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113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docx

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现场

处置方案

 

20xx年1月20日编制20xx年1月24日修订

编制单位:

XX车间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

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

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1.2.1可能发生的时候

随时,具有突发性强的特点。

1.2.2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1.3预警级别和信息发布

2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

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有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1)、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2)、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3)、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4)、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5)、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6)、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

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三度:

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四—五度:

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六度:

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六—七度:

房屋破坏,地面裂缝;九—十度:

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十—十二度:

毁灭性的破坏。

本预案所指地震灾害为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烈度大于三度的地震,所引发的灾害或引起的安全事故。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

车间主任

副组长:

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

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2.2应急组织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2)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事故应急现场处置工作。

3)批准本方案的启动和终止。

4)负责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联系工作,并接受指挥部的指令和调动。

5)负责组织对事故受伤、被困或遇难人员进行抢救并对装置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检修。

6)深入事故现场,及时对事故进行了解、掌握、分析和评估,

7)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

3应急处置

3.1预防与预警

3.1危险源监控

  3.1.1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

  3.1.1.1及时组织地震灾害后带来的各种灾害隐患排查分析。

  3.1.1.2及时掌握东营气象局发出的气象预报。

  3.1.1.3加强震后各项检查。

4.1.各有关单位与上级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每天向上级部门了解地震信息。

对上级部门发布的地震的监测,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调度室值班人员随时掌握信息,预防灾害突变。

  4.1.1.班长及时联系调度室值班人员,或的详细确实的消息,并及时向车间领导汇报。

  4.1.2.要加强震后的巡查工作,加强地表巡查,加强地面塔器及管线巡查排查,特别是震后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4.1.3.灾害期间,各单位要有专人值班。

配备足够防震、防洪、防汛、防雷击,抗灾的物资和人力。

  4.1.4.配备完好的工作、备用和检修设备(如排水泵、电器设备),按期检测和维护,制定检测维修制度。

  4.1.5.操作人员要确保各种设施完善、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确保通讯畅通。

  4.2行动

  4.2.1发觉地震后,立即停产撤人

  4.2.1.2发生地震后,可能造成线路接地、短路或线路遭雷击接地、倒架断线、短路引起跳闸,影响公司总停电时发出预警。

3.2预警行动

3.2.1事故报警程序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当班班长,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生产部当班调度、本单位负责人,由当班调度、单位负责人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关部门。

3.2.2应急措施启动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

3.2.3扩大应急程序

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图二:

事故报告流程

3.3应急响应

3.3.1地震造成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响应、及时抢险、救人优先、属地为主”的原则执行。

按照事故分级响应标准,执行响应等级响应程序和启动响应的应急预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3.3.1.1特别重大事故(Ⅰ级),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3.1.2重大事故(Ⅱ级),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3.1.3较大事故(Ⅲ级),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3.1.4一般事故(Ⅳ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3.2响应程序

  3.3.2.1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执行Ⅰ级应急响应。

指挥部所有成员必须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同时,总指挥立即调集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设备赶赴现场。

1小时之内,事故信息分别报送属地各级政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

积极响应国家总局、省人民政府以下各级政府预案和东营市安监局应急预案。

 3.3.2.2发生重大事故,执行Ⅱ级应急响应。

指挥部所有成员必须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同时,总指挥立即调集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设备赶赴现场。

1小时之内,事故信息分别报送属地各级政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

积极响应省人民政府以下各级政府预案和东营市安监局应急预案。

 3.3.2.3发生较大事故,执行Ⅲ级应急响应。

指挥部所有成员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同时,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需要,及时调集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设备赶赴现场。

1小时之内,事故信息分别报送属地(市)、县级政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

积极响应地(市)、县级政府预案和东营市安监局应急预案并启动本预案。

 3.3.2.4发生一般事故,执行Ⅳ级应急响应。

指挥部主要成员要尽快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工作,并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响应东营市安监局应急预案并启动本预案。

必要时,向地(市)政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汇报。

3.4应急处置措施

3.4.1当事故影响或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造成或可能造成威胁时,应采取多种快捷有效方式及时向处于险区人员发出撤离警报。

3.4.2告知处于险区人员事故性质、事故的危害和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险区人员能够及时作出自我防护响应。

3.4.3决定实施撤离或疏散时,应通过群呼、急呼、组呼等方式发出警报信号或确保人员了解撤离或疏散的有关信息,如撤离路线、随身防护用品、自救逃生知识技能、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3.5报警方式及报告相关内容要求

3.5.1报警内容

事故报告人员在向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报告事故时,应报告如下情况: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位置、时间、人员受伤情况、波及范围、处理情况、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断、事故发展趋势和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

3.5.2报警电话

生产部调度室:

xx车间主任:

xx

车间安全员:

xx急救电话:

120

相关应急联系人员电话见附件。

4注意事项

在地震应急处理过程中,企业各级人员要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情况下要尽职尽责,要做好与调度部门及地方政府的联系沟通,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可宣告相应预案的中止,本预案继续执行。

附件1:

相关应急人员联系电话

姓名

职务

电话

姓名

职务

电话

XX车间

20xx年1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