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851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D,检核制度形同虚设

9,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大规模的流民浪潮,造成流民浪潮的原因有:

①天灾②政府徭役,兵役繁重③战乱④土地兼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0,我国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开始形成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包括:

A,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

C,不计生产成本,产品不进入市场D,在生产关系上出现了雇募关系

12,至迟从何时起,陶瓷开始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A,西汉B,唐代C,宋元D,明清

13,关于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

B,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

D,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减弱

14,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15,唐朝后期,有"

天下之盛,扬为首"

又有"

扬一益二"

的谚语.这说明当时的扬州和益州(即成都):

A,工商业城市地位的重要性B,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C,是唐朝重要的外贸港口D,是著名的造纸中心

1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涌现③工商业市民蓬勃兴起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7,商鞅主张"

重农抑商"

黄宗羲主张"

工商皆本"

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重要B,都反映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C,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D,都是脱离当时经济阶段的经济思想

18,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

A,商业的不稳定性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

C,加强耕作,中央集权的需要D,鼓励海外贸易

19,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主要有:

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广②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③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贷币④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工商业城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D,出现了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

21,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在西方,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

22,明清政府实行的下列措施中,违背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①鼓励垦荒②推广农作物品种③实行海禁④对商品征重税

A,①②③B,②③④D,③④D,①②③④

23,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走在前列的是:

A,封建国家B,资本主义国家C,世界霸主D,欧洲大国

24,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

"

美洲的出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发展.马克思说的这种情况发生在:

A,欧洲B,北美洲C,亚洲D,非洲

25,哥伦布与麦哲伦航海活动的共同点是:

①他们都得到葡萄牙王室的支持②他们都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③他们都相信地圆学说向西航行④他们都横渡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6,17世纪,荷兰掌握世界商业霸权主要依赖于:

A,商船的数量世界第一B,海军的实力天下无敌

C,银行的资金支持商业D,政府的政策倾向外贸

27,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

自公元167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

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上述材料说明:

A,英国政府鼓励发展本国商船运输以打击荷兰

B,英国利用海上霸权打击别国商船

C,外国商船垄断了英国的进口运输

D,英国扩大对外开放以发展资本主义

28,早期的殖民扩张对欧洲产生的最大的影响是:

A,增强了殖民者的实力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C,引起了商业革命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29,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戴维·

兰得斯《国富国穷》

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新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30,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

蒸汽时代"

.因为蒸汽动力的使用:

①带来了交通运输的革命②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③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④刺激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3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是:

A,科学研究B,市场竞争C,资本集中D,人才流动

3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33,"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这个材料反映出,早期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A,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极大的冲击B,使英国出现了平等化

C,标志封建主义一去不复返了D,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3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大企业的特点是:

①控制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②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③控制行业的产品价格获取高额利润④奉行自由竞争的信条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

35,下列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第一次工业革命③第二次工业革命④殖民扩张与掠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

①②③D,①③④

36,美国专使顾盛在《望厦条约》签订后得意洋洋地宣称:

现在英国及其他国家也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了."

以下与之有关的是:

A,美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B,美国使外国的经济势力由此深入内地

C,美国迫使中国降低了税率D,美国迫使中国同意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

37,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经济此后发生根本性变化B,中国的综合国力此后逐渐走向衰落

C,中国从此向整个资本主义市场发展D,清王朝成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王朝

38,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为密切尔曾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只比欧洲大陆上某些小王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那不勒斯稍微多一点点,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造成这种"

奇怪的结局"

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39,与洋务运动有关联的事件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第一次工业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0,洋务运动选择"

自强"

求富"

的途径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采用传统的官办形式

C,改变清朝的经济政策D,放宽民间的办厂限制

41,与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产生无关的是:

A,外资企业B,洋务企业

C,实业救国热潮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42,近代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厘卡的税吏被称为"

蚂蟥的后代"

.它反映出:

A,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的阻碍B,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

C,清政府税收政策不合理D,关税自主权丧失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43,"

面粉大王"

荣宗敬在开办保兴面粉厂时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挠,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

风水"

将官司打到县衙.知县感到左右为难,只得向上禀报.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工厂才得以办成.这件事主要说明了:

A,刘坤一是一个进步的官员B,地方官昏庸无能

C,外国资本主义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有时不得不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44,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总的来讲始终未能充分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4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

C,封建主义的严重阻碍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性

46,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心境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上述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47,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官僚资本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排挤,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A,实行法币政策B,经济统制

C,掠夺劳动力D,对工矿业实行军事管理

48,1848年王韬到上海时惊叹道:

一入黄歇浦中,气象顿异"

他主要是针对:

A,上海经济的高度繁荣B,中国国势的蒸蒸日上

C,西式建筑的与众不同D,西式餐馆的涌现

49,近代以来,晚清政府与民国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这种现象说明

A,列强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进步B,小农经济保护着封建社会的陋习

C,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深入广大农村D,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仍然很落后

50,下列现象中,变化反映了民主,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的是:

①大城市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②大量报刊杂志进入普通民众生活③民国以来握手鞠躬成为常见礼节④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入学的条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

51,189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

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如果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显."

它说明:

A,航空运输利于国计民生,政府提倡大力发展

B,民间反对修建铁路的人仍然很多

C,铁路事业的发展对国家无足轻重

D,铁路以其无比的优越性为时人所接受

52,京张铁路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突出

是因为:

①具有爱国主义性质②显示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智慧③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④铁路所在的地理位置无比重要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

53,近代以来,影响铁路建设的国内因素有:

①陈腐观念的反对②连绵不断的战争③政治局势的混乱④筑路人才的短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4,古代的驿传和近代的邮政,最大的不同是:

A,服务的对象B,传递的方式C,覆盖的范围D,机构的性质

55,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56,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主要依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

世界工厂"

57,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社会主义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包括:

A,可乘蒸汽机车,内燃机车远游B,可通过电话联系业务

C,市场上出现化学纤维的衣料D,可到医院通过X射线透视

58,第二次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整个革命的进程时间短B,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C,社会生产获得极大的提高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

5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断发与不缠足运动都带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②里弄属于中西结合的建筑③中国近代以来西式军服的采用开始于清政府④电影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60,19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尚有3000多艘沙船,但十几年后,旧式沙船锐减,仅剩400余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轮船航运业的挤压B,洋务的排挤

C,中国政府的限制D,航运业利润减少

6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论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62,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A,重点发展重工业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6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64,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

65,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前后,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它认为市场经济有一只"

看不见的手"

能自动调节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由经济危机的事实证明这种自动调节能力并不是那么有效.因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

A,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过快发展

B,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财富集中于少数人

C,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

D,资本主义国家无视计划经济的巨大作用

66,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本质不同在于:

A,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B,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形式不同D,对工人的措施不同

67,实施社会救济贯穿于罗斯福新的始终.同时,新政又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因为:

A,执政党仍然只为资产阶级服务B,美国仍然以社会主义国家为敌

C,新政并没有触动所有制的形式D,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毕竟有限

68,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叙述正确的有:

①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②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③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④社会福利基本全部由国家进行补贴

69,战后发达国家采取由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的方式,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种方式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区别在于:

A,是否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B,是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C,是否在经济运行中起作用D,是否有国家所有制企业

70,战后发达国家的股份制大企业呈现股票分散化趋势.普通职工拥有股票使:

A,企业的决定权分散B,利润的分配平均化

C,职工关心企业发展D,企业性质发生变化

71,战后发达国家实行的福利制度缓解了社会矛盾.因为它使:

A,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减少B,国家所有制的经济成分大大增加

C,新中间阶层成为比例最大的阶层D,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72,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

新政"

及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C,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D,尽力保持"

自由企业"

制度

73,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A,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B,改变苏联重工业基础薄弱的面貌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改善人民生活

7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实事求是精神B,不注重农业问题

C,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D,没有根本上触动经济政治体制弊端

75,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76,从苏联改革的历程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覆艰难,效果不大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7,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的着眼点是:

A,对所有制形式进行彻底改造B,对生产经营自主权进行改革

C,对管理经济的方式进行改革D,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78,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管理得到加强B,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D,推行国有化政策

79,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

A,强化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领导B,为了战胜苏维埃的敌人

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80,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条件有:

①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②国营经济的建立③三大改造的完成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方针B,提出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

C,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D,决定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82,《人民日报》连续发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和"

小麦亩产12万斤"

皮棉亩产5000斤"

一棵白菜500斤"

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

卫星"

.这一现象发生于:

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83,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国民经济的基本好转②三大改造的完成③"

大跃进"

运动的发动④"

文革"

的发动⑤"

八字"

方针的制定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⑤④C,①②③⑤④D,①②④③⑤

84,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要依据是:

A,全会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

C,全会决定进行拔乱反正D,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和1952年土改后的主要不同是:

A,生产力水平B,土地的所有制

C,产品分配的形式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6,1992年召开的中共"

十四大"

的主要内容有: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②确立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决定进行国有企业改革④确立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③④

87,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①经济特区②沿海开放城市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88,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事件是:

A,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B,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

C,江泽民同志"

引进来"

走出去"

言论的发表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9,中国农民实现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是:

A,乡镇企业的发展B,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C,农民发展第三产业D,对外劳务输出

90,进入21世

纪,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主要原因有:

①政府推行的城镇化战略②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③对外开放的推行④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91,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有:

①经济活动的渠道更广泛②引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③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④娱乐方式多种多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92,有关布雷顿会议说法错误的是:

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B,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C,会议决定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1944年战时盟国44国参与

93,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稳定国际汇兑B,建立多边支付制度

C,加强国际货币合作D,各成员国间实行浮动汇率制

94,战后美国: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②美元成为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③确立了美国在战后一段时间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④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建立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5,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①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组成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③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势④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96,《罗马条约》之所以是欧洲一体化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