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141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docx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

高考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专题1

2020.03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中的“停机德”说的是《红楼梦》中哪个女子?

其命运如何?

请简要分析。

2,,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

汉末,开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数有战功。

辽与夏侯渊围昌稀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

“数日已来,每行诸围,稀辄属目视辽。

又其射矢更稀,此必稀计犹豫,故不力战。

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

”乃使谓稀曰:

“公有命,使辽传之。

”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稀乃许降。

太祖责辽曰:

“此非大将法也。

”辽谢曰:

“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稀必不敢害故也。

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

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

辽谓左右曰:

“勿动。

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

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

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

“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

”诸将皆疑。

辽曰:

“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辽还屯雍丘,得疾。

文帝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

疾未瘳,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

权甚惮焉,敕诸将: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诸将破权将吕范。

辽病遂笃,薨于江都。

选自《三国志·魏志·张辽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函边曰“贼至乃发”署:

布置,安排

B.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陈:

通“阵”

C.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拔:

攻取

D.疾未瘳,孙权复叛瘳:

痊愈,病好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张辽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②又具射矢更稀,此必稀计犹豫,故不力战

③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④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⑤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⑥张辽虽病,不可当也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渡之战后,张辽与夏侯渊等率兵围叛将昌稀;曹军攻数月不克,诸将商议,欲引军归还;张辽采取诱降的策略,动员昌稀投降曹操。

B.曹操派遣张辽率军屯驻长社,临出发,军中有人谋反,张辽冷静分析,命令不反者安坐帐中,而且亲自率兵十人巡营,平定了叛乱。

C.孙权率大军十万围攻合肥,张辽与诸将打开曹操留下的密函,对曹操指示诸将都疑惑不解,只有张辽理解曹操的用心,坚决主战。

D.孙权再次背叛,曹操让张辽乘船,与曹休一起赶到海陵,到达长江边。

孙权很害怕,告诫各将领,张辽虽然有病,仍然勇不可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行诸围,稀辄属目视辽。

(2)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3)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漂浮、管理松懈、总做不扎实,有的甚至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

B.5%左右的农村“留守青少年”过分迷恋网络,打乱了正常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导致学习成绩一日千里。

C.杜郎口中学三面黑板学生争相去写、去画的真实课堂,把他们追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人”的理想演绎得淋漓尽致。

D.直接把牛奶活着什么豹奶狼奶给婴儿喝,别说长得健壮,不呕吐拉稀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5,,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6,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有斗争精神的人。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风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B.《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西蜀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是西蜀诸葛亮。

C.《欧也妮•葛朗台》中,到密室中拿一把金路易送给欧也妮的情节表现了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另一个侧面:

狡诈。

D.《老人与海》中,老人尽管最终是失败了,但他毫不退缩,敢于斗争,充分享受到胜利者的欢乐,体现出人的尊严。

E.《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诗集,诗歌形式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具有瑰丽的浪漫色彩,《炉中煤》《天上的街市》等均是其中的名篇。

7,下列加点词中,每对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颤抖/打颤挟制/狭路相逢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B.慰藉/狼藉契友/锲而不舍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C.横财/强横强迫/强词夺理厚古薄今/厚积薄发

D.蹊跷/蹊径菲薄/蜚声文坛数见不鲜/鲜为人知

8,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两兄弟

林语堂

熙宁四年(1072)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前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

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充任教授,淡泊自甘。

陈州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

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

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

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辨、天真、不顾后果--就犹如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

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

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

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

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

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

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对哥哥说:

“空闲不见得是坏事,一日空闲长似两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

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

”哥哥却回答道:

“可是我就是闲不住。

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莱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婉劝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予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

但是问题是他不是。

我们论到苏东坡就不能避免孟子所说的“气”这个字。

以苏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精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

,佩服苏东坡的人和批评苏东坡的人,就常说到他这种至大至刚之气。

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与矛盾遭遇,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

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东坡与子由及家人共度一个中秋后就要奔赴新任了。

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送兄长至颖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颖州。

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颖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

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就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

(节选自林语堂英文版《苏东坡传》,张振玉译)

1.选出下列对义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这句话形象地突出了苏东坡好辩、喜欢不顾后果发议论的特点。

B.“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中的“幻想状”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苏东坡天真的一面。

C.“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一句中的“这”指亨利·詹姆斯的心理推理小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D.最后一节的划线句运用否定句式,将词语叠用,同时“一个地方”和“三年以上的时光”对举,表达了对苏东坡命运的深切同情。

2.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A.文章第一节巧妙地借情况介绍将两兄弟性格进行了对比,这样不仅突出了两人的不同性格,更为下文作了铺垫。

B.文章采用“点-面”相映的手法,既概括地介绍了两兄弟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往具体的事件中再现了人物形象。

C.作者认为苏东坡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历史的背景下客观写出了苏东坡形象的丰富性。

D.苏东坡之所以“生如飞蓬”,主要缘于他“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的性格。

3.两兄弟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你认为两兄弟分别像文中提到的哪一位西方作家?

为什么?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两兄弟各有什么样的评价?

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苏东坡性格中“闲不住”的特性的?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日,三鹿奶粉爆出三聚氰胺的丑闻,舆论一片哗然,消费者纷纷指责不良厂家这种见利忘义、坑害百姓的行为;这一事件更让国人对劣质食品痛心疾首。

B.在股市的漫漫熊途中,股民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望股市利多政策和管理层救市政策的出台,但市场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依旧一跌再跌,连跌不止。

C.领导干部自身思想不解放,剖析不深刻,谈何号召、组织和指导?

因此,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与否,与新时代改革开放能否进一步深入实在休戚与共。

D.陈水扁主政以来,刚愎不仁,师心自用,强以己意裹胁民意,错将台独当成国政,更以统独分裂族群,这不啻于扛着民主旗号反民主。

11,请说说《哈姆雷特》中的“戏中戏”指的是什么情节?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攻讦(jié)滂沱(páng)色厉内荏(rěn)觥筹交错(gōng)

B.庇护(bì)应届(yì)为虎作伥(chāng)断井颓垣(yuán)

C.跻身(jī)驱除(qū)泾渭分明(jìng)恣意妄为(zì)

D.纰漏(pī)剽窃(piāo)焚膏继晷(guǐ)别出机杼(zhù)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近年来,有的地方发展没有同人们的生活改善联系在一起。

表现在有的地方经济每年都在快速发展,但人民生活提高却不明显,有的地方由于物价增长等因素,人民生活可能还会不升反降。

发展没有向生活倾斜。

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每年以8%-9%的速度提高,但许多人的收入没有明显变化,并没有相应同比例增长。

所以,尽管社会发展了,人们的幸福感却下降了。

这种情况也表明社会发展不平衡。

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有的人收入提高明显,有的人收入变化不大,从而导致,虽然发展的平均数提高明显,但绝对多数人提高不明显,因此造成幸福指数下降。

打个比方,经济收入,你可以用个别地区、少数人的高收入,平均到多数人的身上,看上去平均收入提高不少;但幸福感却不能“平均”,个别地区、少数人幸福指数的提高,不能“平均”到多数人身上,所以才会出现“经济发展了,幸福下降了”的现象。

另外,近年来社会虽有发展,但不少人的生活负担也不断加重,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远不及负担增长的速度,因此也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下降。

如教育、医疗、住房等,近些年费用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发展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增长,从而降低了幸福指数。

这些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最直接,民众又怎能会感到更幸福呢?

经济发展同幸福指数不同步,值得社会警惕。

文明社会发展的唯一目的,应该就是增加人们生活的幸福。

如果有发展没提高,多数人享受不到发展实惠,这说明社会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发展出现了偏差。

这种情况应该纠正。

1.试概括说明当前人们的幸福感下降的原因。

(不超过70个字)

(1)

(2)

(3)

2.试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地增加人民的幸福感。

(1)

(2)

(3)

14,,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

由于新旧党争,词人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这首词是作者贬徙郴州初抵之时写的,又题为“郴州旅舍”。

①上片开头三句诗人缘情描绘了什么画面?

词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幅画面?

请简析。

②“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诗,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多余,你是怎么认为的?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

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

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

它让我们认识到:

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

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

你看:

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

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

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

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

“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

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

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

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

“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

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

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

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

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

注意:

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

第二天就不行了。

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

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

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

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1.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

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2.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

实用的与审美的。

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3.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

4.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

17,一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国作家梭罗说,湖泊是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

从某种意义上讲,,,,。

①虽然很美,却并不宏伟②西湖的风景是卑微的③但是它女性的柔美,还是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位不远万里赶来的游人④未曾游玩过的人,总是沉浸在东坡笔下的潋滟水光和空濛山色的遐想中⑤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⑥住在它岸边的杭州人仄未必能被它所吸引

A.⑤②①④⑥③B.④①③②⑤⑥C.②④⑤①③⑥D.①②⑤⑥③④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

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

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节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1、用斜线(/)给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共6处)

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

2、文中的“白石”和“幼安”各指谁?

3、王国维为什么说北宋词不可学?

1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蝶恋花暮春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

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

为什么?

答: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答:

20,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

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这首诗作于韩愈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

②筼筜:

一种竹子;踯躅:

花名,指羊踯躅。

(1)人们认为诗中颔联的“竞”、“闲”二字传神生动,请作简要赏析。

(2)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请分析其中蕴含的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

21,生活中有些“定律”,或许于我们一贯的观念不太一致,或者常常被我们忽略,可仔细一想,觉得它们既有趣,又很有道理。

请仿照下面两条“被忽略的生活定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快乐”为题写一条“定律”。

例:

指责定律:

当你经常被人指责时,说明你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

幸福定律: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医院和监狱里面都没有自己的亲人。

答:

快乐定律: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谭千秋、张米亚、吴忠红……在生死抉择面前,这些老师恪尽职守,不畏牺牲,用生命奏响了师魂。

B.饱受质疑的中国奶粉行业,对于三鹿奶粉导致大量婴儿肾结石的事件无异于雪上加霜。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人为善的没得,不尽商业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该提倡。

D.美国的次贷危机的确在持续蔓延,不管美国政府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大手笔的救市举措,应该说这些举措从美国历史上来看也是很少见的。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久前,银监会发出关于做好网上银行风险管理和服务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最迟于2008年前实行对所有网上银行高风险账户操作统一使用双重身份认证,从而加强用户帐户安全管理意识。

B.经初步调查,导致山西“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违法违规生产和建库,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得力造成的。

C.就读于我省的理县同学,来到省博物馆参观,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如T型帛画、漆器等以及讲解员的解说,都让同学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D.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表示,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我国建国以来一次性灾变事件爆发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小分子功能饮水对人体健康的三点主要作用。

每点不超过10个字

小分子功能饮水是指普通饮水经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使水的性质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使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得到调节。

功能水之所以能全面促进人体健康,其奥秘就在于它的水分子团小(5~7个水分子),重氢含量少,并含有多种有益于生命的元素及其含水络合离子群。

在普通饮水中,重氢含量多,水分子团大(10~13个);而功能水重氢含量少、水分子团小,其活性大、渗透力强、溶解性好,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吸收、运送和利用。

功能水中含有的多种元素及其含水络合离子群,在人体生化反应过程中起催化激活作用,有的直接成为生物酶的活化中心,有的影响DNA的合成、复制。

答案

1,薛宝钗。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的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2,奈何取之尽锱铢

3,1.A(写)2.C(④是曹操的行为⑥表现出孙权对张辽的畏惧)3.D(发生事情的时候应是文帝曹丕)

4.

(1)我每次巡行各营盘时,昌稀总是在城上注视我。

(“我每巡行各营盘时”,有每次巡行的意思)

(2)必是作乱的人,想以此扰军心罢了。

(3)所以曹公的密令指出,趁敌人尚未完全包围我们时,迎战他们,挫其锐气,以安众心,然后能守住合肥。

附译文:

张辽,宇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人。

东汉未年,并州刺史丁原因张辽武力超过常人,征召他任从事。

曹操在下邳打败吕布,张辽率领部众归顺了曹操,被授予中郎将,屡立战功。

张辽与夏侯渊一起在东海围攻昌稀,数月不克,军中粮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