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17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x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

初步设计说明

 

1.

道路地理位置

临潭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合作市)东部七十五公里处。

北接康乐、渭源二县,东临岷县、卓尼县的洮砚、柏林、新堡三乡,西南两面均为卓尼县环围。

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交汇地带,高寒而阴湿,属于高山丘陵地带,东经103°10′到103°52′,北纬34°30′,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83公里,总面积约1438.046平方公里。

县城城关镇距省会兰州市直距346公里,县城距地区所在地合作市直距75公里。

经过多年建设,临潭县城区形成了以贯穿南北的西大街为轴,东西两部分并举的城市形态,城市综合生活区沿西大街和干戈河东西布局。

西部是多由平房构成的居民居住区,东部则分布着行政机关、商业服务、文教和邮政电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现状用地情况,结合地形和基础设施,考虑用地发展方向的情况下,为了使城市发展有延续性并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将城市结构形态定为“一轴、三区、三中心”。

“一轴”由西大街及其向北延伸路段和干戈河沿岸绿化带形成,是城市发展的主轴、生命轴。

“三区”指城区北部新建区,中部老城区和南部工业区。

“三中心”指老城区商业中心,新城区商业中心和中部的行政办公中心。

本次主要对临潭县城关镇的中心轴——西大街和西大街与东环路的连接线——西进街及道路下敷设的排水管道进行设计。

2.概述

2.1.设计依据

⑴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发改投资[2004]571号《关于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⑵《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6月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编制;

⑶《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初步设计合同书》;

⑷《临潭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

⑸建设部2004年3月颁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⑹甘肃省临潭县县城1:

1000地形图;

⑺临潭县城关镇道路规划图;

⑻临潭县城关镇给排水规划图;

⑼《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5年10月由甘肃省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

2.2.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3.《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

4.《道路交通管理技术规程》(CBJ-08)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6.《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CJJ75—97);

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11.《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12.《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1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17.《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1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20.《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

2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22.《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23.建设部、交通部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2.3.设计标准

主要设计标准

项目

单位

西大街

西进街

设计年限

15

15

道路宽度

M

24~30

18

设计行车速度

km/h

30

20

车道数

4

(2)

2

雨水重现期

P=1年

地震裂度

7度

2.4.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003年3月7日,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对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如下: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法人

项目名称:

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

项目法人:

临潭县市政工程公司

二、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分别按照镇区干道和镇区支路标准,拓建西大街(南起西进街,向北分别与规划路四、规划路三、规划路二、规划路一相交,北至北环路),西进街(西起西大街,向南现南大街呈“T”形交叉,东至东环路),总长3.248KM,其中西大街长2.765KM,红线宽度24~30M,西进街长0.483KM,红线宽度18M;设计标准轴载BZZ—100,行车速度分别按照30KM/h和20KM/h计算,西大街和西进街最大纵坡分别为2.9%和1.472%,最小纵坡控制在0.3%以上;道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机动车道向雨水口设双向横坡,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向雨水口设单向横坡,路面雨水经设在车行道雨水口进入排水管道后排入河道;分别在K1+580、K1+840、K2+260、K2+520处设置钢筋砼结构圆管涵(DN750~DN1000)4座,以便于排洪和农田灌溉;道路照明路灯采用杆高10M的单杆单挑路灯,光源功率为250W的高压钠灯,沿道路单侧每间隔40M布置1盏,照明电源由城区供电系统采用地下电缆方式接入,每40M设置电缆检查井1座;沿道路一侧人行道及交叉路口两侧每间隔100~120M设置1座消火栓,消防用水由城区供水系统供给。

本次初步设计就是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为依据进行设计。

2.5.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⑴本次初步设计时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经图纸放线确定西大街平面线形、长度、纵断和交叉口位置,道路长度由2.765km增加为2.768km,最大纵坡由2.90%调整为2.84%,规划交叉口位置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⑵根据《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西大街分别在K1+580、K1+840、K2+260、K2+520处设置钢筋砼结构圆管涵(DN750~DN1000)4座,以便于排洪和农田灌溉。

经现场调查,建议将1#、2#、3#涵洞分别移至K1+670、K1+890、K2+280处,建议将4#涵洞设置为L=16m小桥一座,位置移至K2+510处,其投资可单独立项。

3.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道路现状

临潭县至今未通铁路,对外交通全部依赖公路运输,城区对外联系有四个出入口:

西去合作、兰州,东去卓尼、岷县,北去卓洛、申藏,省道岷合公路从县城区北沿东西向穿过后接环城路。

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是与卓尼县、夏河县、岷县、康乐县进行物资交流的重镇。

目前,岷合干线公路从西向东横穿全境,长93公里;县乡公路9条,总长264公里。

临潭县城区道路网由西大街、环城路、南大街、西进街和其它支路组成,红线宽度8~24m,道路总长10Km左右。

总面积11.8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6.4%,人均5.9平方米。

本次拟建设西大街和西进街两条道路,其现状简要介绍如下:

西大街全长约2765米,现状道路宽度为11~15米。

路线弯曲,视线较差,路面铺筑沥青,但现状坑洼不平,破坏严重。

从西进街到规划三路段(长约860m),沿线政府办公区、商业区较集中,楼房较多;从规划三路到规划二路段(长约560m),沿线为居民区,房屋多为平房;从规划二路到北环路(长约1340m),沿线皆为农田。

西进街长约480m,现状路宽为3~5米,路面尚未铺筑沥青,为一土路。

道路两侧为办公区和居民区混合,房屋多为平房,楼房仅在图书馆、工行和汽车站有几栋。

现状道路皆无人行道和绿化带。

3.2.排水现状

目前临潭县城关镇排水体系为雨污合流制,城区污水管道只能解决部分城区内的排水问题,而相当一部分污水没有接到污水管道,仅靠路边排水沟和路面来排水,靠蒸发和渗漏来处理。

现有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合流制管渠(长约6.0公里),污水未经处理即排至城市各边沟。

3.3.现有城区道路及排水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状道路状况来看,临潭县城关镇道路尚未形成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南北向交通主要由西大街和环城路承担,东西向交通仅由几条支路承担。

临潭对外交通主要由岷合公路(至合作、兰州)、卓洛路(至卓尼、岷县)、申藏路(至申藏乡)等三条公路组成。

岷合公路、卓洛路在县城西北角与西环路相接,申藏路与东环路衔接于县城东北角。

东西环路在承担市内交通的同时,主要承担大量过境交通。

而市内南北向交通主要由西大街承担。

造成南北向交通压力过大,东西向交通联络不方便,且绕行距离过长。

现状道路皆无人行道,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尤其是西大街,常因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混杂而堵塞交通。

从现状看,整个县城道路功能模糊,交通组织混乱,通行能力低。

已不能满足当前交通量的增长需求。

为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继续完善市内交通道路网络,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临潭县作为合作市主要的县城之一,其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合作市乃至甘南藏族自治州城市建设的典范。

随着县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车流量逐年增加,现有道路等级低,路面窄、路况差的状况,造成交通组织混乱,交通阻塞、道路通行能力低等问题,加上城区路灯设备陈旧,线路老化等设施问题也日趋突出,已成为制约县城及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严重影响县城容貌。

临潭县城关镇目前的污水管道布置不合理,污水收集率极低,现有的排水体制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城区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也危害到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现有镇区雨季时雨水排放量大,雨水沿地面路面漫流,简易下水道污物横溢,影响城镇容貌。

污水未经处理即直接排放入水体,使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3.4.远景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3.4.1远景交通量预测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干道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20年,支路为15年。

本项目干道预测特征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和2025年,支路预测2010年、2015年和2020年。

临潭县城关镇道路的远景交通量包括基础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其预测按道路全线贯通进行考虑。

基础交通量采取观测值乘以增长率系数,;诱增交通量指由于该项目的建设,引起区域经济发展而增加的交通量;转移交通量指区域交通条件改善引起相关道路向本项目转移的交通量。

经综合考虑,临潭县城关镇道路远景交通量见表3-1:

临潭县城关镇道路特征年份远景交通量表

单位:

辆/天                     表3-1

特征年

路段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流量

流量

流量

流量

西大街

2475

3637

5575

9727

西进街

741

1089

1673

3.4.2技术评价

城市干道的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主要是平均行程速度、车流量、车流密度,由于前两项指标易于取得并且足以说明问题,故一般以平均行程速度和车流量两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评价时间为车流量高峰小时。

本项目建成后,在设计使用年限的中、前期能够保持较好的交通服务水平,车道有非常好的富裕度,在设计使用年限后期,交通流量达到饱和流,但还不完全饱和,综合评价,本项目道路车道断面既符合交通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能保证工程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3.5.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及地上、地下管线

经现场踏勘,同时根据调查资料和甲方提供的部分证明材料,道路沿线无重要的控制性建筑和地上、地下管线,部分管线在道路施工时一次性改移和敷设,不影响本次道路的设计。

临潭县城关镇的主要河流为干戈河,西大街沿干戈河东岸布线。

3.6.自然地理概况

3.6.1气象与水文

临潭县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属高寒阴湿气候区,基本气候特征是:

春季回暖慢,夏季多雷暴雨和冰雹,秋季降温迅速,四季不分明,阴多晴少。

据气象部门观测资料,临潭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0mm,年最大降雨量为645.5mm,年最小降雨量为383.2mm,全年降雨量的60%集中在6~8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897.4mm。

年平均气温3.2℃,全年低于0℃的天数平均为198天,相对湿度64%;地表有季节性冻土,最大冻土深度为1.46m。

临潭县境内的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洮河水系,洮河在全境内总长105.5km,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祉给为主,枯水期为地下水补给,其特点是年际变化小,水量稳定。

3.6.2场地地形地貌

临潭县位于甘肃西南部,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驻地合作市东部75km,北接康乐、渭源二县,东临岷县、卓尼。

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交汇地带,高寒而阴湿,属于高山丘陵地带,境内群山环抱,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境内最低海拔2030m,最高海拔3926m,平均海拔2825m,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坡台为主,其次为河谷川地。

西大街是临潭县城区道路的主干线,北起北环路,终点为西进街,道路全长2765m,整体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起伏,高差较大,纵坡降2.91%;西进街西高东低,最大纵坡1.47%。

地形依道路起伏。

整个道路沿线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地面高程在2786.6m~2753.1m之间,最大高差33.5m。

污水处理厂的地面高程为2746.9m~2748.6m之间,高差1.7m。

3.6.3地层岩性特征

本次勘察揭露的最大深度为6.8m。

根据场地所处的位置、土层的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将西大街及西进街道路沿线各层岩土的特征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分述如下:

1、杂填土:

灰黑色~土黄色,主要由粉土、碎石、砂砾、炉渣石灰等组成。

土质经人工压实,在场区分布较连续,较均匀,在地表有0.2m左右的沥青路面,稍密-中密。

本层地面标高为2786.6m~2753.1m,层厚为0.8~1.6m。

2、粉土层:

灰褐色,土质不均匀,含少量砂砾,具有大孔隙,夹薄层含砾中粗砂,无摇振反应,无光泽,干职度高,韧性中等,本层在场地内颁不均匀,在部分钻孔缺失,稍湿、稍密。

本层层顶标高为2751.7m~2760.8m,层厚为1.5~2.1m,顶面埋深0.8~1.6m。

3、砾砂层:

灰褐色,一般粒径2~5mm,最大粒径40mm,砾石含量约占40%左右,呈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差,粒间以粉土及粉砂充填,略具胶结,稍湿、稍密。

本层层顶标高为2785.7m~2749.6m,层厚为1.4~2.0m,顶面埋深0.5~3.9m。

4、角砾层:

黄褐色,混卵石及碎石,分选性差,呈棱角—次棱角状,一般粒径2~20mm,最大粒径150mm,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约占全重的60%,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砂岩、板岩,颗粒级配较好,砂土充填,稍湿、稍密—中密。

本层层顶标高为2784.0~2747.6m,层厚为0.5~3.9m,顶面埋深为2.2~5.5m。

本层在此次勘察中未揭穿。

3.6.4场地地下水及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

1、地下水

沿线场地地下水为潜水,赋存于下部阶地角砾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泾流的补给,沿沟谷向下游排泄,受补给源的影响,水位随季节变化,年波动幅度在1.0m左右。

本工程所经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埋藏较深。

本次在沿线勘察深度内未见地下水,故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扩建道路、排水管道场地的影响。

2、地基土

经易溶盐样分析,对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环境类别按II类环境评价,地基土对道路沿线建设工程的混凝土无腐蚀性。

3.6.5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孔的揭露,现场原位测试结果综合各层土的野外岩性特征,结合临潭县的道路建设经验,对场地各层土进行分析与评价。

1、杂填土层,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较均匀,土质均匀,厚度0.6-1.6m,大多地段为原公路垫压路基,结构较致密,可作为拟建道路及排水管道的持力层。

2、粉土层,层厚0.6~1.6m,分布不均匀,承载力=100Mpa,相对较低,工程力学性能差,无湿陷性,具有中等压缩性,也可作为拟建道路及排水管道的基础持力层。

3、砾砂层,厚度1.4~2.0m,层位较稳定,强度中等,工程力学性能较好,可作为拟建道路及排水管道的持力层。

4、角砾层,该层分布基本均匀,层位稳定,层厚较大,稍密—中密,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拟建道路及排水管道的持力层。

3.6.6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值确定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的有关规定及原位测试的结果,并结合临潭县的道路建设经验,综合给定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及变形模量值。

3.6.7场地稳定性及地震效应

3.6.7.1.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

道路沿线场地地形总体平坦开阔,地貌类型单一,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地层稳定,主要以杂填土、粉土、砾砂和角砾层为主。

在勘察深度范围场地内无地下水,不存在可液化地层。

场地附近无构造断裂分布,未发现全新世地质活动遗迹,道路沿线两侧无坍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较好,属于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适宜于工程修建。

3.6.7.2.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液化评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划》(GB50011-2001)中第4.1.1条的规定,永靖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属第二组。

①层粉土,位于水位以上,厚度1.5~2.1m,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

3.6.7.3.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该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大于5.0m,小于50m,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场地(路基)类别为II类场地。

该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该场地属于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3.6.7.4.排水管网及路基持力层的选择

根据拟建排水及道路工程的特点、拟建扬地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结合临潭县的道路建设经验,建议拟建排水及道路工程均可选杂填土层、粉土层、砾砂层或角砾层做为持力层。

3.6.8结论与建议

1.拟建排水及道路工程场地地层为:

杂填土、粉土、砾砂、角砾。

各层土的允许承载力值及变形模量(压缩模时)值为:

岩土名称

允许承载力σ0

变形模量E0

压缩模量Es

杂填土层

120KPa

6MPa

粉土层

100KPa

5.5MPa

砾砂层

200KPa

15MPa

角砾层

350KPa

25MPa

2.拟建排水及道路工程可选杂填土层、粉土层、砾砂层、角砾层作为拟建道路及排水管道的基础持力层。

3.道路沿线的地层较简单,场地稳定,场地内无地下水,不存在可液化地层,属于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适宜于排水及道路工程修建。

4.道路沿线勘察范围内地基土对道路沿线建设工程的混凝土无腐蚀。

5.临潭县的最大冻土深度为1.46m。

6.永靖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属第二组。

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类。

7.道路两侧基本已建造民居,自然微地貌遭到破坏,原有沟坎进行了改造填平,但道路两侧没有明显的滑坡、坍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发生。

8.在排水及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验槽工作,若遇到地层与本报告不符或发现地层突变现象,应及时通知本院,并与勘察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协商解决。

3.7.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3.7.1砂、石料

临潭县周围砂石材料储量丰富,料场分布均匀,开采运输方便,材料质量符合建材标准要求。

路基所选用石灰等,市内均有相应生产厂家供给,料场至工程地点运输便利,符合道路建设的要求。

3.7.2外购材料及运输条件

钢材、水泥、木材和沥青四大建材市场货源丰富。

拟建道路与现有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相联接,且沿线有县乡道路与之相接,各工点材料运输可依靠汽车从合作、兰州等地运送,运输条件便利。

3.7.3工程用水、用电

拟建项目紧临城区,工程用水较为便利;本项目沿线电网密布,电资源丰富,工程用电可与地方电力部门协商解决。

4.工程概况

4.1.工程概述

根据临潭县城关镇道路网规划和交通量预测结果对主次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本项目的设计。

共建设道路2条,其中主路西大街长2767.98米,支路西进街长483.42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

4.2.规划简况

4.2.1道路交通规划

考虑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充分利用原有城市道路,完善城市路网,减轻城市南北向主要道路交通压力,合理确定城市道路网等级、道路断面、力求形成道路等级完善,功能明确,丰富城市景观形象的道路网络。

4.2.2给水规划

根据临泽县城总体规划(2000-2020年)说明,临泽县城总用水量预测:

近期到2005年,达到7500m3/d;远期到2020年达到13800m3/d。

给水管网到规划期末,形成环状管网,近期内以树枝状管网为基础,管径估算为300-400mm,城乡结合部枝状管网为主。

室外消火栓为DN100,消火栓最大间距为120米。

4.2.3排水规划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近期雨水利用原排水管渠排出,规划期末采用雨水管道排入干戈河。

排水管网布置:

按远期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管网布置。

根据供水量和排水量普及需要一定时间的实际情况,近期排水量按给水的70%计,2005年污水排放量7500×70%=5250m3/d;远期按80%计,2020年污水排放量13800×80%=11040m3/d。

污水处理厂近期日处理规模5000m3/d,远期按10000m3/d,污水处理为二级生化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6-1996)。

4.3.拟建项目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及作用

该工程建成后可以完善临潭县城关镇路网结构,缓解现有的镇区道路狭窄不畅,交通拥挤堵塞状况,解决因无统一的排水系统所造成的镇区及周围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威胁。

更重要的是打通镇区道路网,敷设排水管网,可以提高城镇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城镇区域的建设和开发力度。

为积石山人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生存与发展需求,收到最大的社会效益。

同时可以美化城镇区域内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为建设临潭县城关镇及周边地区经济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4.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交叉口所采用的交通组织管理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⑴将不同方向的交叉车流在空间进行分离,即立体交叉;⑵利用交通设施将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的车流分流即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渠化;⑶在时间上进行分离,即交通信号控制。

本次设计对全部交叉口均采用信号灯管理的平面交叉口型式。

4.5.工程建成后的功能和效益

4.5.1经济效益

本项目由财务分析结论,该工程的税前、税后内部收益率及投资回收期均满足和大于行业基准要求。

国内配套资金来源落实,还款计划可行,因此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本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在有关费用调整后,经过分析和估算项目的外部效益,由此计算其全部投资的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超出社会折线率。

表明项目占用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能力是很大的。

并且本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远大于国民经济评价中以货币形态计算的水平。

因此,从国家整体角度看,该项目的实施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5.2社会效益

⑴该项目是临潭县城关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进临潭县城关镇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⑵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运输环境及其条件改变的要求;

⑶该项目的建设,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