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8348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滨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公司法人代表***,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在县、乡级政府担任领导职务多年,熟悉经济管理、农业和农村工作,经营理念清晰,工作协调能力强。

现任****市**区常务副区长。

1.3研究工作的依据和研究范围

1.3.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3.1.2有关规定和文件

1.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

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4.《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6.(关于印发《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大中型建筑物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和下达前期工作任务的通知)苏水计(1997)181号

7.《**省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修订设计标准的通知》苏水管(1997)80号

8.《关于我省长江远期防洪(潮)设计水位及沿线建筑物设计标准的通知》苏水计(1997)210号

9.我国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等。

1.3.1.3标准和规范

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2.《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3.《防洪标准》GB50201-94

4.《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

5.《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6.《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9.《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水利电力部(1984)

1.3.1.4地方性文件及有关计划、规划

1.《****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2.《****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3.项目区涉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市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电力、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

5.公司委托《****农业产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3.1.5项目区有关资料

1.项目区1:

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面积量算表、汇总表

3.项目区土壤资料

4.项目区农业区划资料

5.项目区道路情况资料

6.项目区水利现状资料

7.项目区涉及村庄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1.3.2研究范围

本次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2、建设条件;

3、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

4、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

5、项目管理和实施计划;

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环境评价;

8、效益评价等。

1.4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约8000亩,其中优质粮生产基地5000亩、湿地保护区3000亩。

针对产业园的建设,初步研究和确定了“土地集中整理”、“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建设内容。

其中:

1、土地集中整理,包括2.8公里江堤加固及堤顶机耕路2000米、疏浚灌溉排涝河道10条,吹沙回填面积200亩,场地平整450亩,水闸新建、改建各1座、排涝站3座、翻水站2座、配电房3座等。

2、优质粮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及土壤改良,主要包括:

田间机主次机耕路12条,共73800平方米,主次灌溉渠23条39200米,土壤改良5000亩等;

3、湿地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水体恢复250亩、湿地植物恢复1100亩,经济林建设750亩、苗圃建设800亩等,

4、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

1.5主要结论

1、项目区粮田服务的水利设施老化不全,加上管理措施不完善,水、旱灾害较为严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

目前,**地方政府对将来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很高,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也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因此,项目改造建设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立项得到了**区政府、****市政府的支持。

3、通过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项目实施后,防洪圈封闭,排水系统完善,旱涝保收,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后,便利了耕作,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质量、粮食产量,有利于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5、通过土地集中整治,将滩涂进行改造,拆除零星的农民庄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同时对**区的新农村建设也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经济上是可行的。

同时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效益分析,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党的十五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跨世纪发展战略。

《决定》指出:

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必然要求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并且指出今后农业发展地重点在动植物品种培育、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植技术、农业生物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200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今后的农村工作重点是:

1、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压缩不适销产品和品种,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

2、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在多层次加工转化中着重发展精深加工,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大力发展以公司带动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从今年开始各级财政要拨出专项经费作为活动资金支持各地有计划、有重点的创办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使之成为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抓紧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试验室和科技园区。

并制定政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先进技术产业集团。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地理位置优越。

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地形平坦,河网密布,水陆效通便利,是****市粮食的主产区之一。

全区总面积7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42万亩。

人口50.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53万人,200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业增加值9.2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区经济发展快速发展。

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给**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沿江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从**沿江地区目前的农用地利用现状来看,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用地布局不太合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交叉现象,尤其是村镇建设用地零散分布,造成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相互交错,彼此有一定的干扰。

这种利用现状,不利于土地利用规模效益的发挥,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2、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

根据**历年统计资料,人口过于稠密,人均耕地不足0.8亩,人与地的矛盾尖锐。

近年来全市人口基本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加上工业、城市和道路建设,**的人均耕地占有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因此,对现有耕地进行保护(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并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盘活耕地存量,同时通过必要的土地综合整理来增加农用地,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方式,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对于保持**的社会安定团结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耕地利用程度不够。

**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分散经营,限制了耕地潜力的发挥。

耕地地力的提高,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养用结合,以保证耕地的及时给养。

土地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各级党委、政府从稳定农业、实现耕地总量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保护耕地、整理土地、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摆上了重要位置。

**沿江地区由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土壤肥沃,属灌溉水量充沛的自然浇灌地区,没有受到过任何工业污染,生态良好,最适宜将作为**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

为此,**区政府决定在**镇西南部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园,通过湿地保护、优质粮生产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资源与人口矛盾日益加剧,迫使我们需做出理性的选择。

农业生产应从粗放型走集约型装边,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世纪90年代后期,**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尤其是在调整粮食品种结构,提高商品率和优质品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从国际上看,2000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的情况连年出现,今年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最低水平。

仅大米一项中国每年要消费500亿斤,世界大米贸易粮仅有400亿斤。

从全国来看,自2000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三年徘徊在9100亿斤,连续三年产不足需,当年产需缺口在500-700亿斤,2003年超过了800亿斤,粮食产量已降到14年来最低水平。

其主要原因:

集中表现为“四个减少”,即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减少、人均粮食占有量减少。

除了我们主动、合理的调整粮、经、饲三元结构和退耕还林减少播种面积以外,还有优质粮生产比较效益低,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

1、粮食是农业基础的基础。

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

入世后,可以适当进口粮食,但必须适度,否则会导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给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同时,食品加工、粮食转化、“千万工程”推进以及人口增长都需要粮食产量增加。

因此,增强粮食责任意识,立足于粮食自求平衡并略有节余,应是**优质粮生产发展的战略方针。

2、粮食是农民增收的基础。

种植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

据统计数据分析,粮食产量的高低和价格的涨落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减。

长期以来,劳务输出和畜牧业的增收也是建立在粮食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的。

同时,实施粮食优质化、产业化,搞好粮食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本身也是重要的增收门路。

因此,抓粮食就是抓增收,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相互关系,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3、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粮价涨,百价涨;

粮价稳,人心稳。

如果粮价大幅上升,一旦引发通货膨胀,对中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很大冲击,对社会稳定必将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粮食问题解决得不好,新世纪的大发展将无从谈起,国家安全也无法谈起。

为此,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努力抓好优质粮生产,才能安定人心,促进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区环绕历史文化名城****,地少人多,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8亩,水稻生产的在农民收入中贡献份额虽然不大,但稻米是我区城乡居民的主食,占全区口粮消费的90%左右,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无公害大米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交通、技术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建设一定规模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也是完全必要的。

2.2.2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的必要性

在人口和经济的压力下,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

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类不断减少,水质污染现象严重。

湿地环境遭到破坏,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

所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保护湿地及依附其生存的各种生物,同时因为****四水厂的取水口就位于湿地风景区规划境内,因而更需加强保护,为生活用水提供优质水源。

2、项目的建设是****市城市规划和****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要求。

根据****市城市规划,****城市的性质为: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适宜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城市发展方向为“主导向南,西进东联”。

****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也将滨江平原生态复合区作为****生态城市五个生态复合区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要求在科学保护和管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整合长江水域及滨岸带的水—陆自然景观特色,形成独特的长江—沿江湿地生态景观走廊,发展以生态、科普、研修、度假、休闲、观光等为主体的滨江生态旅游业。

本项目地处****城区西南,长江北岸,西邻**大桥,项目所在地**镇素有“江北重镇、千年古渡”之称,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

3、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市旅游业的发展的需要。

****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1982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1998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的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来扬游客每年大幅度增长,****旅游已由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转化,但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产品结构还不完整,传统“一日游”、“过境游”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为此,****市实施了大旅游发展的战略,明确把旅游业定位为全市大力培育的新生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来发展。

该区域内有大面积的滩涂,具有典型的滩涂地自然生态地貌,是长江三角洲独特湿地旅游资源的代表,充分体现了长江三角洲湿地“水陆交接,自然过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将成为集观赏游览,科普宣传教育及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生态风景区。

它的建成对让更多的公众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参与湿地保护积极性都将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4、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市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

自二00二年一举夺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三块金牌后,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市又提出了创建了“国家文明城市”、“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也面临着与全国其它城市同样的城市环境质量问题,加强林地建设和湿地保护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项目地处****城区的南端,是**长江大桥的景观工程,也是“绿扬城廓、生态****”的重点工程,通过项目的建设能充分发挥森林在保护湿地、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有效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况状

****市**区位于**省中部,环绕历史文化名城****,南临长江,北濒邵伯湖,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宁通高速公路横穿东西,**长江大桥与京沪高速公路接线穿境而过,****港和宁启铁路****客运站也坐落境内,交通十分便捷。

全区辖11个镇、3个街道,163个行政村,总面积7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42万公顷。

人口50.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53万人,从业人员21.67万人。

全区财政收入12.7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3亿元。

200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业增加值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30元。

按照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区将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进程,着力发展具有城郊特色的现代农业。

3.2自然条件

3.2.1气候

1、季风显著。

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来自北方干冷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湿热的东南到南风。

在过渡季节中,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基本风压每平方米为0.4KN,基本雪压为每平方米0.35KN,风荷载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2、四季分明。

按候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10-22℃之间为春、秋季的标准划分,****冬季较长,达四个多月,夏季次之,约为三个月,春、秋季较短,各约为两个月。

3、冬夏冷热悬殊较大。

最热月为7、8两月,其平均气温为27.5℃、27.3℃,极端最高气温达39.1℃(1967年8月21日);

全年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平均为8.1天,最多23天(1967年和1994年),1960年、1968年、1982年无大于35℃的高温日数。

最冷月是1月份,平均气温为1.8度,极端最低气温为-17.7℃(1955年1月6日),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的年份平均两年一遇。

最热月与最冷月气温之差平均为25.7℃。

4、无霜期较长。

常年平均无霜期为220天。

最长达247天(1984年),最短为190天(1987年)。

5、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020.4mm,****市历年最大瞬时降雨量为28.8mm/10min,雨量最多的年份达1645.1mm(1991年),最少的仅440.6mm(1978年)。

每年夏季雨量偏多,一般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具有多雨的特点,是我区的雨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梅雨季节"

3.2.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长江河口三角洲平原,扬子准地台与江南古陆的交接部。

基岩埋深在300~400m以下,主要为侏罗纪上统火山岩及白垩纪上统细砂岩、粉砂岩和砾岩。

基岩之上为第三纪、第四纪地层。

第三纪由未固结、半固结的粘土夹砂层组成,为陆相沉积物。

第四纪厚达300~400m。

包括河流相、海相和过渡相沉积。

河床质均由第四纪河口三角洲沉积的粉砂和粉质灰色极细砂组成。

沿江一带地势低平,成陆较晚,约是1700年左右。

3.2.3水文地质

1、水文

**汛期降雨集中,又遭江淮水位高,造成本市地势低洼的平原圩区排水困难,更易成涝。

而遭少用水高峰期,又常是江淮来水量较枯的时期,旱情极端易形成。

淮河入江水道多年平均经流量为233亿立方米,最大来水量702.6亿立方米,最枯年份仅10.6亿立方米;

入江水道实际年最大行洪流量为10700立方米/秒(1954),当年六闸最高水位8.76米。

长江上承大通来水,处于大通至江口感潮段的中部,多年平均年经流量8891亿立方米,年经流量1954年达13590亿立方米,最枯的1978年仅6780亿立方米,丰枯极值比2.0。

有水文记录以来,长江水位为1996年8月1日**站6.89米,三江营6.27(主要受8号台风及潮位共同影响)1954年8月17日水位6.69米,三江营5.85米大通来量92600秒立方米。

长江最低水位为**1959年负0.42;

长江堤防按长流规50年一遇标准设计水位**7.1米,三江营6.6米。

2、地质

此地为深层夹粉砂土和夹薄层淤泥亚粘土。

大部分地区地基承载力大于10吨/平方米,可作天然地基使用,在地质构造上属****-铜陵地震带中段,抗震设计按地震强度7度设防。

项目区地处黄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前缘江口北岸,属沿海低平原。

局部地区由于原来是港汊地段,故略有起伏。

由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演变特点,项目区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海水浸渍,成土母质富含以氯化钠为主的可溶盐,土体呈强石灰反应,PH值偏高,各土层容许承载力一般为120Kpa/m2。

3.2.4水资源

****市地处长江、淮河下游,长江流域面积1766km2,淮河流域面积4872km2。

1、水资源量

(1)降雨量:

****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左右,但年际变化大,历史最大年降雨量1930.6mm,最小年降雨量424.1mm。

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60%集中在汛期6-9月份。

(2)水资源总量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量,不包括外来水量;

由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而得。

我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1.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7亿m3,地下水资源量10.2亿m3。

2、可利用水资源量

可利用水资源量为水资源总量(含外来水量)中通过水工程调节,可加以利用的水量。

流经我市的长江、淮河年径流量很大,但由于工程限制和水量相对集中,大多数水量都排入了下游,地下水中也有很大部分难以利用,所以我市可利用水资源量为:

平水年57.8亿m3,中等干旱年50.5亿m3,特殊干旱年51.3亿m3。

3、水质概况

根据全市主要河流与月塘水库的水质监测,大部分地表水水质都优于Ⅳ类,少部分大于Ⅴ类。

影响地表水质主要为有机物污染,主要超标污染河段为古运河、新通扬运河、北澄子河、宝射河、仪扬运河。

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市地下水水质都优于国家地面水Ⅱ类标准。

4.水位

项目所处地带常水位为3.2米,洪水位为4米。

3.2.4植被

项目区处于沿江平原地区,地势低平,该地区植被以草科为主,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占50%,豆科植物占43%,其他占7%。

当地主要是由农田和零散分布的自然村落组成的农村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逐步被人工生态环境所取代。

当地植被以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为主。

高大的乔木大部分分布在村庄、道路两侧和农田周围。

低矮的灌木一般分布在河道、坑塘周围。

项目区植被主要有水稻、玉米、麦子、大豆等。

3.2.5土壤

项目区内主要有潮土、水稻土、棕色石灰土等三个土种的土壤,土体构型为上下均一型。

5~10厘米土壤容量平均为1.29g/cm3,总孔隙度51%,其中毛管孔隙为38.8%,非毛管孔隙为12.2%,田间持水量为32%;

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全氮含量为0.07%,速效3.63PP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