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075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材分析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Word文件下载.docx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点拨:

①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在不同时期其内涵是不同的,因此范围也不同。

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其中,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与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不同的,人民民主的特点是其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正确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①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掌握两大本质特征——国家的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本质属性)

①从国家的产生来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从本质上说,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②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3.正确理解一个关系,澄清一种认识:

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是一回事吗?

搞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建设法制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是一回事吗?

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是不一样的。

人民民主是指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其特点在于它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是我国的国体,即我国的国家性质,它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统一,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注意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搞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建设法制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政权,是立国之本。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主要包括;

①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国家服务的职能;

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

③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建设法治国家;

④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可见,越是搞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建设法制国家,构建和谐社会,越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

4.关注社会热点

十七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提法,处处体现辩证法的哲理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也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旋律。

为此,国务院先后采取了逐步取消农业税,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走和平崛起道路等政策措施;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等,并对《全国节假日放假办法》《个人所得税法》等作出重大修改,这一系列重要时政都体现着丰富而具体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真题的启示】

例1.(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6,2)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

根据这一决定,我国将首次在农民工队伍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

这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①绝对性②真实性③全民性④广泛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的显著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是指人民民主有物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人大通过决议是制度保障,体现真实性。

“农民工队伍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是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解]C

[悟]为什么考: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全面理解和把握,重在检测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怎么考:

本题采用了一个我国政治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政治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中人民民主这一知识点的全而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如果知道我国的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那么我们解答此题就比较容易了。

例2.(2007山东·

海南·

宁夏,全国Ⅰ,32,4分)西方的一些评论家在评论2004年美国大选时曾辛辣地指出,布什和克里的竞争,与其说是不同施政纲领的对决,不如说是金钱的对决,谁筹集的竞选资金多,谁就多一分胜算。

对此,我们得出的结论应是()

A在美国民主具有超阶级性

B在美国政党对政治失去意义

C在美国金钱是政治的母乳

D在美国只要有金钱就能当总统

[析]A项本身错误,因为民主具有阶级性,“超阶级”的民主不存在。

B项本身也有错误,从“政党”含义及其特征可知,政党就是以夺取政权或参与行使国这权力为目标的。

D项说法太绝对,与现实不符。

只有C项准确概括出了题干中金钱对美国政治(总统选举)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非常明确,即对“民主”、“政党”的理解。

本题以美国的两党大选的政治现象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中“民主、政党”这一知识点的全而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从题中表述可以知道: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就是有钱人的政治游戏,作为美国的总统大选也不例外。

在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对无产阶级绝无民主可言。

例3.(2007全国Ⅰ,33,4分)2007年2月7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号称2006年度互联网“毒王”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李某等人落入法网。

这表明()

A公民在虚拟网络世界的行为不受法律约束

B公民自由总是在法律规范内的自由

C公民是现实社会的权利主体,但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

D公民有使用网络的权利,也有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析]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既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网络世界也是如此。

①③错误。

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结合,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为背景材料,考查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告诫青少年应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本题采用了一个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这一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

我们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所以权利的行使必须在宪法许可的范围内,不能超越此范围,否则就失去了自由。

而且公民既是显示生活中权利的主体,同时也是网络世界权利的主体。

【“双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自人类出现才产生了国家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③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政治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⑤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⑤D、①②③⑤

2.从本质上说,国家是( )

A.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B.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的总和

C.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D.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3.“国家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点是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秩序和安全以及增进公民的福利。

”这个论断( )

A.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B.提示了国家的全民性

C.指明了公正性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

D.说明了国家的社会属性和主权属权

4.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是指( )

A.政治自由B.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民主权利的广泛性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5.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

A.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行使监督权

C.有政治自由D.有生存权与发展权

6.对于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自由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②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国家制度相应法律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 ④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具有广泛性,使公民能按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 )

A.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同样的权利、履行同样的义务

B.公民的一切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C.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D.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8.有人认为:

“在我国,公民实现了个人利益,就意味着国家利益得到了实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对的,因为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对的,因为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没有矛盾

C.不对,因为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两种不同的利益,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两者之间还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D.不对,因为个人利益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9.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区别在于( )

A.是否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B.是否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C.是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D.是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0.中国古代“刑不上大夫”,现在又出现了“刑不上人才”的情况。

这告诫我们:

在现实生活中( )

A.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B.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C.公民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

D.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11.2007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多个选举单位,各方面的代表均占一定的比例。

这说明我国()

A.人民民主主体的广泛性B.人民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C.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人民民主权利具有物质保障

12.下列属于我国公民政治义务的是()

A.政治自由B.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C.受教育D.监督权

二、简析题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三、综合探究

14.情景一:

2007年12月31日前,全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

作为选举人,你参与某选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

妈妈说:

“选谁都无所谓,我替你随便画几个圈得了。

情景二: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

我们希望借着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借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东风,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文明程度与文明胸怀。

北京奥组委为了让“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决定向市民征集建议。

情景三:

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与一村农民发生矛盾。

该村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

于是该村少数人组织、煽动部分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并打伤打退民警,砸坏公务车辆。

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情景一中,你同意“妈妈”的观点吗?

为什么?

⑵情景二中,你想对决策部门提出建议,你会通过哪些具体途径?

⑶情景三中,部分村民的做法属于无序的政治参与,这样的参与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⑷以上三个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启示?

【思维激活】

1.2007年是全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年。

12月初,某县举行县人大代表选举。

李明是该县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年满18周岁,按规定应参加选举活动。

但李明认为,他是一名学生,人大代表选举与他关系不大,况且他正读高三,学习紧张,因此,他不想参加县人大代表选举。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李明的观点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ACA6-10BCCCB11-12AB

13.[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这要求我们在备考时要关注热点,联系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要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深刻分析,把握热点问题的内涵。

[解]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必须依法行使。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观念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从中可以培养考生的比较鉴别、应用思维能力。

本题撇开学生单纯的识记知识点的考查,而是考查学生对于“监督权”更深层次的理解。

要想答好此题学生必须具备:

(1)分析问题的能力。

(2)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学生对于这类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就不能停留在面上,而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把握。

三、综合探究题

14.[析]本题重点考察学生对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理解和把握。

这个知识点。

特别是“选举”问题在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一届人大会议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可以说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热点,关于此知识点要联系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加以理解。

[解]

(1)不同意。

因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只有认真参与选举,这样才能选出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人。

(2)在政府网站留言、给市长或政府职能部门写信、参加听证会、参加各类公众征集活动等。

(如果答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也可得分)

(3)①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 ②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 ③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 ④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遭到损害……

(4)①增强主人翁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③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④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⑤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⑥重视实践,自觉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也是高考一直关注的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从中可以培养考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应用生成答案的能力。

本题以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理解和把握为背景来考查,考查学生对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理解。

不仅仅要学生识记有关我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怎样去理解此知识。

思维激活

[析]县乡换届选举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能充分体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也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充分体现。

参与选举是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充分行使的体现。

[解]①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

作为中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③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可以激发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

可以培养我们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理解,提高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

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④公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也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李明的观点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以我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以我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学生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全面理解。

材料中以换届选举为背景,形成不同观点,然后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