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9710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5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5页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试题集Word格式.docx

1.8.柏拉图的《理想国》又称A.《论理想》B.《论正义》C.《国家六论》D.《法律帝国》【B】

1.9.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是A.良法之治B.正义与善德的制度C.哲学王的统治D.民主共和【C】

1.10.“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来源于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乌尔比安【B】

1.11.柏拉图关于教育制度的设想是A.实现由国家控制的义务教育制B.实现由政府控制的高等教育制C.建立规范的职业教育制D.建立道德教育体制【A】

1.12.提出“凡是法律未能独立且无权威者,国家必定灭亡”的思想家是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阿奎那D.柏拉图【D】

1.13.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提及了五种政体形式,其中他倾向于A.平民政体B.贤人政体C.军阀政体D.专制政体【B】

1.14.柏拉图在其《政治家》中倾向的政体是A.贵族政体B.共和政体C.民主政体D.君主政体【A】

1.15.柏拉图提出“混合政体”理论的著作是A.《理想国》B.《政治家》C.《法律篇》D.《政治学》【C】

1.16.在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中,个别正义分为A.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B.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C.自然的正义和习惯的正义D.传统正义和现代正义【B】

1.17.最早提出“国家自然起源论”的是A.柏拉图B.康德C.黑格尔D.亚里士多德【D】

1.18.下列不属于亚里士多德观点的是A.人天生是“城邦动物”或“政治动物”,进行社会结合是人的天性B.国家是家庭、村落的目的因,国家要优先于个人、家庭和村落C.国家是家庭和村落的扩大D.国家的标准是完全独立性、自我满足性和自我生存性【C】

1.19.亚里士多德划分“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的标准是A.地理环境B.国家政权分立秩序C.完全独立性和自我满足性D.主权掌握的人数和统治目的【D】

1.20.下列属于“正宗”政体的是A.平民政体B.贵族政体C.暴君政体D.寡头政体【B】

1.21.下列不属于亚里士多德关于法律特征的表述是A.法律是一种规章B.法律是一种秩序C.法律是一种命令D.法律体现正义【C】

1.22.将法律划分为自然法和人定法的标准是A.法律的表现形式B.法律的性质和地位C.法律规定的内容D.法律体现正义【B】

1.23.开拓性的提出了法律与政体统一思想的是A.亚里士多德B.洛克C.卢梭D.孟德斯鸠【A】

1.24.提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的思想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孟德斯鸠D.卢梭【B】

1.25.亚里士多德主张最优良的统治者是A.贵族B.平民C.君主D.法律【D】

1.26.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是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西塞罗D.芝诺【D】

1.27.认为人要达到至善,惟一途径就是“顺应自然而生活”的学派是A.斯多葛学派B.古典自然法学派C.实证主义法学派D.历史法学派【A】

1.28.

第一次提出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的法律学派是A.自然法学派B.分析法学派C.斯多葛学派D.实证主义法学派【C】

1.29.

第一次提出“义务”概念并将其应用到法律理论领域的流派是A.自然法学派B.斯多葛学派C.分析法学派D.实证主义法学派【B】

1.30.把至善定义为履行一切应尽义务而生活的思想家是A.阿克

第玛斯B.芝诺C.西塞罗D.盖尤斯【A】

1.31.“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的提出者是A.西塞罗B.乌尔比安C.盖尤斯D.保罗【A】

1.32.罗马帝国时代援引法学家著作判案时,如果不能形成多数意见,以____的学说为准。

A.保罗B.盖尤斯C.乌尔比安D.伯比尼安【D】

1.33.“公法是有关罗马帝国政府的法律,私法是有关个人利益的法律”载于A.《学说汇编》B.《法学阶梯》C.《法学总论》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B】

1.34.罗马法的体系分为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成文法和不成文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A】

1.35.认为“法学是关于神事和人事的知识、正与不正的学问”的法学家是A.盖尤斯B.乌尔比安C.保罗D.西塞罗

1.36.“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载于A.《法学总论》B.《法学阶梯》C.《学说汇编》

D.《民法大全》【A】

1.37.柏拉图提出一个“

第二等最好的国家”方案的著作是A.《理想国》B.《政治家》C.《法律篇》D.《政治学》【C】

1.38.提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伊壁鸠鲁【B】

1.39.提出“皇帝的意志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思想家是A.保罗B.盖尤斯C.伯比尼安D.乌尔比安【D】

1.40.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把罗马法分为三个部分是A.习惯、习惯法和成文法B.公法、私法和准公法C.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D.引证法、民法和法官法【C】

1.41.《雅典政制》的作者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伊壁鸠鲁D.亚里士多德【D】

1.42.《法学阶梯》的作者是A.保罗B.盖尤斯C.乌尔比安D.伯比尼安【B】

2.1.早期神学代表是A.奥古斯丁B.托马斯·

阿奎那C.乌尔比安D.盖拉西【A】

2.2.晚期的神学代表是A.马基雅维里B.托马斯·

阿奎那C.梅因D.盖拉西【B】

2.3.提出君主论的是A.奥古斯丁B.托马斯·

阿奎那C.马基雅维里D.盖拉西【C】

2.4.罗马法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是A.英国B.奥地利C.意大利D.法国【C】

2.5.提出主权论的是A.奥古斯丁B.托马斯·

阿奎那C.布丹D.马基雅维里【C】

2.6.世界上

第一个法学院出现在A.英国伦敦B.奥地利的维也纳C,意大利的波伦亚D.法国巴黎【C】

2.7.古以色列民族的基本法律是A.上帝与挪亚之约B.上帝与亚伯拉罕之约C.上帝与大卫之约D.摩西十诫【D】

2.8.契约法起源于A.古希腊B.古罗马C.古巴比伦D.古埃及【B】

2.9.《圣经》中契约的效力在于A.附着一种庄严仪式的合约B.当事人的合意C.主权者的命令D.国家的认可【A】

2.10.认为自然法起源于希腊罗马相交的斯多葛学派的法学家是A.博登海默B.奥古斯丁C.梅因D.布丹【C】

2.11.提出“刑罚不过是否定的否定”的思想家是A.圣保罗B.阿奎那C.格老秀斯D.黑格尔【D】

2.12.奥古斯丁认为,追求秩序的必要工具是A.军队B.政府C.法院D.法律【D】

2.13.在奥古斯丁对法所作的分类中,哪一种法是神的意志的体现,是普遍适用于人和生物的法律?

A.永恒法B.自然法C.道义法D.人为法【A】

2.14.在奥古斯丁对法所作的分类中,哪一种法是永恒法的派生物,必须绝对服从于神法的要求?

A.社会法B.自然法

C.人为法D.市民法【C】

2.15.奥古斯丁将法分为A.永恒法、自然法、人为法B.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C.永恒法、自然法、万民法D.永恒法、自然法、市民法【A】

2.16.在奥古斯丁对法的分类中,上帝统治人的法律是A.永恒法B.人为法C.自然法D.神法【C】

2.17.提出“这种靠推理的力量得出的特殊的安排就叫做人法”的思想家是A.奥古斯丁B.阿奎那C.马基雅维里D.布丹【B】

2.18.提倡教政二元论,即所谓的“双剑论”的是A.奥古斯丁B.阿奎那C.盖拉西D.布丹【C】

2.19.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从理性和经验中引出国家自然规律的人是A.奥古斯丁B.阿奎那C.马基雅维里D.盖拉西【C】

2.20.马基雅维里政治法律思想体系中影响极为强烈的一点,是建立在____基础上的统治权术论。

A.人性恶理论B.人性善理论C.良法之治理论D.人民主权论【A】

2.21.提出“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这一君主玩弄权术总原则的思想家是A.奥古斯丁B.布丹C.马基雅维里D.盖拉西【C】

2.22.提出“地理环境是政治制度的母胎”这一机械论观点的是A.亚里士多德B.布丹C.马基雅维里D.韦伯【B】

2.23.

第一个对主权作系统研究从而被称为主权论鼻祖的思想家是A.奥古斯丁B.阿奎那C.布丹D.盖拉西【C】

2.24.提出“主权是国家问题的核心,是国家的定义中最重要的部分”的思想家是A.奥古斯丁B.阿奎那C,布丹D.盖拉西【C】

2.25.布丹的主权论的中心是A.直接民主制B.绝对君主制C.代议制D.人民主权制【B】

2.26.西方法学产生于12到13世纪,其典型代表是A.波伦亚学派B.评论法学派C.斯多葛学派D.自然法学派【A】

2.27.注释法学派的创始人是A.盖拉西B.马基雅维里C.布丹D.伊拉留【D】

2.28.《神学大全》的作者是A.阿奎那B.奥古斯丁C.马基雅维里D.格雷戈里【A】

2.29.《君主论》的作者是A.布丹B.马西利C.马基雅维里D.奥古斯丁【C】

2.30.奥古斯丁撰有《上帝之城》和A.《政府论》B.《神学大全》C.《神学政治论》D.《忏悔录》【D】

2.31.认为自然法不是最高法律的思想家是A.卢梭B.霍布斯C.格老秀斯D.阿奎那【D】

2.32.在人性问题上,马基雅维里主张A.性善论B.人性无所谓善恶C.性恶论D.人性是不存在的【C】

3.1.强调忽视经验,重视概念和运用演绎的方法,并主张理性是人类认识的惟一源泉的是哪一种理性主义?

A.神学理性主义B.伦理理性主义C.认识论的理性主义D.自然法理性主义【C】

3.2.17、18世纪的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的法律学说被后人称为A.自由主义法学B.古典自然法学C.社会学法学D.现实主义法学【B】

3.3.下列有关古典自然法学派在自然权利方面的理论观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格老秀斯强调私有财产权B.霍布斯强调人的生命和安全C.洛克系统地提出了人类的三种重要权利:

生命权、财产权和反抗压迫的权利D.洛克认为自然权利还包括做任何事情的权利以及惩罚违反自然法的行为的权利【C】

3.4.霍布斯关于自然法原则的经典总结是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C.人类固有的一种趋向完善的能力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3.5.根据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主权来源于A.国家B.法律C.政党D.每个人的自然权利【D】

3.6.提出“人民无反抗国家或政府的权利”的思想家是A.斯宾诺莎B.卢梭C.洛克D.格老秀斯【D】

3.7.美国宪法的分权制衡原理来源于A.卢梭B.洛克C.孟德斯鸠D.汉密尔顿【C】

3.8.自然法理论的具体法律原则不包括A.分权原则B.法治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D.法制原则【D】

3.9.西方法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创史人是A.霍布斯B.格老秀斯C.孟德斯鸠D.洛克【D】

3.10.集中体现了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的著作是A.《利维坦》B.《战争与和平法》C.《社会契约论》D.《论法的精神》

【A】

3.11.《政府论》的作者是A.霍布斯B.洛克C.卢梭D.斯宾诺莎【B】

3.12.卢梭称“自然状态”是人类的“黄金时代”的角度是A.自由B.公平C.没有不平等D.没有法制【C】

3.13.古典自然法学派认为国家起源于A.家庭B.阶级斗争C.战争D.契约【D】

3.14.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首先反驳的国家起源论是暴力论和A.家庭起源论B.契约起源论C.公共意志起源论D.宗教起源论【A】

3.15.提出了“人民主权”理论的是A.洛克和汉密尔顿B.洛克和霍布斯C.卢梭和格老秀斯D.卢梭和洛克【D】

3.16.按照卢梭的观点,主权具有A.转让性B.分割性C.代表性D.至上性【D】

3.17.在洛克的分权理论中,国家的最高权力是A.司法权B.立法权C.行政权D.对外权【B】

3.18.卢梭主张实行A.直接民主制B.代议制·

C.共和制D.君主专制【A】

3.19.洛克的分权理论中的“三权”不包括A.立法权B.司法权C.行政权D.联盟权【B】

3.20.洛克的权立分立理论实际上是A.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的三权分立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三权分立

C.立法权和行政权的两权分立D.行政权和联盟权的两权分立【C】

3.21.为了使立法者也受法律的实质约束,主张“立法机关不应是常设机关”的是A.孟德斯鸠B.洛克C.卢梭D.汉密尔顿【B】

3.22.在洛克的分权理论中,司法权包含于A。

行政权B.立法权C.对外权D.联盟权【A】

3.23.认为“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的是A.孟德斯鸩B.洛克C.卢梭D.汉密尔顿

3.24.依据汉密尔顿的三权分立与制衡的理论,下列不属于对立法权进行制约的表现的是A.总统与解散国会的权力B.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C.总统有法律提案权和有条件的法律否决权D.最高法院有权宣布国会所通过的法律违宪失效【A】

3.25.下列不属于卢梭的法治理论观点的是A.立法权属于公意B.反对以言代法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治与暴政势不两立【D】

3.26.认为“理想的民主共和国,同时就是一个法治国。

凡是实行法治的国家,无论它的行政形式如何,都可称为共和国”的思想家是A.洛克B.卢梭C.孟德斯鸠D.霍布斯【B】

3.27.下列关于法治理论历史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A.法治和人治之争可追溯到古罗马B.17—18世纪后,法治仅仅是一种治国的工具C.洛克等自然法学家的法治理论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在法律上确定下来,成为“法律至上”的社会理论和社会制度D.法治和人治永远互相矛盾【C】

3.28.提出“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的思想家是A.霍布斯B.洛克C.卢梭D.孟德斯鸠【A】

3.29.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其中,导致不平等的

第一个阶段的是A.商品经济的产生B.土地私有制的产生C.国家权力机关的建立D.暴君的出现【B】

3.30.关于卢梭的平等理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经济上的不平等B.国家的产生导致了政治上的不平等C.不平等的

第三阶段是主人与奴隶的区分,是不平等的观点D.经济上不平等的产生晚于政治上的不平等【D】

3.31.关于平等的论述,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的是A.霍布斯的平等理论B.洛克的平等理论C.卢梭的平等理论D.孟德斯鸠的平等理论【C】

3.3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洛克的自由理论观点的是A.法律的目的是保护和扩大自由B.人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的理性为基础的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自由是依照自己的意志而行动,不受任何法律束缚【D】

3.33.政治自由与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热带地区宜为专制政体,自由较少;

寒冷地区宜为共和政体,自由较多;

平原地区宜被征服,自由较少;

山区较为安全,自由较多。

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是A.菲尔曼B.格老秀斯C.霍布斯D.孟德斯鸠【D】

3.34.提出“政体原则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感情”这一概念的是A.汉密尔顿B.杰弗逊C.霍布斯D.孟德斯鸠【D】

3.35.下列关于政体的论述,不符合孟德斯鸠的理论观点的是A.不存在绝对好和绝对坏的政体B.政体的改变以政体原则的改变为转移C.政体的性质决定了法律的性质和形式D.不论什么政体的国家,只有实行领土扩张才能生存【D】

3.36.孟德斯鸠重视政要适合领土大小。

按照他的观点,君主政体适于A.领土面积极小的国家B.领土面积较小的国家C.领土面积中等的国家D.领土面积较大的国家【C】

3.37.认为一个政体的好坏,要看它是否适合该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的要求,从而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家是A.洛克B.霍布斯C.卢梭D.孟德斯鸠【D】

3.38.孟德斯鸠认为政体的性质决定了法律的性质和形式,这一观点来源于A.洛克B.卢梭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

【C】

3.39.充分体现了古典自然法学思想的私法典是A.《法国民法典》B.《拿破仑法典》C.《德国民法典》D.《奥地利民法典》【B】

3.40.被称之为“古典法哲学的顶峰”的是A.康德的法哲学B.卢梭的法哲学C.亚里士多德的法哲学D.黑格尔的法哲学【D】

3.41.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A.和平状态B.美好状态C.灾难状态D.战争状态【D】

3.42.《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A.孟德斯鸠B.卢梭C.罗伯斯比尔D.马布利【A】

3.43·

格老秀斯认为自然法是A.自然规律B.正当的理性命令C.大众的意志D.经济规律【B】

3.44·

孟德斯鸠认为,贵族政体的原则是A.品德B.节制C.荣誉D.恐怖【B】

3.45·

反对权力分立的思想家是A.洛克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C】

3.46·

格老秀斯的主要著作是A.《政府论》B.《神学政治论》C.《战争与和平法》D.《论法的精神》【C】

4.1.哲理法学派是由____创立的。

A.黑格尔B.克饶斯C.康德D.庞德【C】

4.2.

第一次设定了法的形而上学体系的思想家是A.黑格尔B.克饶斯C.凯尔森D.康德【D】

4.3.将法律的历史解释为一种权力理论的进化和扩展的思想家是A.黑格尔B.克饶斯C.康德D.庞德【A】

4.4.认为法律的目的是一种伦理,即个人的完美化的思想家是A.黑格尔B.克饶斯C.康德D.庞德【B】

4.5.《法的形而上学原理》的作者是A.康德B.庞德C.黑格尔D.克饶斯【A】

4.6.在法的形而上学一般性术语中,____是自由行为的必要性,是绝对命令表明的某些行为。

A.行为B.权利C.义务D.责任【D】

4.7.在法的形而上学一般性术语中,表示那些不可能承担责任主体的东西的术语是A.人B.行为C.物D.实在法【C】

4.8.在法的形而上学一般性术语中,表示一切责任的主要内容的术语是A.行为B.权利C.义务D.责任【C】

4.9.在法的形而上学一般性术语中,那些外在的法律即使无外在立法,其强制性可以为先验理性所认识的话,称为A.实在法B.自然法C.良法D.恶法【B】

4.10.在法的形而上学一般性术语中,那些无真正的外在立法则无强制性的法律,称为A.实在法B.自然法C.良好D.恶法【A】

4.11.康德认为权利最高一级的划分是A.天赋的权利和获得的权利B.实在的权利和自然的权利C.内在的权利和外在的权利D.联合的权利和独立的权利【A】

4.12.康德认为,与“自然状态”相对的是A.社会状态B.改良状态C.文明状态D.实然状态【C】

4.13.按照权利划分为自然的权利和文明的权利,康德将其法哲学的体系分为A.私法的理论和公法的理论B.自然法理论和实在法理论C.物法理论和人法理论D.内在法理论和外在法理论【A】

4.14.康德强调,真正的占有是A.有权占有B.自主占有C.理性占有D.合法占有【C】

4.15.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占有只能是A.自主的占有B.保证的占有C.临时的占有D.感性的占有【C】

4.16.康德认为,只有在文明社会中或在法律状态中,有了公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规,才有A.自主的占有B.合法的占有C.有权的占有D.绝对的占有【D】

4.17.依康德的观点,在何种状态下才可能有真正的占有权?

A.自然状态B.文明状态C.自治状态D.良性状态【B】

4.18.康德认为,财产的转移是由于A.要约人的个别意志B.承诺人的个别意志C.要约人与承诺人联合的意志D.要约人与承诺人各自的意志所产生的行为【C】

4.19.依康德的观点,从一个人到另外一个人的财产的让渡,称为A.转让B.让与C.赠与D.继受【A】

4.20.康德认为,通过两个人联合意志的行为,把属于一个人的东西转移给另外一个人,这构成了A.合同B.合约.C.契约D.契书【C】

4.21.在康德看来,来自契约的权利,只有经过哪种程序才能变成物权?

A.让与B.转让C.交付D.接受【C】

4.22.康德认为,婚姻的完成是以____而实现。

A.婚约的缔结B.得到双方父母的认可C.夫妻的同居D.交换结婚信物【C】

4.23.在康德看来,国家起源于A.权利的让渡B.社会契约C.人的欲望和要求D.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B】

4.24.《法哲学原理》的作者是A.康德B.庞德C.黑格尔D.克饶斯【C】

4.25.认为法哲学的对象是法的理念的思想家是A.黑格尔B.康德C.卢梭D.克饶斯【A】

4.26.提出“法就是作为理念的自由”的思想家是A.康德B.克饶森C.黑格尔D.庞德【C】

4.27.在黑格尔看来,人格外化的过程,依次经过哪些环节?

A.所有权、契约、不法B.占有、所有权、契约C.契约、所有权、不法D.契约、所有权、处分【A】

4.28.提出“人唯有在所有权中才是作为理性而存在”的思想家是A.庞德B.康德C.黑格尔D.克饶斯【C】

4.29.黑格尔认为,对物加上标志表明的是A.意志占有B.现实占有C.绝对占有D.虚拟占有【A】

4.30.黑格尔区分了形式的契约和A.实质的契约B.内容的契约C.实在的契约D.不要式的契约【C】

4.31.根据黑格尔对不法的分类,一般来说,最轻微的不法是A.欺诈B.无犯意的不法C.强制D.犯罪【B】

4.32.在黑格尔看来,真正的不法是A.无犯意的不法B.欺诈C.强制D.犯罪【D】

4.33.____是被实现了的自由,是世界的绝对最终目的。

A.良心B.道德C.善D.福利【C】

4.34.最初被规定为普遍抽象的本质性,即义务的是A.良心B.道德C.善D.福利【C】

4.35.将康德的法理学和黑格尔的法哲学区分为对于法律的伦理解释和对于法律的政治解释的思想家是A.卢梭B.庞德C.尼采D.克饶斯【B】

4.36.将世界历史描述成普遍精神内在的和外在性全部范围的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