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052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专题三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习题Word格式.docx

3.(2016西南大学附中第九次月考)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比尔·

盖茨不仅在计算机方面具有超世绝伦的天赋,他在数学、文学、法

学、生物学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B.犯了错误的儿子听说父亲要回家,赶紧逃到奶奶那儿寻找庇护。

C.他妄自菲薄别人,在

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D.在威尼斯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

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

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

【解析】A项“造诣”指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

此处形容比尔·

盖茨的天赋,恰当。

B项“庇护”指袒护、保护。

此处形容犯了错误的儿子寻找奶奶的保护,恰当。

C项“妄自菲薄”是指过分地看轻自己。

此处形容他看不起别人,使用对象错误,不当。

D项“有例可援”指引用已有的事例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或借口。

此处形容恶例会变成借口,恰当。

4.(2017预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大家又隔膜起来。

B.孩子们亲

手折叠千纸鹤,点燃蜡烛,以此祈祷洪水快快退去,让灾区人

民早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生活,过上安宁幸福的日子。

C.读着父亲的来信,他想起了父亲高视阔步的身影,眼泪瞬间簌簌地流下

来。

D.节假日期间,山城重庆的美丽风光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人,一时间多数

景区人声鼎沸。

【解析】A项“隔膜”是指情意不相通;

彼此不了解。

此处指“大家”的感情,恰当。

B项“祈祷”是指信仰宗教的人向天地神佛祷告,祈福免灾,含有赞美、感谢、告白、请求等意思。

此处指孩子们折叠千纸鹤希望洪水退去,灾区人民能好起来,传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恰当。

C项“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此处形容父亲的身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不当。

D项“人声鼎沸”是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此处形容重庆景区的喧闹,恰当。

5.(2017预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位音乐剧演员弹着竖琴,用他那低回婉转的歌声为听众歌唱着他的理

想和希望。

B.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紧接着便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

忘不了的经历。

C.每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人生,作为老师,只能教书育人,

物质上的过度阔绰只会起反作用,孩子在困苦中长大,并不一定是坏事。

D.朝天门两江汇合处让人心旷神怡,我经常在南滨路凭栏远眺,思绪飘飞,

异想天开。

【解析】A项“低回婉转”是形容声音回旋起伏,悠扬动听。

此处形容音乐剧演员的歌声,恰当。

B项“啜泣”指抽抽搭搭地哭,用在此处形容“我”哭的样子,恰当。

C项“阔绰”形容排场大,生活奢侈,此处形容教育孩子不要太在乎物质生活,恰当。

D项“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此处形容“我”出神的状态,不当,可改为“浮想联翩”。

故选D项。

6.(2017预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仙女山新区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空气清新、气候宜

人,是重庆不可抗拒的最佳避暑养生后花园。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一层秋雨一层凉,刚出家门我就打了个寒噤,门口嬉戏的麻雀被开门声

惊吓,张皇失措地逃

离。

D.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

人不知道拿破仑,美

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解析】A项“不可抗拒”是指不可以违抗某个人的话或指令,要按照他的意思去做或指不能避免的自然灾害等。

此处形容仙女山新区是重庆的避暑养生后花园,不当。

B项“卖弄”是指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此处用拟人的手法形容鸟儿炫耀自己清脆的喉咙,恰当。

C项“张皇失措”是指慌慌张张,不知所措。

此处描述麻雀被开门声惊扰逃离的样子,恰当。

D项“鄙夷”是指轻视,看不起的样子,此处是说“圆规”的一种态度,恰当。

故选A项。

7.(2016江西)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解析】A项“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此处用来形容固定的思维模式,恰当。

B项“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此处用来形容对自己的事业不断探索的人,恰当。

C项“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含贬义。

此处意在突出孩子谈围棋时对答如流的特点,不当。

D项“当之无愧”指完全能够承担某种荣誉。

句中用来形容邓稼先的功绩,恰当。

8.(2016成都)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

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

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

最贤的

妻,最才的女。

【解析】A项“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毛病。

此处形容羽毛球队两位姑娘的配合,恰当。

B项“洗耳恭听”是请人讲话时的敬语,一般用于倾听长辈或有声望的人讲话,此句中说的是父母倾听孩子心声,不当。

C项“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都没有留下。

此处形容老人回到家乡后愁绪的消失,恰当。

D项“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此处形容杨绛先生对做学问的态度,恰当。

9.(2016南开中学半期考试)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今天的论坛年会上,他口若悬河,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B.现代人已经习惯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高谈阔论了。

C.小明的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吃起来真是脍炙人口。

D.在这个众创时代,社会不需要唯唯诺诺,不敢去实践创新的人。

【解析】A项“口若悬河”指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形容能说会辩。

此处指他在论坛年会上的精彩演讲,恰当。

B项“高谈阔论”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

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此处形容现代人的这些缺点,选其贬义,用在这里恰当。

C项“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此处形容丰盛的晚餐,属于望文生义,不当。

D项“唯唯诺诺”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此处指社会不需要此类人,恰当。

10.(2016重庆一中半期考试)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到了秋天,四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闻一多先生“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

天地。

C.香菱因见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

目不别视。

D.入夜,我独自在荷塘边散步,人声鼎沸,只听到蛐蛐的鸣叫和自己的心

跳声,原来静是那么的美好!

【解析】A项“风雪载途”指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

喻指人生路上的挫折很多,仿佛冬天一般。

此处取其本义,形容寒冬,恰当。

B项“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此处形容闻一多先生的说话的气势,恰当。

C项“挖心搜胆”指苦苦思考,费尽心思。

此处形容香菱思考的样子,恰当。

D项“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此处形容夜晚荷塘边的安静,适用场合不当。

11.(2017预测)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在这个人生的重大抉择面前,一向果敢的他也变得迟疑不决。

B.曹雪芹先生为写《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遍稽群籍,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C.社会应主动关注家庭教育,对违法的家庭教育现象积极干预,不能前瞻

后顾。

D.眼泪像决堤一般涌了出来,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间,仿佛一切

都被我看透了一样,心情豁然开朗,月明风清。

【解析】A项“迟疑不决”形容拿不定主意。

此处形容他在人生重大抉择面前的态度,恰当。

B项“遍稽群籍”指阅读了很多书籍。

此处说的是曹雪芹先生为写《红楼梦》做的准

备,恰当。

C项“前瞻后顾”是看看前面再看

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此处是指不能对违法的家庭教育抱有犹豫态度,恰当。

D项“月明风清”是指月光明朗,微风爽人,多形容美好的月夜。

此处形容“我”的心情,适用对象错误,不当。

12.(2017预测)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苹果”与“谷歌”你更看好谁?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倒觉得谷歌在

人工智能上更加自出心裁一些。

B.他的思绪一反既往,往事历历在目,不知不觉中,他竟已泪流满面。

C.初春,正是春游的好时节,不少游客都去动物园看动物们在草地上奔腾

打闹,感受繁花嫩叶的春天。

D.我站在高山之巅,看到山路九曲连环,蜿蜒而上,不禁心潮澎湃。

【解析】A项“自出心裁”指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

此处指谷歌更具有自己的特点,恰当。

B项“一反既往”意为完全与从前相反。

此处形容他回忆往事的情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不当。

C项“繁花嫩叶”形容花儿繁茂,叶子嫩绿,生命力旺盛。

此处形容初春之景,恰当。

D项“九曲连环”本意指黄河有九个大的弯。

现在用来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此处形容山路,恰当。

13.(2017预测)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忽然一片银铃般的笑声由远及近,原来是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踏着晨

曦,沿着街心花坛,穿过广场前的公园缓缓而来。

B.这些壁纸由于花色不同、材料不同、设计师理念不同,呈现出变幻多姿

的色彩。

C.科学家们潜心贯注地钻研科学,他们用智慧和勤劳为人类事业的进步不

断地作出贡献。

D.假如每个人都能大彻大悟,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

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A项“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此处用来形容一群姑娘,恰当。

B项“变幻多姿”多指舞姿反复变换,姿态优美。

形容变化之奇异和繁多。

此处指壁纸色彩的繁多,恰当。

C项“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多用来形容对学问的态度。

此处指科学家对科学的态度,恰当。

D项“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此处是说让每个人都反思自己,不当。

14.(2017预测)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除去一

小部分好作品,大部分作品欣赏后都感觉是味同嚼蜡。

B.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全都披上意识形态的外衣,都是固

定的一套。

让学生去硬背,把本来很有趣的历史变得味同嚼蜡。

C.在家养病的几天,以往美味的零食现在也味同嚼蜡;

以往好看的动漫,

现在也那么普通寻常。

D.当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再读佛经,虽然依旧苦涩难懂,但却不如

之前味同嚼蜡一般了。

【解析】“味同嚼蜡”的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A项形容作品枯燥无味;

B项形容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枯燥无味;

C项是它的本义,指食物没有味道;

D项指读佛经不像之前,感觉枯燥无味。

由此可得出,ABD三项意思相同,故选C项。

15.(2017预测)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学习贵在刻苦,所以一定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B.虽然他身患残疾,但是凭借着锲而不舍的信念,最终他走向了成功的巅

峰。

C.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

地扑向堤岸。

D.这个犯罪团伙真是锲而不舍,才短短几日,所骗钱财竟高达几十万元。

【解析】“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A项指学习要有毅力,B项指走向成功须有不放弃的信念,C项指涌浪连续涌向堤岸,D项指犯罪团伙不间断地骗取钱财,含贬义。

由此可知,ABC三项意思相同,故选D项。

16.(2017预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宾王才华绝世,身世飘零,遭际坎坷,他的书信也都怀古伤今,一咏

三叹,苍凉飘逸,一篇读罢,令人感慨系之。

(书信内容是对过去的怀念、

现在的哀叹)

B.看到山东临沂一女孩因接了“致命”电话被骗学费后离世的消息时,我

和爸爸都茶饭无心。

我和爸爸心情沉重苦闷)

C.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我们不应过度狂热地追求完美无瑕,以至于到

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甚至到了厌世的境地。

(面对缺憾我们过分挑剔,寻

找差错)

D.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小孩子跑过来,郑重其事地把一

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小孩子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

【解析】A项“怀古伤今”是指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此处恰当。

“茶饭无心”指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苦闷。

C项“吹毛求疵”指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D项“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括号中的解释为“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

此处不当。

词语替换

17.(2017预测)下列加点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千变万化)

B.在商界里叱咤风云的他,在家里却没有一点大人物的风范,只是充当着

一个温柔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的角色。

(德高望重)

C.写文章不要转弯抹角,就是说要用尽可能少的词来阐明问题。

(拐弯抹角)

D.离开家乡这么久,看到现在家乡衰败的样子,不禁使我触目伤怀。

(触景

生情)

【解析】A项“变幻多姿”指千变万化,变化无常;

“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替换后恰当。

B项“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德高望重”是指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这两词词义侧重不一样。

替换后不当。

C项“转弯抹角”形容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拐弯抹角”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替换后恰当。

D项“触目伤怀”指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触景生情”指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

18.(2017预测)下列加点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尽管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人们还是周而复始地犯着相同的错误,因错误

而导致销声匿迹的人不在少数。

(循环往复)

B.今天,一回到家,莫名其妙地就被妈妈数落了一顿。

(无缘无故)

C.他就像一个有着无限动力的发动机一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到深夜。

(诲人

不倦)

D.在个人信息裸奔的时代,普通用户真的是束手无策。

(一筹莫展)

【解析】A项“周而复始”指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循环往复”形容事物来回往复或似螺旋式的变化。

B项“莫名其妙”指说不出其中的奥妙,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无缘无故”指没有一点原因。

C项“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诲人不倦”指教导人特别耐心,不知疲倦。

替换后,主语发生变化,不当。

D项“束手无策”指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筹莫展”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近义词辨析

19.(2016东营)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

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

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③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

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

的本意所在。

A.挽救 贯串 传扬  B.拯救 贯串 传扬

C.拯救 贯穿 弘扬  D.挽救 贯穿 弘扬

【解析】“挽救”指从危险中救回来;

“拯救”指援助使脱离危难。

①句指救回疟疾患者的生命,是从危险中救回来,应选择“挽救”。

“贯串”和“贯穿”都有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

一系列事物的意思,“贯穿”还指“穿过,连通”,既可用于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贯串”一般只用于较抽象的事物。

¢

Ú

句根据题意,“工作”为具体的事物,应填“贯穿”。

“传扬”指(事情、名声等)传播;

“弘扬”指发扬光大。

Û

句根据语境,“传统文化”应为“弘扬”。

20.(2016实验外国语中学一诊)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 

①《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停播,有网友点赞:

这有助于________社会

权利世袭化的倾向,给更多没有明星爸妈的演员更多发展空间。

②为了满足我们中考语文复习的________,全年级语文老师针对今年中考语

文考试说明整理了一本《无敌中考语文背多分》。

③他反映情况的信件被________了半年,最近才送到有关部门。

A.遏制 须要 扣压  B.遏制 需要 扣压

C.遏止 须要 扣押  D.遏止 需要 扣押

【解析】“遏制”是去阻止,指的是一个过程;

“遏止”是已经阻止,指的是一个结果。

①句指阻止社会权利世袭化,这是一个过程,应用“遏制”。

“需要”表示一种需求;

“须要”表示一定要的意思。

②句强调的是中考复习的需求,故选“需要”。

“扣押”形容对事物的封闭状态,拘禁或扣留;

“扣压”指用强制手段把人或物留住。

句指他的信件被扣留,是被强制扣留的,用“扣压”更为恰当。

21.(2017预测)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每个人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②唐太宗心有他人,________了魏征直言的性格,这也使他得到了一面能照

见自己过错的“镜子”。

③“十二五”期间,武隆县财政投入涉农资金近70亿元,结出五大________

成果。

A.安静 宽恕 丰硕  B.安静 饶恕 丰硕

C.寂静 宽恕 丰盛  D.寂静 饶恕 丰盛

【解析】“安静”是针对多人共处的小环境,“寂静”则多用来描述一个空旷无人的大环境。

①句中“教室”属于小环境,故应用“安静”。

“饶恕”多指对重大罪行、过错者的宽大,“宽恕”多用于过失、过错小者。

②句说的是唐太宗对魏征直言的性格的态度,故应用“宽恕”。

“丰硕”指果实又多又大,多用于抽象事物,而“丰盛”指食物丰富,充足。

句形容武隆县财政投入得到的成果,应用“丰硕”。

故选A。

22.(2016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_______的道德操守和处世

方法。

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________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

朴素的为人________。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

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 恪守 规则  B.传承 保守 规则

C.传承 恪守 准则  D.传播 保守 准则

【解析】“传播”意为广泛散布,一般用于知识、消息、花粉、先进经验等;

“传承”意为传授和继承,用于文化、精神品质方面。

文中的“家风”属于道德品质,第一空应用“传承”。

“恪守”指严格遵守,褒义词;

“保守”指保持使不失去或者维持原状,不求跟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多指思想),多用作贬义词。

此处修饰家风中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第二空应用“恪守”。

“规则”指规定出来的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法律,(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

“准则”指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

“规则”的适用范围一般是社会上成文的规定,“准则”一般是个人依据的原则。

此处的修饰语是“简单朴素的为人”,第三空应填“准则”。

23.(2017预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儒家文化重视并倡导人际、人与社会、人的身心、人与自然诸方面的

________发展,在历代中国典籍的思想脉络里,不断地________和丰富“以

人为本”的儒家价值理念。

对于今天来说,这是我们新的传统、活的文化中

最____

____的价值观念部分。

A.协和 阐明 核心  B.协调 阐述 核心

C.协调 阐明 中心  D.协和 阐述 中心

【解析】“协和”是使协调融洽;

“协调”意为配合得适当。

第一空形容人与各方面的配和发展,

应选“协调”。

“阐明”指讲明白(道理或事情);

“阐述”指阐明陈述,详细地解释。

第二空形容儒家文化不断地解释儒家价值理念,应选“阐述”。

“核心”通常指内在的、深层的,而非有形的东西;

“中心”是事物的主要部分。

第三空用来指内在的价值观念,因此选“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