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049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执业药师 清热药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疮疡不敛;

湿疹瘙痒;

水火烫伤;

外伤出血。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母

  清热泻火:

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

  滋阴润燥:

肺燥咳嗽;

阴虚劳嗽。

肠燥便秘;

胃热消渴。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骨蒸潮热。

  【配伍】

  知母配黄柏:

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黄柏苦寒,功能清热泻火。

两药相合,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知母配川贝母:

川贝母辛苦微寒,功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两药相合,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

  清热生津——用于热病烦渴;

内热消渴。

  清肺润燥——肺热燥咳;

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毒,跌打肿痛。

  此外,制成注射液又能引产。

不宜与乌头同用。

孕妇禁服。

  栀子

  泻火除烦:

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清热利湿——特点:

使热邪由小便排除体外。

应用:

①黄疸(配茵陈),②血淋涩痛,③热淋。

  凉血解毒——血热吐衄。

  消肿止痛——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栀子配淡豆豉:

栀子苦寒,善清热泻火除烦;

豆豉辛甘微苦性寒,善宣散郁热而除烦。

两药相合,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夏枯草

  清肝明目:

  

(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散结消肿:

瘰疬、瘿瘤。

  芦根

  清热生津止渴,泻火除烦:

  ①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之烦热口渴(配麦冬、天花粉);

②肺痈咳吐脓血(配薏苡仁、冬瓜仁);

③肺热咳嗽痰黄(配桑叶、菊花)。

  止呕(特点:

清胃热以止呕):

胃热呕吐。

配竹茹、生姜。

  利尿:

热淋涩痛。

  竹叶与淡竹叶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二药同能清热除烦生津、利尿通淋,用于热病烦渴、热淋尿痛等。

  不同点:

  

(1)清热除烦以竹叶为优,为治疗心火上炎之口糜的常用药;

  

(2)淡竹叶以利尿通淋为优,长于治疗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等。

  决明子

  清热明目:

肝热或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润肠通便:

热结肠燥便秘。

  谷精草、青葙子与密蒙花异同比较

三药同能明目退翳,治疗肝热目生翳障,视物昏花等。

  同中之异:

①青葙子苦寒,清肝火力强,长于治疗肝经实热目疾。

②密蒙花味甘微寒,功兼滋养,治疗目疾,肝虚、肝实皆宜。

③谷精草味辛能散,性凉清热,内生火邪、外感风热之目疾俱效。

①谷精草能疏散风热,治疗风热头痛等;

②密蒙花养肝血以除虚热,治小儿疳热害目等。

③青葙子又能平肝阳、降血压。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清热燥湿:

长于清中上焦湿热。

①湿温,暑湿胸闷呕恶,②湿热中阻痞满,③湿热泻痢,④湿热黄疸等。

  泻火解毒:

长于清肺经热邪。

①肺热咳嗽,②高热烦渴,③少阳寒热,④咽痛,目赤,痈肿疮毒。

  止血:

血热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安胎:

用于胎热胎动不安。

  黄连

长于清中焦湿热。

①脾胃湿热之痞满、呕吐,②大肠湿热之泻痢,③肝胆湿热之黄疸,④皮肤湿热之湿疹、湿疮等。

长于清泄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

①心火亢盛之心烦不寐、口舌生疮,②胃火炽盛之牙痛、消渴,③肝火亢盛之目赤吞酸,④高热神昏,⑤血热吐衄,⑥痈肿疔疮等。

  黄连配木香:

两药相合,既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黄连配吴茱萸:

两药相合,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柏

长于治下焦湿热证。

①下焦湿热之泻痢、白带过多、淋证、脚气,②肝胆湿热之黄疸,③肌肤湿热之湿疹瘙痒等。

热毒疮肿,口舌生疮,血热出血。

  退虚热:

肾阴虚、命门火旺之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等。

  黄柏配苍术

  黄柏苦寒,功能清热燥湿,作用偏于下焦;

苍术辛苦性温,功能燥湿健脾,兼祛风湿。

两药相合,既清热又燥湿,且走下焦,治湿热诸证,特别是下焦湿热证有效。

  龙胆草(龙胆)

长于清泄肝胆湿热。

①肝胆湿热之黄疸、阴肿阴痒、带下,②湿疹瘙痒。

  泻肝胆火:

用于肝胆火盛之目赤、耳聋、胁痛、口苦、高热抽搐,小儿急惊,带状疱疹。

  苦参

①肝胆湿热之黄疸、阴痒,②大肠湿热之痢疾、便血,③下湿热之赤白带下,④肌肤湿热之湿疹、湿疮。

  杀虫止痒:

①皮肤瘙痒,②疥癣麻风。

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清热凉血:

①温病热入营血之舌绛烦渴、身热夜甚,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

  养阴生津:

①阴虚内热之骨蒸劳热,②内热津亏消渴。

  润肠:

阴虚肠燥便秘。

  玄参

①温病热入营血之舌绛烦渴、身热夜甚,斑疹;

②内伤血热之吐血、衄血。

  滋阴降火:

热病伤阴心烦不眠,阴虚火旺骨蒸潮热。

  解毒散结:

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阳毒脱疽。

  牡丹皮

特点:

凉血不留瘀。

①温毒发斑,②血热吐血衄血。

  活血化瘀:

①闭经痛经,②痈肿疮毒,③跌扑打伤,痈肿疮毒。

温病后期阴虚发热,久病伤阴无汗骨蒸。

  赤芍药(赤芍)

  散瘀止痛:

①闭经腹痛,②癥瘕腹痛,③跌打损伤,④痈肿疮疡。

  清肝火:

①肝热目赤肿痛,②肝郁胁痛。

  紫草

  凉血活血—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

  解毒透疹—痈肿疮毒,水火烫伤,麻疹不畅等。

  水牛角

  苦、咸,寒。

热入营血,血热妄行。

血热发斑,疮痈等。

  清心定惊:

热入心包,热极生风。

先煎或入丸散。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①痈肿疔疮,②肠痈,肺痈,乳痈。

③热毒血痢。

  疏散风热——①风热感冒,②温病初期。

  连翘

  清热解毒:

①热毒疮疡,(治疮圣药)②乳痈,肺痈。

  疏散风热:

①风热感冒,②温病初起。

  消肿散结:

瘰疬痰核等。

  利尿通淋:

热淋涩痛等。

  素有“疮家圣药”之称,为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

  蒲公英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1)乳痈,痈肿疮毒,各种内痈。

  

(2)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毒蛇咬伤。

  利湿通淋:

①热淋涩痛,②湿热黄疸。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乳痈,肠痈。

  

(2)目赤肿痛。

  (3)毒蛇咬伤。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功效主治异同

三药均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发斑发疹,以及火毒诸证如痈肿疮毒、丹毒等。

①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多治斑疹吐衄;

②板蓝根长于利咽,善治大头瘟、痄腮,咽喉肿痛;

③青黛兼能清泄肝火,治疗肝热生风、小儿惊痫以及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

  牛黄

  【来源】牛科动物牛的干燥胆结石。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主治病证】

  

(1)热毒疮肿,咽喉肿烂,口舌生疮,瘰疬。

  

(2)温病高热动风,小儿急惊抽搐,痰热癫痫。

  (3)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

  鱼腥草

  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1)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

  

(2)热毒疮疡,湿热泻痢。

不宜久煎-后下

  射干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

  

(1)咽喉肿痛(证属热结痰盛者尤宜)。

  

(2)痰多咳喘。

  (3)久疟疟母,经闭,痈肿,瘰疬。

  白头翁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特点:

长于清大肠经热毒。

①热毒血痢,②阿米巴痢疾。

  败酱草

热毒疮痈。

  消痈排脓:

长于消大肠痈脓。

肠痈腹痈首选要药,亦治肺痈。

  祛瘀止痛:

血滞之胸腹疼痛,产后瘀阻腹痛。

  重楼

①痈肿疔疮,②毒蛇咬伤,③咽喉肿痛。

  消肿止痛:

用于跌打伤痛。

  息风定惊:

用于肝热惊风抽搐。

有小毒。

  穿心莲

  清热解毒、燥湿

  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

  

(1)温病初起,感冒发热,肺热咳喘,肺痈,咽喉肿痛。

  

(2)痈疮疖肿,毒蛇咬伤。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

脾胃虚寒者慎服

  白鲜皮

  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

  

(1)湿热疮疹,疥癣瘙痒。

  

(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半边莲

  清热解毒(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

毒蛇咬伤,蜂蝎刺蜇。

  利水消肿:

大腹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尿少。

  土茯苓

  解毒:

长于解梅毒。

①梅毒,②痈肿,③瘰疬等。

  除湿:

①湿热淋浊、带下,②疥癣,③脚气。

  通利关节:

用于筋骨疼痛,汞中毒(治疗梅毒用轻粉)引起的肢体拘挛。

  山豆根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1)火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肺热咳嗽。

  

(2)牙龈肿痛,痈肿疮毒,湿热黄疸。

  马齿苋

特点是性寒味酸,清中兼收。

用于热毒血痢、热毒疮疡等。

  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崩漏便血。

  通淋:

热淋,血淋。

  大血藤

本品长于清大肠经热毒。

主治肠痈,亦治热毒疮疡。

  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伤痛,妇女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等。

  祛风活络:

风湿痹痛。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消痈:

①痈肿疮毒,②热毒咽喉肿痛,③毒蛇咬伤等。

  利湿:

①水肿、小便不利,②热淋尿痛等。

  抗癌:

对胃癌、食管癌、直肠癌。

  野菊花

  【来源】菊科植物野菊等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肺、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1)疔疮痈肿。

  

(2)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3)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熊胆

用于热毒疮痈,痔疮肿痛,咽喉肿痛等;

肝热目赤翳障;

  息风止痉:

热极生风,惊痫抽搐;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2.5g。

不入汤剂。

  金荞麦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1)肺痈,瘰疬,疮疖,毒蛇咬伤。

  

(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

  (3)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痛经。

  鸦胆子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热毒疮疡;

  止痢截疟—热毒血痢,休息痢,疟疾。

  腐蚀赘疣—赘疣,鸡眼等。

  不宜入汤剂,可装入胶囊或用龙眼肉包裹吞服,每次10—15粒(治疟疾)或10—30粒(治痢疾)。

  有毒,对胃肠道和肝肾功能均有损害。

  垂盆草

  【性味归经】甘、淡,凉。

归肝、胆、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1)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2)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秦皮

  【性味归经】苦、涩,寒。

归大肠、肝、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1)湿热泻痢。

  

(2)赤白带下。

  (3)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马勃

  辛,平。

  清肺解毒利咽:

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失音(质轻而升,味辛开音,利咽);

肺热咳嗽。

血热吐衄,外伤出血。

  木蝴蝶

  苦、甘,凉。

  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1)咽喉肿痛,音哑。

  

(2)肝胃气痛。

  半枝莲

  【性味归经】辛、苦,寒。

归肺、肝、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1)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癌肿。

  

(2)跌打损伤,吐血衄血。

  (3)大腹水肿,血淋涩痛。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

  退虚热凉血

  ①阴虚发热之骨蒸劳热、五心烦热;

②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截疟:

治疟要药。

  解暑:

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青蒿配鳖甲:

青蒿苦寒辛香,功能退虚热、凉血热;

鳖甲咸寒质重,功能滋阴、退热、潜阳。

二者相合,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地骨皮

  退虚热凉血:

①阴虚潮热,骨蒸盗汗,②小儿疳热。

  清肺降火:

肺热咳嗽、咳血、衄血。

  生津:

  地骨皮配桑白皮:

清泄肺热,用于肺热咳喘。

两药相合,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白薇

  退虚热,清热凉血:

①阴虚发热,骨蒸劳热,②产后血虚发热,③温邪伤营发热。

①热淋,②血淋。

  解毒疗疮:

痈疽肿毒。

  柴胡与银柴胡功效主治异同

二药同能清热,治疗发热症

  ①银柴胡功能清退虚热,治疗阴虚发热擅长;

柴胡功能和解退热,治疗外感发热、少阳病寒热往来。

柴胡清实热于肌表和半表半里,银柴退虚热于阴于里。

  ②银柴胡又能清疳热,治疗小儿疳热;

柴胡又能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治疗肝气郁结证、气虚下陷证。

  黄连与胡黄连功效主治异同

二药均苦寒,能清湿热,治疗湿热泻痢、湿热黄疸等。

  

(1)黄连清湿热作用优于胡黄连,是治疗湿热泻痢的要药,又善清心经火及中焦热邪。

  

(2)胡黄连长于入血分、阴分,清退虚热,除疳热,解热毒。

治疗阴虚骨蒸发热,以及小儿疳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