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1502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衡水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7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9页。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

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

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

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

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

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

《论语》中有“山节藻税”、“朽木不可雕也”。

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

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

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

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

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

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

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

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

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

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3分)

A.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B.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论语》中的“山节藻税”,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

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园林建筑打破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

体现着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因为中国建筑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所以它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

的生活场所,而不是每礼拜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

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文正,井井有条。

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除海宁知县。

擢吏.科.给.事.中.,奏言:

“吏部铨注,遴才要矣,量地尤急。

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

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帝善其言,而政府不悦。

有贪竞者十余辈,皆政府所厚,自修欲去之。

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

于是自修所欲斥者悉获免。

已而御史张鸣冈等拾.遗.,首工部尚书何起鸣。

起鸣故以督工与中官张诚厚,而雅不善自修,遂讦自修挟仇主使。

御史高雏崧、赵卿、张鸣冈、左之宜不平,劾起鸣饰非诡辩。

帝先入张诚言,颇疑自修。

得疏益不悦。

刑部主事王德新

复疏争,帝下之诏狱,酷刑究主者。

无所承,乃削其籍。

自修不自安,亟引疾归。

久之,起南京刑部尚书。

复以工部尚书召。

未上,卒。

赠太子太保,谥肃敏。

(节选自《明史·辛自修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

/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B.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

/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C.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

/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D.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

/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吏科给事中,明代首设,具有劝谏和监察双重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稽查吏部事务。

B.里甲,明朝时期的社会基层组织,每一里为一百一十户,多推丁粮较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

C.南京,明代两京之一,与北京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对明代政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D.拾遗,文中指古代官职名,武则天时期始置,具有讽谏和举才的职能,对古代政治环境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自修为官尽责,献言献策。

他认为要根据地方情况授予官职,考核官员要考虑到事情的繁简,吏部认为他的建议很有道理,就准许他照此施行。

B.辛自修心系百姓,防治水患。

他担任右佥都御史辖治保定六府时,上奏减少了六万两的均徭和里甲役费;为防御滹沱河泛滥,增筑了堤防。

C.辛自修大义凛然,疾恶如仇。

他极力揭露刘世延不守法行为,皇帝诏令

将刘世延革职囚禁;他上奏弹劾沈汝梁搜刮钱财,最终使其被逮捕治罪。

D.辛自修不畏权贵,坚持己见。

他曾不顾及当权者态度,上谏言陈述己见;有十多个为当权者看重的官员贪权争利,他想要解除这些人职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7-9题。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

景泰五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

成化六年上疏

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

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

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就改礼部左侍郎。

二十二年春,召佐兵部。

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

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诏从之,命都御史屠滽往。

贵州镇巡官奏苗反,请发兵,建议将从之,直言起衅邀功,不可信。

命官往勘,果无警。

是年九月改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

逾月,进兵部尚书,加太

子太保。

直明敏博学,练习朝章,而躁于进取,而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

旻相恶。

直初规礼部侍郎,而旻荐他人。

直以中旨得之。

次日遇旻于朝,举笏.谢。

旻曰:

“公所谓简在帝心者。

”自是怨益深。

后在南部八年,郁郁不得志,属其党万安、彭华谋内召,旻辄持不可。

诸朝臣亦皆畏直,幸其在南。

及推兵部左、右

待郎,吏部列何琮等八人,诏用琮,而直以安,华及李孜省力,中旨召还。

至是修怨,与孜省等比。

陷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珪,舆论喧然不平。

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内侍郭闰。

勘事浙江,輘轹诸大吏,吏部尚书李裕恶之。

比还,即除绍兴知府。

清惧,累章求改,裕极论其罪,下诏狱。

安、闰以属直,为言于孜省,取中旨赦之,改知郧阳。

孝宗立,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连章劾直。

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言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

帝于是薄其为人,令致.仕.。

弘治九年表贺万寿,并以太子年当出閤,上《承华箴》,引先朝少保黄淮事,冀召对。

帝却之。

正德中卒,谥文和。

(节选自《明史·尹直传》)

【注】①輘轹(línglì):

车轮碾压。

比喻践踏,欺压;②出閤;皇子出宫接受和管埋封国。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

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B.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C.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D.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丁忧,也称“丁艰”。

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

B.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

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政、休致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

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直入仕以后,建言积极、有实干精神。

他上疏请求修纂《大明通典》,

并续写完成《宋元纲目》,在处理占城王以及贵州镇巡官求援等问题上表现出果决、明察的优点。

B.尹直聪敏博学,熟悉朝纲,但求官心切。

他一心想要担任礼部侍郎一职,但当尹旻举荐了他人之后,他凭借内宫直接下旨夺得此位,与尹旻之间的怨恨逐步加深了。

C.尹直结党营私,在朝廷内部多不得人心。

在尹旻等人的阻挠下,尹直在

南部为官八年,郁郁不得志,等他回来便开始勾结万安、彭华、李孜省以及袁清等复仇,后他被李裕任命绍兴知府。

D.尹直被人弹劾,被皇帝鄙薄,后来借上表为皇帝祝贺生日谋求复出,但是没有成功,死后谥为“文和”。

10.把文段

(一)和

(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

地艰而事猥也。

(2)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

(3)陷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珪,舆论喧然不平。

三、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庄重朱以撒

①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

——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

它的含意太飘渺

了,一些场景被放置在过去时上,把玩之下只能听到远来的风声。

我想起来了,

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

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

闲闲澹澹地落下。

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

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

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

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

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②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③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

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

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

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

接下来我吓了一跳,

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

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

笑。

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

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④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这是很有道理的。

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

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

地举行着。

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

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

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⑤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

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

她就是我的二姨。

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

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

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的美食,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

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

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

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

她常年的胃痛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

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

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

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⑥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

它不断涌出来。

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

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

布莱克说:

“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⑦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

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

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

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

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

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

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

与空间充塞了。

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

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⑧放下书本,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

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

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

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

可惜

——没有噱头。

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

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

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

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⑨那么,自问:

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⑩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

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

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

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取材于朱以撒的同名散文)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来省会初期,作者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

个城市的习俗。

B.作者认为人生需要各种仪式,在遵循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人就能体会庄重,懂得敬畏。

C.食物难以下咽,二姨却以庄重的神情用心品尝,甘之如饴,因为她对造物主心怀感恩。

D.繁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娱乐,失去庄重之心,所以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

12.从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5分)

1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有怎样的作用。

(6分)

14.请对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以赏析。

(6分)四、诗歌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②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用人语闻鞭声。

【注释】①端溪石池:

指端溪砚。

②行:

将要。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六句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C.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诗人酒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

D.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释】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S分)

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颁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做立春寒中,经雨不谢。

这里的“燕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天翻地覆伤春色”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尾联二句为全诗作结。

“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

前景物,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E.本诗和杜甫的《春望》相比,语言风格相似,表情达意中都能够体现出“清新俊逸”的语言特点。

17.《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

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这一特点。

(6分)

五、默写(5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2)韩愈在《马说》中指出不理解人才,不能正确对待人才的句子

是: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诸葛亮《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爱命的句子是“,”。

六、语言文字题(16分)19.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从.善.如.登.,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肯纳谏的皇帝了。

但他接受意见,并不总是那么痛快,思想斗争往往也是很激烈的。

②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一段《野猪林》中的“大雪飘”,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③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

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④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

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⑤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错误也一笔.抹.杀..

了。

⑥写文章,最好是开.宗.明.义.,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尤其是考上作文更

是这样,要让阅卷老师看得更清楚。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③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1分)

A.庆云县退休教师杨连印退休后没有享受一天的安逸生活,而是倾尽他自己四十多年工作获得的所有积蓄,在自家创办了家庭课外辅导站,把家园变成了“校园”。

B.与会业者呼吁当局尽快拿出方案提振台湾的观光产业和旅游消费水平,并指出如果台湾社会充斥不欢迎言论,也会影响大陆游客的来台意愿。

C.有一家骗子医药公司打着“京奥”公司的名义,在多地举办只让老年人

参加的推销会。

他们凭借代办医疗保险、报销部分医药费为手段,向老人推销价格奇高的保健品。

D.慕课(MOO)C,是由美国的几所名校的大学教授创办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

程,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参与在线学习,国内各类慕课平台也随之产生。

21.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人的认识过程中有两个基本的矛盾:

▲。

①由此,审辩式思维的哲学基础被上溯到维特根施坦的晚年思想

②人必须借助语言才能思考和交流

③还是价值层面的问题

④同时,既有的知识将阻碍他形成新的发现

⑤而语言本身不可避免地是思想和交流的枷锁

⑥显然,在这里,它已经不仅是认识层面的问题

⑦人必须借助已有的知识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