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801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热点硬核人物解读与多维运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致敬老兵!

致敬英雄!

【素材解读】

生而平凡却人格熠熠,生命无华却贡献赫赫。

从老英雄张富清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信仰与忠诚,什么是使命与担当。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

他深藏功名、默默奉献;

他淡泊名利,不改初心;

他勇于担当、高风亮节;

他舍生忘死、不惧牺牲;

他大公无私,公而忘我;

他忠诚人民,赤诚报国;

他人格高尚,品质崇高。

张富清老英雄的感人事迹,生动阐释了英雄的本色,一个英雄老兵的初心。

多维运用

角度一:

深藏功名,英雄本色

深藏功名,英雄本色。

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品质崇高。

他心中只有国家、只有人民;

他平凡而伟大,坚守信念;

他让我们看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和境界。

张富清的一生,铮铮铁骨令人敬仰。

英雄無言,但他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让我们明白人要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我们致敬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学习他们的英雄本色,学习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他们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角度二:

无私奉献,坚守初心

无私奉献,坚守初心。

赤诚奉献,不分任何岗位;

坚守初心,不论何时何地。

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他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坚守初心书写了精彩人生,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军人,他用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

退役转业后,他俯下身子、甘守清贫,始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光与热。

这位老英雄不畏艰难、居功不傲、不计得失、一生奉献。

老英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担当,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角度三:

爱国奋斗,不负时代

爱国奋斗,不负时代。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英雄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

张富清老英雄不求显赫、不为功名,一心为国、报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

今天的我们,我们更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爱国精神。

更要以老英雄为榜样,肩负时代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之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70年砥砺奋进,70年苦难辉煌。

壮阔的中国道路上,一代代人爱国奋斗、不负时代。

【适用话题】奉献爱国奋斗功名致敬英雄学习英雄榜样力量

二、叶连平:

方寸讲台,为爱“留守”

92岁高龄的叶连平,家住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村,一头白发、勾驼着背,至今还坚持上课、批改作业。

2000年,叶连平义务办起“留守儿童之家”,19年来天天到岗,分文不取。

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让人肃然起敬。

叶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和“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从小酷爱学习的叶连平,抗战胜利后,随父亲来到南京,进入美国大使馆工作,在那里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解放后,他与几位同事开办识字夜校,从此爱上课堂。

乡村烛光,传灯回响。

叶老年过九旬,仍活跃在课堂上。

他热爱教育工作,退休后义务办学,免费为留守儿童上课。

从教40多年,培养了千余名学生,用数十年坚守诠释了行为世范的内涵。

叶老被称为乡村烛光,40载乡土守望薪火相传,甘当蜡烛,燃烧自己,成为照亮孩子们走出乡村的希望之光。

至今在叶连平老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墙上还有一行大字:

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

而他却说:

“我没有那么亮,我充其量是只萤火虫。

”他是师德楷模,他是我们的榜样。

●角度一:

三尺讲台,播洒真爱

三尺讲台,播洒真爱。

教育家夏丏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92岁退休教师叶连平坚持义务为留守儿童补课,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

因为有爱,所以播洒。

叶老是真正热爱着三尺讲台的。

正是这种源自师者心底的爱,赋予了教育事业独特的魅力,为无数心灵照亮了前行之路。

“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多活几年,给孩子们多上几堂课”!

朴实而又豪迈悲壮的话语,令人动容更让人敬佩。

他虽历尽坎坷,却矢志不渝;

他心地坦然,只为奉献。

叶老在挚爱的三尺讲台,尽情播洒真爱,让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让我们向叶老致敬。

●角度二:

追逐时间,坚守责任

追逐时间,坚守责任。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92岁高龄的叶老扎根在最贫瘠最需要教育的基层,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痴迷”三尺讲台,在每天1个小时的课堂教学中,渴了,抿嘴唇忍住。

累了,扶桌角堅持。

从不中途间断休息,这节“课”整整上了30年。

叶老的这一生就是与时间赛跑的一生,叶老的这一生就是坚守教育责任的一生。

叶老说:

“我希望我最后的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

我现在的口号就是那十六个字: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因为爱得执着,所以默默坚守;

因为固守初心,所以不忘责任。

●角度三:

敬业奉献,师德标杆

敬业奉献,师德标杆。

叶老孜孜不倦视教育为生命,退休30多年来,倾尽一生心力、财力,自办“留守儿童之家”,为那些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学习辅导的场所,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

叶老又很“抠门”,一件劳动服泛白陈旧,他始终舍不得换下,一穿就是20年;

到30公里远县城办事,骑着自行车带点面包干粮,他却舍不得花钱乘车和买吃。

他却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孩子身上,自掏腰包,购买教学用具、组织孩子们外出研学、为特困生提供吃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用敬业与奉献诠释了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师风。

【适用话题】教育坚守责任敬业奉献师德模范善举大爱

三、兰会云:

“80后硬核”网红老师

近日,山西朔州一位“80后”老师兰会云,以“班主任带全班学生通宵玩游戏”“班主任带毕业生骑行1800公里”等话题走红网络,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师生相处方式引起社会热议,被网友称为“别人家的班主任”。

兰会云老师201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现为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地理老师兼班主任。

朴素的兰老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网红。

关于他的报道,有“网红歌曲作班歌”“班主任带全班学生通宵打游戏”“班主任带学生骑行1800公里”,这些看似大胆、另类的行为,让他显得和其他老师不一样。

高考结束后,兰会云老师包下全市最好的网吧,带全班同学通宵打游戏。

接着他又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家乡山西骑到上海,17天穿行5个省份,骑行距离1800多公里。

一路上,孩子们经历了艰难爬坡、频频爆胎,还学会了修车甚至换胎,一起精打细算旅途费用,向商家砍价。

6月28日,孩子们抵达了目的地上海,这也是兰会云老师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课,他说,希望学生们沉淀高中三年的时光,不管成绩怎样,都有更好的未来值得去奋斗。

“这两件事其实都是履行对学生的承诺。

”兰会云老师没想到在他看来十分寻常的师生交往,却将他一次次送上热搜。

关于包场打游戏,他说:

“3年前我和学生们有个约定:

如果他们高中时期少去网吧,等高考结束后,就选一个比较好的网吧,带他们一起去打游戏。

这在心理学上叫‘延迟满足。

毕业骑行,是1年前兰老师在课堂上的许诺。

他希望通过骑行,学生们不仅可以面对面接触社会、扩展视野,也能锻炼吃苦耐劳的品格。

教育即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17天的骑行路,学生们受益匪浅。

寓教于体验,学生乐在其中。

枯燥的高中生活中,有这样一位变着花样丰富学生生活的班主任,学生们感到十分幸运。

兰老师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们的青春。

其实,教育不光要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敢于面对挑战,勇于面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精神。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

通过骑行,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锻炼身心意志,这样的骑行经历其价值不是各种考试可以衡量的。

在骑行中,学生们还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团队”,什么叫“合作”。

这种教育方式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能够培养最接近理想的人格。

帮助受教育者获得把握外部世界的能力,与外部世界建立最良好的关系。

兰老师不是仅凭知识和学历教书的老师,他是用他的人生经历和思考,用整个身心投入教育的那种老师。

兰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所有老师借鉴和学习。

教育是一种生命体验

教育是一种生命体验。

卢梭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

兰会云老师通过班级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学生达成“君子协议”。

学生们做到了,班级从高一时期的差班、乱班,到高三毕业时纪律严明成绩突出的团队;

兰会云也做到了,他一言九鼎言出必行,在高考结束后立即兑现承诺,自掏腰包包下网吧,带着学生去骑行,让学生们体验了别样的成人仪式。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让生命怒放。

“硬核”老师体现了责任与担当

“硬核”老师体现了责任与担当。

这位堪称“硬核”的班主任带学生骑行,以社会为课堂,用途中经历为学生上了高中生活的最后一课,体现了老师的责任和担当。

1800公里骑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但兰老师做到了。

他做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兑现当年的一句承诺。

既然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这是一个做人的根本。

什么叫一诺千金?

什么叫为人师表?

这就是一诺千金!

这就是为人师表!

这是兰老师身上体现的责任与担当。

【适用话题】教育责任与担当 

 

生命体验 

意志力 

承诺

四、周玲:

92岁“荷花奶奶”的“硬核”人生

“她是西湖边拍荷花出名的网红奶奶,今年92岁了!

但你知道吗,她还是个学习力爆棚的女神哎。

”这位网红老太太名叫周玲,尽管她的身上早已留下岁月的印记,但并不能阻挡她成为中国年龄最大、最美的“网红”。

“荷花奶奶”在人群中总是很醒目,因为服饰穿搭很精致——大花朵的蓝色长裙,白色蕾丝的披肩,裤脚边和手套边也呼应了白色蕾丝。

还有头顶的遮阳草帽上,也嵌上了一块黑色蕾丝,垂下来。

大家都称她为“荷花奶奶”。

周围的人们经常看着她拖着一只橙色行李箱风雨无阻地来老年大学上课,总是那么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样子,好像时光在她那里停住了。

无论是诗情画意的写作,二胡,舞蹈,还是年轻人专属的博客,微信,摄影,走T台,“荷花奶奶”都玩得不亦乐乎。

“我在这里学过摄影、音乐、旅游,还有一门PS技术。

现在又学古诗词,课本我都翻烂了,已经能写诗啦。

”“荷花奶奶”其实曾经当了25年的音乐老师,退休后,她又当了30年的学生。

在学习这件事上,可以说相当硬核了。

“荷花奶奶”非常爱美,随身带自拍杆抓拍风景,P图、发朋友圈,不难看出她是一位对美有着相当追求的老人。

不断地学习新东西,增进了她的精神享受,涂抹了她生活的色彩,让她的人生获得了更大满足。

“荷花奶奶”实现了自我价值,活出了精彩人生。

一位耄耋老人,拥有不输年轻人的风采,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传奇!

92岁的“荷花奶奶”在西湖边拍摄荷花走红,成为了年龄最大的网红。

她是摩登老太,看到她健康的状态,时髦的造型,让人感觉时光停止了。

一个女人的优雅与美丽从来都是和年龄没有关系的,哪怕经过岁月的打磨,也依旧可以非常生动的诠释什么叫美丽。

“荷花奶奶”这样的老人,他们充满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诠释着不一样的“硬核”生活。

精致生活,活出自我

精致生活,活出自我。

对于很多人来说,92岁已属于高寿了,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很多人已经疾病缠身,即便到了这个年龄段,也失去了活力,暮气十足垂垂老矣,往往要依靠家人的照顾。

然而,92岁的“荷花奶奶”并没有被年龄束缚住,仍然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一直在追求对美的向往。

活出了不一样的“自我”,还成为新时代的“网红”,令人为之赞叹。

不断学习,永不满足

不断学习,永不满足。

最令人佩服的是“荷花奶奶”的学习劲头,在老年大学学过摄影、音乐、旅游、PS技术。

如今又学古诗词,橙色行李箱装满翻烂的课本和笔记,其认真钻研、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令很多年轻人也自愧不如。

“荷花奶奶”的行李箱也成了她爱学习的标志。

“荷花奶奶”学习特别认真,不懂就问。

比如抠图这种精细的活,难度大,她不怕困难,一遍遍操作练习,努力掌握要领。

“荷花奶奶”这样的老人,他们充满着积极人生,不断学习,永不满足。

自信乐观,硬核人生

自信乐观,硬核人生。

“荷花奶奶”的微信名叫“摩登老太”,从这个名字我们就能看出她的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早年生活的困苦,并未熄灭她对生活的热爱,她始终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

“荷花奶奶”只要出门,都会认真化一个淡妆,昂扬地迎接新的每一天。

每个阶段的人都有自己的美,年轻人有自然美,老年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美。

“荷花奶奶”用“硬核”人生,打破了大众对老年人的陈旧印象,展示出一个充满活力、爱美、会生活的优雅老人形象。

【适用话题】精致自我学习自信乐观榜样力量硬核人生

五、刘增盛:

“勿需让座”的硬核大爷

近日,辽宁大连一位老人别着“勿需让座”LED胸牌乘地铁的照片,刷爆朋友圈,被称为硬核大爷。

满头银丝如雪,他斜挎着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LED小牌上,“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

据了解,老人名叫刘增盛,今年76岁。

老人表示,此举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

“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

”实际上,老人挂着“勿需让座”的牌子已有两年时间,只是这次被网友拍了下来。

老人曾在部队工作,年轻时当过3年兵,退休后在旅顺太阳沟胶片电影工作室做放映员,平时也负责这里的机械维修、保养等工作。

老人每天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于市区与旅顺之间。

尽管老人身上挂着“勿需让座”的牌子,可还是经常有年轻人主动为他让座。

大连地铁工作人员说,“硬核大爷”身上展现出来的精神令人敬佩。

为了鼓励这种为人着想、自尊自强的精神,大连地铁将赠送其四周年纪念卡一套。

“硬核大爷”刘增盛自知身体硬朗,在公交地铁上站立身体撑得住,拒绝年轻人让座,是一种自立自信的体现。

老人们以不给他人添麻烦为荣,这反映出了老年人群体对其他年龄阶层群体的理解,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自立。

“重人者,人重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刘增盛老人在自强自立、自尊自重的同时又懂得尊人、爱人,体恤他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不易,不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令人尊敬感佩。

“勿需让座”体现的是善意和理解

大连“硬核大爷”刘增盛“勿需让座”的做法如一股清流浸润人心,这背后是善意和理解。

刘老虽然年过七旬,但能够体会到年轻人的不易,愿意将休息的机会让给年轻人。

他的做法给同龄人和年轻人做出了榜样,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加了相互的尊重,形成了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动模式。

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老年人有不需要让座的大度,年轻人有是否让座的自由,双方换位思考,背后是善意和理解。

“勿需让座”体现了城市文明

“勿需让座”体现了城市文明。

大连“硬核大爷”刘增盛“勿需让座”的做法让让座不再是一种道德绑架。

众所周知,在城市文明建设进程中,“给老人让座”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许多人眼中,也成了“道德必然”。

的确,让座是礼仪之邦应有的风范,也是衡量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尺。

但生活中不应该让它成为一种道德绑架。

我们要学习“勿需让座”老人的善解人意,我们主动让座,也要对给自己让座的人表达谢意。

在这样的互相理解尊重的和諧氛围里,人们更容易养成文明礼让的习惯,形成人人践行文明礼让的社会风尚。

“勿需让座”是一种美德和道德自觉

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是一种美德,“勿需让座”也是一种美德。

这种美德,与“主动给老人让座”一样,令人如沐春风。

“勿需让座”四个字不仅分外显眼,也分外令人暖心,它体现的是一种“为他”的道德自觉。

这种道德自觉,是基于内心朴素道德的自发,令人觉悟觉醒。

当这种道德自觉成为个人习惯,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时,所带来的正是人心与人心的拉近。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做好自己,多为他人着想,多传递正能量,都是值得点赞的。

【适用话题】尊重善意城市文明自信自强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