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82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7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适用临床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

一、课程简介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它是研究诊治人类各系统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更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键。

从前内科学的范围很广,还包括了传染病、神经病和精神病等,由于学科的发展,专业学科的形成,传染病、神经病和精神病等已由内科学分出,成为独立的学科。

目前,内科学教研室主要承担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代谢与营养、结缔组织与风湿等8个系统疾病的教学任务,包括106学时的理论教学,80学时的临床见习任务。

即使如此,依然是临床教学中最重要的理论课、见习实习课和考试课。

内科学学习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内科学理论与临床教学着重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当然内科学理论教学还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和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只有这样,对疾病才能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因此,内科学的学习过程又是对大学基础阶段所学知识的复习、掌握和临床应用。

内科学(包括理论和临床教学)的教授与掌握的情况直接决定着毕业生的质量。

理论教学采用全国统编教材,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联系临床,重点讲授某个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临床见习则要根据临床病人的情况,重点了解和掌握某个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同时,要了解和掌握临床基本操作规范,如病史的询问、体格检查、病例的书写、以及各种诊断穿刺、各种检查单的分析等,总而言之,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包括诊断学所学)用于临床,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并巩固理论知识。

故此,临床见习以见、以应用为主,方法多样,不拘一格,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来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

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要求学生务必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能独立防治常见病,在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应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能阐述以下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肺部感染、COPD、肺心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脓肿、胸腔积液、支气管肺癌、肺血栓栓塞症、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病、胃炎、消化性溃疡、原发性肝癌、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慢性肾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腺垂体疾病、Cushing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肥胖症、骨质疏松症、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

在授课过程中,对所讲具体内容按照“重点阐述”、“详细讲解”和“一般介绍”三个层次表述。

(二)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为进一步深化所学的基本知识,必须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主要包括:

①对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以及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析处理能力;②掌握常见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穿、骨穿、静脉穿刺等;③正确分析和解释常见仪技检查,如常见疾病的心电图和X线表现,以及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等;④通过示教了解一些内镜检查和心脏、血管方面的介入检查与治疗。

(三)基本素质

1.态度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的指导思想。

并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的思想贯穿到教学中去。

在临床教学中,老师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医德要求学生、影响学生,使其热爱本职工作,未来做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2.能力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改革教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由浅入深,理论联系临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

3.体质良好的体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所必备的,也是内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时分配(理论课,共106学时)

1.呼吸系统(共18学时):

肺部感染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肺心病2呼吸衰竭2支气管哮喘2肺结核4肺脓肿、胸腔积液2支气管肺癌2

2.循环系统(共22学时):

心功能衰竭2心律失常4高血压病2冠心病6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2心脏瓣膜病2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2心肌炎、心肌病2

3.消化系统(共18学时):

胃炎、消化性溃疡4原发性肝癌2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4肝性脑病2急性胰腺炎2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2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2

4.泌尿系统(共8学时):

肾脏病总论、肾小球疾病概述2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2泌尿系感染2慢性肾功能衰竭2

5.血液系统(共16学时):

血液病总论、再障2缺铁性贫血2溶血性贫血2白血病4淋巴瘤2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性疾病4

6.内分泌系统(共8学时):

总论、腺垂体疾病2肾上腺疾病(Cushing综合征、嗜铬细胞瘤)2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4

7.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共12学时):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6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2肥胖症、骨质疏松症2痛风2

8.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共6学时):

总论1系统性红斑狼疮2类风湿性关节炎1干燥综合症1强直性脊柱炎1

一.呼吸系统:

肺部感染

慢阻肺

肺心病

呼吸衰竭

支气管哮喘

肺结核

肺脓肿、胸腔积液

支气管肺癌

2

2

2

2

2

4

2

2

二.循环系统:

心功能衰竭

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心脏瓣膜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

心肌炎、心肌病

2

4

2

6

2

2

2

2

三.消化系统:

胃炎、消化性溃疡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

急性胰腺炎

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4

2

4

2

2

2

2

四.泌尿系统:

肾脏病总论、肾小球疾病概述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泌尿系感染

慢性肾功能衰竭

2

2

2

2

五.血液系统:

血液病总论、再障

缺铁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白血病

淋巴瘤

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2

2

2

4

2

4

六.内分泌系统:

总论、腺垂体疾病

肾上腺疾病(Cushing综合征、嗜铬细胞瘤)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甲亢、甲减、甲状腺炎)

2

2

4

七.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肥胖症、骨质疏松症

痛风

6

2

2

2

八.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总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1

2

1

共计

106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篇绪论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单元肺炎

目标

1.熟悉肺炎的分类,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病原菌种上的不同及肺炎的诊断依据、诊断程序。

2.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

3.熟悉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内容

概述

一、肺炎的三种分类方法,强调病因分类和患病环境分类的重要性。

从患病环境分类重点阐述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及其病原菌的区别。

从病因分类指出细菌性肺炎最多见,近20年致病菌变迁规律,新病原体出现,非致病菌成为机会致病菌,真菌发病率增加。

本章以肺炎球菌肺炎为代表重点讨论。

一般介绍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

二、肺炎的诊断程序

(1)确定肺炎诊断重点阐述肺炎的诊断依据。

(2)评估严重程度详细讲解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3)确定病原体

肺炎球菌肺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详细讲解肺炎球菌的生物特性、分型和致病性,机体的抵抗力和诱发因素。

二、病理

1.详细讲解肺炎球菌肺炎的典型病理变化。

2.详细讲解肺炎球菌不损害肺泡结构,病变消散后肺泡结构完全恢复正常,病变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

三、临床表现

1.详细讲解发病诱因和先驱症状。

2.重点阐述典型的临床表现。

3.重点阐述严重的中毒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及末梢循环衰竭的症状。

4.体征:

全身表现和肺部体征,重点阐述典型肺实变体征。

四、实验室及X线检查

一般介绍血常规、痰涂片、痰培养及血培养;详细讲解X线表现:

呈肺段、肺叶性实变。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重点阐述症状及体征、血白细胞增多,痰(和血)细菌培养和X线显示肺实变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一般介绍与其它细菌性肺炎相鉴别、与胸膜炎、肺脓肿、肺结核、肺梗塞、肺癌相鉴别。

六、治疗

1.重点阐述抗菌治疗:

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药物。

2.一般介绍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

葡萄球菌肺炎

一般介绍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类型、发病机理,病理特点,临床表现,X线特点及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为非细菌性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

一般介绍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真菌性肺炎

一般介绍真菌性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临床表现,X线特点及治疗。

第二单元肺脓肿

目标

1.掌握肺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2.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理。

3.了解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内容

一、概述说明肺脓肿是化脓性肺炎中心坏死、液化后排出形成脓腔,X线表现为含有气液平面的空洞。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重点阐述)多为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说明厌氧菌感染的重要性。

阐述及口腔感染、手术、昏迷等吸入性肺脓肿发病诱因,阐明血源性肺脓肿、继发性肺脓肿的发病机制。

三、病理病理变化及演变期,好发部位。

四、临床表现(详细讲解)症状、肺实变体征、空洞体征、杵状指、并发症大咯血、脓胸等。

五、实验室检查和X线表现(详细讲解)痰液特点,细菌培养,血沉,X线显示带液平的空洞。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重点阐述)病史、体征、血常规、胸片

(2)鉴别诊断(详细讲解)应与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肺癌合并肺脓肿相鉴别。

七、治疗重点阐述抗菌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强调早期、足量、疗程较长的重要性,抗菌素的针对性、体位引流的重要性。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第三单元胸腔积液

目标

1.掌握胸腔积液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

2.熟悉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生机理。

3.了解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内容

一、概述重点阐述胸腔积液的定义,详细讲解胸水循环机制。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详细讲解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胸膜通透性增加、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和损伤。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详细讲解):

典型的炎性积液常有发热,胸痛,气短。

胸腔积液患者的症状常因积液类型,肺部基础状态,积液量多少,发生速度快慢不同而异。

2.体征(详细讲解):

局部胸腔积液体征。

四、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详细讲解)

1.胸水常规检查胸液性质的确定:

漏出液、渗出液、血性胸液、脓胸、乳糜胸液及假性乳糜胸。

2.胸水细胞学及酶学检查。

3.X线检查

4.超声检查

5.膜活检

6.胸腔镜或开胸活检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重点阐述)分为三个步骤:

确定有无胸腔积液;确定胸腔积液性质;寻找胸腔积液病因:

良、恶性胸水的鉴别。

六、治疗(一般介绍)

1.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

抗结核治疗;

抽胸水;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

2.脓胸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原则。

第四单元肺结核

目标

1.掌握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方法及各型肺结核的X线特点及诊断要点,痰液结核菌检查、PPD试验的意义。

抗结核治疗的指征、原则及疗效判定。

大咯血的处理。

2.熟悉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病理学变化。

3.了解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

内容

一、概述:

简单讲解我国和世界肺结核流行病学资料,近年来,结核病疫情虽有降低,但应看到各地疫情控制不平衡,结核病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1.详细讲解结核杆菌分型、生物学特性、结核菌代谢特性与结核化疗效果的关系。

2.重点阐述感染途径呼吸道为主。

3.详细讲解肺结核发生、发展、演变过程:

即结核杆菌感染、发病、Koch现象、原发结核与继发结核以。

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在结核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4.病理(一般介绍):

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生、变质)及其转归。

三、临床表现(重点阐述)一般症状(全身、呼吸道)和体征,以及容易误诊的临床情况,应注意部分病人无症状或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四、诊断包括诊断方法、诊断程序及各型肺结核的诊断要点及新的分类标准。

1.诊断方法(重点阐述):

痰液结核病菌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的价值和正确应用。

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

2.诊断程序

3.重点阐述肺结核新的分类标准(1999年):

即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其它肺外结核。

熟悉各型肺结核的X线特点。

五、治疗强调合理化疗是控制肺结核的重要手段。

1.重点阐述化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2.详细讲解从生物学特性讨论肺结核的化疗原则,短程化疗和间歇治疗的理论根据。

3.详细讲解常用抗结核药物:

名称、剂量、作用机制、主要副作用。

4.重点阐述标准化疗方案初治与复治不同的方案。

5.详细讲解耐药肺结核的处理。

6.重点阐述合并大咯血的治疗

六、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预防措施(一般介绍)

本病病因明确,防有措施,治有办法,应强调预防肺结结核的重要意义。

主要措施有:

全程督导化疗;严格病例登记、报告和转诊制度;接种卡介苗;结核病高危人群作预防性化学治疗。

第五单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标

1.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2.熟悉该病的病因、病理、发展规律及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3.掌握肺气肿的症状和体征。

4.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内容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重点阐述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详细讲解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和其他因素:

如机体的内在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气温的突变等。

二、病理生理(详细讲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气道的慢性炎症致气道狭窄,阻力增加,造成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残气量增加,肺泡破裂,大量毛细血管床的破坏,最后导致肺原性心脏病(右心衰竭)和呼吸衰竭。

三、临床表现重点阐述主要症状和体征:

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或胸闷。

四、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重点阐述X线与肺功能检查。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阐述)

根据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可诊断。

主要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其他原因造成的呼吸气腔扩大鉴别。

六、并发症(重点阐述)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七、治疗(重点阐述)

稳定期治疗:

戒烟、支气管舒张剂、祛痰剂、长期家庭氧疗。

急性加重期:

控制感染、支气管舒张剂、祛痰剂、控制性吸氧、糖皮质激素。

八、预防(重点阐述)

主要是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期的诱发因素及增强机体免疫力。

第六单元支气管哮喘

目标

1.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掌握其发病机制。

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了解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

4.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预防。

内容

一、概述哮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重点阐述诱发因素、遗传因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详细讲解免疫学因素及神经机制。

三、临床表现(重点阐述)症状:

反复发作性,季节性等特点,重症哮喘及其诱发因素。

体征:

发作是两肺布满哮鸣音。

四、实验室检查

1.呼吸功能检查:

重点阐述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呼吸峰值流速(PEF)及变异率测定。

2.血气分析

3.胸部X线检查

4.重点阐述特异性变应原检测

五、诊断(重点阐述)根据病史、体征和典型的急性发作症状,并能排除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

六、鉴别诊断重点阐述与心源性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的鉴别,详细讲解与支气管肺癌、变态反应性肺浸润的鉴别。

六、防治

1.治疗原则:

重点阐述去除病因、控制发作、预防复发。

2.重点阐述重症哮喘的处理

3.详细讲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第七单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目标

1.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因素。

2.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

3.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内容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重点阐述支气管、肺疾病。

2.详细讲解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3.详细讲解肺血管疾病。

4.其他:

如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5.详细讲解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理。

6.重点阐述心脏病变心衰和呼吸衰竭:

慢性肺、胸、肺血管疾病肺循环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右心衰竭;慢性肺、胸疾病引起呼吸衰竭;缺氧和高碳栓血症又可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二、临床表现(重点阐述)

症状:

原发病的症状;肺、心功能代偿期的症状;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的症状。

体征:

肺、心功能代偿期:

肺功能处于部分待尝,心功能代偿较好,体检可有肺气肿体征。

上呼吸道感染时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脏浊音界缩小,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及剑突下心脏收缩期搏动。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可出现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有缺氧和体循环衰竭的体征。

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详细讲解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

四、诊断(重点阐述):

慢性肺、胸疾病史;肺动脉高压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右心肥厚或右心衰竭史。

五、鉴别诊断重点阐述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的鉴别。

六、预防戒烟、预防诱因、增强体质。

七、治疗

1.重点阐述控制感染,90%是因感染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且是死亡的原因。

2.重点阐述持续低流量吸氧。

3.重点阐述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功能。

4.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

5.重点阐述合理应用激素。

6.详细讲解强心、利尿剂的应用指征及应用原则。

7.详细讲解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8.详细讲解肝素、酚妥拉明的应用。

第八单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目标

1.掌握支气管肺癌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熟悉支气管肺癌的病理学特点及分类(解剖学分类和组织学分类)。

内容

一、概述简述近十余年来世界各国及我国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增长的情况,以及我国的防治情况,肺癌目前已被广泛重视,是防治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病因尚未明确,说明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性致癌因子与肺癌发生的关系。

三、病理和分类(详细讲解)

1.按解剖学部位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

简述其发生、发展的特点。

2.按组织病理学分类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又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及其它类型。

简述其好发部位和发展快慢及转移。

四、临床表现(详细讲解)与肿瘤部位、类型、有无并发症和转移有关,强调早期无明显症状。

1.肿瘤引起的症状如咳嗽、咯血、喘鸣的特点。

2.由肿瘤扩展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如声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

3.肺外转移症状和体征(大脑、骨骼、肝脏、淋巴结)

4.肺外表现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等系统的异常改变称为副癌综合征。

五、影像学及其它检查

1.胸部普通X线检查(重点阐述)

(1)癌肿本身的征象:

肺门肿块

周围性肺癌的圆形肿块

癌性空洞

体层片支气管狭窄及阻塞征象。

(2)支气管阻塞引起的间接征象:

局限性肺气肿

段或叶的肺不张

阻塞性肺炎。

(3)肺泡细胞癌:

呈单个结节型或弥漫型。

(4)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骨质破坏。

2.详细讲解痰液脱落细胞检查和胸水脱落细胞检查

3.详细讲解支气管镜检查指征和禁忌症,重点介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4.详细讲解活组织检查:

淋巴结、胸膜活组织、经纤支镜肺活检,经皮穿刺肺活检、纵隔镜等。

5.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6.化验检查:

癌胚抗原及酶学的检查。

7.开胸探查。

六、诊断(重点阐述)依靠询问病史,全面体检结合有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但早期诊断仍有困难,应提高警惕。

对高危人群有可疑征象时进行排除癌肿检查;对有肺外表现的症状,应视为可疑对象进行检查。

七、鉴别诊断主要与肺结核(结核球、肺门淋巴结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肺脓肿、结核性胸膜炎鉴别。

八、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1.治疗原则(重点阐述)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采取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远处转移者以姑息治疗为主。

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或)放疗。

2.手术治疗的指征(根治性、姑息性手术治疗)

3.详细讲解放射治疗的指征、禁忌症、疗程、并发症的处理。

4.化学药物治疗(详细讲解):

按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种类型制定化疗方案,常用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处理。

5.免疫治疗

6.中西医结合治疗:

以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第九单元呼吸衰竭

目标

1.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改变。

2.掌握呼吸衰竭的分型、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内容

一、呼吸衰竭的定义和分型。

二、病因重点阐述支气管肺疾患、肺血管病变,详细讲解胸廓和胸膜病变、神经肌肉疾病。

三、发病机理重点阐述肺泡通气不足、气体弥散障碍、通气血流(V∕Q)比值失调,详细讲解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呼吸肌麻痹。

四、临床表现重点阐述呼吸困难、紫绀、精神和神经病变,详细讲解循环系统和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五、诊断(重点阐述)肺、胸基础疾病史;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

六、防治重点阐述:

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呼吸兴奋剂的合理应用,必要时机械通气;控制感染。

详细讲解: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多脏器衰竭的处理;积极预防原发病。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单元心力衰竭

目标

1.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2.熟悉心力衰竭的类型及心功能分级。

3.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4.熟悉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洋地黄、醛固酮拮抗剂。

内容

一、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

1.详细讲解原发性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病变、心肌代谢障碍。

2.重点阐述心脏负荷加重:

后负荷(压力负荷)、前负荷(容量负荷)。

3.详细讲解常见诱发因素:

感染、快速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