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1069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0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

8.5冷水机组选择………………………………………………………

8.6水泵的选择…………………………………………………………

8.6.1冷冻水泵的选择………………………………………………

8.6.2冷却水泵的选择………………………………………………

8.6.3水泵配管布置…………………………………………………

8.7冷却塔的选择……………………………………………………

第9章全年运行工况分析

9.1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

9.2空调系统的调控策略

9.2.1集散型系统能量管理和控制程序

9.2.2风机盘管自动控制系统

9.2.3新风机组自动控制系统

9.2.4空调机组自动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一:

各房间负荷明细表

附表二:

各层负荷统计表

附表三:

风量计算表

附表四:

气流组织计算表

附表五:

一楼风管水力计算表

附表六:

一楼风管水力分析表

附表七:

九层风机盘管选型表

附表八:

九层水管水力计算表

附表九:

新风系统水力计算与环路分析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设计任务系以杭州市某税务办公楼为对象的空调系统设计,该办公楼总建筑面积14600平方米,空调面积10435平方米。

地上9层,地下1层为地下车库(含人防建筑),建筑高度34.6m,其中地下1层层高4.8m,地上1层层高5m,2层到9层层高3.7m。

空调室内冷负荷904.6KW,新风冷负荷598.2KW,总冷负荷1502.8KW,冷负荷指标为144.0W/m2,夏季总湿负荷为736.9Kg/h,总热负荷589.9KW,热负荷指标为56.5W/m2,冬季总湿负荷为-358.4Kg/h(需加湿)。

本空调系统为舒适性空调系统,采用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相结合的空调形式,其冷热源为风冷热泵机组。

空调技术的发展,不仅要在能源利用、能量的节约和回收、能量转换和传递设备性能的改进,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优化以及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继续研究和开发,而且要进一步创造适宜于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内部环境。

第二章原始资料

2.1室外气象参数

查文献【1】表3.2-1得杭州市室外计算参数:

夏季: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7℃;

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湿球温度28.5℃;

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2%;

室外风速2.2m/s;

大气压力100.05kPa。

冬季: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1℃;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4℃;

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7%;

室外风速3.6m/s;

大气压力102.09kPa。

2.2室内设计参数

表2.1夏季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

室内温度tN(oC)

室内湿度φN(%)

新风量(m3/h人)

办税大厅

26±

1

60

25

办税柜台

办公室

30

会议室

20

接待室

保安宿舍

视频控制室

局长室

50

副局长室

主任科员办公室

表2.2冬季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温度tN(OC)

室内湿度φN(%)

20±

2.3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

根据原始资料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见下表:

表2.3围护结构热工参数表

围护结构名称

围护结构构造

传热系数K(W/m2oC)

外墙

石灰砂浆+黏土实心砖墙一砖半(370mm)

1.49

玻璃幕墙

6钢+9A+6钢

3.01

内墙

内外抹面(各20mm)+一砖墙(240mm)

1.97

外窗

单层塑钢窗

4.70

外门

木(塑料)框双层玻璃门

2.50

内门

木(塑料)框单层实体门

3.35

屋面

预制,总厚度260mm

0.62

第三章负荷计算

3.1空调房间设计条件

本次活动中心空调设计为舒适性空调。

室内设计参数见表2.1。

3.2冷负荷计算

(1)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计算

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Qc(τ)=A·

[(tc(τ)+td)⋅ka·

kρ−td](3-1)

式中:

Qc(τ)—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K—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2°

C,可根据外墙和屋面的不同构造由文献【1】[10]附录2-2和附录2-3中查得;

A—外墙和屋面的计算面积,m2;

tc(τ)—外墙和屋面计算温度的逐时值,℃,可根据外墙和屋面的不同类型分通空调》附录2-4和附录2-5中查得;

ka—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在文献【1】表2-8中查得;

kρ—吸热系数修正值,在文献【1】表2-9中查得;

td—地点修整值,℃,根据设计地点可由文献【1】附录2-6中查得;

tR—室内计算温度,℃,根据设计要求取值。

(2)外玻璃窗瞬时传热下的冷负荷

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通过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Qc(τ)=cw·

Aw·

Kw·

(tc(τ)+td−tR)(3-2)

cw——窗框修正系数,可由文献【1】附录2-9中查得;

Qc(τ)——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Aw——窗口面积,m2;

Kw——外玻璃窗传热系数,Wm2⋅°

C,可由文献【1】附录2-7和附录2-8中查得;

tc(τ)——外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的逐时值,°

C,可由《暖通空调》附录2-10中查得;

td——地点修正系数,可由文献【1】附录2-11中查得;

(3)外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其计算式可用下面公式:

Qc(τ)=Ca·

Cs·

Ci·

Aw·

CLQ·

Djmax(3-3)

c(τ)——外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Ca——有效面积系数,可由文献【1】附录2-15中查得;

Cs——窗玻璃的遮阳系数,可由文献【1】附录2-13中查得;

Ci——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可由文献【1】附录2-14中查得;

Aw——窗口面积,m2

CLQ——窗玻璃冷负荷系数,无因次,可由文献【1】附录2-16至附录2-19中查的

Djmax——日射得热因子最大值,W,可由文献【1】附录2-12查得;

(4)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

设备及其用电器都放在室内,主要是一些电脑、电视机等。

由于都是些电子设备,由文献【1】,使用下面公式:

Qc(t)=1000·

CLQ·

n1·

n2·

n3·

N/η(3-4)

CLQ——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可由文献【1】附录2-20和附录2-21查得

N——电动设备的安装功率,kW;

η——电动机效率;

n1——利用系数,是电动机最大实效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一般可取0.7~0.9,可用于反映安装功率的利用程度;

n2——电动机负荷系数,定义为电动机每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机器设计最大实耗功率之比,对计算机可取1.0,一般仪表取0.5~0.9;

n3——同时使用系数,定义为室内电动机同时使用的安装功率与总安装功率之比,一般取0.5~0.8。

(5)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

根据文献【1】灯具的冷负荷计算公式:

Qc(τ)=1000·

CLQ(3-5)

c(τ)——灯具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kW,根据酒店的设计要求确定;

n1——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当明装荧光灯的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时,取n1=1.2;

当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装高在顶棚时,可取n1=1.0;

n2——灯罩隔热系数,当荧光灯罩上部穿有小孔(下部为玻璃板),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n2=0.5~0.6;

而荧光灯罩无通风孔者n2=0.6~0.8;

CLQ——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可由文献【1】附录2-22查得。

(6)人体显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

室内人员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其计算公式为:

Qc(τ)=qS·

ϕ·

CLQ(3-6)

Qc(τ)——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qs——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可由文献【1】表2-13查得;

n——室内全部人数;

ϕ——群集系数,可由文献【1】表2-12查得;

CLQ——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可由文献【1】附录2-23查得。

(7)人体潜热形成的冷负荷的计算

人体潜热散热形成冷负荷,其计算公式:

Qc(τ)=ql·

ϕ(3-7)

式中:

Qc(τ)——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ql——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W,可由文献【1】表2-13查得;

ϕ——群集系数,可由文献【1】表2-12查得。

(8)内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

通过内墙和楼板的温差传热而产生的冷负荷采用下式计算冷负荷:

Qc(τ)=kj·

Aj·

(tΟ.m+Δta−tR)(3-8)

式中:

kj——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C;

Aj——内围护结构的面积,m2

tΟ.m——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Δta——附加温升,℃,可由文献【1】表2-10选取。

(9)新风冷负荷计算

新风Gw进入系统时的焓为iw,排除时焓为in,这部分冷量称为新风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Qq=md·

Gw·

(iw−in)/3.6(3-9)

md——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Gw——新风量,m3/h;

iw——夏季室外计算参数时的焓值,kJ/kg;

in——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

(10)人体湿负荷计算

人体湿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Mw=0.278·

ϕ·

10-6(3-10)

式中:

Mw——人体散湿量,kg/s;

G——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可由文献【1】表2-13查得;

n——人数

ϕ——群集系数,可由文献【1】表2-12查得。

(11)新风湿负荷计算

新风湿负荷按下式计算:

Mq=md·

Gw·

(dw−dn)/3600(3-11)

md——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dw——夏季空调房间室外计算参数时的含湿量g/kg;

dn——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

3.3热负荷计算

(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按下式计算:

Qj=AjKj(tR–to.w)·

a(3-12)

Qj——j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Aj——j部分围护结构的表面积,m2;

Kj——j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oC);

tR——冬季室内计算温度,oC;

to.w——空调室外计算温度,oC;

a——围护结构的修正系数,见文献【1】表2-4;

但是,在已知冷侧温度或用平衡法能计算出冷侧温度时,可直接用冷侧温度代入,不用进行a值修正。

(2)空调新风热负荷

空调新风热负荷按下式计算:

Qh=md·

cp·

(tR–to)/3.6(3-13)

md——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Gw——新风量,m3/h;

cp——空气的定压比热,取1.005KJ/(kg.oC);

to——冬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温度,oC;

tR——冬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温度,oC。

(4)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①朝向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朝向:

0~10%

东、西朝向:

-5%

东南、西南朝向:

-10%~-15%

南向:

-15%~-30%

②风力附加率

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高的建筑物,垂直的外围护结构热负荷附加5%~10%。

③外门附加率

公共建筑或生产厂房的主要出入口500%

民用建筑或工厂的辅助建筑物,当其楼层为n时:

有两个门斗的三层外门60n%

有门斗的双层外门80n%

无门斗的单层外门65n%

④高度附加率

当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的房间净高超过4m时,每增加1m,附加率2%,但最大不超过15%。

3.4负荷计算内容

现仅以消防控制室106为例计算说明,其他房间负荷见附表2。

106房间的围护结构有:

北外墙:

砖墙,面积32.88m2;

北外窗:

单层塑钢窗,面积3.92m2;

北外门:

木(塑料)框双层玻璃门,面积3.8m2;

内墙:

砖墙,面积112.1m2;

内门:

木(塑料)框单层实体门,面积3.2m2。

由于室内压力大于室外大气压,故无需考虑新风渗透引起的冷热负荷。

邻室为空调房间,无内墙传热引起的负荷。

负荷详细计算内容如下。

表3.1北外墙冷负荷(按3-1式)(取Ka=1.0,Kp=0.90)

表3.2北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按3-2式)(取Cw=1.0)

表3.3北外窗日射得热冷负荷(按3-3式)(取Ca=0.85,Cs=1.0)

表3.4照明散热冷负荷(按3-5式)(N=2.1kw,取n1=1.2,n2=1.0)

表3.5设备散热冷负荷(按3-4式)(n1=0.8,n2=1.0,n3=0.8,η=0.86)

表3.6人员散热冷负荷(按3-6,3-7式)(取qs=60.5,φ=0.92,q=73.3)

表3.7室内逐时冷负荷汇总表

夏季新风冷负荷(按3—9式)

查焓湿图得:

iw=93.8kJ/kg,in=58.2kJ/kg,

取md=1.2kg/m3,Gw=150m3/h

Qq=1.2×

150×

(93.8–58.2)/3.6=1780W

夏季室内湿负荷(按3-10式)

取n=5,ϕ=0.89,g=68g/h

Mw=0.278×

0.89×

68×

10-6=0.084g/s

夏季新风湿负荷(按3-11式)

查焓湿图得:

dw=22.2g/kg,dn=12.6g/kg,

(22.2–12.6)/3600=0.48g/s

冬季热负荷包括: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和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空调房间不计冷风渗透耗热量)

表3.8室内热负荷计算表(按3-12式,a=1.0)

冬季新风热负荷(按3-13式)

Qh=1.2×

1.005×

(20+4)/3.6=1206W

3.5负荷汇总

现将各房间的总的冷负荷按最大值进行汇总,详见附表二。

3.6负荷逐时波动图

现将各种负荷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示于图3.1中。

图3.1负荷曲线图

上图显示,负荷最大时刻出现在17时。

第四章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4.1空调系统的比较

为了能够选择更为合适的空调系统形式,先对各种空调系统做一了解。

由于集中式一次回风系统、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以及分散式空调系统较为常用,所以本设计中的空调方式就通过比较这三种系统来确定。

(1)三种空调系统适用条件和使用特点

各种空调系统的适用条件和使用特点见表4.1。

表4.1三种空调系统的适用条件和使用特点

空调系统

适用条件

使用特点

集中式(一次回风)

1.房间面积大或多层、多室而热湿负荷变化情况类似;

2.新风量变化大;

3.全年多工况节能。

1.可利用较大送风温差送风;

2.室内散湿量较大。

半集中式(风机盘管)

1.房间面积大但风管不易布置;

2.多层多室层高较低,热湿负荷不一致或参数要求不同;

3.要求调节风量。

1.空调房间较多,房间较小,且各房间要求单独调节温度;

2.空调房间面积较大但主风管敷设困难。

分散式

1.各房间工作班次和参数要求不同且面积较小;

2.空调房间布置分散。

1.无水系统和机房;

2.可以分户控制,利于单独计费。

(2)三种空调系统的比较

现将集中式空调系统、单元式空调器、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对比如表4.2。

表4.2常用空调系统比较

比较项目

集中式空调系统

单元式空调器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设备布置与机房

机房面积较大,层高较高。

1.设备成套、紧凑,可以安装在房间内,也可以安装在空调机房;

2.空调机房面积较小,机房层高较低;

3.机组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

1.只需要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

2.机组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

风管系统

1.空调送回风管系统复杂,占用空间多,布置困难;

2.支风管和风口较多时不易调节风量。

1.系统小,风管短,各个风口风量的调节比较容易达到均匀;

2.小型机组余压小,又是难于满足风管布置和必需的新风量。

1.放在室内时,有时不接送、回风管;

2.当和新风系统联合使用时,新风管较小。

节能与经济性

1.可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减少与避免冷热抵消,减少冷水机组运行时间;

2.对于热湿负荷变化不一致或是室内参数不同的房间,室内温湿度不易控制且不经济;

3.部分房间停止工作部需空调时,整个空调系统仍要运行,不经济。

1.不能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大多用电加热,耗能大;

2.灵活性大,各空调房间可根据需要停开。

1.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可根据各室负荷情况自行调节;

2.盘管冬夏兼用,内壁容易结垢,降低传热效率;

3.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

使用寿命

使用寿命长

使用寿命短

安装

设备与风管的安装工作量大,周期长。

1.安装投产快;

2.对旧建筑改造和工艺的变更的适应性强。

安装投产快,介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单元式空调器之间。

温湿控制

可以严格地控制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

对室内温度要求较低,室外湿球温度较高、新风量要求较多时,较难满足。

对室内温湿度要求较严时,难于满足。

4.2空调系统的确定

由表4.1和4.2可知,本建筑一二三层应该选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又称全空气系统),四层到九层选用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在半集中式空调系统中,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应用广泛,比较优越,故四层到九层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

第五章送风量和新风量的确定

5.1送风量的确定

空气调节系统的送风量通常按照夏季最大的室内冷负荷,按下式计算确定:

(5-1)

——送风量(kg/s);

——室内冷负荷(kW);

 

——室内湿负荷(kg/s);

   

——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

——送风状态下的空气的焓值(kJ/kg);

  

——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

——送风状态下的空气的含湿量(g/kg);

都是已知的,室内状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