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967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艾草产业调研报告一最终稿(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艾质量最好”的共识。

⑶资源优势。

我县艾草资源储量大,据初步估算,全县野生艾草资源量每年可达3万吨。

目前人

工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且种植面积连年扩张、大有超越野生艾储量的趋势。

⑷价格优势。

艾叶收购价格逐年攀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0.8元左右/公斤,已涨至今年上半年的6-7元左右/公斤,**艾叶每公斤平均高出市场价格0.8-1元左右。

近年来,外地客商收购“*艾”热情有增无减,有意愿来我县投资发展艾草产业的外商不断增多。

(二)我县艾草产业的发展现状

1、“*艾”资源供不应求。

**作为艾草适生区、主产区,独特的品质优势赢得了市场的赞誉与青睐,是业内人士和专家公认的艾草产业起源地,是全国久负盛名的原料市场供应地,艾叶品质好、价格高,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另外,随着近几年人工种植模式的兴起,艾根作为艾草种植的最主要方式,目前也已涨到2.5元/斤,除满足本县域种植外,其余销往外地,且供不应求。

2、“*艾”人工种植渐成趋势。

一方面野生资源因受交通、采割成本限制,开发利用量有限。

近年来又遭到破坏性采挖,储量逐年萎缩;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目前人工种

植已渐成趋势。

人工种植艾草以其技术要求低,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从农户自发零星种植,到种植大户的规模投

资,我县黄岗、毛集、新集等乡镇种植基地已初步形成。

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我县人工艾草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艾叶年产量5000吨左右,艾叶亩均效益可达3000元左右,艾根产量1500斤左右,亩均效益3000元左右。

3、艾制品加工业渐具雏形。

我县艾草产业发展历史由来已久。

如淮源国生艾制品厂始建于1984年,当时主营原材料

(艾叶)及半成品(艾条艾柱)出口(日本、韩国等)。

2000年以后,随着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识提高,国内市场开始接受青睐艾制品,吸引了部分回乡创业人员进入艾草行业,出现越来越多的艾制品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

目前,全县有艾草加工企业8家,安排就业人员300余人,年可创产值数千万元。

2016年我县实施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绝大部分艾草

企业“借梯上楼”,实现了由家庭作坊式向工厂规模化的跨越,提升了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

(一)野生艾草资源未能保护性开发利用。

1、野生艾根流失严重。

艾草种植主要以利用艾根栽植为主,随着种植需求热度的提升,人们受利益驱动,对野生艾根实行了疯狂的灭绝性采挖盗卖,导致野生资源遭到很大破坏,逐年萎缩;

且大部分外销,资源流失严重。

2、野生资源利用不足。

由于野生艾草分布零散,人们往往就近、顺路采挖野生资源,较偏远地区资源受交通不便、采割成本太高等因素制约,开发利用不够,往往任由其自生

自落,造成资源浪费。

3、野生资源普查工作缺失。

对艾草野生资源普查工作尚未引起重视,种质基因库建设、野生资源存量调查、优良品种选育等工作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二)人工种植处于自发状态,尚未纳入支柱产业培育。

1、艾草产业尚未纳入产业规划。

目前我县无论是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还是在脱贫产业项目方面,艾草产业都还尚未纳入产业规划,尚未作为主导产业来抓。

2、政策扶持不到位。

目前对艾草产业尚未研究制订明确的扶持政策,种植基地必要的基础配套设施缺乏项目资金支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缺乏项目资金支持。

3、技术服务不到位。

近年来经作站围绕艾草人工种植做了实验示范、技术推广工作,但是由于推广面窄,其影响力小、辐射力弱,对大部分种植户技术服务仍不到位,对用药、施肥、除草、收割、仓储等环节缺乏明确系统的技术指导规范,绝大部分种植户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自发状态。

(三)艾草产业龙头培育不够。

一方面,现有艾制品企业市场竞争力低。

多数企业仍以生产艾绒、艾条等粗加工低端产品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企业生产普遍存在盲目性,缺乏销售渠道,与市场需求对接不畅,加上资金、技术、人才的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

目前我县整体艾制

品企业生产经营水平落后于南阳、蕲春。

企业自身发展困难重重,尚形不成产业龙头,其带动作用有限。

另一方面,对艾草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重视不够。

依靠招商引资引进大个艾草产业项目,来带动我县艾草产业实现突破发展的共识尚未形成。

目前不少外地企业、客商看好我县艾草资源品质及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有意愿来我县投资上马艾制品加工项目和艾草仓储项目,但由于我县艾草产业发展政策尚不明晰,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影响了外来客商投资的积极性和项目落地的决心。

(四)对“*艾”品牌打造重视不够。

1、申报认证工作重视不够。

尽管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野生“*艾”的品质高、资源富集优势,但“*艾”道地药材申报认定、“*艾”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认证和有机艾申报认证工作尚未引起重视。

2、艾草产业发展主管服务机构缺失。

截止目前,我县尚没有专职专责的服务艾草产业发展的部门,艾草种植、加工基本处于自发状态;

艾草行业协会虽已成立,但由于某些原因,在行业内还起不到规范引导作用,难以吸纳众多从业企业、人员加入,行业发展还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3、“*艾”共用品牌和共用品牌意识缺失。

蕲春艾草行业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其抢占发展先机,主要就是靠一张名片(即“蕲艾”品牌)和两家电商。

目前“*艾”商标已被抢注,真正的“*艾”品牌尚未打造,艾草从业人员尚未形成

“*艾”品牌共用意识。

4、策划筹办“*艾”产业论坛共识尚未形成。

一方面,组织参与县外艾草产业论坛等有关活动未引起重视。

今年5月中下旬的蕲艾产业论坛和6月下旬在宛举办的2017首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我县均没有组织参加,错失经验交流、宣传推介良机;

另一方面,组织策划举办“*艾”产业论坛活动亦尚未引起重视。

三、对策与建议

(一)保护性开发利用野生艾草资源,为打造“*艾”品牌奠定基础。

1、监管野生艾根资源外流。

通过制订颁发“*艾”野生资源保护令(县长令),严厉打击灭绝性采挖盗卖野生艾根资源行为;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中药材收购部的监管,一经发现有盗卖野生艾根现象,严管重罚。

2、科学引导县内种植。

制订颁发相关种植技术规范,引导县内种植户科学规范种植,确保产品品质。

3、开展野生资源普查。

通过资源普查摸清野生艾资源存量、艾草品种数量,开展良种选育,建立“*艾”种质基因库,为“*艾”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二)组织引导“*艾”人工种植,扩大规模,保证品质。

1、制订颁发“*艾”人工种植的种、采、收、储技术规范,加大组织推广力度,确保人工种植艾草的产量和品质。

2、把艾草产业发展纳入县产业发展规划,把艾草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

充分发挥艾草种植“短、平、快”的特点和艾草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优势,超前谋划,加强组织,注重引导,加大扶持,规划每年新发展种植3万亩,通过三年努力,规模达到1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真正形成我县艾叶、茶叶“双叶”驱动发展的局面。

3、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

顺应艾草连续向好的市场行情,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引

导农民种植,可利用到户增收项目引导贫困户种植艾草实现脱贫。

(三)加强领导,引导“*艾”产业健康发展

1、成立“*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要聚焦聚力谋划推动“*艾”产业发展,从而解决目前我县艾草产业无人抓、无人管的问题,彻底改变艾草产业发展“一盘散沙”的局面。

2、成立“艾办”,界定职能。

精心选拔艾草产业相关的管理、技术、营销、服务人才组成艾草产业发展办公室,专职专责做好艾草产业发展规划、艾草优良品种选育、艾草种植技术规范指导、艾草产业项目招商、艾草企业服务管理、“*艾”品牌打造等工作。

3、成立艾草产业协会。

将全县艾草产业包括一、二、三产业即种植、加工、销售、服务行业有代表性的人员纳入产业协会,使艾草产业协会会员具有真正的代表性、广泛性,

制订行业从业规范,引导艾草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着力培育艾草产业龙头,增强“*艾”市场竞争力。

1、对现有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注重孵化产业龙头。

邀请专家对现有企业进行帮扶指导,促其观念转变、思想解放,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上放大格局,放眼长远,打牢根基,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克服生产经营困难,壮大企业规模,提高研发能力,拓宽销售渠道,孵育出2-3家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2、明晰政策,注重招引大个项目,拉动“*艾”产业发

展。

在“*艾”产业发展招商工作中,一方面要明晰招商政策;

另一方面要认真甄选招引优质项目。

注重选取有资金技术人

才优势、研发能力强、销售渠道广的大个企业入驻**,并在多方面予以扶持。

如种植项目:

在土地流转、资金、基础设施、政策等方面予以帮扶支持;

仓储项目:

注重与有意向来我县投资5万吨艾草仓储项目的客商做好对接工作,在用地、信贷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

加工项目:

注重引进2-3家具有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具备产品品牌的知名大个企业入驻,引导带动“*艾”产业发展;

销售项目:

主要加强企业与电商的合作,做好互联网+产业;

同时注重培育线下渠道商,扩大销售渠道,提高“*艾”市场占有份额。

(五)着力打造“*艾”品牌,提高“*艾”影响力。

1、把艾草产业作为富民支柱产业培育。

县委、县政府要把艾草产业摆上茶叶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从资源保护、人工种植、产品加工、销售、艾文化培育等一、二、三产业多

领域全方位重视发展,同时规划筹建“*艾”展示馆、理疗馆,打造“*艾”文化小镇,倡导艾草养生文化,引导艾草养生消费,培育艾草养生市场。

2、重视做好“*艾”道地药材认定、“*艾”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有机艾认证工作。

向国家及社会有资质的权威认证

机构申报,通过1-2年努力获取“*艾”道地药材认定、“*艾”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有机艾认证,以增强“*艾”的品牌公信力、知名度和影响力。

3、注重打造“*艾”公共品牌。

重视打造“*艾”共用商标工作,允许全县相关从业企业共用“*艾”商标,同时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规范商标使用,维护“*艾”品牌形象。

4、注重举办“*艾”产业论坛。

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品质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每年筹备举办一届“*艾”产业发展论坛活动,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行业大咖和全国行业从业企业参加,并请专业策划公司高标准策划,通过举办活动进一步提升“*艾”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

艾叶规范化种植技术操作规程(草案)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规范种植艾叶,确保产品质量,制定本规程,为**县艾叶的规范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县艾叶种植基地。

2引用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215517.1-1995《农药残留检测标准》;

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2002年试行);

《农药安全使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部行业标准(2001年)"

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物种类型

3.1种质资源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

花未开、叶茂盛时收割,除去杂质和枯叶,阴干或晒干。

3.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

单叶,互生;

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

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

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

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

花托扁平,半球

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

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

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

5裂;

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

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

蒴果长圆形。

花期7-10月。

3.3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

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

种子容易发芽,发芽适温为25-30℃。

种子寿命短,隔年发芽率低。

秋末或春初种植,生长期210天左右。

栽种3-4年后需重新种植。

4环境条件

4.1产地自然条件

4.1.1地形地貌

**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鄂交界处。

地理坐标在东经

113°

00´

至113º

49´

和北纬32º

17´

至32º

43´

之间。

境内地貌以浅山、丘陵为主,斜贯县境的**山构成地貌骨架。

**山主脉由西向东,蜿蜒于县境南侧,为河南、湖北两省天然分界线。

余脉延伸至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形成大面积浅山和丘陵。

地势以南侧边缘最高,东北部顶端次之,南侧中部突起,东西两端渐低,北侧则由西向东呈总体渐次升高状。

面积较大的平地在西北部,其他大部分地域内有不同密度、面积的谷地或盆地分布。

4.1.2气候

**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4.9℃,日照时数2027小时,积温5460℃,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158毫米,最多年为1636.5毫米,最少年为628.9毫米,降水以夏季最大,占全年的48%,其中7月最多,雨热同季。

4.1.3水文

**县境东部为淮河流域,面积1320平方公里;

西部属长江流域,面积621平方公里。

有大小河流58条,中小型水库727座,塘堰坝1.4万个,水资源总量为8亿立方米。

4.1.4土壤

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和稻田土壤,其中黄棕壤占82.8%,

水稻土占13.9%,潮土占3.3%。

土层深厚,大都在59cm以上,有机质丰富,平均含量1.64%,土壤呈微酸性。

适种农作物

有水稻、小麦、花生、茶叶以及各类蔬菜、中药材。

4.1.5大气环境

种植基地区域大气环境中SO2、NO2、PM10含量均应达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类区标准。

4.2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5栽培技术

5.1选地整地

宜选排灌条件较好的平地或向阳坡地。

栽种前将地深翻18-20cm左右,除去杂草、石块。

作畦,畦面宽1.3-1.5m。

每亩施农家肥2000kg、多元复合肥(N:

P:

K=15:

15:

15)50kg。

5.2繁殖方法

生产中主要以根茎分株繁殖为主,但也可用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在3月份进行,播种一般为条播和撒播,应首

选条播,通风透光性好。

播种要求直接撒于畦面地表,镇压,覆盖稻草,浇水,保温保湿。

根茎繁殖,可在春季或秋末播种,最好秋播。

在10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初进行,随挖随种。

在根状茎未萌动前,将根蔸挖出,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根状茎截成6-10cm的根段,开沟平放于沟内,沟深6-10cm,株距10cm,行距25-30cm。

5.3田间管理

5.3.1补苗

播种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田间不缺苗、无断垄,一

般保持每亩3万株左右为宜。

5.3.2中耕除草

出苗后至封行前,应人工除草。

出苗后,要中耕除草一次,以后在植株封垄前进行第二次,两次都应浅耕。

收割前应再拔除杂草一次,以免收割时杂草混入,影响艾叶质量。

5.3.3追肥

苗期至封行前,结合中耕追肥1次;

每次收割后需要追肥1次。

可以趁阴雨天每亩撒施施尿素6-8公斤或三元复合肥(N:

15)8-10公斤。

5.3.4排灌

整个生长期都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是苗期,干旱应及时浇水。

但雨季应注意排水。

5.4病虫害防

艾草幼苗期由于枝叶较嫩,常有蚜虫发生,以食嫩叶为主,生产防治上一般在种植成活后用10%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1~2次即可.

6采收加工

艾叶每年可采收3次。

第一茬在端午节前1-2周收割,一般在6月初。

第二茬在第一茬收割1-2个月之后收割,一

般在7月下旬。

第三茬收割时间一般在10月。

均以在花未开、叶茂盛时收割,除去杂质和枯叶,阴干或摊在太阳下晒至足

干,扎成捆,或用打捆机压成长方形大捆,用绳加牢,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需防潮、防霉。

7质量要求

药材质量应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的要求,即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12.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通则2302);

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桉油精(C1QH80)不得少于0.050%。

8包装贮运

8.1包装

经干燥、检验合格后的艾叶使用打包机打包,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GB6264-86《中药材袋运输包装件》的要求。

8.2贮藏

将包装好的艾叶置干燥、阴凉、通风处贮藏。

8.3运输

运输过程中严禁与有毒货物混装。

要求运输车辆清洁、干燥、通风、防潮。

政协**县委员会办公室 20xx年x月xx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