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7208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透镜焦距的测量文档格式.docx

为了便于计算透镜焦距f,式(5-1)可以改为

=

f uu

u+u

5-2

只要测得物距u和像距u,便可算出透镜的焦距f。

二、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原理

⒈自准法

ABB1

A1

L

M

f

见图5-2所示,若物体AB恰好处于透镜

A

L的焦平面上,则物上任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L后成为一束平行光,被平面镜M反射后仍为平行光,再次通过透镜L后又在焦平面上成

像,像A1B1与物AB等大倒立,物距即等于透

镜的焦距f。

这种方法是利用实验装置(待测透镜)自身产生的平行光束来调焦,所以叫做“自准法”,也称为“自准直法”。

2.物距像距法

图5-2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光路

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成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将测出的物距和像距代入式5-2即可算出透镜的焦距。

3.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共轭法又称贝塞尔法。

如图5-3,使物与屏间的距离bñ

4f并保持不变。

当凸透镜在

O1处,屏上成放大实像,再将凸透镜移到O2

处,屏上成缩小实像。

令O1和O2间的距

F O1 Q

离为a,物到像的距离就是b。

根据共轭关系有p1=q2和p2=q1,各p和q的意义见

P F¢

O2

图。

进而可推得

=b2-a2

4b

5-3

p1 a q

1

q2

b

实验中测出a和b,就可求出焦距f。

图5-3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平行光管法

平行光管是产生平行光的仪器,是装校和调整光学仪器的重要工具,也是重要的光学度量仪器。

配用不同的分划板,连同测微目镜或者读数显微镜,平行光管可测量透镜或透镜组的焦距、分辩率及判定成像质量。

实验室中常用的国产CPG-550型平行光管附有高斯目镜和可调式平面反射镜,其光路结构见图5-4。

借助高斯目镜和可调式平面反射镜,可以用自准法将分划板3精确地调整到物镜2的焦平面上,若这一调整已经完成,则从分划板上每一点发出的光束经过物镜后,都各自成为一束平行光。

1.可调反射镜2.物镜3.分划板4.光阑;

5.分光板

6.目镜;

7.出射光瞳;

8.聚光镜;

9.光源10.十字螺钉图5—4平行光管

用平行光管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玻罗板

y0

平行光管物镜L

待测透镜Lx F

f0

 -y

图5—5平行光管测凸透镜焦距光路 图5-6玻罗板

测量焦距用的分划板是玻罗板(图5-6),用平行光管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光路见图5-5。

如果平行光管已经调好,玻罗板位于物镜的焦平面上,那么从玻罗板上每一点发出

的光从平行光管出射时各为一平行光束,通过待测透镜Lx后,在Lx的焦平面F上各自会

聚成一点,这些点就组成了玻罗板的像。

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以看出,待测物镜的焦距fx为:

y

fx=f0y

5-4

式中f0是平行光管物镜的焦距:

y0

0

是物高,即玻罗板上某一线对的间距,y是像

高即玻罗板的像上相应线对的距离。

550型平行光管物镜焦距的名义值是550mm。

玻罗板结构见图5-5,它是在玻璃片基上用真空镀膜的方法镀有五对线条,每对线条的间距

的名义值分别是1.000、2.000、4.000、10.000、20.000mm。

使用时,f0的值、玻罗板上

线对间距y0的值都要用平行光管出厂时的实测值,像高y用测微目镜或者读数显微镜测

出。

三、凹透镜的焦距的测量原理

凹透镜是发散透镜,要用凹透镜产生平行光束,则入射光就必须是会聚光束,见图5-7,凸透镜L0就为待测透镜L提供了这一会聚光束。

是物AB经L0所成的像,现在屏幕S和L0之间插入

了待测凹透镜L和平面镜M并经共轴调整后,若

恰好位于凹透镜L的焦平面上,则物AB上任一点(例如A点)发出的光线,经L0后成为会聚光,

AB

L0

M S

图5-7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焦距的光路

经凹透镜L成为平行光束,被平面镜M反射后仍为平行光;

反射的平行光再经过L成为发散光束,然后再经过L0会聚于物平面上一点(A¢

点),所以物AB的像A¢

在物平

面上,且为与物等大、倒立的实像。

此时屏幕S至L之间的距离即等于凹透镜的焦距f。

图5-8所示,从物点A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L1后会聚于B点。

假若在凸透镜L1

和像点B之间插入一个焦距为f的凹透镜L2,然后调整(增加或减少)L2与L1的间距,

则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光线的实际会聚点将移到B¢

点。

根据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如果将物置于B¢

点处,则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L2折射后所成的虚像将落在B点。

图5-8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

令O2B¢

=u,O2B=u,又考虑到凹透镜的f和u均为负值,由式(5-1)得

1-1=-1

5-5

u-u

5-6

操作技术——左右逼近法

能否准确判定成像最清晰时某个光学元件(像屏、或透镜、或物屏等)的位置,对测量结果的误差有很大影响。

受人眼辨别能力的限制,特别是当成像光束会聚角较小时,光学元件在导轨上移动相当大的范围(甚至大到几厘米),看到的像都是清晰的。

左右逼近法是:

将光学元件由左向右移动,当像变得清晰时,感觉一下手移动到的位置和像的清晰程度,继续向右移动,感觉像将要变模糊时停下,成像最清晰的位置就在这个区间。

再将光学元件向左移动……在反复移动和比较中,找到成像最清晰的位置。

注意,在反复移动和比较的过程中,不要去读标尺上的读数,以免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下一次测量。

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一、共轴调节:

1.粗调把凸、凹透镜、物屏、像屏等光学元件都放到光轨上,先把它们靠拢,调节高、低、左、右,使它们中心等高,并使它们的平面互相平行,并且垂直于导轨。

⒉细调运用共轭成像进行调节

物与像屏相距足够远(>4f)时,若物中心在光轴上,且光轴平行于导轨,则移动透镜所得的放大像的中心和缩小像的中心就重合于光轴与屏幕的交点。

具体调节方法:

保持物不动,成小像时用橡皮泥在屏幕上做标记;

成大像时,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调节透镜,使大像重合到橡皮泥标记上。

如此成小像移动橡皮泥,成大像调节透镜,反复不多几次便可调好。

该调节要领可总结为“大像追小像”。

当第一个透镜的光轴调好时,各个光学元件所共的轴就确定了,这个轴就是物中心和橡皮泥的连线,这条直线已平行于光具座导轨。

如果光学系统有多个透镜,调节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这条直线不动,把每一个透镜轮流放置到光具座上,只调节透镜使其光轴重合到这条直线上来。

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1.自准法

① 测量光轨上依次排列钠光灯、箭孔屏AB、待测凸透镜L、平面镜M。

调节AB

到L的距离,使箭孔屏上得到箭孔的像A¢

清晰。

②分别改变AB到L的距离、L到M的距离,观察像A¢

的大小、清晰度和亮度有无变化。

从光轨的标尺上读出箭孔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f 。

重复测量6次。

在物距u>

2f,2f>

u>

f,u=2f范围内,各测一次,用侧读法分别测出相应的像距。

按式(5-2)算出焦距f。

测读时可同时观察像的特点。

3.共轭法

注意取物和像屏的间距L>

4f.

4.平行光管法

(1)凭眼睛观察粗调平行光管、待测透镜和测微目镜,使三者共轴,并使平行光管平行于光具座导轨。

(2)测微目镜的调节和读数方法,请参看有关的仪器说明书。

(3)为减少误差,从目镜中看到的被测的像应位于视场中央,并该被测像与叉丝之间无视差。

三、测量凹透镜的焦距

(1)按图5-8将物屏、辅助凸透镜L1和像屏装在光具座上,使物屏与像屏间距略大于4f..

(2)移动凸透镜的位置, 使像屏上出现清晰适度、不太大的像,固定凸透镜,并测读像屏位置B。

(3)在L1和像屏间插入待测凹透镜L2,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成像在B´

.

(4)根据O2B¢

=u,O2B=u,由式(5-6)算出焦距,重复测量6次,求平均值和

不确定度。

数据处理

1.用不确定度表示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设计表格列表报告其它各项测量数据,完成表中的运算。

并计算焦距,

思考题

⒈请叙述光学系统共轴调节的步骤。

2.共轴调节中的D>4f,略大于还是远大于更利于调节?

为什么?

实验5思考题答案

⒈请叙述光学系统共轴调节的步骤。

答:

⑴粗调把凸、凹透镜、物屏、像屏等光学元件都放到光轨上,先把它们靠拢,调节高、低、左、右,使它们中心等高,并使它们的平面互相平行,并且垂直于导轨。

⑵细调运用共轭成像进行调节

物与像屏相距足够远(>4f)时,保持物不动,成小像时用橡皮泥在屏幕上做标记;

成大像时,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调节透镜,使大像重合到橡皮泥标记上。

如此成小像移动橡皮泥,成大像调节透镜,反复不多几次便可调好。

该调节要领可总结为“大像追小像”。

2.共轴调节中的D>4f,略大于还是远大于更利于调节?

答:

共轴调节中的D>4f,略大于更利于调节。

因为D值若远远大于4f,将使像缩得很小,以至难以确定凸透镜在哪一个位置上时成像最清晰。

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

学时

3

内容提要

⒉学习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⒊学习转换法的设计思想和会用“左右逼近法”判定成像的准确位置;

教学要求

1.一步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整;

1.会用自准法、物距像距法、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及自准法和物距像距法测量凹透镜的焦距。

2.练习列表处理数据和计算不确定度。

重点、难点

1.自准法测量凸凹透镜的焦距的原理和方法;

2.光学系统的共轴调整;

3.练习列表处理数据和计算不确定度。

教学过程设计

1.提问:

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有几种?

1.学习光学系统的共轴调整。

2.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对仪器的观察了解,学习透镜焦距实验中的调节要求并讨论调整原理。

3.学会用自准法、物距像距法测量凹、凸透镜的焦距;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及学会用左右逼近法找到成像最清晰的位置。

4.教师总结调节步骤,说明主要调整环节及注意事项。

5.学生完成透镜焦距实验的练习,并进行测量.教师针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给以相应的指导.

原始数据记录及实验报告要求

1.纪录自准法、物距像距法测量凹、凸透镜的焦距;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实验数据。

并计算各个透镜的焦距。

2.练习用不确定度处理数据。

课后思考题

1.请叙述光学系统共轴调节的步骤。

3.自拟题目进行实验分析

教学后记

在测量凹、凸透镜的焦距实验中,由于一些因素导致所测出的数据不准。

如人为因素、仪器因素等,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多次在不同位置测量,不同的人员进行测量。

使我们的数据测的更准。

透镜焦距的测量

填空题

1.焦距是透镜(或透镜组)的主点到焦点的距离,是透镜(或透镜组)的重要参数之一。

2.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很多。

请列举几种测量方法如自准法、共轭法、物距像距法。

3.自准法是利用实验装置(待测透镜)自身产生的平行光束来调焦,所以叫做“自准法”,也称为“自准直法”。

简答题

⑴粗调把凸、凹透镜、物屏、像屏等光学元件都放到光轨上,先把它们靠拢,调节高、低、左、右,使它们中心等高,并使它们的平面互相平行,并且垂直于导轨。

因为D值若远远大于4f,将使一个像缩得很小,以至难以确定凸透镜在哪一个位置上时成像最清晰。

3.如何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能单独成实像的是凸透镜。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数据处理:

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数据记录 单位:

mm

n

物屏位置

x1

透镜位置

x2

焦距

fi.=x2-x1

fi-f

(f-f)2

i

1350.0.

1242.0

108.0

0.46

0.212

2

1360.0

1252.4

107.6

0.06

0.004

1375.4

1267.8

4

1382.3

1274.8

107.5

0.04

0.002

5

1384.3

1277.3

107.0

0.54

0.292

f=107.542

å

(fi-f)=0.514

f=15

5i=1

fi=107.542

i

f-f)

n(n-1)

UA(f)=s =

=0.161mm

D

UB(f)=

=0.5=0.289

UA(f)+UB(f)

UC(f)=

=0.331

实验结果:

f=f

+UC(f)=(107.54±

0.33)mm

E =UC(f)´

100%=

f f

0.331

107.54

=´

100%=0.31%

3.会自准法、平行光管法、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及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的焦距。

4.练习列表处理数据和计算不确定度。

4.自准法测量凸凹透镜的焦距的原理和方法;

5.光学系统的共轴调整;

6.练习列表处理数据和计算不确定度。

6.学习光学系统的共轴调整。

7.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对仪器的观察了解,学习透镜焦距实验中的调节要求并讨论调整原理。

8.学会用自准法测量凹、凸透镜的焦距;

用平行光管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及学会用左右逼近法找到成像最清晰的位置

9.教师总结调节步骤,说明主要调整环节及注意事项。

10.学生完成透镜焦距实验的练习,并进行测量.教师针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给以相应的指导.

3.纪录自准法测量凹、凸透镜的焦距;

4.练习用不确定度处理数据。

例如人为因素、仪器因素等,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多次在不同位置测量,不同的人员进行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