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132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docx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及实例分析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3

1.1城市生态系统构成………………………………………………………………………3

1.2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3

第二章项目现状……………………………………………………………………………4

2.1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4

2.2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滞后对经济的影响…………………………………………………………4

2.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基本构想………………………………………4

2.4城市道路环境保护…………………………………………………………………5

2.5城市道路环境影响评价…………………………………………………………………7

第三章交通量预测分配…………………………………………………………………8

第四章项目交通分析评价…………………………………………………………………10

4.1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相容性分析…………………………………………………………………10

4.1.1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10

4.1.2与地方区域开发规划相容性分析…………………………………………………………………10

4.1.3与水土保持规划的相容性分析……………………………………………………………………10

4.1.4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容性分析……………………………………………………………………10

4.2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11

4.2.1水环境影响…………………………………………………………………………………………11

4.2.2空气环境影响………………………………………………………………………………………11

4.2.3噪声影响……………………………………………………………………………………………11

4.2.4土地影响……………………………………………………………………………………………11

4.2.5水土流失影响………………………………………………………………………………………11

4.2.6生物多样性影响……………………………………………………………………………………11

4.2.7危险品运输事故影响…………………………………………………………………………11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12

第六章参考文献………………………………………………………………………………………12

 

第一章项目概况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必须能以安全、舒适和对生态环境无害的交通方式并为所有出行者提供准时、机动和直达便捷的服务。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科学地评价现状和未来城市交通环境的质量,为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和道路交通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它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城市道路的高速发展,如何面对城市道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分析评价道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城市道路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和恢复路域生态损失。

这是摆在广大道路工作者面前的 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1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城市生态系统构成

城市生态环境是人工生态环境。

为维护城市生态循环的正常平稳运行,需要对该环境投入超量的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信息资源。

因此,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非自给自足”的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由城市及其郊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三部分构成。

1.2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

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交通系统由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和航空水运交通(航空水运文中略)组成。

而城市道路交通包括:

公共汽车、货车、客车、摩托车、自行车及行人。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轻轨两部分。

 

第二章项目现状

2.1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2.1.1城市交通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1)城市交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近20年来,城市公共交通总量增长了一倍以上。

由此引发了机动车和公交道路的快速增长。

众所周知,城市交通系统,尤其是城市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同时,该地区的自然植被以及物种的生存环境也遭到破坏。

2)城市公路交通是城市能源消耗大户。

由于城市交通仍以公路汽车运输为主,因此将消耗大量的燃料油(或天然气)。

例如,目前北京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50万辆,按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消耗200万t~300万t燃料油。

城市轨道交通也将消耗相当数量的电能,而上述能源的90%需要由外地输入。

3)城市交通是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随着城市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尾气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

大气环境的恶化严重威协着人类的健康。

公路扬尘也是公路两侧附近区域大气环境的污染因素之一。

4)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严重地污染着城市的声环境。

尤其是交通干道两侧污染更为严重。

据调查,有些大城市的交通高峰地带噪声甚至超过80dB。

5)城市公路路面的硬表面化加重了城市市区的水土流失。

公路的硬表面化虽然防止了土壤的冲刷流失,但却加重了水资源的流失,致使城市地下水得不到充分的补给,造成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城市地面下沉、泉水河流干涸、特色旅游景观遭到破坏。

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危害。

2.1.2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生态系统的影响

1)为城市的生产消费活动提供了保证。

城市交通系统承担了物质资源、信息的转运。

发达的城市交通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省了运输时间。

2)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发达的城市交通有利于干线沿线房地产及物业开发,促进当地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3)影响地区物业开发。

交通干线周边地区声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物业开发。

经研究分析,交通噪声每升高1dB,周边的土地价格就会下降0.8%~1.26%,平均为0.9%左右。

4)城市交通发展的滞后制约经济发展。

由于城市经济规模迅速的扩大,城市交通圈内外物资及人员交流迅速增长。

若城市交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将产生交通拥挤,机动车运行时间延长,城市交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当前,我国城市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有11座,人均道路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2.2当前,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滞后,将明显地制约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持续发展观观观观如何评价道路交通发展,如何审定规划方案,这归根到底就是人们关于道路交通发展的价值观念问题,即人们对于理想道路交通发展与出行环境的追求。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首先要树立全面的需求观、正确的目的观和科学的资源观。

2.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基本构想

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入手,提出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想。

主要包括评价原则、要素、指标对象、程序、内容及评价方法等。

2.3.1评价原则

1)积极性原则;2)定性定量结合原则;3)公正性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5)公众参与原则。

2.3.2评价要素

环境影响评价不应仅研究狭义的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而应把社会、文化、生态、市民等作为统一范畴。

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

根据前述分析,主要评价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三部分。

城市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绿化、水质、大气污染、噪声、振动等。

城市交通对社会环境影响包括社区传统、中心区活力、社会公平、地区发展等。

2.3.3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选取

2.3.3.1自然生态环境

1)空气质量。

主要通过车辆排放超标率、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污染分担率、污染物排放浓度、车辆净化装置安装率等方面来反映。

2)噪声。

在交通噪声的测试过程中,可以用累积分布声级和等效连续声级来表示城市噪声:

累积分布声级包括L10,L50,L90。

等效连续声级Leq是声级能量的平均值,我国采用Leq作为噪声评价标准。

噪声污染指数Lnp是在等效连续声级的基础上,加上一项表示烦恼度增加的噪声起伏值。

Lnp=Leq+d,d=(L10-L50)。

交通噪声指数TNI使用本底噪声加上噪声起伏修正值表示,适用于繁忙交通噪声的描述。

TNI=L90+4d-30。

3)生态环境影响。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交通对城市绿地有较大的影响。

可通过下列指标来衡量上述影响:

干道绿化率=已绿化主次干道长度/城市主次干道总长,道路造成绿化指标的变化率,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面积、人均绿地指标等。

2.3.3.2经济生态系统

城市交通对经济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城市交通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省了运输时间、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等。

可以定性评价,也可以量化评价,还可以面向评价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各方面的影响程度。

2.3.3.3社会生态系统

城市交通对城市社会生态系统影响包括社会环境、人文背景、传统价值等。

可以定性评价,也可以量化评价,还可以面向评价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各方面的影响程度。

如公众出行与居住环境影响衡量指标包括:

临街居民居住满意度、出行满意度、健康影响度、公共交通安全度。

2.3.4评价程序与内容

结合上述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价值观、评价准则、对象、范畴等。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程序如下:

1)城市交通行为概述。

城市交通政策、管理措施、工程项目等有关交通行为的时限、内容、范围等方面的简述。

2)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现状分析。

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的诸方面进行调查及必要的分析。

3)城市交通环境影响因素的确定。

通过对城市交通环境现状的了解及分析,把握未来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选取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并注明各环境影响因素的重要度,从而决定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深度。

4)城市交通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可定量分析,也可以定性分析或两者相结合。

根据城市交通行为,如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路线走向、长度、路宽、车道数等重要设计参数结合城市用地功能划分、城市性质等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及分析。

5)城市交通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治理对策。

提出合理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治理措施,验证其效果,估算其费用。

6)方案的评价与选取。

总结城市交通行为的环境影响,并在相应的环境影响治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最后以城市交通行为环境影响分析为基础。

立足于高起点,纵观全局地对城市交通行为方案进行选取。

2.4城市道路环境保护

2.4.1城市道路环境保护内容 

城市道路环境保护的内容基本有两项:

一是分析因修建或改建道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二是在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道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为最小。

2.4.2城市道路环境问题

城市道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大范围的城市路网建设工程,如福厦铁路莆田站疏站道路工程,长8.5km,由于其所处地点在荔城新区,因此其 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由于工程占用沿线土 地或临时用地,改变了沿线生态环境,路线经过的居民住房及供电、水利等设施需迁移,同时因工程施工破坏了沿线森林、土壤和植被。

荔城气候干燥,挖土粉尘飞扬,填土改变水流方向。

(2)营运期的环境影响。

主要是汽车噪音和尾气,对沿线环境和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2.4.3城市道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道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道路工程设计标准及《交通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行设计,按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 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 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优美,并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重视对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对道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流入周边城区,避免直接污染。

(5)其它工程(包括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道路工程沿线的市政设施),特别是道路绿化,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2.4.4城市道路环保措施

城市道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①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

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进行环境保护设计;

③招投标阶段:

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

④施工阶段:

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

⑤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

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评价;

⑥营运期:

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2.4.4.1施工期的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

①挖填方边坡防护,可采用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的柔性生态防护技术;

②取、弃土场及坡面必须完善排水系统、植草和树绿化。

 

(2)水环境防护:

①防止土石堆入河道,生活 废水必须通过过滤、净化后才能排放;

②施工机械防止严重漏油。

 

(3)噪音环境影响防治:

①选线路避开居民区,采取下穿路基和隔声土堤,必要时采取多孔沥青路面,或采用声屏障;

②在居民点附近施工的机械应控制工作时间,夜间严禁机械施工。

 

(4)空气环境影响防治:

施工期影响沿线附近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粉尘(TSP),为了减少扬尘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根据天气情况及施工特点,可适时在场地洒水,减少粉尘污染。

也可以采取硬化施工便道,加盖蓬布等措施。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及材料堆场必须设在工地附近及主要风向下方100m内无居民点的地方。

2.4.4.2营运期的环境保护 

(1)噪音环境污染防治:

①距路基边10m范围内散户居民,建议搬迁;

②靠近道路附近居民集中区,路边可在空地植树,种隔声树带或建设非噪音敏感建筑物;

③道路加强交通管制,禁止超载运输及鸣笛。

 

(2)空气环境污染防治:

①汽车尾气排放应达标;

②运输含尘量大的物品要用蓬遮盖;

③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3)水环境污染防治:

①居民点、汽车维修站、加油站、铁路站的污水、油污要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②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应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

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河水。

2.5城市道路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我国目前只做前两项工作。

通过对道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由于城市道路是大型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所以修建道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和深刻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评价拟建道路可能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和采取的对策。

2.5.1城市道路环境影响评价目的 

(1)通过对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活动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并评价其未来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合理选线提供依据; 

(2)通过损益分析,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并反馈于设计,以减轻和补偿道路建设项目活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为道路建设项目的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为路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环保规划提供依据,为决策者提供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科学依据。

2.5.2城市道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国际通行的评价内容包括:

①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③大气环境影响评价;④噪声环境影响评价;⑤交通环境影响评价;⑥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及公众参与等。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为前四项。

 

2.5.3城市道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根据道路建设项目线长面广的特点,一般采用点线结合,以点带线,突出环境敏感点、敏感区域的评价方法,对大气、噪声环境采用模式计算和类比分析法,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则采用调查分析法。

城市道路环境影响评价效果界定通过对道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以为道路环保设计、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为采取适合的环保措施提供了界定尺度,提升了公众共同参与的环保意识。

环保措施的效果可在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综合两方面因素考虑:

一是处理环境污染的多少及保护环境空间的大小;二是采取的措施能满足国家规定标准的程度有多大

第三章交通量预测分配

“十一五”水路规划建设V级航道3段141公里(黄河兰州段上下延伸50公里,盐锅峡库区31公里,白银龙湾至五佛段60公里),建设港口泊位30个(临夏港20个、白银港10个)和1座航电结合枢纽工程(洮河)。

力争到2010年底,建成V级航道141公里、21个港口泊位(临夏港20个、白银港1个)和洮河航电结合枢纽工程。

力争到2010年,甘肃内河等级航道达到468公里(五级326公里、六级19公里、七级123公里),实现黄河干流主要通航航道等级化,水运重点地区港口码头初具规模,船舶技术状况明显改善,安全管理、船舶检验等支持保障系统基本适应水路交通发展的需要,带动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水路运输服务。

表2-1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主要内容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起始

航道长度(km)

航道技术指标(m)

航道等级

码头

1

黄河兰州段航运工程

八盘峡至钟家河桥

26.3

底宽:

22

水深:

1.3

弯曲半径:

260

五级

9处施工用码头,按三类航标标准配布

包兰桥至什川

23.4

合计

49.7

2

黄河白银段航运工程

龙湾至五佛

60

底宽:

35

水深:

1.4

弯曲半径:

260

五级

4个货运码头,按三类航标标准配布

3

黄河盐锅峡库区段航运工程

刘家峡大坝至盐锅峡大坝

31

五级

6个客运码头,按三类航标标准配布

4

洮河航电结合枢纽工程

洮河

5

港口工程

临夏港20个泊位

白银港10个泊位

 

表2-2“十一五”时期计划建议的二十一处码头

序号

码头名称

所在地区

1

八盘峡码头

兰州市

2

四冶机械厂码头

兰州市

3

新城码头

兰州市

4

金鱼池码头

兰州市

5

紫家台码头

兰州市

6

桑园子码头

兰州市

7

小峡码头

兰州市榆中县

8

太极岛码头

永靖县盐锅峡库区

9

恐龙湾南码头

永靖县盐锅峡库区

10

金海湾码头

永靖县盐锅峡库区

11

罗家洞码头

永靖县盐锅峡库区

12

魏川码头

永靖县盐锅峡库区

13

白川码头

永靖县盐锅峡库区

14

枣园码头

永靖县盐锅峡库区

15

恐龙湾北码头

永靖县盐锅峡库区

16

四龙码头

白银市白银区

17

靖远码头

白银市靖远县

18

月河码头

白银市靖远县

19

龙湾码头

白银市景泰县

20

五佛码头

白银市景泰县

21

祁杨码头

刘家峡库区东乡县

 

 

第四章项目交通分析评价

4.1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相容性分析

4.1.1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甘肃省“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07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高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五年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提高,服务业发展壮大。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46∶41.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5%以上。

按照全国水路交通发展战略和黄河水系航运发展规划,甘肃省水路交通发展应紧紧围绕黄河干流搞好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生产力布局为依据,以科技兴航为先导,积极推进船舶过坝技术,以区段通航为起步,逐步实现省境黄河兰州以下航道全线贯通。

4.1.2与地方区域开发规划相容性分析

甘肃省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项目本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甘肃省2010年“超越总体小康水平”的目标和交通部关于本世纪头20年交通发展的主要目标,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交通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10年甘肃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交通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对甘肃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并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基础,为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资源节约的循环性社会探新路,为建立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组织攻坚,最终为甘肃省全面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

本规划从出发点就引入了科学的发展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主题,从而体现出甘肃省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先进性。

建议在项目开发建设与实施运营过程中,要同步设计实施相应的环保设施和措施。

4.1.3与水土保持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水路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在规划任务与具体实施项目上,互相接近和相重合的内容不多。

除了水土保持规划中的“甘南州黄河源区湿地保护工程”这一项目与水路规划中的“在洮河建1座航电结合枢纽工程”这一项目有接近之外,其他项目建设的内容上,两个规划没有具体的接近点或重合点。

指导思想中叙述本行业专业领域的内容,则展现了各自行业的特点和工作纲要,但也都是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的和谐社会的总目标的。

水土保持规划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等5项原则。

水路规划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实现水路交通与自然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等8项原则。

分析可知,水路规划原则与水土保持规划原则有很好的相容性(即一致性),水路规划中提出的规划原则中的“注重环境保护、实现水路交通与自然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原则,完全符合水土保持规划中的相关原则要求。

水土保持规划中提出的规划目标,如“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的要求,以及“完成黄河、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管机构”等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