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067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一Word格式.docx

评判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主裁判”是家长,是广大人民群众。

学校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

每学期,学校都定期召开家长会,会上年级组向家长作出承诺,汇报承诺情况和今后打算,请家长监督。

学校设了六个校长信箱,欢迎家长随时提出批评改进意见。

每个月,学校都要发一份问卷调查给每位家长,征求家长对教师、对教学、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填好的问卷不交给班主任,学生回校时交到门卫处,而大量的统计工作都由学校领导亲自完成。

对家长好的建议,学校尽量吸收;

对家长指出的问题,提出的批评意见,学校毫不怠慢地进行查处、纠正。

到洋思上初一的学生都稚气未脱,大多第一次远离亲人,他们在洋思学习,生活得怎么样,是家长时刻牵挂的。

洋思中学坚持“从学生进校第一天抓起”,不仅抓学生的学习,而且抓行为习惯的养成,从细微处关怀学生,千方百计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鼓舞学生的士气,帮助学生摆脱远离亲人的孤寂感、陌生感,让学生迅速融入洋思大家庭。

今年进校的一位外地学生初到洋思,因为担心被蚊子咬,在厕所里大便拉不出,班主任马老师便一连几次陪他上厕所,为他扇蚊子,直到他习惯为止,家长得知后万分感动。

一(4)班一位学生告诉我们,他有一次晚上12点钟起来上厕所,看到班主任刁老师还没有休息,在—一检查他们的被子盖好了没有。

2000年秋季开学后,一位家长打电话给学校,反映孩子没热水洗澡,学校感到很惊讶,立即进行调查,原来该生洗澡之前不知道要先将冷水放掉,一开见是冷水就不敢洗了。

对这样一件小事,学校并没有轻易放过,而是从那时起,要求生活指导老师每次先将冷水放掉,再安排学生进去洗澡,家长对此非常满意。

为了让学生冬天吃上热饭菜,学校定做了几百只泡沫蛋糕盒盖,将每个餐桌上的饭菜罩住;

为了安全和减少噪音,将教室里的吊扇全部改装成小型的摇头壁扇。

这些,虽都是些小事,但体现了洋思人“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赢得了家长的称赞和信任。

2、神奇的发展。

1980年,原泰兴市天星镇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合并洋思“五·

七”学校和曹园“五·

七”学校初中班,在洋思焦岱的荒地上组建洋思初级中学。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依靠区区2.4万元,在1981年5月,建立了占地78亩,有26间简易教室,一间厨房、2间厕所的学校,再加上10名老师和5本图书资料。

这就是当时洋思中学的全部家当。

而眼前的洋思中学早已今非昔比了。

它现在占地104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400米的塑胶跑道、餐厅、浴室、师生公寓。

“我们也不是变戏法的,这一切都是在我们蔡校长的领导下,在我们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取得的。

”谈到这一经历,周桂海副校长感慨万千。

3、神奇的效益。

据泰培元副校长说,现在洋思中学有“三多”:

一是要求送子女来洋思读书的家长多。

洋思中学现有学生2500余名,其中外地学生就占了80%。

仅2001年暑期,就有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家长送子女前来洋思报名,尽管学校将计划招生数由14个班增加到20个班,但还是满足不了家长的需要,无奈,学校只好用“捐助费”作为“当箭牌”,但还是挡不住汹涌而来的求学潮。

学校一再做工作,家长们就是不改初衷:

只要孩子能在洋思读书,花多少钱我们都心甘情

愿。

二是前来考察学习的教师多。

1994年,“洋思之路”声名远播,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教师涌入洋思。

学校无偿接待,压力大、负担重。

为此,从1996年起,他们开始收取每人15元的“考察参观费”,截至2001年7月,洋思“卖经验”收入已多达200万元。

尽管如此,每年来访者仍递增20%左右。

三是应邀外出讲学、讲课和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教师人数多。

据统计,从1994年起,洋思中学有12名教师近百次外出讲学,有12名教师外出上示范课300余节,有7人获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省特级教师、省名校长和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校长蔡林森还两次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与此同时,学校获得的荣誉也与日俱增:

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模范学校、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

二、洋思中学是怎样创造奇迹的

1、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

(1)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好。

洋思人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坚定有力的八个大字写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也烙在洋思人的心坎上。

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都坚信这八个大字,而且洋思人说起这句话时,总是充满了自信心和责任感。

十几年如一日,他们努力实践这样的教育理念,终于成就了洋思中学这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洋思中学的这个信念是由蔡林森校长树立起来的,这是他从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经历中悟出来的道理,并且在洋思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了,才取得了如今这样的效果。

蔡林森有两子一女,三个孩子小时候都在老家的小学里上学,成绩均不理想。

大儿子上一年级时,不识数,跟不上班;

二儿子上四年级时,曾经把成绩报告单上的算术“68”分改成“88”分;

小女儿小学毕业时,成绩全初中班倒数第一,是全镇26名未考取的学生之一。

小学老师对蔡林森摇头汉息:

“你的孩子怎么一个不如一个?

”三个孩子先后离开老家,进了洋思中学读初中。

蔡林森义不容辞地成了三个孩子的“辅导老师”。

每天中午,他叫孩子口述上午学过的例题,口答习题,如果哪一道错了,就在那道题的旁边打一个“?

”,但不告诉她答案,让孩子自己看书、思考、更正。

孩子拼命地动脑筋,满头是汗,不停地自问:

“怎么错了?

怎么错了?

”蔡林森只是默默地看着孩子,耐心地等待。

等呀,等呀,孩子终于惊喜地叫起来。

蔡林森笑着说:

“对呀!

”以后,蔡林森利用散步、洗脚和躺在床上临睡前的时间再问一些类似的题目,看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

每天晚上,他还让孩子默写英语单词,错了的,自己更正,并记下来,再反复默写、检查。

星期六回家,蔡林森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一边赶路,一边把本周学习中做错的题目再查一遍,如果错了,就再更正。

这样,20几里的乡间小路,成了孩子总结一周学习的“课堂”。

三个孩子慢慢学会了自学,读完初一,都一跃成为优秀生,并且越来越爱学,越学越好。

后来,大儿子考取上海交大,小女儿考取华东师大,并先后赴美留学,大儿子已获得博士学位;

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入了党,提了干,现任中国石化二公司财务科长。

活生生的事实引起蔡林森的深思:

如果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去教每个学生,还有哪个教不好呢?

由这个朴素的思想出发,蔡林森带领洋思的老师们开始了一项平凡却是伟大的教育实验,并取得了“从上帝般地令人敬爱,到上帝般的令人敬畏”的教育教学质量。

(2)信念产生胆识与气魄。

每年暑期,许多学校(包括一些名校、重点校),早早地就拉开了架势,全力以赴大打“生源”战,种种形式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而洋思中学却没有只言片语,只有七月上旬眼见人满为患时,才在媒体上登出“招生已满,概不接受”的字样,以免远道涌来的家长们白跑一趟。

多年来,凡到洋思来求学的,不管多调皮,不管成绩多差,学校都收下。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在同行们看来是那样不可思议,但是,洋恩人真的这样做了。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蔡林森是这样说的,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

在蔡林森看来,“差生”就像一块璞玉,和好学生一样,存在着成“器”的可能,对于教育者来说,不是看“差生”目前的状态(璞),而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去“打磨”。

让学生由“璞”成“玉”,最有说服力。

事实上,到洋思来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璞’,经过洋思人创造性的“打磨”,最终使他们成为一块块熠熠闪光的美“玉”。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同时,还承担着风险。

洋思人为什么敢于这样做?

这是因为他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蔡林森说:

“如果有的学生没教好,那也是暂时的,是因为方法不对。

”几年前,有些人曾经这样议论:

好学生留在城里,差学生送到洋思去。

洋思好像是“工读学校”似的。

洋思的老师听了不舒服,蔡林森听了很是高兴,他对老师们说:

“大家不要‘生气’,应当感到自豪才对。

这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小毛病卫生室就能处理,大一点的要送医院,疑难杂症就要看专家门诊。

家长之所以把通常认为‘教不好’的学生送到洋思,就是因为相信我们能把他们的孩子教好。

”自信,并非“空穴来风”,洋思人有十几年成功的实践经验,有蔚然成为风的爱生传统,有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

2001年秋学期,尽管洋思一再扩班,但还是有200多名“特差生”难以进门。

这些学生家长很激动:

“我们就相信洋思,来了就不想回去!

”只要收下,给多少钱都愿意!

“你们既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要收下我们的孩子!

”面对家长殷切期待的目光,洋思领导班子紧急磋商后决定:

全部收下。

2、有一套科学具体的操作办法。

(1)从坚定信心抓起—一让人人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并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

学年开学初,洋思中学要举办三次全校演讲会,一次是教师演讲会,一次是学生演讲会,一次是新同学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此来坚定师生的信心,鼓舞师生的士气。

平时,又通过班会,校内传媒与相关活动,树立和宣传典型事例。

(2)从上课抓起——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会学、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我们可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扩展为:

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

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

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洋思现在的“后教”环节是: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人教学致胜的法宝。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固步自封或将其教条化,而是结合自己在实践中日渐逼近教学本质的理解,不断丰富和发展它。

现在,在洋思人的思想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正如洋思中学校歌中所唱的那样:

“先学后教,播下智慧和希望。

①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

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

洋思的做法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洋思人的做法是——每周初进行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老师集中到一起,此时,老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这就要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在教学的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比较模糊,已经会的就不教,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

另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

这些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②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我们习惯上认为,教师“深挖洞”——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

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

到洋思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讲座交流,教师讲得很少,几乎成了“哑巴”。

洋思的课堂上,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通常达到35分钟以上。

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

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教”做好准备。

“教”也是有讲究的:

教什么?

怎样教?

其中奥妙无穷。

“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洋思人摸索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

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既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

讲得不完整、达不到

深度的,教师补充;

讲错了的,教师则更正。

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洋思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

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

教师几乎成了“哑巴”,不是说教师“无为”,而是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对此,蔡林森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引桥”、“路标”,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

路”,不走“岔路”。

③生生互学,师生互教。

“兵”教“兵”,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教法”;

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这是一堂化学课——“化合价”,学生在自学之后,教师出示检测题;

标出氯化钾、氯化镁、铁、氢氧化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四个学生板演,教师则在下面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几分钟过去了,教师鼓励学生“看看板演的同学有没有错误的地方,有的话请上来更正,并署上自己的名字。

”课堂上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争着上去改正错误。

对铁的化合价到底是多少产生了3种不同的意见,十2,十3,0。

教师在评到这题时,让他们分别说出理由,写“0价”

的学生回答:

“我认为他们说得都不对,因为铁不是化合物而是单质,而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教师进行表扬。

在活跃而热烈的讨论中,教师不费一字一句,不会的学生理解了,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向不会的学生做了清楚的解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洋思的“兵”教“兵”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更多地体现在课后。

洋思的学生中,学习“有困难的”比较多,在课堂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

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后都要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下来,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都比较大。

洋思的学生多半是寄宿的,平时学生生活都在一起,洋思人正是利用一点,开展了“一帮一”、“兵帮兵”的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初一(9)班的张春霞,家里比较贫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

老师让班长、数学课代表和学习委员坐在她的周围,一起负责“补差”。

刚开始学英语单词时,由于学习不得法,她老是记不住,负责英语补差的学习委员利用点滴时间帮助她过关,还组织全班同学每人教会她一个单词。

另外,班级成立助困组,每两个星期到她家去一次,看望安慰她的家人。

她被深深感动了,各方面的表现都好了很多。

冯璇是初三

(1)班的插班生,刚进来的时候物理只有三十几分。

教师帮他找了物理成绩较好的黄磊作他的“师傅”,“承包”他的学习。

黄磊立即制定了“扶贫”计划,先让冯漩对学习产生兴趣,然后从学习的各个环节去帮助他。

一堂课下来黄磊会随时抽查课上的内容。

一天下来,他们又会在一起回忆当天所学的内容。

天天如此,一段时间下来,冯璇的物理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提高。

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提高。

“教学”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