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031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定稿林口县城镇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城市空间形成“三心分两片”的总体布局结构。

“三心”即南山公园,为城市绿心;

火车站-文政大街,为城市商业中心;

党政办公中心,为政治、文化中心。

三个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形成城市的公共中心,并把整个城市分成东西两个部分:

即“两片”,以生产为主的振东工业园和振西工业园区和以生活为主的城市东西部居住区。

城市道路就地势采用自由式路网形式,在“三心分两片”的基础上,建设北山森林公园,改造铁北旧城区,整治鲶鱼河沿岸,还山绿,还水清,把林口镇建设成为四周绿山环抱、中间细水常清的宜居的山水园林城。

2、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规划

(1)公共中心。

规划林口镇形成以邮政路为公共中心轴带的结构,从火车站前—兴林广场—文政大街—南山公园—县政府形成整个林口镇的公共中心轴带。

中心包含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市民广场、绿地、公园等用地。

(2)行政办公用地。

以党政办公中心为基点,沿邮电路两侧向北至站前大街为行政办公区,并带动部分县属行政办公机构南迁,形成全镇行政中心,带动城市南部的发展建设。

(3)商贸金融用地。

现状已形成的站前大街火车站东侧地区,兴林广场四周为中心的商业金融中心,应进一步扩大规模,强化其功能。

控制商业中心继续向东发展,引导其向西向南发展。

同时,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在兴林广场周围形成有规模的商业金融中心,重点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型购物中心、会展、商务、金融等行业。

在城郊规划建设建筑装修材料、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和汽车交易等大规模专业市场。

随成片的新居住区的开发,应建立各级商业副中心和基层商服网点,形成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络。

(4)文化娱乐用地。

主要在西立交桥西侧建立现代化的文化娱乐中心,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各一座,形成现代化的文化娱乐网络。

结合各组团的开发建设区片文化中心,随成片的新居住区的开发,建立各级文化服务中心和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项目。

(5)体育用地。

在四中南侧建设高标准体育馆一座,游泳馆一座,满足市民需求,完善林口镇的体育设施。

同时在规划各组团建设片区体育中心,满足居民的文化生活和休闲健身的需要。

(6)工业用地。

按照工业向东、向西,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分区定位的思路,实施组团式发展。

城市工业发展空间布局,主要依靠规划面积分别为340公顷和289公顷的振东工业园和振西工业园,振东工业园着力建设为以木业、食品、工艺美术品、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园区。

振西工业园着力建设为以建材、化工、矿产资源深加工、石墨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工业园区。

(7)城市绿地。

按山水园林城市的要求高标准规划,突出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关系,把山、水、城市三者统一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去,让生活在其中人们真正拥有山水园林,还城市以自然。

公共绿地。

借助南山公园的高爽地势,让林口镇处处见绿;

同时加大对北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力度,使其成为城市绿肺,不但绿化了城市,也能起到屏障的作用,抵挡冬季的西北寒风;

远期结合镇内兴隆寺建设东南部公园一座。

加大对居民区内的小块点状与带状公共绿地的建设,结合对镇内的冲沟的治理,形成镇内的绿化通廊,并通过街道绿化,与南山公园等大型公园相连,形成城市的公共绿地系统,在各个居住区内,与其商业中心相结合,建设小块点状公共绿地,给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游憩的场所,方便居民的使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防护林。

沿铁路、城市外环道路建30-100m绿化带。

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建50m防护绿带。

把林口镇四周的高岗山地、坡地都进行绿化,包括林密铁路以东的高岗坡地、鲶鱼河两岸、杨木河两岸的坡地,还山以绿色,保持水土,有效控制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现象,防护城市。

道路绿化。

规划林口镇区道路绿化达标率90%。

把文政大街、站前大街、邮政大街、老鹤大公路建成花园路,规划建设10~20处街头绿地,需完好保护不得随意占用,精心设计,重点绿化。

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与小区建设同步,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新建居住区在规划中应强调和组织绿色空间,使窗前屋后处处见绿,丰富居住区景观特色;

规划每个居住区或相邻几个居住区之间设置多个绿地或广场15处。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路网结构。

依据城市特点和用地布局确定和完善城市路网结构。

规划道路网以方格网为主,形成“四纵五横一环”的路网结构。

“四纵”即规划二十五路、建华路、邮政路、向阳路。

“五横”即站前大街和朝阳大街、文政大街和西关大街、规划十路、外环路、南环路。

“一环”即文政大街、规划三十五路、南环路、规划三路。

(2)广场规划。

林口镇现有广场4处,规划建设各类广场16处,结合道路建设,在规划二十五路与规划十八路、文化娱乐中心区域朝阳大街、红医路、规划十五路北山公园入口、向阳路以东文政大街东段周边建设广场共5处,河滨公园内建设主题广场6处,结合棚户区改造选址建设5处。

(3)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城市公共停车场6处,分别设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处,即前进路与外环路、朝阳大街与建华路、迎春路与站前大街、外环路与规划三十四路、规划九路与规划四路、红医路停车场,结合建筑物性质综合设置停车场,凡是大型公共建筑应附设地下停车场,在人流车流疏散集中地区设置停车场。

4、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1)供水工程规划。

林口镇规划近期人口为11万人,规划远期人口为13万人,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选取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

确定目前由高云水库供水1.2万m3/d,龙爪水库供水1.5万m3/d。

规划远期选择滨海水库为新的城镇供水水源。

(2)排水工程规划。

林口镇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排水管网覆盖率很低,为合流制。

由于镇区地形坡度大,镇区内存在5条自然冲沟,即石油沟、五金沟、团结村沟、啤酒厂沟、综合商店沟。

其中五金沟改造为盖板暗渠,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排入沟渠,没有处理直接排入鲶鱼河。

镇内现有排水管网密度远低于一般中小城市指标,造成环境卫生差,地下水污染,并严重影响了城镇建设发展。

应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同步完成城市内地下排污管网铺装。

(3)供热规划。

规划近期热源采用区域锅炉房作为热源,启动热电厂集中供热项目,力争五年内实现总供热面积达到300万m2,部分保留应分散供热。

实现城市集中供热率90%,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天数超过290天。

规划热电厂用地面积19.5hm2,选址在城市南郊,距城区1km左右。

(4)供气规划。

规划在外环路现天然气公司建设燃气站,逐步实现城区全部管道供应。

液化气混气管道采用低压一级系统,管道直埋敷设并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5)环境卫生规划。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城镇水冲式公共厕所比例为50%;

城镇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80%;

城镇生活垃圾袋装收集率80%;

规划期末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60%。

规划城区采用袋装、上门收集垃圾,为减少垃圾容器和垃圾容器间的设置,规划在居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点,其服务半径为70m。

其位置应符合方便居民和不影响市容观瞻;

废物箱设置在道路两侧或路口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美观、卫生、耐用,并防雨、抗老化、防腐、阻燃。

商业、金融街道间距50~100m,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2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m。

5、城市风貌特色规划

林口镇的风貌总体特征为:

青山环绕,碧水穿城;

四纵五横,结构分明;

亲近自然,林幽水清;

英烈石雕,远近闻名;

黑土大地,小城方兴。

涵概了城市的自然山水、城市结构、绿化特色、石雕文化、革命英烈、建筑的风格与色彩感觉等各方面,并针对上述的各个层面,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提出了风貌塑造的原则。

(1)景观轴线。

规划林口镇城市景观轴线为邮政大街、文政大街、老鹤大公路、规划二十五路、鲶鱼河等,各轴线应形成各自不同景观布局,分别体现林口镇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色。

(2)特色景观街。

规划确定站前大街、邮政大街、文政大街、建华路、老鹤大公路、规划二十五路为特色景观街,对每条特色景观街道环境进行详细规划设计,使沿街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形成良好的比例,街道空间序列及色彩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对各条特色景观街建筑单体、店面装潢、装饰照明设计进行严格管理,街道绿化与美化相结合。

(3)自然景观区。

自然景观区包括外围开敞生态空间、南山公园、北山森林公园、沿河景观带等。

规划自然景观区以绿地、水体等自然环境为主体,小型人工设施为点缀,形成空气清新、草绿花香、水清鱼跃、百鸟争鸣的优质人工化自然环境。

同时与城市防护林带相互联系,构成人工化自然生态网络,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相连接,使城市环境拥有良好的兼容性和自我调节机制。

(4)城市夜景。

城市夜景观规划重点应解决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人流密集的广场和商业中心用好辅助灯光以增加景观效果,烘托环境氛围。

(5)鲶鱼河生态绿带(河滨公园)。

鲶鱼河于城区边缘穿过,规划以高标准整治河道。

河道采取复式断面设计,平台(低层)做草坪绿化和铺设彩色方砖,靠近挡土墙处做种植槽,种植攀援植物,形成垂直绿化;

河岸(高层)两侧分别规划了10—30米宽的绿化带,并与小区的公共绿地、城市公园连接。

在全面治理、全面绿化的建设过程中,鲶鱼河生态景观带作为林口镇水体绿化的主轴,不仅要满足工程性(洪水时泄洪)要求,更要注重对人们深层次需求的满足,在平台及河岸处因地、因时设置游乐设施,为人们提供安闲、舒适、优美的河道开放空间。

(6)商业中心。

林口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中心,集中布置在站前广场地区,沿站前大街、邮政大街、文政大街向周围发展,该地段是林口镇商贸中心,是大量人流、车流的汇集地。

现已形成林口商业城等商业建筑。

规划商业中心以灵活的地上与地下空间布置,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具有现代特色的建筑风格,适宜地段逐步改造步行商业街,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购物、娱乐场所,加强都市商业景观塑造。

(7)兴林广场。

位于林口文政大街中段,商业中心附近,占地1.8万平方米。

此广场是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中心位置,围绕其应加强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共同塑造休闲、购物的中心。

(8)南山公园。

南山公园位于城区中心南侧,规划建成文化主题公园。

相对高度较高,山体绿化完整,树木成林,石雕密集,景观有完整的空间序列,遗憾的是只有邮政路的一面入口明确,处理细致,其它方向无公园用地与城市其他建设用地差别的感觉,山上园路感觉荒凉,为加处理,将南山公园向南拓展,通过规划控制,逐步恢复南坡面的绿化覆盖,沿山坡小路进行公园功能分区,在适当的分区内设置石雕组群,突出公园特色。

入口处设置广场、停车场,结合广场布置必要的文化娱乐、商业服务设施,完善公园入口功能,提升南山公园作为市民的休闲、健身、娱乐、眺望城市的节点。

(9)北山森林公园。

北山森林公园位于城区北侧边缘,向南连接鲶鱼河,北山绿化覆盖整个山体。

规划以其宽广的河道沿岸为基础,以大片林木组合成生态林带的森林景观为主体。

力求绿化空间景观开合有序,错落有致,步移景异;

绿化结构布置林带蜿蜒,动静相宜,安闲优雅。

与此同时,强化山体垂直立面的景观视觉效果,力求通过盛林塔周边广场、公园入口及甬道建设,把北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林口风貌特色的新视点。

(五)近期建设规划(十二五规划)

1、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及规模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近期城市实际居住总人口由现状的8.9万人增至13万人。

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1397.78hm2。

202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预计达1868.16hm2。

2、近期建设规划内容

(1)居住用地。

在完善老城区原有居住小区配套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城市西部及南部居住区,通过棚户区改造,建设锦辉三期、颐和家园、中海新城等十六个居住新区。

占地面积203.8公顷,拆迁改造面积81.7万平方米,需拆迁总户数5401户。

利用五年时间完成棚户区改造46.8万平方米,拆迁3706户,共计10个地块。

具体见附表。

 

林口县2010至2015年棚户区改造计划表

序号

地块名称

地理位置

占地面积

拆迁面积

拆迁户数

1

地块一

东起锦辉B区,西至前进路,南起劳动局,北至民主小区9#-10#楼。

0.81

0.5

70

2

地块二

东起农电局住宅楼,西至月牙路,南至民主小区2#—6#楼,北至站前大街西段。

3.23

0.53

3

地块三

东起广电局东侧,西至第二看守所,北至鹤大公路。

30

3.5

514

4

地块四

东起建华路,西至啤酒沟,南起学府家园,北至西关大街。

25.5

4.7

626

5

地块五

东起恒远家园,西至前进路,南起南山环路,北至劳动局。

9

2.1

603

6

地块六

东起前进路,西至林都雅苑,南起鹤大公路,北至第二中学。

25

4.3

722

7

地块七

东起东立交桥,西至拥军桥,南起北山环路,北至空地。

1.5

191

8

地块八

东起工商局,西至和平路,南起兴林广场,北至站前大街。

1.8

60

地块九

东起云海市场,西至民族商场,南起铁北大街,北至鲶鱼河。

4.11

0.8

112

10

地块十

东起民族商场,西至西立交桥,南起铁路线,北至鲶鱼河。

33

27.1

738

小计

138.75

46.83

3706

在以上十个地块中,力争把地块四、地块五、地块七、地块八、地块十,共计五个地块达到省级城市棚户区改造示范项目建设标准,改造标准为:

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居住区容积率多层不超过1.5,高层不超过3.0,至少建设一处临街开放的公共绿地或广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绿地率不少于35%,建筑设计要体现地域性、多样性和宜居性。

(2)工业用地。

五年内完成两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同时对镇内零散布局的工业企业进行初步的整理和搬迁,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热电厂。

近期内条件成熟可考虑将铁北组团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改造,规划以文政大街、邮电路为中心展开商业设施建设,力争在2011年开始,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建材大市场建设,同时完成几个已规划完的商务会馆建设,2011年启动商务局南侧至广电局住宅楼区域商贸金融网点改造,到2015年完成山水天域等邮电路、建华路、向阳路两侧商贸金融及居住区整体改造工程。

(4)文化艺术中心。

在2010年启动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规划,利用2011年—2015年期间,完成镇西立交桥至振兴跨铁立交桥之间的文化艺术中心区域建设工作。

具体设想是打包现有文化产业所有资产及土地,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在现有规划区内开展建设工作。

(5)体育设施用地。

2010年启动建设规划和设计,在2011年动工修建体育场,2012年-2015年期间完成体育馆、游泳馆等附属设施建设。

(6)城市绿化用地。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到2015年,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9.6%,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到17.3平方米。

近五年应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北山森林公园建设,使其尽快成为代表林口镇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二是整体提升南山公园作为城市休闲、健身、游乐活动中心的作用;

三是老城区内见缝插绿,尽快建设几块成形的紧邻居住区的绿地和小游园;

四是完成沿河景观带即河滨公园建设,完成西立交桥北侧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建设,在西城大街南侧、原啤酒厂西侧建设镇西休闲绿地,在气象路以东、外环路以北建设镇西休闲广场一座。

(7)道路建设用地。

在完善现有道路网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新建一批规划路,逐步形成“四纵五横一环”道路发展格局,以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

到2015年,县内道路硬化率达到69%,启用城市公交车。

“四纵”。

即规划二十五路,建华路,邮政大街和迎宾路、向阳路。

其中建华路、向阳路两条纵路现已基本完成铺装,到2015年完成规划二十五路的道路建设,并完成互通公路、邮政路和迎宾路、建华路拓宽改造,同时配套建设育红大街和规划十八路,完成四条纵路建设。

“五横”。

即站前大街和朝阳大街、文政大街和西城大街、规划十路、外环路、南环路。

其中,第“一横”,站前大街和朝阳大街现已完成站前大街建设,2015年前完成朝阳大街拓宽建设,同时配套建设规划二十三路;

第“二横”,文政大街和西城大街,现已完成西城大街机动路面和文政大街西段路面铺装,2015年前完成文政大街东段拓宽改造,同时配套建设规划三路;

并完成第“三横”规划十路的建设;

第“四横”,外环路已经基本完成路面铺装;

第“五横”,南环路在2015年前打通,同时新建铁北主干道。

“一环”。

外环即规划三十五路、南环路、鸡讷公路、规划三路、北山大街。

内环即文政大街、原鹤大公路、规划三路。

到2015年,建设规划三十五路,形成贯通镇内的道路交通循环体系。

林口县2011至2015年道路建设计划表

道路名称

起始点、终止点

红线宽度、

规划长度

计划建设时间

迎宾路

鹤大公路至兴华桥南侧

76、1888

2011年

文政大街东段

忠字桥(转盘道)至规划三路

40、1608

育红大街

规划二十路至邮电路

20、1127

邮电路

忠子桥(转盘道)至鹤大公路

40、1420

2012年

朝阳大街

振兴路至西立交桥

30、730

建华路

西街转盘道至南环路

40、2304

规划十八路

规划二十一路至向阳路

25、2629

2013年

规划二十五路(气象路)

西城大街至南环路

30、1896

规划二十三路

朝阳大街至南环路

20、2316

规划三路

站前大街至鸡讷公路

30、1922

2014年

11

规划十路

向阳路至鸡讷公路

30、1590

12

规划三十五路

鹤大公路至南环路

30、973

13

南环路

规划三十五路至迎宾路

30、4618

2015年

14

铁北大街

西街立交桥至东街立交桥

25、1707

(8)市政设施建设规划

供水工程。

启动建设林口第三水源地—滨海水库,新增水库库容955万立方米,铺设输水管线20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2.9万立方米,到2012年实现全天供水。

加大高云、小龙爪、滨海水库周边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到2015年三个水源地集雨面积内,森林覆盖率达到80%,日供水能力达到5.6万立方米,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供热工程。

启动新热源,加快小型供热锅炉的并网改造工程。

2010年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完善城镇供热专项规划,在2011年启动热电联供项目招商。

从2011年起利用3至4年时间,有计划地对镇内现有供热管网进行分区改造,五年内,在东立交桥东侧、云海市场北侧,拥军桥以西、鲶鱼河以北,龙鄂烟叶公司北侧建设3座集中供热站。

供气工程。

加快设计规模为年供气1500万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工程推进力度,新建住宅必须继续执行燃气管道配套建设标准,2011年10月实现供气。

从2011年起,对2005年以后建设的住宅楼,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实施燃气分期分批入户建设,每年完成一个住宅小区的管网入户。

到2015年,年供气能力达到830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达到76.5%。

排水工程。

五年内对镇区内六条排洪沟进行治理、清理,两岸绿化,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形成城市绿化走廊打好基础。

同时,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同步完成城市内地下排污管网铺装,2011年投入使用。

并且随着建成区面积的扩大,不断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水平。

到2015年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

垃圾治理工程。

加快第二垃圾处理场建设速度,根据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不断提升垃圾处理水平,到2015年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到15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80%,城市保洁面积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