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160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重庆市届高三一诊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详解】A、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NADP+转化成NADPH,暗反应过程中NADPH转化为NADP+,A正确;

B、在肝脏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单糖葡萄糖与多糖肝糖原可以相互转化,B正确;

C、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

染色质状态,分裂期是染色体状态,末期又是染色质状态,C正确;

D、在肺炎双球菌的培养过程中,R型细菌可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不能转化为R型细菌,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物质转化为背景,主要考查ATP的作用、光合作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原理,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艾弗里的实验结论。

3.科学家研究发现,针对脑中风患者,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能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下列有关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调亡

B.神经元的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C.若胶质细胞恶性增殖,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

D.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功能不同,所含的基因也不相同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以及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详解】A、细胞凋亡贯穿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历程,A正确;

B、细胞的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正确;

C、若胶质细胞恶性增殖即细胞发生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C正确;

D、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只是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凋亡的机制,识记细胞凋亡的特点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4.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基因示意图,图2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染色体与核DNA的关系与图2曲线的ef区段对应。

B.图1所示细胞中变异基因A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位于图2所示曲线的bc区段

C.从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可以看出,图1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3对同源染色体

D.若图1细胞中A为变异基因,则与该细胞一同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ABd

【答案】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变异基因,A和基因a颜色相同,应该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2图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每条染色体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图,bc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量加倍,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即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是着丝点分开的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图1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同时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是极体,A错误;

B、图1所示细胞中变异基因A和基因a颜色相同,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不是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位于图2所示曲线的bc区段,即间期,B正确;

C、从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可以看出,图1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0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

D、若图1细胞中A为变异基因,则与该细胞-同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Abd,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学生需要识别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掌握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同时掌握在各时期染色体、DNA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

5.下列关于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中F2的3:

1依赖于基因重组

C.测交实验能测定F1产生的雌或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D.豌豆杂交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人工授粉→套袋

1、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

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3、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等。

【详解】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中F2的3:

1是由于性状分离,B错误;

C、测交实验能测定F1产生的雌或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正确;

D、豌豆杂交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实验的应用;

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图为某家系中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情况,已知11号个体为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谱图显示的个体中,最多有3个个体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B.该系谱图显示的个体中,至少有8个个体携带甲病致病基因

C.若10号个体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后代不可能同时患甲、乙两种病

D.11号个体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中的不同个体

【答案】A

分析题图:

1号和2号都正常,但他们的儿子(5号)患有有甲病,说明甲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X染色体隐性病;

3号和4号生下了8号患乙病的女儿,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

【详解】A、该系谱图显示的个体中,只有5号和9号再加1号或者2号中的1个个体共3个个体可能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A正确;

B、若甲病为常隐,至少有8个个体携带甲病致病基因,若甲病为伴X隐性,则至少有5个个体携带甲病致病基因,B错误;

C、设甲(A-a)乙(B-b),10号可为aabb,表现型正常女性可为AaBb,可生下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后代,C错误;

D、如果甲病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11号个体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可来自I中的相同个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难点是B和C项中分析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学生在答题时细心、耐心分析。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A、B、C是人体细胞膜上的三种蛋白质,①②③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途径,图中虚线柜内是葡萄糖在该细胞中被利用的某个生理过程,甲是该过程中产生的直接能源物质。

该细胞受刺激后能促进Ca2+的运输。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B、C膜蛋白功能的差异是由结构差异造成的,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合成该物质最多的是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该物质中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可作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单体。

(3)对于经途径③运出细胞的物质,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C的作用能体现出的细胞膜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2).A—P~P~P(3).三(4).核糖核酸(RNA)(5).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6).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途径①指的是在受体的作用下,葡萄糖在载体的协助下,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耗能;

途径②是物质通过胞吐作用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

途径③是Ca2+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耗能。

【详解】

(1)图中A表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B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C是运输钙离子的载体,三者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所以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2)甲是ATP,由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酸组成,结构简式是A—P~P~P,合成ATP最多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以形成A—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合成RNA(核糖核酸)的单体。

(3)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提供能量)。

(4)图中不同蛋白质的功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判断图中三个字每代表的蛋白质种类以及三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

8.为研究黑果枸杞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机制和耐盐机理,科研小组用逐次加入NaCl溶液形成0、50、100、200和400mmol/L土壤来模拟盐胁迫条件,分别标记为CK、T1、T2、T3、T4组,测定各组黑果枸杞光合色素,结果如下表所示:

盐胁追下黑果枸杞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变化

盐胁迫浓度

/(mmol﹒L-1)

叶绿素a

/(mg﹒g-1)

叶绿素b

叶绿素总质量分数

类胡萝卜素

CK

1.104

0.487

1.591

0.343

50(T1)

1.136

0.504

1.640

0.369

100(T2)

0.982

0404

1.386

0.278

200(T3)

0.819

0.285

0.238

400(T4)

0.574

0.184

0.758

0.141

(1)在创设T3和T4组时,应连续每天添加50mmol/L盐溶液直到达到预设浓度为止,而不能一次性添加盐溶液至预设浓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可知,盐胁迫条件下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

经研究发现,实验条件下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是酶解反应的结果,则叶绿素b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叶绿素a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合午休现象表现为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T4组植株最先提前达到光合午休,结合表格,从影响光合速率的内在因素角度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4)科研人员为测定实验条件下光合能力,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

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左侧)和b(右侧)(单位:

g)。

则b-a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避免一次性加入过多盐分,植物因过度失水死亡

(2).叶绿索a、叶绿索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叶绿素b与类胡萝卜素降解有关的酶含量较高(或活性较高)(4).T4组植株光合组织遭受一定损伤,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效率降低,光饱和点下降,因此提前达到光合午休(5).12小时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有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有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从表格中分析,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绿体中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总质量分数降低,会影响光合作用。

(1)植物在高浓度的溶液中会失水死亡,所以为避免一次性加入过多盐分,植物因过度失水死亡,所以在创设T3和T4组时,应连续每天添加50mmol/L盐溶液直到达到预设浓度为止,而不能一次性添加盐溶液至预设浓度。

(2)从表格中判断叶绿索a、叶绿索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有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是酶解的结果,叶绿素b与类胡萝卜素下降最多,所以与其降解有关的酶含量较高(或活性较高)。

(3)T4盐浓度最大,造成植株光合组织遭受一定损伤,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效率降低,光饱和点下降,因此提前达到光合午休。

(4)可设同等叶面积初始质量为M,12h呼吸消耗为X,12h光合制造为Y,则M-X=a,M+Y-X=b,则有b-a=(M+Y-X)-(M-X)=Y,代表12小时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从表格中判断出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渗透作用理解失水对细胞造成伤害进而影响呼吸作用,掌握净光合作用和总光合作用的计算方法。

9.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部分个体之间杂交的子代情况如表格所示,请回答:

杂交组合

亲本类型

子代

黄色(♀)×

黄色(♂)

黄238

黄115

黄色(♂)×

黑色(♀)

黄111,黑110

黄112,黑113

乙组的F1黄色雌雄个体交配

黄358,黑121

黄243,黑119

 

(1)由上表可以判断出控制该毛色的基因在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且______色为显性。

(2)表中甲组和丙组的杂交结果并不符合XY型性别决定方式会出现的常规性别比例,若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激素有关,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甲组子代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雌性个体中,毛色为黑色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某人统计了甲组杂交组合的16个子代个体,发现子代毛色全是黄色的,其中雌性12只,雄性4只,并不符合雌性:

雄性=2:

1的性别比例,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

(2).黄(3).雄性激素会导致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4).AA、Aa(5).1/8(6).统计的样本数量太少

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杂交组合丙中乙组的黄色F1自交,后代出现了黑色,说明黑色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则黄色是显性性状,基因型是AA或Aa。

(1)根据丙组亲本为乙组的子代黄色个体,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黃色是显性性状,根据乙组的数据,子代雌雄表现一致,所以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丙组亲本为乙组的子代黄色个体,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黄色是显性性状,由此也可以得出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应为3:

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且子代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为1:

2;

但在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为2:

1,其原因是子代黄色雄性个体中的个体(基因型为AA)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由于与激素有关所以可能是雄性激素会导致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

(3)甲组的子代中,只有黄色,说明甲组的亲本至少有一个个体是显性纯合子,但亲本中雄性黄色个体不可能是纯合子,则甲组的亲本基因型是AA(♀)×

Aa,杂交子一代雌性有一半是AA一半Aa,雄性全为Aa,所以随机交配时,aa=1/2×

1/4=1/8。

(4)雌性12只,雄性4只,并不符合雌性;

雄性=2:

1的性别比例,是由于统计的样本数量太少.。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分析清楚表格的数据能够得出有雄性致死的现象,再去寻找原因。

10.某植物的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分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

现将两种纯合品种进行杂交,获得F1,再使F1自交,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

高茎感病:

矮茎抗病:

矮茎感病=5:

3:

1.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两亲本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F2出现该比例的原因,甲乙两同学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甲同学认为是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败育;

乙同学认为是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不育。

请利用F2所得植株设计杂交实验对上述甲乙两同学的假说进行探究。

①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

【答案】

(1).AAbb、aaBB

(2).以F2中的高茎抗病植株为母(父)本,矮茎感病植株为父(母)本进行杂交,观察后代有无高茎抗病植株出现(3).若后代有高茎抗病植株出现,则甲同学假说(乙同学)成立若后代无高茎抗病植株出现,则乙同学假说(用同学)成立

分析】

分析题意: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

1,即高茎:

矮茎=2:

1,抗病:

感病=2:

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高茎和抗病为显性性状,其中A_B_有4份死亡,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1)据题干信息分析,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据F2的表现型中高茎:

1,推测控制高基和矮茎的基因分别为A和a,控制抗病和感病的基因分别为B和b,由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

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2)由F2

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如果是AB花粉败育,F1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为1/4AB、1/4aB、1/4Ab、1/4ab,F1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为1/3Ab、1/3aB、1/3ab;

如果F1产生的基因型AB的卵子败育,F1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为1/4AB,1/4aB,1/4Ab,1/4ab,F1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为1/3Ab、1/3aB、1/3ab。

以F2中的高茎抗病植株为母(父)本,矮茎感病植株为父(母)本进行杂交,观察后代有无高茎抗病植株出现;

若后代有高茎抗病植株出现,则甲同学假说(乙同学)成立;

若后代无高茎抗病植株出现,则乙同学假说(甲同学)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题要点是在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基础上,用假说演绎法来分析解题,考生通过表现型比例进行逆推相关致死情况。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接种1mL水样在牛肉青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经37℃、24h培养后,所生长出的菌落总数不得大于100。

某兴趣小组对某蓄水池进行细菌总数测定,以了解池水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三角瓶取水样前,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填灭菌方法)对三角瓶灭菌;

取水池的水龙头用酒精擦拭后,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灭菌;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

(2)该小组通过滤膜法测定细菌总数,将10mL的水样进行过滤后,将滤膜放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时应将平板倒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24h培养,得到结果为:

平板1中41个菌落、平板2中35个菌落、平板3中38个菌落,则所取水样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3)若要鉴别水样中大肠杆菌,培养基中还应加入的非营养物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长时间保存大肠杆菌,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压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2).灼烧(3).温度、pH(4).防止凝水滴落污染培养基(5).符合(6).伊红美蓝(7).甘油管藏法(8).培养物的扩散

灭菌是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使用对象主要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合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与包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使用对象主要有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统计菌落数目使用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活菌计数法,其中活菌计数法即稀释涂布平板法,一般选择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1)用无菌三角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