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101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3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由核心区、示范区两大次层构成。

核心区面积1200亩,其中日光温室200亩,建设地点在XX镇的川口村,塑料大棚1000亩,建设地点以XX乡的后会村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延伸;

示范区面积7800亩(日光温室300亩),其中XX乡5500亩(日光温室200亩),XX镇2500亩(日光温室100亩),主要在XX乡和黄甫镇的黄河沿岸村庄。

1.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2726.25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426.25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为: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补助2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000万元,其余由企业或合作社、农民自筹解决。

1.5投资效益及评价

项目建设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不仅致富当地农民、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且将带动XX乃至全市蔬菜产业化开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搞好XX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提升府谷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建设和发展水平。

二是向社会提供安全食品、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并为示范区和辐射区生产无公害蔬菜提供产业化生产模式和成套的技术及工艺,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三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可直接提供3-5千人的就业岗位。

四是为蔬菜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场所,推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速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转化率。

预计建成后的项目正常年份销售入为11154.17万元,年利润3933.12万元,内部收益率为33.11%,财务净现值(I=12%)为9594.3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34年(含建设期),投资利润率为31.18%。

项目区科技进步增收超过55%,土地生产率由现在的6500元/亩提高的12000元/亩;

劳动生产率由现在的1.8万元/人提高到3.6万元/人;

资源有效利用率由目前的45%提高到85%。

1.6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农业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方案》;

5)《XX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6)《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7)2006年、2007年和2008年《XX国民经济统计年鉴》;

8)《XX农业区划》;

9)《中共XX委XX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府发[2007]08号;

10)《中共XX委X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7-2012的通知》府发(2008)05号;

11)《XX四大特色农业园区发展规划》;

12)《XX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实施方案》;

13)《XX市2009年度设施蔬菜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14)《XX设施种植业专项补贴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1.7研究结论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任务重大而意义深远,本项目的建设以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为手段,优化无公害蔬菜品种结构,发展优质品种,实现优质稳产、高产为目的,是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关于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工作总体部署的体现,对提高XX以及XX市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能力和优质无公害蔬菜的供应能力作用巨大。

2、项目建设对XX以及XX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推动作用。

项目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所产无公害蔬菜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对周边农民有示范带头作用。

同时随着现代产业关联度的提高,可带动蔬菜加工、现代物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学技术进步,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3、通过项目的技术引进、技术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将有力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普及,带动府谷乃至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财税增长,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项目建成后,通过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发展,解决1-2万名农业劳动力就业,增加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4、未来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主导食品是绿色安全食品。

项目区引进现代生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进行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生产,全部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农药,利用高新生态农业技术进行蔬菜加工,同时对项目内粪肥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对园区环境的水质、空气、土壤进行监测。

因此,项目区的建设不仅不会影响或破坏生态环境,而是更加有利于推进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项目的各项财务评价指标显示,项目的经济效益十分看好,抗风险能力较强,项目前景良好,项目建设各项条件具备,应尽快落实建设资金,早日立项兴建。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

一是不断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向农业的内涵挖潜,使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与第三产业的渗透融合,向农业的外延扩展,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是农业标准化、农业生产监测、农产品卫生安全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高度。

蔬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的小康化,人们的安全、营养、保健意识显著增强,安全卫生质量成为人们选择消费的第一要素,绿色消费正在成为时尚,无公害蔬菜是今后世界蔬菜的发展方向。

多年来,XX政府始终把设施农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建设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

截止2008年末,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00亩,日供应蔬菜2万斤,年产值可达700万元,年纯利润达460万元。

但随着我县煤电及载能工业基地的建设,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我县,对新鲜蔬菜的需求量急骤增加,冬、春两季需反季节蔬菜4500吨,而我县正常年景,大棚自产蔬菜仅有2000吨,仍有2500吨的缺口。

目前,XX设施蔬菜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2009年全县工作把四季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设施农业健康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条件具备的纯农业乡镇成立设施农业专项推进工作组,驻村蹲点,积极开展选址、调地、规划、建设等各项工作。

县政府对设施农业的投资力度在逐年增加,2009年九月份县政府研究出台了《XX设施种植业财政专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发展设施种植业给予明确的补贴政策,补贴政策属历年之最。

XX蔬菜价格持续走高,黄瓜、青椒等价格6-8元/公斤,每亩温室种植效益大多在2.0万元以上。

种植效益的增加,促使更多的群众和企业家参与到设施农业生产中来,将进一步拉动我县设施农业的发展。

XX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蔬菜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标准落后、蔬菜产业化发展滞后、蔬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面临如何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蔬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严重挑战。

因此,必须加强科技引导和示范,通过项目的示范作用、高新科技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推动作用、生产要素市场的引导作用,将农业高新技术推广辐射到农村,提升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是生态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的载体,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按照“高起点、上档次、创品牌、快辐射”的原则,项目区围绕打好“生态牌”,以无公害蔬菜产业化为重点,突出无公害蔬菜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术辐射,以现有科技、土地、人力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及合理配置,把XX建成为无公害蔬菜科研成果示范和推广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加工基地、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信息化基地、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基地。

2.2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

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地发展,一个重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产业结构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市场、技术、资源等条件不断变化,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结构显得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等。

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根据资源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推进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要在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的作物、品种和质量结构,加快农作物更新换代,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

因此,切实改变农业种植业中粮食独大的局面,建设XX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项目显得十分必要。

2、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进入农业发展新阶段后,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更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府谷蔬菜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在于科技的创新和转化应用,依靠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机制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来提升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加速蔬菜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建设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项目并通过项目区的引导和示范带动,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府谷整个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3、是加快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蔬菜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是适合当今世界无公害蔬菜发展趋势和需求方向的重大措施。

在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项目区建设中,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无公害蔬菜的区域化、产业化布局生产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装备现代化农业设施,实施现代化管理,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知识密集、劳动密集的区域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项目区产业聚集功能,无疑会大大加快XX无公害蔬菜产业化进程。

通过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项目的建设将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蔬菜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通过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因此,建设XX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4、是适应XXXX川工业集中区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XX川工业集中区是XX煤电化载能工业区规划面积最大的工业集中区。

位于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XX川河道两岸,规划面积20.29平方公里,规划区涉及28个自然村,5350人。

集中区依托XX川西岸的西王寨井田,近期以中国大唐集团年产210万吨甲醇、60万吨MTP项目和兴茂集团“3052”化肥项目为龙头,配套发展原煤、发电、兰炭、电石、硅铁、水泥、甲醇等项目。

区内项目近期总投资约280亿元,远期达到400亿元。

依托XX川东岸的段寨井田,建设华能段寨煤电一体化项目一期2*100万千瓦电厂及产能为800万吨/年煤矿,总投资105亿元,最终电力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煤矿产能达到2200万吨。

新的现代化矿区+新的现代化社区+新的现代化特色农区的一体化完美结合和融合,是本规划的本质特征和亮点与重点所在

第三章市场分析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常规现代农业几个阶段。

常规现代农业通过新品种应用、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和水利灌溉技术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收益下降等严重问题。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人们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并呈方兴未艾之势。

生态农业代表了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采用绿色种养技术,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3.1无公害蔬菜定义

无公害蔬菜基本内涵可表述为:

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范围或阈值以内的蔬菜产品,统称为无公害蔬菜。

3.2产品市场预测及前景分析

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国内外市场对蔬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特别是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并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

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无公害蔬菜产品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

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的主流。

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

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

可以说,无公害蔬菜将成为我国蔬菜消费的主流产品。

发展无公害蔬菜能有效地提高蔬菜品质,保证蔬菜安全、优质、营养、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蔬菜是人们的必需品、消耗量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过去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安全卫生,是今后人们对蔬菜需求的要求,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正是应对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从全国来看,蔬菜生产的总量近乎饱和状态,但是,这只是低层次品种和数量的饱和,而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A级、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有机蔬菜供给量却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市场容量大,发展空间广阔。

3.3XX蔬菜市场需求分析

1、人口预测

目前XX现有人口为2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7.91万人,城市人口4.15万人。

2、蔬菜需求预测

我国现有城镇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为110公斤-130公斤之间。

府谷城镇居民年蔬菜消费需求为0.50万吨;

国内工业园区及矿区消费需求为0.26万吨(以5万人,人均消费量是城镇居民的60%);

农村市场需求为0.75万吨(人均消费量是城镇居民的35%),所以预计XX现有蔬菜需求为1.61万吨,市场需求缺口较大。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府谷未来蔬菜市场需求会更大。

同时府谷周边的神木县,山西宝德县、河曲县、以及内蒙的邻近县区等都是蔬菜消费区域。

第四章项目区概况

4.1项目区概况

XX是XX能源化工重点县之一,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县域经济发展较快,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008年,XX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6.41亿元,同比增长30.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8.2%;

第二产业增加值97.8亿元,增长37.0%;

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亿元,增长21.4%。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8:

84.0:

14.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710元。

全县总户数7.23万户,22.0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7.91万人。

18岁以下有5.26万人,占总人口的24%;

18-35岁之间有6.59万人,占总人口的30%;

35-60岁之间有7.29万人,占总人口的34%;

60岁以上有2.54万人,占总人口的12%。

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区位于黄河沿岸的XX乡和黄甫镇,该区域的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水资源丰富,农民的务农意识较强,基地建设具有地利与人和优势。

4.2项目区蔬菜产业现状

目前,XX乡是XX蔬菜产业重点乡镇,现有7000亩水地上80%以上都种植瓜菜,但都是露天种植,且也都是常规性各类瓜菜,还没有设施蔬菜和稀有品种的种植,经济效益的潜力还没有得到更大限度的挖掘。

另外,由于该区域的蔬菜种植面积的绝对规模还是很小,蔬菜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但由于其常规蔬菜的集中上市也会使得市场造成相对过剩,会给菜农带来“菜贱伤农”的不利影响,也是府谷蔬菜市场发展的不健全的一大表现。

4.3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境内年均气温9.1℃,极端最低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38.9℃,年均日照时数为289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年均无霜期为177天,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产,但最大冻土深度132cm,冻土期长达100-130天,冻害对温室大棚的返季节栽培会带来一定影响,晚霜会对果树类生产带来直接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土壤资源条件

XX土地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合484万亩。

耕地总面积99.8万亩,其中常用耕地64.1万亩,临时性耕地35.8万亩。

土地利用现状:

农林牧生产性用地375.3万亩,占总面积的78.2%。

非生产用地104.8万亩,占总面积的21.8%,生产用地以农用地为主,垦殖指数20.5%,以山坡旱地为主,广种薄收,单一经营。

山坡旱地占耕地面积的75.9%;

不可否认,广种薄收,倒山种地的自然经济方式依然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宜农地资源不足是其本质特征。

但值得指出的是,XX农业低值土地高效开发的潜力很大。

3)水资源条件

XX平均降水量453.5毫米,但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年最高849.6毫米,最少199.6毫米,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7%。

降水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递减。

地表水资源:

黄河流经我县东部,县内流程10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22立米/秒,最大流量11100立米/秒。

过境水资源丰富,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

全县一公里以上沟道1249条,其中有水沟368条;

平均沟壑密度1.93公里/平方公里。

平均侵蚀模数2.47万吨/平方公里/年。

7-9月输沙量占全年的95%。

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0.79亿吨,占XX地区输沙量5.19亿吨的15.2%,占黄河龙门站年输沙量12.3亿吨的6.4%,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县之一,生态与环境建设量大面宽,任务艰巨。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潜水。

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漫滩地带及主要河流河谷的下游,水位埋深1-5米。

为地下水富集带,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

水质:

水质较好,为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重碳酸盐型水。

全县大部分河流属中微强和强矿化水,离子总量大部分在0.4-0.6克/升,总硬度10.0-15.0h,ph值7.1-8.0。

地下水资源均属重碳酸盐,碳酸盐类水矿化度一般小于1克/升,矿化度0.2458-0.5519克/升;

总硬度为4.006-4.350毫克当量,碘的含量低于10毫克/升,低于国家规定饮水食碘标准。

地下水含氟量超过了0.5-1.0毫克/升的限度。

总体上水质良好,但黄甫乡的韩家湾、河神庙等村,人畜饮水含氟量大于4.0毫克/升。

4)地质、地貌

XX处于内蒙古高原与XX黄土高原东北部接壤地带。

地质构造属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马蹄形盾地的东翼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复合所构成的陕甘宁盆地类型。

在本县境内,基岩以中生界侏罗系最为发育,由中、细砂岩夹泥页岩即每层组成,厚度达234.88米,分布范围约占县境面积的85%以上,呈北西方向平缓倾斜的单斜构造。

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主要由西北至东南流向的XX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四条大川和相应的五道梁峁为骨架。

地貌景观的形成是第四纪以来,以东胜隆起为中心的鄂尔多斯东部地壳上升运动的振荡性升降运动的内营力和以气候、水营、风营、重力剥蚀的外营力相互作用的产物。

地貌类型复杂,既有剥蚀、侵蚀、堆积地形,又有河谷阶地,还有风沙地貌。

黄土梁峁及临谷丘陵均属剥蚀、侵蚀、堆积地形。

黄土梁峁主要分布在孤山川沙梁及野芦沟以东,新城川以南;

临谷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东部黄河沿岸及XX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等主要支流下游。

在土壤严重剥蚀地段,除局部梁峁顶部披盖薄层土壤外,大部分地段基岩出露。

沟谷多为峡谷,沟深坡陡,沟深达100-250米,坡度在60—75度以上,沟壑密度5-7.5公里/平方公里,侵蚀模数3.04-3.71万吨/平方公里/年。

上述两种地类面积417.8万亩,占总面积的87%。

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及XX川、清水川、孤山川等河流沿岸,面积39.5万亩,占总面积的8%。

风沙地主要分布在本县与内蒙交界的大昌汗、老高川、庙沟门、三道川、古城、新民等乡,面积22.7万亩,占总面积的5%。

复杂的地质地貌,给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也给规模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和困扰。

2、外部协作条件

1)交通条件

XX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437.62公里。

其中:

干线公路总里程305.45公里;

支线公路总里程144.16公里;

二级油路18.16公里,三级油路12公里。

三级砼专用路10公里,四级砂石路83公里,等外公路21公里;

农村等外公路988公里。

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使得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具有较为便利的条件。

2)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已全部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讯和通信。

区内排灌设施配套齐全,旱涝保收面积达到50%,有完善的供电设施,可保证项目建设的需要。

3)产业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XX乡无公害蔬菜基地已经成为全县农业的特色产业,不仅颇具规模,而且优质率高,产业化水平、科技水平也正在逐年提高。

3、发展优势

项目拟建地XX乡和黄甫镇地处秦、晋、蒙三省(区)交汇处的黄河岸边,且XX乡属黄河入陕第一乡,素有“金鸡鸣三省”之称。

东与山西河曲县隔黄河相望,北与内蒙古龙口镇接壤,西南与本县清水川镇、麻镇毗邻。

XX乡距XX城55公里,总面积46.4平方公里。

全乡辖8个行政村,2007年总人口4872人,现有耕地20113亩,其中水浇地7000亩,机井10眼,抽水站7处,主干灌区8500米,蔬菜种植面积6000亩,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该区的最大优势和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增产增收潜力大。

全乡水浇地占耕地面积的35%,基本可以保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属城郊型农业区。

该乡与山西河曲县城一河之隔,并位于准格尔煤田、晋西北工业区边缘,与山东鲁能煤业等大型企业相邻,还有内蒙龙口镇工业集中区的后续市场。

三是发展高效农业已具备了一定规模,经济收入是种粮的三倍左右;

四是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现代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和宜于人类永久性居住。

黄甫镇距县城35公里处,总面积138.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