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968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精品教育doc文档格式.docx

(2)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 

实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决定了发展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在现实生活中,,既应该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

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又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折。

(3)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4)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抵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教学难点: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教学重点:

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微信的产生与发展(课件展示)

师:

谈谈你对微信的了解。

生:

发表见解。

既然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区分,那么事物的发展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变化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问题。

二、授新过程(均为课件展示):

探究与共享一

材料一:

微信的优势:

一、微信支持主流的智能操作系统,不同系统间互发畅通无阻。

二、可发送语音,视频,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三、图片压缩传输,节省流量。

四、输入状态实时显示,带给您手机聊无极速新体验。

五、移动即时通信,楼层式消息对话更让人们的聊天简洁方便。

微信自2011年1月21日推出到今年10月24日,用户超过6亿,活跃用户超过1亿,而且还在增长。

问题:

1、你认为“微信”是新事物吗?

为什么?

2、你认为它的发展前途会怎样?

你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对待它?

学生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

回答1:

微信是新事物。

因为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长壮大。

正如微信的产生与发展。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旧事物却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回答2:

态度是热情支持,促其成长。

材料二:

微信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微信传播只能使用智能机,业务范围略显狭窄,还不能完全取代短信、飞信。

2.沟通的即时性不够,不像QQ可以独立的显示是否在线,即使是微信在线还依赖QQ来显示。

3.寻找好友的功能还是不够强大。

4.存在一定身份认证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盗用好友头像和昵称冒充身份,有可能引发犯罪案件。

同时,国内电信运营商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狙击微信,微信要在全球范围内和同类产品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微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2、对此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这是因为: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开始时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

而与其相对应的旧事物则往往比较强大,处于支配地位,显得合乎“常规”

(2)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一)事物发展的趋势:

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方法论(板书)。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新事物成长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考验。

实例一:

笨人吃饼。

有一个人肚子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

觉得没吃饱,又吃了一个。

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饱。

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就吃,吃到一半,觉得饱了。

这个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的嘴巴,一面说:

"

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都是白白地浪费了。

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会吃饱,我应该先吃这半个就好了。

他犯了什么错误?

没有认识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二)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板书)

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板书)

项目

内涵

特点

结果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性质没有变、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事物根本的本质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地变化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探究与共享二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原之一,同时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草质最好、草原环境最好的大草原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100多个小煤窑开采煤矿,经过十几年后,一个个塌陷大坑出现,形似月球上的陨石坑,昔日美丽的草原面目全非。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

问题1:

当第一个大坑在草原出现时,草原是否还能被称为草原?

对草原来说,这是一种什么变化?

问题2:

若草原由最初的一个坑发展到数不清的坑,直至最后变成沙漠,这是一种什么变化?

教师补充。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板书)

(1)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实例二:

在佛教《百句譬喻经》中有“愚人吃盐”的故事:

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无味。

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

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

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又苦又涩。

味淡(加盐)味美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味美(再加盐)味涩新质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发生新的质变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引出方法论。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板书)

①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实现质变,事物才能发展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发展。

③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当人们需要保持事物的性质时,就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即坚持适度的原则。

(书上没有补充)

本节知识网络及练习(略)。

结束语:

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养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真正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抵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们阅读P63“活动探究”问题,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质疑问题。

教师没有直接给同学们答案,而是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上面两个“活动探究”材料,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参与讨论,成为他们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并根据教学的需要时时质疑问题:

新事物是不是以时间出现先后?

或以力量强弱来判断?

引发他们的继续讨论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问题: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旧事物是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比旧事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而旧事物违背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所以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不能以时间出现的先后顺序,力量的强弱作为标准,而是以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从而得出: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那么新事物的发展是不是一帆风顺呢?

在同学们的自由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

(1)新事物的成长总是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去,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因此新事物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曲折的。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遇到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活动探究”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

生1: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新生事物,出现暂时的倒退、解体,是难免的,不能说它不是新生事物。

生2:

社会主义国家在短时间内出现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是新事物。

生3:

社会主义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解体,有它的客观历史原因和国际背景,不能因为出现解体,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

生4:

一种新事物的发展是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旦诞生是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出现的曲折是暂时的、具有颠扑不灭的真理。

生5: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是新生事物,但是在两千多年深根蒂固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封建统治阶级势力还很强大,必然会竭力扼杀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生6:

资产阶级共和国刚建立,力量比较弱小,也存在着不完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复辟。

生7:

在社会历史领域,复辟是历史的倒退,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必胜会失败。

生8:

正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一样,它刚成立时只有几十名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6800多万名党员,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尽管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它总是在曲折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的需要。

(2)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三维目标”,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3)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设计“活动探究”问题,旨在提高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逻辑思维的能力。

(5)通过教学活动,密切了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师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65-P66内容,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看法。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阅读课本P65“活动探究”和课本P65两段量变和质变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同学们讨论,质疑“探究问题”和做实验的过程,分析、归纳出量变与质量的区别:

项目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化的结果

量变 

数量程度 

逐渐不显著 

性质没有变,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根本性质 

剧烈显著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教材P65-P66,按小组进行讨论、质疑,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

谷子增加一粒,头发减少一根,那只能说明数量上发生增加或减少,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属于量变。

谷子数量增加到最后能堆成一堆;

头发减少到没有一根,成为秃头,说明了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了质变。

(学生3演示实验):

将放有少量冰块的烧杯,用酒精灯加热,并插入温度计这时,冰逐渐升高,水又沸腾了。

这一过程用图示表示就是:

(1)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主旨在提高交流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密切师生关系,使他们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关系上,共同促进教与学的进步。

(2)通过学生演示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观察和判断现象能力,提高他们抽象的思维能力。

因此,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对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我们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所呈现的状态。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所以,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要求我们就重视量的积累,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切不可优柔寡断或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在这一关系上既要反对“激变论”,又要反对“庸俗进化论。

” 

水的温度在0℃-100℃之间,水的液态性质并没有变化,属于量变

生5:

温度低于0℃以下的水的液态性质变成了固态性质,属于质变。

温度在100℃以上水的液态性质变成了气态性质,也属于质变。

骐骥一跃,不能十足,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羊有所亏。

生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生10:

这些名言警句蕴含着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3)通过教学设计,旨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情景教学的实效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俄国大诗人普希全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伤心,不要忧郁,不顺心的日子暂且容忍,等着吧,快乐的日子就要到来。

”这句话蕴含着什么生活哲理?

2、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这幅漫画体现了哪些哲理?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和图片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2、本节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课堂教学活动配合默契,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3、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较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出来。

4、本节课教学过程设置情景活动较少,不能给学生直观,清晰的感觉,不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5、本节课学生生活逻辑较差,在举事例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与哲理观点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应当积极加以引导,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给予分析、纠正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质疑,回答的问题应多给予鼓励、支持肯定,充分挖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点评:

本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出发,遵循教材“从情景导入到情景分析又回到情景回归”的新课标的要求,重点从挖掘学生的探讨、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出发,设置许多质疑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了部分新质疑问题,允许他们再开展探讨和交流,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新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了他们的交流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快乐、活泼和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感知知识和能力;

本教学设计还能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共同的认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