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91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docx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2.结合大气运动所学原理和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

3.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说明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的特殊作用及其内在联系。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地理环境                   

阅读教材P62~P63“地理环境”,填写下列知识。

1.地理环境的分类

分类

区别

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

又称自然环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人文地理环境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造

人文地理环境

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教材梳理2 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阅读教材P63~P65“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填写下列知识。

1.概念: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影响因素:

读气候因子关联示意图,分析: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因子分别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人类活动。

(2)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填字母)。

(3)受图中B(填字母)因素的影响,副热带大陆东西岸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大陆西岸形成的是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4)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海陆差异的影响、洋流的影响、地形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5)图中C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等。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3-1-3海拔对气候的影响,据图分析:

海拔对气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分析“高处不胜寒”的原因。

提示 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C,因此,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距地面越近,大气获得的热量越多;距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也越低。

所以有“高处不胜寒”的说法。

教材梳理3 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阅读教材P65“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填写下列知识。

【思考感悟】 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气温。

[预习效果自测]

1.下列环境或环境构成要素中,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的是(  )

①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②丘陵和低山地区的缓坡梯田 ③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④沿海滩涂 ⑤苏州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 ⑥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A.①③④B.②⑤C.①②③D.②⑤⑥

解析 自然保护区内保留了自然原貌,属于自然地理环境。

天然草场和沿海滩涂也属于自然地理环境;法院和检察院属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不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只有梯田、园林是人文地理环境。

答案 B

下图为“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6题。

2.考虑海陆因素的影响,下面四地区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aB.e

C.bD.c

3.图中反映地中海气候分布地区的字母是(  )

A.aB.b

C.cD.d

4.图中全年温暖湿润,降水量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

A.aB.b

C.cD.d

5.图中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且雨热同期的是(  )

A.aB.b

C.cD.d

6.图中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

A.a和bB.c和d

C.b和cD.a和d

解析 本组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调动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要注意a、b、c、d、e的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2.B 3.B 4.A 5.D 6.B

探究点 影响气候的因素

【案例探究】

材料一 秦岭南北两重天。

材料二 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从全球来看,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是干旱的沙漠或干旱草原,如西亚和北非地区;而我国的南方地区虽然也位于这一纬度带,却摆脱了成为沙漠的厄运,而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材料三 55°N~70°N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C~20°C,自然景观截然不同,东岸呈现森林景观,西岸呈现苔原景观。

材料四 坡向、海拔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一中,秦岭南北两重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沙漠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南方为什么会成为“绿洲”?

(3)材料三中,同纬度的大西洋两岸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为什么不同?

(4)根据材料四,分析回答:

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的原因是什么?

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顶部出现冰雪带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山地对寒冷冬季风的阻挡。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沙漠;而我国南方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沛,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3)东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岸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

(4)天山北坡处于迎风坡,南坡处于背风坡。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000米)。

【反思归纳】

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改变水热的组合状况而起作用,以北半球为例,如下所示:

主要影响因素

对气候的影响

具体实例

气温

降水

纬度

(太阳辐射)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逐渐降低

气温的冷热不均形成大气运动,从而影响降水

①热带地区,全年高温

②两极地区,全年酷寒

大气

环流

风带:

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气温低;相反,气温高。

季风:

冬季风,气温低;夏季风,气温高

气压带:

低压带,气流上升,降水多;高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

风带:

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相反降水少。

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降水多;相反降水少。

季风:

冬季风,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受来自海洋和低纬度的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受海洋影响明显则年温差小;受陆地影响明显则年温差大

受海洋影响明显则降水量较大,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受陆地影响明显则降水量较小,且季节变化较大

①深居内陆

——中亚地区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洲西部冬季温和湿润

寒流降温减湿

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美西海岸热带沙漠延伸到赤道附近

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迎风坡气温低,背风坡气温高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高原高山地区——高山气候

人类

活动

释放废热影响大气温度,改变大气成分,产生温室效应

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影响降水状况

“城市热岛”的形成、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等

拓展延伸 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①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②地面状况不同(如裸地与植被覆盖地、沙地、冰、新雪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表获得热量有多有少,影响各地的气温(南极大陆出现最低气温,与极冰反射率大有关)。

③地面状况不同,热容量不同,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差异。

④地形不同,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⑤形成水平气候带与高山气候带的差异。

⑥地势高低影响气温,气温垂直递减率为6℃/l000m。

⑦坡向影响各地降水,迎风坡多地形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乞拉朋齐因位于迎风坡而成为世界“雨极”),背风坡少雨(焚风、雨影区)(喜马拉雅山北侧、马达加斯加岛西侧等因位于背风坡而少雨)。

⑧地势的高低起伏影响气候带的延伸。

⑨洋流影响气候,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沿岸暖流有巨大影响),寒流则起降温减湿作用(秘鲁太平洋沿岸、撒哈拉西岸荒漠形成,沿岸寒流起一定作用)。

⑩海拔的变化形成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海陆差异形成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内陆地区的气温日、年较差都大。

地形类型差异影响气候,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

⑫植被覆盖率影响气候:

覆盖率高,调节气温,气温变化小,涵养水源,风速小,湿度大;覆盖率低,气温变化大,水土流失严重。

风速大,湿度小,水旱灾害多,尘暴盛行,气候恶化。

⑬大陆轮廓形状影响气候:

海岸线平直,海洋的调节作用小;海岸线曲折,受海洋的影响大。

⑭大陆形状决定了某地区所在温度带、气压带风带的面积,从而决定以何种气候为主。

⑮雄伟高大的高原、山地往往形成高山气候和高原气候(同纬度平原比山地气温高,高大的地形区形成高寒气候)。

2.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①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②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③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断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见下表。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①判断

所属半球

气温变化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南半球

②判断

所属温度带

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15°C

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5℃

寒带气候

续表

③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000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500~2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000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

250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3)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

成因

气候类型及相关要素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受单一风带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受季风影响

【即时巩固】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洋流

C.地形D.大气环流

思路导引

答案 

(1)B 

(2)C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说出地理环境的分类。

2.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说出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4.说出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对点练 影响气候的因素

1.造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D.人类活动

解析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在大陆西岸受西风带的控制,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B

2.南极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北极地区,最主要原因是(  )

A.到达两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B.大气环流状况不同

C.洋流的影响程度不同

D.地表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

解析 南极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北极地区,这与南极冰盖对太阳辐射的强烈反射作用有关。

答案 D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左图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A.锋面雨B.对流雨

C.台风雨D.地形雨

4.右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此降水类型为地形雨。

第4题,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大小排列可判定为南半球,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故陆地温度低于海洋,故季节为南半球冬季(7月)。

答案 3.D 4.A

下图中图1为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

00等温线(单位:

℃)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1

图2

5.图1中气温最高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6.图2中反映城郊间热力环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从图1中可直接看出甲处气温最高。

城郊热力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市区气温相对较高,气流做上升运动,郊区气温相对较低,气流做下沉运动。

答案 5.A 6.D

课后作业

基础冲A练                   

读世界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图,完成1~3题。

1.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

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为16~21℃,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

3.该气候影响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可知其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①地的南侧为海洋,因而图中气候类型分布最高纬度较低。

第2题,②地与③地所处纬度相当,但③地沿岸有势力强大的秘鲁寒流流经,因而气温较低。

第3题,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因而在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一般具备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答案 1.A 2.C 3.B

下图中P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读图,完成4~5题。

4.P地位于(  )

A.欧洲西部

B.美国西部沿海

C.非洲西南沿海

D.南美西南沿海

5.P地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气候是(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 第4题,P地若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说明P地应位于南北纬40°~60°之间。

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P地位于40°纬线以南,故P地位于南纬40°~60°之间。

第5题,南美大陆南端东岸由于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4.D 5.D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6~7题。

6.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

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

7.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A.气候B.地形

C.植被D.河流

解析 第6题,各地理要素的形成与该地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第7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答案 6.C 7.C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反映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该气候类型位于图丙中的________处,该气候类型降水的成因是什么?

(2)图乙反映的气候类型特征是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应位于图丙中的____________处,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什么?

(3)图丙中的________处与C处气候类型相同,该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什么?

(4)D处和B处同在回归线附近,为什么气候类型不同?

解析 图甲最冷月气温大于20℃,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在非洲大陆上分布广泛;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高温多雨、信风带控制时高温少雨。

图乙最冷月气温大于0℃,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图丙中D和C同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热带沙漠气候。

D和B处气候受地形及洋流的影响较大。

答案 

(1)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E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高温多雨,信风带控制时高温少雨。

(2)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 A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3)D 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且受沿岸暖流影响,全年高温多雨。

(4)D和B两地虽然都处在回归线上,但D处由于受山地地形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在山地的东部形成大量的降水,并受沿岸暖流影响,因此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而B处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同时受寒流影响,在西海岸向北延伸。

能力达标练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图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C.土壤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本州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南早北晚,这与南、北方所处的地理纬度不同、接受太阳辐射多少有关。

第2题,图中M、N两地纬度相当,又都位于滨海地区,但樱花初放日期不同,是因为N地沿海受日本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樱花初放日期早。

第3题,图中P地与M、N地位于同一纬度,结合日本地形特征可知,P地位于山地,地势高、气温低,因而P地樱花初放日期晚于M、N地。

答案 1.B 2.B 3.A

下图为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

℃)。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莫斯科与巴黎1月平均气温最大温差(T)可能是(  )

A.T=10℃B.T=20℃

C.10℃

5.图中方框内所示地区等温线大致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与海陆位置

B.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大气环流与洋流分布

C.等温线大致与山脉平行;山脉走向与海拔

D.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海陆分布与地形地貌

解析 第4题,图中莫斯科均温介于-15℃~-10℃,巴黎介于0℃~5℃,故两地最大温差接近20℃。

第5题,由于受大气环流中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方框中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答案 4.D 5.B

(2017·江苏南京高一检测)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6~7题。

6.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

A.ⅠB.Ⅱ

C.ⅢD.Ⅳ

7.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解析 第6题,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外)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第7题,Ⅰ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Ⅲ为高原山地

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Ⅳ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形、洋流等综合影响。

答案 6.B 7.C

8.图1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图2为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单位:

小时)等值线图。

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简析甲、乙、丙三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形成原因。

(3)比较A、B两地年降水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 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位置差异不大,故分析日照时数应从天气状况方面入手。

A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

B地靠近地中海气候区,有一定的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冬季降水较多。

答案 

(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2)甲地日照时数较长,主要是由于位于大陆内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晴天较多;乙地主要是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丙地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又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及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晴天多,因而日照时数最长。

(3)A地降水总量较B地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半年。

原因:

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控制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

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

B地降水相对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冬半年。

原因:

夏半年受强盛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带来一定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