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170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8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图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5.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镁、铜B.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

6.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

将滤渣A加入少量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以下对滤渣A的组成成分判断的五种情况,其中合理的有

①Cu②Fe、Cu③Zn、Fe④Zn、Cu⑤Zn、Fe、Cu

A.②⑤B.②③C.②③④⑤D.①②⑤

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D.浓盐酸敞口放置

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

A.CaO中混有少量CaCO3(盐酸)B.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

C.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铜粉)D.CO2中混有少量CO(氧气)

9.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将几枚洁净的小铁钉投入烧杯中,当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小球的位置与开始时比较,将()

A.下沉一些B.不变C.上浮一些D.无法判断

10.向某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②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含有Fe

③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④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和AgNO3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①③④

11.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试验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鉴别CO和CO2

闻气味

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加氯化钡溶液

除去生石灰中杂质石灰石

除去氧化铜中碳粉

加稀硫酸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13.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A.

B.

C.

D.

14.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5.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Fe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⑴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

⑵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据此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SO4、BaCl2B.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FeSO4

C.该粉末的组成中可能含有KNO3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

16.将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B.滤液中溶质一定不含硝酸银

C.滤渣中可能含有银和锌D.滤渣中一定没有铜

1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

杂质

H2O

油污

活性炭

振荡、搅拌

空气

甲醛

过量焦炭

通过焦炭净化器

CO

水蒸气

足量生石灰

通过生石灰的干燥管

NaNO3溶液

Na2CO3

适量Ca(NO3)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18.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

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图(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A中的溶质有2种B.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C.溶液A的质量大于溶液BD.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

19.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H2SO4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大理石

BaCl2溶液

Na2SO4溶液

锌粒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所加物质或方法

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

溶解、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NaCl固体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

21.下列有关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反应时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22.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设计方案其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

实验操作

探究铁钉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探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气压有关

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里的溶解性

比较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

23.把一定量氧化铜和0.8g氧化镁的混合物投入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的质量为120g

B.a的取值范围为0<a<60

C.当a值为60时,b值为4.8g

D.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7.0g

2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物有三种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

3

2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

B.N2气体(O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O2气体(CO气体)——在氧气中点燃

D.KCl溶液(CaCl2溶液)——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二、流程题

26.锶有“金属味精”之称。

以天青石(主要含有SrSO4和少量Fe2O3、MgO杂质)生产氢氧化锶的工艺如下:

已知氢氧化锶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90

100

溶解度(g)

0.91

1.22

1.77

2.64

3.95

8.42

20.2

44.5

91.2

(1)隔绝空气烧时SrSO4只被还原成SrS,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盐酸酸浸是将SrS溶解、脱硫,溶解过程中SrS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SrCl2,并将硫元素以气体的形式脱去,该含硫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除杂时采取“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

从趁热过滤后的滤液中获取氢氧化锶的步骤是:

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4)取100g天青石样品,样品中含有质量分数为5%的杂质,酸浸步骤中有80%的Sr溶解,其他步骤均100%转化没有损耗,理论上可以获取纯净的氢氧化锶质量的计算表式为_____。

(5)Sr和Ca的化学性质比较类似,推测SrO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取1.04g的SrO制得氢氧化锶的饱和溶液,维持温度为10℃,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

27.CaCO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份,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900℃和1000℃条件下煅烧;

②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由此可知:

为增大产物活性,煅烧时控制的最佳条件是______;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还含有少量Mg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活性纳米CaCO3的流程如下:

(资料:

氨水的pH约为11.7,氢氧化镁完全沉淀的pH约为10.87)

①步骤a中加入的药品为NH4Cl溶液,由此说明NH4Cl溶液的pH__7(选填<

、=或>

);

如图2为NH4Cl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影响(浸出率=进入溶液的某元素质量/原固体中该元素的总质量×

100%)。

可知:

较适宜的NH4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

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流程c通入NH3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二是调节溶液的pH,___;

③步骤d中生成碳酸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④向滤液1中滴加Na2CO3溶液,也能得到CaCO3,从节约药品角度分析图3所示流程的优点:

Ⅰ:

NH3可循环利用;

Ⅱ:

______。

28.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含少量Mg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活性纳米CaCO3的流程如下:

[资料]①氨水的pH约为11.7,氢氧化镁完全沉淀的pH约为10.87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加入NH4Cl将溶液酸化,说明NH4CI溶液的pH____________7(填“>

”、“=”或“<

”);

酸化浸取时Ca(OH)2和NH4Cl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向滤液1中通入NH3调节溶液pH,主要目的是:

①使滤液2能吸收更多CO2;

②___________。

(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3和___________。

29.肼(NH)是氮和氢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易溶于水。

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到副产品十水合碳酸钠,其工艺流程如下:

制肼过程的反应为:

(1)实验室若配制30%烧碱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_____(填标号)。

A漏斗B烧杯C烧瓶D量筒

(2)已知:

请推测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不浪费,合成次氯酸钠时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

_____。

(3)实验室中,欲从母液中分离出十水合碳酸钠晶体。

可采用的操作依次为_____(填标号)。

A蒸馏B蒸发C灼烧D过滤E冷却结晶

(4)肼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且还原产物无污染,故可用于除去锅炉等设备供水中的溶解氧等。

请写出肼除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0.实验室中有一包由KCl、MgSO4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除去其中的MgSO4和CaCl2,得到纯净的KCl,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X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

【解析】A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水,所以加热后固体只有氧化铜;

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但是碳酸钾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

C、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后应将铜、过量的铁通过过滤除掉;

D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

选A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B

【解析】

硫酸铜易溶于水,而铁不溶,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后可将二者分离,洗涤干燥后,可得纯的铁粉;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后可将二者分离,洗涤干燥后,可得纯的二氧化锰;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无法将其中的氢气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

硝酸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但是由于硝酸钡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钡。

选B

3.D

【解析】A.CuO(C):

隔绝空气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B.Na2SO4溶液(NaOH):

加适量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杂质氯化钠;

C.CO2(HCl):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将二氧化碳反应掉;

D.C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钙、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中只有氯化钙;

选D

4.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溶解度+100g)×

100%,20℃时,A、B的溶解度相同,故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100%,20℃时,3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

(30g+100g)×

100%<

30%,选D

5.D

【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

锌>

铜,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镁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然后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镁,固体中一定有铜;

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有活泼金属,说明硫酸铜被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A

【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

铁>

铜,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硫酸铜反应完全反应后,剩余的锌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

说明固体中一定有铜、铁,可能有锌。

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7.C

A、胃液的pH<7,图像应该从小于7开始逐渐增大,但最后也应该是酸性,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无沉淀生成,当稀盐酸反应完以后,氢氧化钠溶液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错误;

C、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足量同种稀硫酸中,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在开始的相等时间内,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故选C。

8.C

【解析】A、氧化钙、碳酸钙都能盐酸反应;

B、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反应;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后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铜;

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要求;

选C

9.C

【解析】小球漂浮于液面上,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在浮力不变时,当ρ液增大时,则v排减小,小球将上浮一些;

当ρ液减小时,则v排增大,小球将下沉一些。

解:

因为小球漂浮于液面上,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不变。

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于水所以溶液的密度变大,所以液体的密度增大,而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所以小球会上浮,故A正确。

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通过小球所受浮力不变,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查了溶液密度的变化,完成此题,要依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

10.B

银,向某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剩余的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说明硝酸亚铁没反应或者部分反应而有剩余;

硝酸银反应的程度无法确定。

所以滤渣中一定有生成的银,可能有铁。

当有铁生成时,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才有气体生成;

有硝酸银剩余时,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沉淀产生;

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Fe(NO3)2;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11.B

A一氧化碳和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

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D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12.C

【解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pH变小,但由于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

B.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剂的增加而减小;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溶剂减少,溶质析出,当水被完全反应,溶剂质量为零,溶质的质量也为零;

D.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C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3.D

【解析】根据题意,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

A.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可以一步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可以一步转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一步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为碳,故选D。

14.A

【解析】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点燃羊毛纤维和棉纤维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另一种是棉纤维,因此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时,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不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钾,因此利用氢氧化钙可以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正确;

B、出行多乘交通工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时,能够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不完全正确,错误;

C、铁、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钙元素是人体需要的常量元素;

②服用含Al(OH)3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氢氧化铝能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③油脂虽然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是也不能大量摄入油脂,要适量摄取,以保持身体健康;

不完全正确,错误;

D、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

②纯铁比生铁的硬度小;

③聚氯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完全正确,错误。

故选A。

15.C

【解析】⑴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

说明溶液中无硫酸亚铁,因为硫酸亚铁溶液为绿色;

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钙或同时有硫酸钠和氯化钡;

或三中物质都有;

说明有碳酸钙、有硫酸钠和氯化钡,碳酸钙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二氧化碳、水,而有气泡冒出;

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

硝酸钾不能确定;

所以选C

氯化银、硫酸钡不溶液硝酸。

16.B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锌>氢>铜>银,将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待锌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可见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