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865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宝兰二期工程和天水军用机场改建民用机场工程也正在建设之中。

随着四万门程控电话网络工程的完成,两区五县的电话全部纳入全国自动化网,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的投入使用,使全市的通迅能力迅速提高。

2.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概况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有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重点一百六十九处。

天水自古就有麦积烟雨、净土松涛、天水盈池、诸葛军垒、南山古柏等秦州八景之称。

天水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被国家和省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有一百六十九处,形成了古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交织、奇景竟秀的旅游胜地,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文化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品味高,观赏性强,吸引着国内外向往东方古老文明的万千游人。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见附表1.)

3.天水旅游区旅游区划

天水旅游区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旅游景观和自然旅游景观。

为了能便于开展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现就旅游资源进行区划。

目前在我国对旅游资源区划的方法比较多,但大都是关于对区域旅游所进行的划分工作,在此结合诸多的划分原则,对天水旅游区的旅游进行如下的划分。

3.1、 从文化角度旅游区划

3.1.1、 伏羲文化旅游区我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三皇”中的伏羲,诞生于天水。

伏羲为三皇之首,风姓,其母华胥氏。

史载:

“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即今秦安、秦城一带。

后徙至陈仓(今陕西宝鸡),又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死后葬南郡,说明天水是名符其实的“羲皇故里”。

旅游景点有:

伏羲庙、卦台山、分心石、龙马洞。

3.1.2、 大地湾文化旅游区(以大地湾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天水作为中华文明的多源生发地之一,距今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所展示的天水远古文明,时间跨度越3000年,内容异常丰富。

其在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均是中华文明悠久、博大和先进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火花的最初闪现,故而被称之为“大地湾文化”。

由于大地湾1期文化早于中原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千年以上,两者在文化原貌上又有延袭承传的密切关系,因而,她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右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对探索中华文明的线索和原生面貌,揭示陇右与天水古代文化的考古编年和文化序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大地湾遗址、师赵村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县五营乡邰店村东)。

3.1.3、 秦文化旅游区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之长,从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牧马滩(位于天水旅游区北道区麦积乡)

3.1.4、 三国文化旅游区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割据称雄,因天水战略地位的重要,一些杰出的帝王将相、军事首领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

祁山堡、街亭古镇、诸葛军垒、木门道、姜维墓。

3.1.5、 石窟文化旅游区麦积山石窟艺术虽然是佛教艺术,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产生发展过程,它虽然不能象其它艺术那样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但它却曲折地再现了历代人物的生活景象和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经济状况。

其艺术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具。

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山、华盖寺、武山水帘洞、木梯寺、禅殿寺等。

3.2、从地理位置角度旅游区划

3.2.1、 西线旅游区主要旅游景点有:

武山官寺、木梯寺、水帘洞石窟、华盖寺、姜维墓、大象山石窟、蔡家寺等。

3.2.2、 东南线旅游区主要旅游景点有:

伏羲庙、玉泉观、李广墓、南廓寺、木门道、卦台山、石门风景区、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麦积山植物园、麦积山风景区、万寿宫、南宅子、陇南书院、天水城隍庙、豆积寺、交龙寺、街子温泉、仙人湖、映月湖、曲溪风景区、香积山溶洞、龙头沟、仙人崖风景区等。

3.2.3、东北线旅游区主要旅游景点有:

兴国寺、街亭古战场遗址、张家川清真寺、赵充国墓、李虎墓、大地湾文化遗址、泰山庙、文庙、清水温泉等。

4、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旅游资源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在旅游开发与管理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对每个旅游景区进行开发规划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定性的评价。

本文结合区域特点以及具体情况,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的"

三三六”评价法对天水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

4.1、 三大价值

4.1.1、 历史文化价值

我国神话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中的伏羲、女蜗、黄帝的故乡就是天水。

据古史记载,伏羲生于成纪(今天水旅游区秦安县、秦城区一带)。

在天水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中,伏羲、女蜗人首蛇身交尾的的图画和陶器,是目前国内能够证明伏羲、女蜗活动于天水一带的最有力证据。

位于“五帝”之首的黄帝生于上邦轩辕谷,经学术界根据黄帝的整个传说和文化背景的考证分析,认为黄帝就诞生于天水。

至今在天水还留存着纪念伏羲、女蜗和黄帝的古遗址、古建筑。

如秦城区的伏羲庙,北道区的卦台山、龙马洞,甘谷大像山的伏羲殿,秦安的女蜗祠、女蜗庙,清水县的轩辕谷等。

天水还是中华文明的多源中心之一。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先祖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1984年,天水武山县发现的“武山人”人骨化石,标志着天水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有了原始人类的活动。

进入新石器时代,天水地区的文化遗址更是星罗棋布,已发现的遗址多达500多处,最为著名的是秦城区西山坪、师赵村和秦安县大地湾,这不仅是我国已知新石器时代早期最西的三个遗存,而且都是距今约7000至8000年的文化遗。

这些遗址中大量文物的出土和高度发达的史前文化的展现,对于探索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改写甘肃地区史前文化的考古编年和发展序列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完整揭示了天水地区文明起源的线索,证明了在前仰韶时代天水存在着两个前后相继的发展阶段。

由于以上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以伏羲文化、大地湾原始部落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等为主五大历史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

这一切都说明天水旅游区历史久远、文化蕴涵丰富。

而天水由此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在突然性天水考察时,挥笔写下了“羲皇故里”四个大字,表达了天水作为人文始祖伏羲故乡所特有的文化与历史。

4.1.2、 艺术观赏价值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全国著名的风景区,奇峰林秀,松溪映带,是丝绸之路上驰名中外地胜地之一。

并以“麦积烟雨”的壮丽景观列居秦州八景之中。

而麦积山,因其形“如农家积麦之状”而得名,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倔起,区内松竹丛生,山峦叠翠,称“秦地林泉之冠”。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绝壁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

在艺术造型和特点上,泥塑生动优美,石雕技艺精湛,壁画古朴典雅,不论是北朝的“秀骨清像”,还是隋唐的“丰满圆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这种“形神兼备”的传统技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雕塑、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有级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此外,石门风景区、曲溪风景区都有很高有观赏价值。

4.1.3、 科学考察价值

麦积山石窟艺术作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全面真实反映了我国从四世纪未叶以来,在雕塑、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发展演变过程和辉煌的艺术成就,而旦对研究我国古代泥塑、石雕、建筑以及宗教等有关历史文化,提供了形象系统的实物资料。

此外,麦积山植物园作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植物园,是一处集科学、教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公园,对研究天水地区的植物品种、植被分布等都有很高的价值;

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级高的价值。

4.2、三大效益

4.2.1、 经济效益

由于有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使得天水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

据天水市统计局汇总,1999年天水旅游区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1万人次,比1998年的77万人次增长5.15%,海外人数3176人次,比1998年的2920人次增长8.77%,旅游收入达2.12亿人民币,外汇创收79.4万美元;

2000年度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02万人,比上年增长25.9%,海外人数3963人次,比上年增长24.8%,旅游收入达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外汇收入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7%;

2001年度接待海外游客4508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3.8%,接待国内游客1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

旅游收入达到了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外汇收入11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

此外,今年的"

五一"

旅游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各类旅游者20.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4%,旅游综合收入5684万元,比去年同时期增长27%。

纳入全区监测主的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各类游客13.1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6%,门票收入220多万元,比去年增长28%o这些数据足已说明在天水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有多大。

4.2.2、 社会效益

天水以旅游业为发展启基,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国民经济体系当中其它产业的全面发展,使国民经济体系更加趋于平衡。

尤其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份额越来越大。

由于第三产业的全面崛起,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各项保障措施得到全面的落实;

除了这些,更加重要的是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大量的社会无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得到了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这不仅在社会保障工作中上市政府减轻了许多的压力,同时也使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明显的好转。

另外,由于受到外地旅游者的影响,市民也在子女的教育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天水的科学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得全民素质不断上升。

据有关部门统计,旅游业每接待一名旅游者,这将为社会提供3-4个就业的机会或岗位。

由于天水市的旅游基础比较薄弱,各项旅游服务行业所需要的人员比其它省市要多许多;

而市政府也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生产总价值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之上,下功夫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的建设。

这些为天水市今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3、 生态环境效益

天水作为“陇上江南”,在生态环境方面和省内其它地区相比较要好的多。

尽管旅游业发展初期,在一些地区,由于景区的管理力度不够,致使部分旅游景点、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有所恶化,植被减少、水质下降、垃圾成山,所有这些都已严重影响了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

但市委、市政府引以为鉴,马上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在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建立了天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如今天水旅游区的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

4.3、六大条件

4.3.1、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依据前文所做的旅游区划,可以得知,天水旅游区在地理上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在交通上同其它省市的旅游区相比要差。

但在开发过程中,天水旅游区在以前的基础之上,改建或修建了一系列交通干线,如310、316国道线以及以天宝高级公路为主的数十条干线公路,修建了藉河南大桥、渭河大桥等8座大桥,建为成了甘肃第一条高速公路一一天北高速公路,对城区的各类交通设施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另外,在以前陇海铁路的基础上,由铁道部和兰州铁路局共同开始修建宝(鸡)兰(州)二线工程;

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准备将原天水军用机场改建为民用航空港。

4.3.2、 景物或景点的地域组合条件

天水旅游区的景点和景物在地域组合上比较集中,由武山官寺、木梯寺、水帘洞石窟、华盖寺、姜维墓、大象山石窟、蔡家寺等景点所组合的西线旅游区,由伏羲庙、玉泉观、李广墓、南廓寺、木门道、卦台山、石门风景区、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麦积山植物园、麦积山风景区、万寿宫、南宅子、陇南书院、天水城隍庙、豆积寺、交龙寺、街子温泉、仙人湖、映月湖、曲溪风景区、香积山溶洞、龙头沟、仙人崖风景区等景区(点)所组合成的东南线旅游区以及由兴国寺、街亭古战场遗址、张家川清真寺、赵充国墓、李虎墓、大地湾文化遗址、泰山庙、文庙、清水温泉等景点组合成的东北线旅游区共同组成了天水旅游区的旅游主线。

这三大旅游区当中都涉及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使得天水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充分的得以体现。

4.3.3、 景区旅游容量条件

景区的旅游容量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景区的旅游资源在保证其旅游系统和功能不受破坏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反映的是旅游生产力对一定生活水平下旅游需求增长的限制目标。

天水市尽管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但旅游业发展只处于起步阶段,景区的生态环境良好,多处旅游景区(点)尚处于原始状态。

因而景区的环境容量条件十分的良好,能够承受大量旅游者的活动。

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旅游者来天水旅游区旅游,同时加大旅游区的管理力度。

4.3.4、 施工难易条件

天水地势起伏比较大,另外此处属于黄土层理构造,加之雨水的冲刷作用,使得在天水进行施工比较困难。

在麦积山石窟的修建历史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石窟建造在二,三十米至七八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龛窟层层相叠,密如蜂房,在崖阁、山楼、走廊、摩崖窟、摩崖浅龛等。

洞窟最大的横宽三十米,最小的仅一米左右。

龛窟之间全由架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联通。

《太平广记》载:

“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是神功”。

五代王仁裕登麦积山石窟后赋诗赞曰:

“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四顾群峰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麦积山的高峻陡险,令人十分赞叹。

由此可以知在天水施工是多么的困难。

4.3.5、 投资能力条件

据有关资料分析,天水市已经决定加大对旅游事业的投入和支持,而且提出了许多优惠的投资条件和自由竞争的管理机制。

现在所欠缺的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外界更加了解天水,以便获得更大的投资机会。

现如今天水已向社会推出: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石门景区建设,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仙人崖景区王家大沟杏花村建设,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庄、仙人居服务设施建设,麦积山森林公园建设,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隗嚣避暑宫景点建设,天水市秦城区南北两山森林公园建设,尖山寺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五龙山森林公园建设,何川花船子水上公园建设,桃花沟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姜维故里开发建设,伏羲卦台山景点建设,秦安县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张家川县白石嘴牧场赛马及狩猎场建设项目,武山水帘洞风景区建设,清水温泉综合开发,南郭寺景区动物园建设等招商引资项目。

4.3.6、 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天水旅游区的客源主要集中在甘肃省省内,以及陕西省、宁夏区等邻近地区,由于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比较低下,因而天水旅游区的客源市场条件较差。

5、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旅游资源评价关系到旅游资源开发程序、规模和方向,是进行旅游区划和规划的前提.国外旅游资源评价工作始于1970年后,以定量评价为主;

国内评价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应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最初以定性描述为主.近年来,旅游地学界开始探索更科学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由定性描述逐渐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

5.1、综合评价法

5.1.1、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本文在评价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时,采用以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Process简称AHP)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法。

根据旅游资源的统计数据,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旅游地综合评价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并征询有关人士的意见确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即评价综合C层。

这些主要因素可概括为:

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区位特性。

旅游资源可从质量与规模两个方面考察;

区域条件可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旅游设施3个方面来考虑;

区位特性可从可达性、与其它旅游地的关系2方面考察。

其次,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从3大因素中确定影响评价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既评价项目F层(7个评价因子),将评价项目F层划分为评价参考因子S层(13个评价因子),并用结构图的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即旅游资源层次结构评价模型(见图1.旅游资源层次结构评价模型)。

表1、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0层

C层

F层

权重

S层

等级分

评分(10分)

5.000

地形与地质

1.000

10

10.000

水体

0.700

8

5.600

气候

0.300

6

1.800

动物

0.200

1.200

植物

0.500

4.000

文化古迹

2.000

20.000

民情风俗

4

1.500

景点集中度

0.800

8.000

景区容量

区域

条件

生态

环境

1.000

8.000

基础

设施

4.800

旅游

0.850

3.400

区位特性

0.550

外部交通条件

0.400

2.400

与主要客源地的距离

0.150

0.600

与其它

旅游区

的关系

与附近旅游地的异同

与附近旅游地的距离

总和

10.000

78.400

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出模型中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基层评价因子的分级指标定量化即C、F层因子的评分值以10分为满分,以“10-8-6-4-2”的等级分值代表“好、较好、中等、差、极差”,旅游综合评价值的满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旅游资源综合水平越好。

参考以前的研究成果对旅游地等级划分标准为:

一级旅游地〉=80;

二级旅游地在60-80之间;

三级旅游地<=60(各级指标及基层指标的权重值见表1.)=

5.1.2、 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二手资料调查,为0、C、F、S四层指标给予相应分值,结果与评价分析详见表1。

(表1、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旅游地综合评价中旅游资源因子占的权重最大,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其中质量又是主要的一个方面,在开发规划与管理工作当中应充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利用、挖掘与保护。

从目前天水开展旅游的现状来看,地形、水体、植物、文化古迹、景点密集度及景区容量等方面总体是比较好的,尤其是文化古迹、景点密集度。

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动物资源及民情风俗、气候三个方面,在今后的开发规划与管理中宜适当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民情风俗,使之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同时要充分发扬天水的五种文化,使游客在游玩中受到文化的感染,领略历史的苍桑。

区位特性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权重比旅游资源要小。

天水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在与主要客源地的距离、外部交通条件两个方面略显不足,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定上,在较的程度上对天水旅游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以后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当中,这是一个最需要下大功夫的方面。

区域条件在综合评价中可以得知,生态环境方面,天水是比较优越的,这为天水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天水的旅游开发规划和管理工作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在基础设施与旅游设施两个方面,由于本身的基础差,因而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要求,从这一点上,应该大力发展天水的基础产业,以适应现代旅游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最后的总评分与标准相比较,天水属于二级旅游地。

尽管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其旅游尚没有达到国家级水平,而没有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5.2、 美感质量评价

旅游地一般是指由景区、景点、景素等构成的,不同景区有不同的景点构成,景点又是由景素构成的。

但这三个要素都有一个重要的共性 就是都用于观赏,具有较高的美学价

值。

因此,本文对于景区(点)的评价采用美感质量评价。

5.2.1、评价因子的选择与权重的赋予

在对李春干等人的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研究以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水的特色,本人决定从以下因子对天水旅游区部分旅游景区(点)进行如下的评价。

(评价因子及各因子权重、评分标准见表2、景区(点)美感质量评价模型)

表2、景区(点)美感质量评价模型

评价因子

评价因

子权重

因子分级及评分

P1美感度

0.18

令人惊叹

引人入胜

具有美感

景观一般

P2奇特度

0.08

罕见

少见

较常见

常见

P3完整度

0.13

完整

较完整

一般

不完整

P4可参与度

0.05

极适合参与

较适合参与

不可参与

P5吸滞度

时间很长

时间较长

时间一般

时间较短

P6协调度

0.10

极协调

比较协调

不协调

P7历史价值

比较高

不高

P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