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1918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docx

《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docx

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之欧阳科创编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

2021.02.05

创作:

欧阳科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情况做了综述,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学习、人际关系、成长发育几个方面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解决对策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当代青少年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的心理缺陷还比较严重。

随着我国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

本文中笔者将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心理与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对此作了较多的研究,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傅文弟在《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各地发展较快,但实效性差,发展不平衡;理论研究薄弱,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认识尚不一致;形式多样,但缺乏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人员匮乏,且部分教师专业技能亟待提高;整体化不够,还没有形成学校全方位多层次心理服务系统。

其对策是: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积极推广已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借鉴国外经验,加速推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杨燕在《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过分夸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德育化的倾向;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科化;过分推崇心理测验。

其认为对策是:

提高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重视个别。

俞国良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中指出: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即使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得较好的学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意识学科化倾向,单调、乏味的讲授概念、理论,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二是形式化倾向,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硬件之一;三是表面化倾向,工作缺乏整体思路,专职人员素质较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得到生如何持续的开展;四是孤立化倾向,封闭、孤立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家长、学校、社会的影响。

因此,应该结合国际上综合化和整合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发展方向,来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申继亮、彭华茂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中指出:

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心理健康标准混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医学化等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出当前的困境,还要澄清标准,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建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建立一个分层确定重点的多层教育体系。

姚本先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问题、展望》中指出: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极爱偶遇存在的问题是:

观念陈旧落后,形式主义严重;地区间差异大,整体水平偏低;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理论水平较低,指导实践不力;操作缺乏规范,消极倾向显现。

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是:

继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得广泛而普遍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程度将迅速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化特色将更加显著。

三、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小学生的主要活动由以游戏与学习相间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对于诸多的学习事件,如作业、听课、回答问题、考试等都有可能感到无力应付,或者自信心不足,从而引起他们的紧张与焦虑。

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任然相当繁重,面对这些难以应付的诸多要求和期望,有些学生感到心神不定,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够集中,甚至在学习时养成咬手指、多动症等不良习惯。

学习压力大。

由于现在学校、教师、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过分看重分数,加上升学竞争、学校间的生源竞争的加剧,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任务“超重”的现象。

除了学校的学习任务,一些家长和教师还给学生开起了“小灶”,学生奔波于各种“奥赛”班、特长班之间,休息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失去了享受童年生活乐趣的最基本权利。

考试焦虑。

近些年来,尽管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在困扰着广大小学生,加之父母对子女给予的过高期望,使他们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小学生学习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分散等多种症状出现,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考试焦虑,尤其是对升学考试的焦虑。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师生关系障碍。

师生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教育关系,也是小学生人际关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上小学前很听父母的话,可一旦进了小学,就开始不听自己的了,而对学校老师的话倒是说一不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然而,目前小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却表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中又主要来自于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具体表现为:

一是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随意贬低学生价值,使孩子的心理遭受创伤;二是教师对学生缺乏理解和信任,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三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缺乏公正、民主精神。

同学交往困难。

由于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因过于关爱,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许多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

当他们走进学校时,明显表现出交往经验的不足和交往技能的缺乏,这样的学生总是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

当别人看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难于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融入集体生活。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得分享、主人等个性,以及对同伴的攻击性行为,都会造成他们交往的困难。

3.成长发育的烦恼

进入高年级以后的小学生逐步开始了青春期发育,生理机能上的急剧变化使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表现为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相貌体态十分关注,对异性同学也会产生好感。

但这时他们的心理成熟并不与生理发展同步,要求独立成长的渴望与生活学习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与同学关系的紧张,学习活动的成败等,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如紧张、困惑等,因而这一阶段也是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1.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学校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协同构建的过程,是各要素协调、合作、互补的过程。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

如果我们把家庭教育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的引导,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因为“家庭教育如果只有善良的愿望,而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全员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最高境界。

一切教育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最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是无限丰富多样的。

但是,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

如果各种积极因素能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则会倍增。

因此,学校要认识到: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是家校合作的过程,家校合作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

学校无论制定计划,开展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找到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点,自觉加强家校联系,思路要一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协同。

在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调控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要时时保持与家庭的联系,双方协调,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合力作用。

同时,要把家校合作这一内容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作为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细则,以评价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

2.加强师资培训。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薄弱是不争的事实。

而家校要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质量,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和教育的质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建议:

每600名儿童应不少于一名学校心理教师为他们提供服务。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还刚刚起步,按这一标准,国内现有的培养机构无法从质和量上保证这一需求。

当前,要提倡多层次的全员师资培训,培训的渠道大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专业教师要能主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家长开设讲座,解决疑难问题。

这一类教师要靠师范院校的教育系、心理系或一些综合性大学中的有关专业来培养。

(2)为适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开展,提高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技能,便于有效地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通过各级相关学术团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进行中短期的上岗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

(3)通过召开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素质,扩大视野,开阔眼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4)提倡校本教师培训。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大规模培训师资既不符合国情,又不现实。

因此,广大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注意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刻苦自学,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事实证明,校本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傅文弟.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8.

[2]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3.

[3]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5]姚本先.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问题、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03,2.

时间:

2021.02.05

创作:

欧阳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