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189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Word下载.docx

2012年12月03-日止2012年12月14日

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要求:

1.查阅资料,画出电路原理框图,详细的电路原理图。

2.元件参数的计算与选择,元器件的采购。

3.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记录测试结果。

4.测量出各个信号的频率,且频率可调。

5.根据测量结果,画出各种信号的波形图。

6.分析结果,指出电路设计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

完成工作描述:

1.查阅各种资料,完成电路原理的学习并进行参数的设置。

2.使用Multisim画出电路的原理图并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记录。

3.领取器件,完成电路板的焊接并进行调试。

4.在500~3000Hz下测试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频率。

5.记录下三种信号的波形图,并分组记录其频率与相对应的峰峰值。

6.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工作计划及安排:

第一周,查阅搜集资料,画出电路原理图。

元器件的采购,电路的安装,仪器仪表的准备工作。

第二周,电路的调试,测试,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摘要:

方波与三角波发生器由集成运放电路构成,包括比较器与RC积分器组成。

方波发生器的基本电路由带正反馈的比较器及RC组成的负反馈构成;

三角波主要由积分电路产生。

三角波转换为正弦波,则是通过差分电路实现。

该电路振荡频率和幅度便于调节,输出方波幅度大小由稳压管的稳压值决定,方波经积分得到三角波;

而正弦波发生电路中电位器实现正弦波幅度与电路的对称性调节,实现较理想的正弦波输出波形。

关键词:

函数信号发生器,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1.课程设计目的

1.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把一些单元电路有机地组合起来,组成小的系统,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

并使学生巩固和加强已学理论知识。

并掌握一般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步骤。

2.培养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有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调试中出现的故障,能通过独立分析,找到故障发生原因及排除办法。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树立经济观点、全局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课程设计题目

分立电路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1]

2.2课程设计要求

3.函数发生器设计与调试

3.1电路工作原理框图

如图1所示:

图1电路工作原理框图

3.2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及工作原理

3.2.1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如图2所示:

图2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

3.2.2电路工作原理

1.若反馈支路断开,运算发大器A1与R1、R2及R3、RP1组成电压比较器,C1为加速电容,可加速比较器的翻转。

运放的反相端接基准电压,即U-=0,同相输入端接输入电压Uia,R1称为平衡电阻。

比较器的输出Uo1的高电平等于正电源电压+Vcc,低电平等于负电源电压-Vee(|+Vcc|=|-Vee|),当比较器的U+=U-=0时,比较器翻转,输出Uo1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Vee,或者从低电平Vee跳到高电平Vcc。

设Uo1=+Vcc,则

(3-1)

将上式整理,得比较器翻转的下门限单位Uia-为

(3-2)

若Uo1=-Vee,则比较器翻转的上门限电位Uia+为

(3-3)

比较器的门限宽度为

(3-4)

由以上公式可得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如图3所示。

图3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2.运放A2与R4、RP2、C2及R5组成反相积分器,其输入信号为方波Uo1,则积分器的输出Uo2为

(3-5)

(3-6)

(3-7)

可见积分器的输入为方波时,输出是一个上升速度与下降速度相等的三角波。

3.反馈支路闭合后,比较器与积分器首尾相连,形成闭环电路,则自动产生方波——三角波。

三角波的幅度为:

(3-8)

方波——三角波的频率f为:

(3-9)

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电位器RP2在调整方波-三角波的输出频率时,不会影响输出波形的幅度。

若要求输出频率的范围较宽,可用C2改变频率的范围,PR2实现频率微调。

2)方波的输出幅度应等于电源电压+Vcc。

三角波的输出幅度应不超过电源电压+Vcc。

电位器RP1可实现幅度微调,但会影响方波-三角波的频率。

最终波形如图4所示:

图4方波——三角波最终波形

3.3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及工作原理

3.3.1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如图5所示:

图5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

3.3.2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工作原理

三角波

经二阶低通滤波电路后形成正弦波

传递函数为:

(3-10)

其中:

(3-11)

(3-12)

3.4总体电路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总体电路如图6所示:

图6总体电路

3.5调试电路板

根据总体电路做出的调试电路板,如图7所示。

图7调试电路板

4.电路的调试及实验数据的测试

4.1所用仪器仪表

所用器件如下表1:

表1课程设计所用器件列表

器件

数量

500Ω电阻

2个

0.1μf电容

1KΩ电阻

1μf电容

1个

4KΩ电阻

运放OP37

10KΩ电阻

5V1W稳压管

20KΩ电阻

5KΩ电位器

所用仪器如下表2:

表2课程设计所用仪器列表

仪器

示波器

一台

万用表

一个

稳压电源

导线

若干

电烙铁

一把

钳子

4.2测试步骤及内容

1.设置直流电源“+”“-”“地”,并将供电电压设为15V;

2.打开示波器,检查示波器以及探笔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更换设备,重复该步骤,直至正常;

3.接通电源,使用万用表测试芯片座上对应的电压测试点,若电压正常,将芯片插入进行实验;

4.依次从3个输出测试点测试观察波形,调节电位器,使信号频率在500Hz到3KHz之间变化,观察波形变化,并记录数据;

5.重复4的测试方法并记录实验数据。

4.3实验数据记录

设计电路部分实测数据如表3所示:

表3实验数据记录

电源电压:

15V

频率

峰峰值

方波

正弦波

938Hz

206mV

920mV

316mV

1550Hz

348mV

1.06V

212mV

2000Hz

448mV

1.08V

162mV

5.实验数据分析

5.1仿真波形图

5.1.1方波波形图,如图8所示:

图8电路仿真方波波形图

5.1.2三角波波形图,如图9所示:

图9电路仿真三角波波形图

5.1.3正弦波波形图,如图10所示:

图10电路仿真正弦波波形图

5.2实际波形图

5.2.1设计产生500mV、500Hz的方波,实际产生500mV、492Hz的方波,基本符合要求。

实际方波图如图11所示。

图11实际方波图

5.2.2设计产生200mV、500Hz的三角波,实际产生200mV、433Hz的三角波,基本符合要求。

实际三角图如图12所示。

图12实际三角波图

5.2.2设计产生100mV、500Hz的正弦波,实际产生100mV、492Hz的正弦波,基本符合要求。

实际正弦波图如图13所示。

图13实际正弦波形

5.3数据对比分析

仿真结果部分数据,如表4所示:

表4仿真结果部分数据

1.996K

540

350

80

1.38

330

176

1.61k

89

1k

320

227

由表4明显可知,在频率变化时,方波和三角波的峰峰值不会随着改变。

这是由于在电路原理所得的公式中,正弦波与三角波的峰峰值与频率无关,只与电路中所使用的电阻电容以及电压源有关。

从表上不能得出频率与正弦波峰峰值之间明显的变化关系。

对比表3与表4的结果可知,在同一频率时,实验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经我们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得到以下产生误差的原因:

误差产生的原因:

(1)电子元器件存在缺陷,比如电阻电容不够理想等;

(2)电路中所用的电位器,在调试中,很难调到非常准确的数据;

(3)测试时间过长导致电路板温度升高影响测量值。

(4)电路焊接不好,接点接触不良等造成的误差。

(5)直流源带负载能力不是很强,对数据的测量造成误差。

6.课程设计总结

1.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于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波形无法显示。

检测后发现电路中电流几乎为零,原因是电阻过大,电容有些小,使得电路无法有效起振。

因此在保证电路安全基础上减小电阻值同时保证电阻间的比值,换用较大的电容,在示波器上检查波形,得出方波波形,但是其占空比不为50%,调节发现不是电路连接问题,检查器件,发现是稳压管损坏造成,更换稳压管得到理想波形。

然后观测三角波波形,发现有些失真,可知是由于电容造成的,更换变容,将其增大得到理想波形。

在第三级上输出正弦波形,发现有较大失真,计算电流可知电阻较大,但是更换后仍有失真。

此时电路中电阻器件并未有不当,考虑电容影响。

换用较大电容,不断调节,得到失真较小的波形。

此些调节均在基本电路基础上完成。

由于要使方波占空比可调添加电位器与二极管实现。

2.设计体会

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已经结束,在这两周的学习、实验过程中我们感触颇深。

使我们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的仪器仪表,了解了面包板上电路搭建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

其次,这次课程设计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水平,使我们配合更加默契,尤其是在搭建电路过程中遇到问题一起解决一起想办法,更体会到在接好电路后测试出波形的那种喜悦。

由高频实验到高频课程设计,由课本到自我设计,让我认识到实验中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了多么好的实验结果,而是在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收获经验。

在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我们仅有电路图,而没有电路器件值,因此我们首先须用模电知识估算各器件值,但由于掌握知识有限,我们也仅能确定范围,而无法得出准确值。

因此需在实验中仔细调节,反复调试直至波形理想。

同时在实验中也暴露出我们在理论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些理论知识还处于懵懂状态,通过我们不断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了解了很多知识点。

综合实验过程,我们要学会动手,实践与理论并重,这样我们才能收获知识,获得进步。

3.对课程设计的建议

希望能定期检修、维护或更换实验室设备。

实验室中各种设备仪器摆放较乱,为使大家使用方便,应该统一管理。

参考书目

[1]谢嘉奎,电子线路:

非线性部分(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8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