.5在桥台两侧台背回填范围内,应在台背上标出分层填筑标高线。

3.2.5.6对于管涵等构筑物应首先测设其开槽中心线及边线;

达到槽底高程后,检测高程并恢复中心线;

管基础完成后,检测管基顶面高程,在管基顶面精确测设并弹出中心线或结构边线。

3.2.5.6路面基层施工测量

3.2.5.6.1路面基层施工前,应实测所有桥面铺装层高程,并与设计高程对比。

若相差较大,应向监理及建设、设计单位提出,以确定高程调整量。

3.2.5.6.2路面基层施工测量重点在控制各层厚度与宽度。

平面测设时,应定出该层的中心与边线桩位。

边线桩位放样时应比该层设计宽度大100mm,以保证压实后该层的设计宽度。

3.2.5.6.3高程测设时,应将设计高程按一定下反数测设到中线与边线高程控制桩上;

在使用摊铺机作业时,此时高程控制桩应采用可调式托盘;

且桩位间距不应大于10m,在匝道处可加密至5m。

高程控制桩上平置铝合金导梁或Φ3钢丝绳;

当采用钢丝绳时,每100m将Φ20以上钢钎砸入牢固的地面,其上固定1t倒链将钢丝绳绷紧,使其平稳置于已测设好高程的可调式托盘上。

在摊铺机行进中,应有专人看管托盘,若发现托盘移动或钢丝绳从托盘掉下时,应立即重测该处高程。

3.2.6.4当分段施工时,平面及高程放样应进入相邻施工段50~100m,以保证分段衔接处线型的平顺美观。

3.2.6.5在匝道出入口或其他不规则地段,高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的方格网进行。

3.2.7路面面层施工测量

3.2.7.1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

在使用摊铺机进行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时,其施工测量方法同本标准3.2.6.3款。

只是应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以保证摊铺厚度。

必要时,应适当调整压实系数。

3.2.7.2路面中、上面层施工测量:

当摊铺机采用下面层同样的方法作业时,其施工测量方法同本标准3.2.6.3款。

若采用浮动基准梁作业时,在摊铺机起步阶段应测量熨平板的平整度及高度;

进入正常摊铺后,应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高程,以保证摊铺厚度。

3.2.7.3在匝道出入口或其他不规则地段,高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的方格网进行。

3.2.8路缘石、边坡与边沟施工测量

3.2.8.1路缘石放样时,直线上桩位测设的间距不应大于10m,平曲线上宜为5m;

当公路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或采用回头曲线时,桩位间距不应大于3m。

高程控制桩的间距与上述一致。

3.2.8.2边坡与边沟的施工测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边坡放样时,应每隔20m在上口线定一点位,计算并放出相应桩号下口线位置,两者之间用细线绷紧。

⑵边沟放样应每隔20~40m放出边沟中线及上口线;

至沟底时每隔10m测设一高程桩。

⑶锥坡的施工测量应按照曲线设计形式计算坡脚轮廓线的放样数据,并按设计的坡度要求计算长、短半径。

锥坡放样一般采用支距法。

3.2.9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

其内容包括:

中心线、高程、横断面图示、附属结构和地下管线的实际位置与高程。

4质量标准

4.0.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表4.0.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边(km)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测回数

方位角闭和差(〞)

相对闭和差

DJ1

DJ2

DJ6

一级

4

0.5

5

15

-

2

10N

≤1/15000

二级

2.4

0.25

8

1

3

16N

≤1/10000

三级

1.2

0.1

12

24N

≤1/5000

注:

N为测站数。

4.0.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表4.0.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每公里高差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高差闭和(mm)

与高级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平地

山地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往返测

往测一次

20L

6L

五等

单面

30L

注:

L为水准路线长度,N为测站数。

4.0.3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限差的要求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表4.0.3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限差

距离测回数

竖直角

边长范围(m)

最大角值(°

测回间(三丝法为半测回间)较差(〞)

指标差互差(〞)

中丝法

三丝法

往返各一测回

20

200~600

4.0.4中桩桩位测量限差的要求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表4.0.4中桩桩位测量的限差要求

路线名称

纵向误差(cm)

横向误差(cm)

高等级公路

s/2000+0.1

一般公路

s为控制点到中桩的距离(m)。

5成品保护

5.0.1所有测量成果,资料应有专人保存、管理,不得涂改、遗弃或丢失。

5.0.2测量控制点应先在不易被破坏的位置且应做明显标识,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5.0.3已测设完的高程、中线桩应标识清晰,同专人负责,不得改动或破坏。

一旦发现被改动或破坏,应立即停止使用,由测量人员重新测量。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0.1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校核并应记录在册。

6.0.2定期将施工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进行联测,避免使用误差超限的控制点。

6.0.3应及时、准确掌握工程设计变更或其他情况的变化,建立健全技术交底与测量交底签字制度,避免因资料或数据交接的错误而导致测量质量事故的发生。

6.0.4所有内业计算成果应建立复核制度。

6.0.5为防止或减小因测量与施工误差的累积致使桥头搭板处高程不顺接,导致桥头搭板出现“跳车”现象,在基层与面层各层施工时,在桥头搭板两侧30m范围内可将设计高程误差大小做适当调整,保证在桥头搭板处高程的精确衔接。

7质量记录

7.1.1测量交接桩记录。

7.0.2控制点复核记录(导线平差计算表、水准测量计算表、导线点成果点、水准点成果表等。

7.0.3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和测量复核记录(中线、高程、宽度、坡度等)。

7.0.4路基变形观测记录(沉降、位移等)。

8安全措施

8.0.1测量人员施测时,应设专人指挥过往车辆、机械。

交通繁忙的路口应设置明显标志,并由专人指挥交通。

8.0.2测量人员在爬山、下沟槽作业时,应配备安全帽、安全绳等设备;

在通行道路上作业时,测量人员要穿着反光背心;

如在高压输电线或其他易燃、易爆品仓库附近作业时,应保持安全距离,并谨慎使用对讲机等带电设备。

8.0.3仪器应由专人使用、保养和保管,架设的仪器禁止离人,危险地区设专人负责安全监护。

在使用仪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仪器各部位的性能和使用要求;

使用中要采取防撞、防雨和防晒措施;

远距离或复杂地区迁站应装仪器箱内搬运。

仪器的长途运输要采取防震措施,存放仪器要采取防盗、防火和防潮措施。

二、桥梁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公路及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测量。

2.1.1主要测量仪器:

全站仪(测角精度不低于6〞、测距精度不低于5mm+5ppm·

D)。

2.1.2经纬仪(不低于J6)、水准仪(不低于S3)。

2.2.1工具及材料:

对讲机、棱镜组、对中杆、水准尺、塔尺、钢卷尺、盒尺、大锤、斧头、木锯、墨斗、木桩、经漆、墨汁、铁钉、小线等。

2.2.2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合格。

2.3.1工程定位依据的平面控制点不得少于三个,水准点不少于两个,资料齐全、有效。

2.3.2具备施工设计图纸及与测量相关的设计文件。

2.3.3测量人员必须具有测量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2.4.1审核设计图纸,勘查施工现场。

2.4.2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履行审批手续,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建立桥区控制网

桥梁墩、台定位

基础施工测量

墩、台施工测量

上部结构施工测量

3.2.1.1交接桩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施工单位应由测量负责人接桩。

3.2.1.2交接桩应在现场进行,并附有桩位平面布置图、坐标和高程成果表等交接资料,交接桩后办理交接手续。

3.2.1.3接桩时应检查桩位是否完好,交接桩数量能否满足定位测量需要,如果桥梁与在施道路连接时,应在连接处向桥区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以便于和道路进行联测,并根据现场通视情况,向相关单位提出补桩加密的要求。

3.2.1.4接桩时应在现场进行桩位标注,并做好标记。

3.2.1.5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桩位保护,必要时可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井、钉设防护栏杆等措施。

3.2.2.1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内业校核,检查成果表中的各项计算是否合格。

3.2.2.2控制桩的坐标复测应采用附合导线测量方法,高程复测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法。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

3.2.2.3复测后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并向监理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方可使用。

3.2.3建立桥区控制网

3.2.3.1平面控制测量

⑴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地形、地貌和桥梁形状布设,小型桥梁可在原有导线网的基础上做适当加密形成桥区加密平面控制网,但应尽量形成直伸导线,以保障测量精度。

特大桥、跨河桥或跨高速公路桥的平面控制网,可根据桥形和地形及施工要求布设成三角网或导线网。

⑵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的三角点、二级以上的导线点及相应精度的GPS点,均可作为桥梁工程的首级控制。

⑶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导线测量、GPS测量和三角测量等方法测设。

水平角测量采用方向观测法,距离测量宜采用电磁波测距,并应选用与控制网精度要求相应的等级。

⑷点位应设置稳定,控制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和长期保留。

⑸桥区平面控制网测设后应与道路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

并绘制点位布置图,标注必要的点位数据。

3.2.3.2高程控制测量

⑴首级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环形或附合水准路线,并与道路高程控制网联测。

⑵2000m以上的特大桥一般为三等水准测量,1000~2000m在特大桥为四等,1000m以下的桥梁为五等。

⑶在多丘或山地不便于进行水准测量时,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其精度应满足相应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⑷高程控制点应布设在土质坚实、便于施测的地方,并定期复测。

3.2.4桥梁墩、台定位

3.2.4.1桥梁墩、台平面定位控制应依据桥区平面控制网,在墩、台的轴线上布设控制点或引桩。

也可直接桥区控制点作为墩、台定位的控制点。

3.2.4.2桥梁墩、台高程控制点一般直接采用桥区高程控制网上的控制点。

3.2.4.3桥梁墩、台定位一般采用极坐标等方法,定位后应对墩台实际位置与设计的相关数据进行校核。

3.2.4.4墩、台定位控制点测设后应绘制平面控制定位图,标注点号及墩台各部位的数据关系。

3.2.5基础施工测量

3.2.5.1明挖基础的施工放样应根据墩、台平面控制点,按设计图纸先测放出墩、台位置控制线,再进行细部放样。

3.2.5.2明挖基础的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必要时利用悬吊钢尺,将高程引测至基槽内,并在距槽底1m处稳定的坑壁两侧布设临时水准点。

3.2.5.3桩基放样应根据墩、台控制点,用轴线交会法或极坐标法进行定位。

施工前应对各桩基分别定出十字控制桩,以便于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查。

3.2.5.4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平面位置应用极坐标法或角度交会法进行检测。

采用角度交会法测量时交会角应尽量接近60°

,同时,必须用三个控制点进行交会。

3.2.5.5桩基施工过程中的高程控制可采用十字高程桩控制。

3.2.5.6在水准测量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沉井下沉前的高程测放和在下沉过程中的监控一般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

3.2.6墩、台施工测量

3.2.6.1墩、台施工放样采用借线法投测轴线控制线,也可用极坐标方法或角度交会法进行施工放样。

3.2.6.2墩、台高程控制测量采用附和水准测量方法,高差较大时用钢尺悬吊法配合观测。

3.2.6.3墩、台垂直可采用经纬仪、铅直仪或垂线法进行控制。

3.2.7上部结构施工测量

3.2.7.1垫石的施工放样一般先根据轴线控制点测设梁台中线和墩柱中心点,检查同一梁台的墩柱间距以及与相邻梁台的跨距,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根据梁台中线和墩柱中心点进行垫石放样。

3.2.7.2上部结构施工前应根据墩(台)的垫石(支座)中心检查跨度和全长,并复测支座顶面的高程和平整度。

3.2.7.3桥梁护栏安装前应根据桥梁中心线进行放样,分别弹上护栏边线或控制线。

沿护栏边线测设高程点,直线段点间距10m测设一点,曲线段点间距2~5m。

根据测设的高程点控制护栏顶面的安装标高。

3.2.7.4桥面铺装前应复测桥梁中线的高程。

并在护栏内侧的立面上测设桥面的标高控制线。

3.2.8竣工测量

3.2.8.1竣工测量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测绘单位进行。

3.2.8.2竣工测量完成后,由承接竣工测量的单位编制《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由建设单位留存并报送规划部门。

4.1.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4.0.2GPS测量控制网的设置精度和作业方法应符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规定,其主地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4.0.3平面控制网三角测量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平均边长(k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DJ3

≤1/30000

10n

≤1/14000

16n

≤1/7000

24n

表4.0.2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级别

每对相邻点平均距离d(km)

固定误差a(mm)

比例误差b(mm/km)

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m(mm)

4.0

2.0

1.0

表4.0.3平面控制网测量的等级

桥位控制测量

四等三角

1000~2000m的特大桥

一级小三角

500~1000m的特大桥

二级小三角

<500m的大、中桥

4.0.4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4.0.5电磁波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0.5的规定。

表4.0.4三角网测量的技术要求

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首级

±

2.5

≤1/100000

≤1/40000

6

9.0

加密

≤1/70000

5.0

≤1/20000

15.0

10.0

30.0

表4.0.5电磁波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面控制网等级

测距仪精度等级

总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mm)

单程各测回较差(mm)

往返较差

4~6

≤5

≤7

≤2(a+b·

D)

4~8

≤10

≤15

≤20

≤30

1~2

4.1.6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0.6的规定。

表4.0.6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

水准仪的型号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差Mw

与已知点联测

三等

往返各一次

12L

4n

往一次

6n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