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094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 

、真假美猴王、 

三借芭蕉扇。

(写出四个即可)

1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

大闹天宫 

通过“大闹天宫”这一段精彩描写,我们不难发现,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很深浓的。

天宫是人间朝廷的代称;

玉帝是封建皇帝的化身;

孙悟空是人民意愿的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

14.孙悟空自号齐天大圣。

当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杀至花果山,历数了悟空的数条罪状后,悟空答:

“实有!

实有!

”这又给孙大圣的形象抹上一笔亮丽的色彩,那就是敢作敢当 

16.第八十一难是在通天河被老鼋翻落河中,弄湿经卷。

17.填人名,【1】补足歇后语。

( 

猪八戒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2】有人对《西游记》道:

“阳光灿烂猪八戒;

百变猴头孙悟空;

憨厚老成沙和尚;

阿弥陀佛是唐僧。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

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18.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

或者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何种追求?

【反对压迫,追求平等,追求自由、民主】

19.列举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

举四例即可。

【黑松林遇黄袍老怪;

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

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

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四个即可【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玉华洲天竺国】你能写出几句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吗?

【例如:

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等】

20.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除了因为他是肉眼凡胎之外,还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视的?

【本性愚钝、忠奸不分,又受了猪八戒的调唆。

】 

21.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一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美猴王”?

【唐僧师徒生了二心,内部不团结而至。

22.《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昏庸无能,不辨忠愚。

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23.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

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24.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一章节写得最为精彩?

为什么?

(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因为它很曲折,比如:

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2)、我认为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

因为它很曲折、生动。

比如:

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

它可以概括为:

“三借芭蕉扇”。

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

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

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

其中原因是:

在第42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中,孙悟空奈何不了红孩儿(圣婴大王)的三昧真火,就请来了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

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

25.谈谈你对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

【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歌颂悟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为强权,乐观顽强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

26.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 

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湖北省黄冈市2005年中考题) 

正方:

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

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

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

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

我方认为,唐僧胆小懦弱、本性昏愚、忠奸不分;

他不辨是非,总是听信猪八戒的调唆;

他对待妖怪心慈面软,对待除妖有功的孙悟空却用紧箍咒来折磨;

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后,面对传经者索要的“人事”,他却不知反抗,唯唯诺诺,实在可气。

『拓展』反方:

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

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

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27.该班同学对猪八戒这个人物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

猪八戒好吃懒做, 

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

而且还经常搬弄 

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如果不同意,你怎样反驳他?

(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2005年.中考题)

【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父忠心耿耿。

30.“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 

情感。

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江苏省泰州市2005年中考题)

【例:

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31.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200字左右的人物简介。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 

、白骨精、红孩儿。

示例一: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

系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

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

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

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

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在一个中国小男孩儿那里,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他崇拜的偶像。

示例二: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

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

他是遗腹子,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

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他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名玄奘法师,号三藏,俗姓陈。

原为佛祖前的金蝉投胎。

在生化寺出家。

示例三:

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到人间,错投猪胎。

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后被孙悟空收服,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

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示例四:

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的女妖精。

她使用双剑,武艺出众,善于变化,诡计多端。

她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美貌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又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

于是她使出离间计,迫使唐僧逼走孙悟空,才把唐僧捉住。

在唐僧险遭杀身之祸时,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多番变化,几经争斗,白骨精终于被打得露出原形。

示例五:

红孩儿——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

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

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

孙悟空战之不胜,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

后来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终成正果。

32.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

说说理由。

【孙悟空】示例:

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

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1)我最喜欢孙悟空。

因为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白菩提老祖学得高强武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2)他还聪明机智。

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

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

“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

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

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

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

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猪八戒】:

(1)我喜欢猪八戒。

因为他能吃苦。

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2)他强硬。

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3)勇敢、单纯。

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4)我反对!

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

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

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5)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教师总结:

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

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

”一心向佛。

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2)、我不喜欢他。

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

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

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沙僧】: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他老实本份,任劳任怨、忠厚诚恳,、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与文言文

观沧海

作者:

曹操【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宋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论语十二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

“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

“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光。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

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外古诗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纪念白求恩》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狼》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代】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