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100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0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必修1背诵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有,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与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DNA存在形式

拟核:

质粒:

小型环状

细胞核:

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

在线粒体、叶绿体中

遗传物质

DNA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组成细胞的元素。

(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然后是C;

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然后是O。

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

②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大量元素:

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

Fe、Mn、B、Zn、Cu、Mo;

最基本元素:

C;

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细胞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

C、O、H、N;

水85%-90%(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无机物

组成细胞无机盐

的化合物蛋白质7%-1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占细胞干重最多)

有机物脂质

糖类

核酸

2.检测生物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原理: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中加热,会生成砖红色沉淀。

具有还原性的糖:

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②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原理:

脂肪可以被苏丹

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

染液染成红色。

③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原理: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④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组成相似,斐林试剂能否能否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这两种试剂的使用有何区别?

不能,因为两者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两种组分需混合后使用,且需现配现用,而双缩脲试剂两种组分需分别滴加。

⑤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苏丹

染液鉴定脂肪需用显微镜观察。

3.蛋白质

①组成元素:

主要有C、H、O、N,有的还有P、S。

②基本单位:

氨基酸。

③氨基酸的连接方式叫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叫肽键。

—CO—NH—或—NH—CO—

④氨基酸与对应的DNA及m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的关系:

DNA(基因)∶mRNA∶氨基酸=6∶3∶1

⑤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直接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根本原因:

DNA分子的多样性

4.蛋白质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②运输作用:

如血红蛋白、载体。

③催化作用:

如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

④调节作用:

如蛋白质激素中的胰岛素。

⑤免疫作用:

如抗体是蛋白质。

总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6.DNA初步水解→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磷酸、脱氧核糖、四种碱基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核酸基本组成元素:

C、H、O、N、P,

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

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核苷酸

组成

碱基

T、A、G、C

U、A、G、C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分布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空间结构

双螺旋结构

单链结构

功能

决定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7.遗传信息及遗传物质。

核酸种类

原核生物

2种(DNA和RNA)

是DNA

真核生物

病毒

DNA病毒

只有一种核酸是DNA(如:

噬菌体、乙肝病毒)

RNA病毒

只有一种核酸是RNA(如:

烟草花叶病毒、HIV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

是RNA

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结果:

绿色集中在细胞中央,绿色周围的红色范围较广。

结论:

DNA主要集中分布于细胞核中,RNA广泛分布于细胞质中。

实验中几种液体的作用:

1盐酸:

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0.9%NaCl溶液:

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9.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组成元素:

只有C、H、O。

单糖:

脱氧核糖(主要在细胞核中)、核糖(主要在细胞质中),六碳糖(葡萄糖、果糖)

种类二糖:

蔗糖(由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组成)、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

乳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组成)

多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

植物特有的糖类:

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特有的糖类:

乳糖、糖原(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动、植物共有的糖类:

脱氧核糖、核糖、葡萄糖

10.脂质。

组成元素:

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N、P。

脂肪:

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种类磷脂: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胆固醇: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固醇:

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

促进人和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

11.蛋白质的单体:

氨基酸多糖的单体:

单糖核酸的单体:

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以碳链为骨架

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12.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的水)95%以上参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水的形式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4.5%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它们可相互转化;

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别,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器官含水量也不同。

14.无机盐存在形式:

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功能:

①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

如血红蛋白中含Fe、叶绿素中含Mg。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

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④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从而细胞细胞的正常形态。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制备细胞膜,多用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处理方法:

吸水涨破

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脂质50%(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40%(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还有少量的糖类。

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

3.细胞膜的功能是: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除上述功能外,细胞膜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4.细胞壁。

成分:

纤维素(多糖,可用纤维素酶处理去掉细胞壁)和果胶(可用果胶酶去掉)。

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5.细胞器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是:

(与能量转换有关)

外膜

结构:

内膜:

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增大

基质:

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分布: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

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95%来自线

粒体。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是:

(与能量转换有关)

外膜、内膜

基粒:

由类囊体构成(扩大膜面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

暗反应场所

色素、酶、有少量DNA和RNA。

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细嫩茎的细胞。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其他几种细胞器的功能:

内质网:

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运输,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

并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高尔基体:

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动物:

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植物:

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翻译的场所)。

在分裂旺盛的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的数目较多,这一点被用来作为辩认肿瘤细胞的标志之一。

中心体:

动物和低等植物都具有,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

内有细胞液,含水分、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溶酶体:

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6.细胞器学习还应分类总结: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动、植物都有的细胞器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无膜的细胞器

中心体、核糖体

单层膜的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双层膜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含DNA(基因)的细胞器

含RNA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含色素的细胞器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

能复制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

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能发生碱基配对的细胞器

与蛋白质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

注意:

高等植物的根细胞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7.细胞器复习注意点:

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都具两层膜,都与能量转换有关都含有少量的DNA)②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的:

细胞壁、液泡、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及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如:

核糖体、核膜等)

8.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动输。

9.细胞质基质:

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组成。

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0.生物膜系统

①组成:

细胞器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细胞膜、核膜

②特点:

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配合。

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在细胞中穿梭往来,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③功能:

细胞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有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的功能;

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到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④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应用:

人造器官材料(如血液透析膜)、海水淡化处理、污水处理等。

1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原理: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选材:

观察线粒体,选动物细胞或接近无色的植物细胞。

10.细胞核的结构。

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核膜:

是双层膜,上有许多核孔,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染色体):

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

时期的两种形态。

核孔:

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细胞壁和核孔都可通过大分子物质)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1.细胞核功能的实验研究:

黑白两种美西螈细胞核移植,说明性状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蠓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说明细胞分裂和分化是受细胞核控制的。

变形虫切成两半实验,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说明性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12.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细胞内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高效有序进行。

13.必修1P56技能训练:

研究细胞核是否为活细胞所必需的实验。

细胞有核部分出现死亡现象的可能原因有两方面:

①实验过程中人为因素对细胞造成了伤害,导致部分细胞死亡。

②细胞的正常凋亡。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复习要点

1.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

渗透作用。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具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具浓度差。

2.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可进行渗透作用。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①质壁分离的原因:

内因是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外因是具浓度差。

②质壁分离的条件:

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③质壁分离的现象:

液泡变小,细胞液浓度及颜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质壁分离后,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充满了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30%蔗糖溶液

变小(细胞失水)

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变小

清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细胞吸水)

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基本不变

④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外界溶液为KNO3、尿素、乙醇时,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

原因:

K+和NO3-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渗透吸水而表现为自动复原。

⑤质壁分离的应用:

鉴定是否为活细胞;

测定细胞液的浓度;

证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4.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分析:

从番茄和水稻吸收矿质离子的情况看,不同植物细胞对同一无机盐离子、同一植物细胞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均有差异,说明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结构基础是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5.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①科学家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提出: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②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③科学家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结构。

④科学家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1)内容: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

(2)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

(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能证明细胞膜具流动性的现象:

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人和小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胞吞胞吐、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等。

(3)功能特点:

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膜的选择透过性的特点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4)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

作用:

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7.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例子

方式

浓度梯度

载体

能量

作用

水、甘油、气体、乙醇、苯

自由扩散

×

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协助扩散

进入红细胞的钾离子

主动运输

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要害的物质。

8.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

③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A.载体(载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已经达到饱和,细胞吸收该载体运载的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B.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

9.胞吞和胞吐。

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需要能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复习要点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3.酶的本质: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4.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酶是活细胞的产物,但是在细胞外,即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5.酶的特性:

①酶具有高效性;

②酶具有专一性。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降低,但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1.8。

6.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①底物浓度;

②酶浓度;

③pH;

④温度。

图例

解析

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1.在S较低时,V随S增加而加快,近乎成正比;

2.在S较高时,V随S增加而加快,但不显著;

3.当S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V也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S,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

(酶浓度饱和了)

1.在一定T内V随T的

升高而加快;

2.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T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

3.当T升高到一定限度时,V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动物T:

35—40℃

PH:

6.5—8.0

7.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结构简式:

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

动物和人:

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在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转化很快,处于动态平衡中。

ATP

ADP+Pi+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酶1

酶2

注:

能量不可逆,物质可逆,整体上不可逆。

8.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ATP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成渗透能(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电能、机械能(肌肉收缩消耗的能量)、化学能、光能等。

9.细胞呼吸(细胞内进行):

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①有氧呼吸

反应式:

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丙酮酸、氢、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02、ATP、氢,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氢和氧,产物是水、ATP,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ATP,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ATP。

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2870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KJ(38molATP),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2molATP),1molATP水解后放出能量30.54KJ。

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的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的特点:

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能量是逐步释放;

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

 ②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

过程: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第二阶段的反应是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或转化成C3H3O3(乳酸)。

无论是分解成酒精CO2和或者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

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洒精或乳酸中。

(注意产生乳酸时没有二氧化碳产生)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