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200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4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课3476Word文档格式.docx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

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2)消极影响:

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

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知识点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

的矛盾。

2.特点: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1)嫡长子继承制: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2)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周王的地位: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作用

(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图解历史】夏商的中央行政管理制度

【误区警示】商代的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的王室无血缘关系,与中

央的关系很不稳定:

在商王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

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

中央对抗甚至叛乱。

【图解历史】周朝的分封制度

【误区警示】关于“封建”概念的理解

【图解历史】宗法制的特点

【图解历史】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主题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史料探究]

1.分封制的目的

史料

注:

注意观察图中分封制下诸侯国的类型和位置。

思考西周分封示意图反映出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

这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目的?

提示

(1)特点:

同姓国多集中在相对富庶的地区,异姓国在边远地区较多。

两种

分封的诸侯国交织在一起,相互制约,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2)目的:

进行有效的统治。

2.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

史料天子适诸侯①,曰巡狩②;

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

职者,述所职也。

——《孟子·

告子》

①到诸侯国。

②巡行视察。

思考史料体现了周王与诸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提示臣属关系,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的义务。

3.分封制的影响

史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②。

——《史记》

①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

②周天子不能禁止。

思考分封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影响?

提示诸侯之间反目成仇,经常发生战争,导致周朝分崩离析。

[史论形成]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多元化: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均为受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

主体。

(2)层层封授:

周王分封诸侯后,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

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

(3)等级森严: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4)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确:

“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维系分封

等级关系的关键。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

尽义务。

[拓展延伸]分封制的瓦解及对后世的影响

(1)瓦解:

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

的战争促使当时诸侯推行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从

而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2)当今影响:

分封制虽然瓦解了,但是其影响并没有消失,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

制度,对后世社会仍然有深远影响。

①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

称晋等。

主题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

1.宗法制的特点

大宗、小宗示意图

理解图中“嫡长子”的概念和大小宗的关系。

思考史料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

该制度有什么特点?

提示制度:

宗法制。

特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

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宗法制的影响

史料宗者,何谓也?

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礼》曰:

“宗

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

所以长和睦也①。

大宗能率小宗,

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②。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①长期和睦。

②管理族人。

思考史料说明宗法制的社会影响是什么?

提示宗法制下,宗主作为先祖,受到后代尊崇和祭拜,有利于家族的和睦相处。

[史论形成]宗法制的影响

1.当时影响

(1)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结合;

保证王权的稳定

和贵族的特权。

(2)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起相对稳固的等级政治结构。

2.后世影响

(1)积极影响:

宗法制延续下来的尊老爱幼、孝道观念根植于中国人民心中,具有

积极的意义;

宗法制强调家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对于维护家庭的稳定和谐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

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个人的

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明显违背。

[名家论史]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史料:

(西周)国家政权是由“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形成了亲贵合一、

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张荫麟《中国史纲》

导读:

史料反映了西周政治体制的特点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一

体”。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答题术语

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从王位世袭制发展到分封制

和宗法制,都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2.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有利于统

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

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1.(2017江·

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史书记载:

周公辅佐成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解析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表明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占主

体,实行的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

答案B

2.(2017北·

京市普通高中会考)《大明令·

户令》规定:

“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

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该规定沿袭

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

C.礼乐制D.郡县制

解析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与材料信息“先尽嫡长子孙”相符。

故B项正确。

3.(2017浙·

江学业水平测试)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

“周之

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答案D

4.(2017贵·

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

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

”该观点强调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君权受制于族权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解析材料信息“家族私有性”强调了家族观念,故答案为B项。

5.(2018河·

南郑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老大、老二),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老三、老

四)。

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

“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

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

系”。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

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是什么?

由谁开启?

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

(4)“授权”与“尽忠”在上述制度中有何体现?

有何积极意义?

解析第

(1)问,根据宗法制的规定继承王位的原则:

王位及爵位由嫡长子继承,

所以老三继承王位符合继承原则。

(2)问,根据所学王位世袭制由夏启开创,评

价可结合对材料的分析和所学作答。

第(3)问,由所学可知“列土封建”指分封制。

第(4)问,对材料二分析可知“授权”指分封诸侯有哪些权利;

“尽忠”指诸侯的义务;

意义是答积极性。

答案

(1)老三将继承王位。

老三是嫡长子。

(2)王位世袭制。

由夏启开创。

评价:

这种制度的实行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私有制发展,阶级对立下的产物;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指分封制。

(4)“授权”:

周王将土地及土地上的臣民分封给诸侯并有世袭统治权;

设官员;

建武装;

征赋役。

“尽忠”:

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

意义:

扩大了疆域;

巩固统治;

使西周成为奴隶制强国。

一、学思之窗(教材P5)

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提示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与制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

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二、探究性学习总结(教材P7)

(一)本课测评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提示分封制:

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内容: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觐的义务,

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

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

王的命令。

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

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它的核心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

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依据父系血缘关系

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二)学习延伸

你能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吗?

提示在课后查找有关姓氏的工具书,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

(略)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山·

西太原高一期中)《礼记·

礼运篇》记载: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

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

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解析材料“天下为家”体现了“家天下”的开始;

“大人世及以为礼”体现了世袭制

成为定制,故D项正确。

2.(2018湖·

北武汉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

定的历史事实是()

观点作者、出处

《史记·

夏本纪》

《竹书纪年》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益干启位,启杀之。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A.诸侯推举启为帝B.禹直接传位于启

C.启最终继君主位D.益最终被启所杀

解析“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

即天子位”与材料中“益干启位,启杀之”信息明显不相符,不能认定“诸侯推举”,

故A项错误;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可得出禹当初不是直接将君位传给启的,

故B项错误;

“为夏后帝启”等信息说明“启最终继承了君位”,故C项正确;

“诸

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无法判断启是否直接杀益,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7福·

建厦门高一期末)《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反映了夏商时期()

A.政权更替频繁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解析根据题意,夏商多罪,均是天命诛之,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神权和王权的

结合,故B项正确。

4.(2017湖·

北宜昌三峡高级中学期中)右图是北京蓟城柱。

《礼记》记载:

“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

于蓟。

”与蓟城相关的制度是()

A.王位继承制B.分封制

C.宗法制D.禅让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题干材料“武王克殷返商”可知,这项制度

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结合“封黄帝之后于蓟”判断,这是西周初年实行的分封制。

5.(2017山·

东邹城高一期中)《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依据的主要标准是()

A.功绩

B.品德

C.血缘关系

D.才能

解析根据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同姓宗族是分封诸侯的

主体,体现了分封制与宗法血缘关系的结合,故C项正确。

6.(2018河·

南天一大联考)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得

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周初广建诸侯国()

A.扩大了王畿区域B.推动了文化交流

C.削弱了周王权威D.解决了内部矛盾

解析周初广建诸侯国,通过分封制将周文化传播到受封之地,因而推动了文化

交流,故B项正确。

7.(2018河·

南天一大联考模拟)西周建立后,统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

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西周建立宗法制度的初衷是()

A.巩固统治秩序B.安抚商代贵族阶级

C.确保分封实施D.强化血缘亲疏关系

解析西周建立的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宗法制维

护分封制,巩固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

对商王后代进行分封属于安抚商代贵族

的举措,宗法制无此影响,故B项错误;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并不能确

保分封制实施,故C项错误;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实施可以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但这并非西周建立宗法制度的初衷,故D项错误。

答案A

8.(2017山·

东潍坊高一期末)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

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

C.浓重的神权色彩D.发达的礼乐制度

解析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思是:

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

人。

“亲亲”体现出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尊尊”反映出周礼强烈的等级意识,故

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

如果元

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

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浅论中国古代妇女再婚问题的演变》

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

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

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

“周亡矣!

——《史记·

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周礼对元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

其主要目

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感叹的

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与分封制,旨在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综合概括历史问

题的能力。

(1)问据材料“元配正妻地位”可知是宗法制。

(2)问考查分封制与宗

法制的关系。

答案

(1)制度:

目的:

维护分封制。

(2)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

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

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

继承制,进而影响到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

的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