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166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4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及同步试题Word格式.docx

(4)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例如,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是正确的,而唯心主义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则是错误的。

2、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自然界既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人类社会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首先,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再次,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3)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外,还存在意识现象。

从意识的产生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总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无所谓神的创造作用。

所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3、正确理解物质概念

(1)“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这就是说物质必须是万事万物共同的东西,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

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其次,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3)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自然科学中讲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基本知识技能训练

一、选择题:

2003年2月13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只有系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正确看法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3、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系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的认识工具

D、只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981年,我国科学家又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

这一事实说明()

A、生命是人创造的,不是神创造的B、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质进化而来的

C、蛋白质是人创造的D、非生命与生命有着不可逾越的界线

5、人们利用自然物,必须以自然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人们改造自然物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及变化发展规律。

这表明()

A、面对大自然,人是无能为力的B、人只能单纯的适应自然,等待自然的恩赐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人只能消极地听任自然的摆布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而从根本上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因素是()

①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客观的④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动机和目的决定的观点实际上()

A、承认了意识的反作用B、排除了社会的变化是上帝安排

C、肯定了社会活动本身就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否认了社会的客观性

8、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造物主。

这种观点说明()

A、自然界是天地创造的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世界是人制造的D、“天国”是地球创造的

9、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所有物质现象的总和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实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10、恩格斯说: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是()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1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

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

A、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B、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2、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

A、人的目的和动机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C、承认人的精神的力量D、敢想敢干

13、中国古代有句话: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汉代张衡又指出: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意思是说()

A、无机界与有机界是统一的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是统一的

C、天与地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在时空上是无限的D、各类生物之间,人与生物界是统一的

14、请你选出中国或外国的古代唯物主义代表人物()

A、英国的贝克莱B、中国汉代的王充C、德国的康德D、中国宋代的朱熹

15、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目前找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地点在非洲,距今约400万年。

人类历经古猿、直立人、化石智人到现代人。

这是以大量出土的化石和连续的文化遗物为证据的。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C、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正确揭示人类的起源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的

16、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A、人有这种特殊本质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C、客观存在的自然物D、人会使用工具

17、江泽民主席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这一论断启示我们()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D、人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18、马克思说: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这说明()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人们在客观物质面前无能为力

19、《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这是因为()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④人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应当具有系统的世界观知识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二、非选择题:

20、辨析:

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因此,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了哲学就一通百通。

21、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遵循“以粮为纲”的思想,单纯追求粮食产量,在山坡上修建梯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近年来,大寨提出以木养土,以木蓄水,改善生态环境的思路,将30度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使原来的荒山变了样,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当前如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

22、材料一:

我国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同志曾说:

“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材料二:

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提出基本粒子内部结构的第一个物理模型的坂田昌一先生曾指出,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见解“确实鼓励了我,使我敢于同把基本粒子当作物质的原始的观点相抗衡”。

他同时认为,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对于科学研究也必然是有力的武器”。

材料三:

英国生物学家霍尔敦,在恩格斯的哲学著作的启发下,用数学方法表达了变异和选择之间差不多平衡状态的规律性。

他说:

“几年来我对恩格斯著作的研究在我的意识中促进了一条新的原则的结晶,这些原则就是以与家畜选择相联系的大量零散材料联结为基础的……我不认为不研究恩格斯的著作就得不出这个结果,我只想强调指出我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恩格斯的思想。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谈谈我们从中应得出什么重要启示?

深刻的思想就像铁钉,一旦钉在脑子里,什么东西也无法把它拔出来。

——狄德罗

知识拓展与能力提高训练

1、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一般人都有的;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朴素的;

哲学则是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世界观就是哲学,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知识

D、一般意义的世界观可以自觉地产生,而哲学知识必须经过总结和学习才能获得

毛泽东说: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法是()

A、熟记并理解其理论实质B、从经典理论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深刻理解其理论内涵

3、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其深刻含义是()

A、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世界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才是正确的

D、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要找到解决世界上千千万万问题的根本方法,从根本上说,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提供具体科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全部智慧的源泉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根本依据是()

A、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19世纪和20世纪科学发展新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B、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反映世界共同本质和共同规律的学说

C、它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哲学基础

D、它反映了人类的最高利益和共同愿望

6、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北大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要求理科专业的学生要重视文科知识的学习,文科专业的学生要重视理科知识的学习。

”北大的要求说明()

A、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缺乏文科知识或缺乏理科知识,就很难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单一的文科知识或理科知识都不是独立的完整的知识

C、随着科学的发展,文科和理科的界限正在消失

D、文、理科知识的互相贯通的,只有精通理科的人才能学好文科,反之亦然

7、钱学森带研究生,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开始学习专业课。

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具体科学研究有科学指导作用②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善于正确处理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成不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③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全部智慧的源泉

8、“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它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这段话阐明了()

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下列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来源于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10、美国某教会建造了一座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一位工程师为其设计避雷针。

工程师揶揄地说:

“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避雷针完全是多余的。

”主教说:

“请先生装避雷针,这也是上帝的旨意。

”这个材料说明()

A、科学和神学的对立正在逐渐消失B、随着科学的发展,神学的阵地正在日益缩小

C、神学已经向科学投降D、越是科学技术发达的地方,其宗教势力就越小

11、过去有人说,他发明了一种“添加剂”,搅入水中可以使水立刻变为油,并可当场点为试验。

科学家告诉我们,要将1公斤的水的原子结构改变,使之转化为油,大约需要耗费一个原子弹的能量,几滴“添加剂”岂能奏效?

这个事例说明的哲理是()

A、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基础是科学理论,而不是江湖骗术

B、人类现在还没有进入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物的时代

C、人们改造自然物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

D、水变油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得不偿失

12、唯物主义者认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和变化过程,组成地球和其他天体的化学元素是相同的,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神居住的“天国”,当然也不会有什么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

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有()

①人的意识先于自然界而存在②天体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自然界是物质的④天体的形成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

13、美国教会宣扬上帝创造人的观点不再沿用《圣经》中的说法,而是说:

“上帝把整日在森林中调皮捣蛋的猴子驯化成人。

”这个材料表明()

A、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宗教已经向科学投降

B、科学与宗教的对立正在逐步消失,宗教将逐渐成为科学的附庸

C、以一些家喻户晓的科学知识装扮神学观点,这既是科学对迷信的胜利,又是迷信对科学的新挑战

D、科学上不存在终极真理,而宗教的“终极真理”就是上帝。

科学不能解释的问题,神学总可以用“造物主”来解释。

所以科学永远不可能战胜宗教

14、现代人类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认为人是由海洋生物进化而来的,并找到了若干证据,证据之一是初生婴儿一离开母体就会在水中游泳。

这个观点如果成立,则()

A、达尔文进化论的哲学价值就会消失B、从另一角度证实了人类社会起源于自然界

C、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人”的观点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

D、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将被改写

15、回归自然是现代人的一种向往。

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人要回到自然界中去,不要久居自然界之外

B、人应当像原始人那样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应像工业革命以后的人那样站在大自然的对立面上

C、要恢复人为破坏的自然环境,要创造与优越的自然环境一样的人工环境

D、一个人只有死亡以后,才能真正“回归自然”

16、上海APEC会议之后,唐装在我国悄然兴起。

应该说,这既有名人效应,也有现代人在越来越紧张的生活节奏下寻求一点宽松的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服装的变化说明了()

A、消费观念的变化决定了审美情趣的变化B、审美情趣的变化决定了消费观念的变化

C、生产方式的发展影响和制约了整个社会面貌的变化,也决定了人们消费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

D、服饰的国际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而其民族化趋势却日益减弱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据此完成17~18题。

17、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这说明()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18、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必须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一事实说明()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19、“物质是不生不灭的,而阶级是物质,所以阶级是不生不灭的。

”这个推理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A、阶级不属于物质范畴,而属于意识的范畴B、阶级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称之为物质

C、世界是运动变化的,物质也是可生可灭的

D、剥削阶级是要消灭的,而无产阶级是永存的、最有前途的

20、“法轮功”编造者李洪志在拿不出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造出来”,而且还说沙子里面也存在人。

这种观点()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

21、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

生物的长期进化产生了古猿。

当古猿进化成人时,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古猿的群体结构也相应地转变为人类社会。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劳动②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③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④神创论的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③④

22、辨析: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人类经过长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表明人类可以不服从自然。

23、由于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忽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忽视对发展生产过程中的废物的科学治理,以致造成了自然环境受到污染、臭氧层遭到破坏、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严重后果。

今天人类又不得不高喊:

要保护自然!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1)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

(2)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4、科学界已经用实验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例如反粒子具有与正常粒子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相反电荷。

据此,有人认为,世界上的两大类现象就是“物质”和“反物质”。

你同意吗?

25、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1)蒸汽磨是的产物(一次重大事件),它最早发生于国,尔后又蔓延国、国以及德国、日本和俄国。

正是由于它的发生,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时期,也使国成为“世界工厂”。

(2)结合历史知识简述第一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社会意义。

(3)马克思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

1•2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知识结构

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1、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客观事物可以形成不同的正确认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不同的人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对同一事物产生正确或错误的认识

(1)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客观原因

(2)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

立场不同;

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知识构成不同

4、我们应当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努力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意识对客观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2、正确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思想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1)意识对自然界反作用的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

(2)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有利作用和阻碍作用

3、自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