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2350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点串讲01词语积累与运用过关训练解析版Word格式.docx

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答案】

1.D2.C3.C

【分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沉痛:

深深的悲痛;

深刻而令人痛心的。

沉重:

分量大,程度深;

(心情)忧郁,不愉快。

这里形容这些教训是令人痛心的,应选“沉痛”。

第二处,留传:

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流传:

传下来或传播开。

这里形容“文物”,是“遗留”下来的,应选“留传”。

第三处,责无旁贷: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义不容辞: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这里强调这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应选“责无旁贷”。

第四处,全力以赴:

把全部力量投人进去。

全神贯注:

全副精神高度集。

这里强调对保护工作要竭尽全力,应用“全力以赴”。

故选D。

2.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

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

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

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若“未来与过去”则不合一一对应的关系更不合逻辑,排除BD;

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做了什么,应该把状语“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放在前面,排除A。

故选C。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

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

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

B项,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

D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

“避免”“衰老”不合逻辑。

(2019·

河南商丘·

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面对数学时最直接、最基本的感受是“求真”“求实”“崇尚真理”,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有丝毫虚假和错误,说话有据,言之有理,讲究逻辑,只讲真理没有权威,在真理面前一切理性之外的物质和意识都不能改变。

对数学而言,其真的一面是的,也是的。

求真本身就代表一种善意。

而真的事物,才会具有善和美的光华。

数学既具有纯粹理性又有严谨完美的形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门学科中被广泛运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又能显著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

因此,数学的善就不难理解。

同时,数学蕴含着促使美德生成的正能量和使人道德化的神圣力量。

在人们学习和研究数学的过程中数学的思想方法、态度和观念会地影响到人格,有助于形成善的道德观。

()。

毕达哥拉斯学派也认为“数学和音乐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典型,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性,是呈现自然规律的自由形式。

同时,数学以的方式描述自然,会把自然界的美展现转化成数学美,同样具有艺术美的某些特性。

简单、对称、和谐、统一,数学中随处可见。

希腊格言“美是真理的光辉”为无数数学家和数学发现的故事所印证。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容置喙昭然若揭耳濡目染别具一格

B.不容置疑显而易见潜移默化别具一格

C.不容置喙显而易见耳濡目染别开生面

D.不容置疑昭然若揭潜移默化别开生面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得好,几何会把灵魂引向真理,学了几何就更易于认识善这个观念。

B.学了几何就更易于认识善这个观念,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得好,几何会把灵魂引向真理。

C.学了几何就更易于认识善这个观念,几何会把灵魂引向真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得好。

D.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得好,学了几何就更易于认识善这个观念,几何会把灵魂引向真理。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典型产物,是呈现自然规律的自由形式,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性。

B.数学是呈现自然规律的自由形式,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典型,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性。

C.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典型,是呈现自然规律的自由形式,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性。

D.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典型产物,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性,是呈现自然规律的自由形式。

4.B5.D6.A

4.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不容置疑:

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不容置喙:

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根据“真”字可知,应是“不容置疑”。

显而易见:

(事情、道理)非常清楚。

昭然若揭:

指真相大白。

这里不存在真相,应用“显而易见”。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耳濡目染:

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语境“在人们学习和研究数学的过程中数学的思想方法、态度和观念会 

地影响到人格”,是被动的影响,应选“潜移默化”。

别具一格:

另有一种风格。

别开生面: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这里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的风格的不同之处,应选“别具一格”。

故选B。

5.本题考查语句复位的能力。

学了几何之后灵魂才会被引向真理,据此排除A;

这个话是柏拉图说的,和后面“毕达哥拉斯学派也认为”相对应,“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得好”就应在首句。

据此排除BC。

6.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典型”后加上“产物”;

二是语序不当,导致不合逻辑。

B项,成分残缺,在“典型”后加上“产物”;

语序不当,导致不合逻辑。

C项,成分残缺,在“典型”后加上“产物”;

D项,语序不当,导致不合逻辑。

故选A。

怀仁市第一中学校高二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已逾百天,截至2020年7月底,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

然而,社区间落实水平,个别社区改善情况不明显。

针对此情,北京将全面展开“盯桶战术”,下沉社区参加桶前值守。

“盯桶战术”需要专人值守垃圾桶,指导并监督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是督促居民提前在家做好垃圾分类。

这看似是“笨方法”,却是的好方法。

有人认为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方法不太适合推广,但是,如果垃圾分类全凭自觉,可能一些居民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达成。

万事开头难,要扭转居民长期以来的习惯,使“蛮劲儿”也得使“巧劲儿”。

传统思维是通过处罚来达到的效果,但单一的处罚容易使民众形成抵触情绪,一旦脱离有效监管还可能。

监管方如果能辅之以正向激励的机制,()。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参差不齐上行下效三令五申死灰复燃

B.良莠不齐行之有效三令五申东山再起

C.良莠不齐上行下效令行禁止东山再起

D.参差不齐行之有效令行禁止死灰复燃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如果全凭自觉,可能一些居民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养成。

B.如果垃圾分类全凭自觉,可能一些居民会因为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树立。

C.垃圾分类如果全凭自觉,一些居民可能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达成。

D.如果垃圾分类全凭自觉,一些居民可能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养成。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居民或许更能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并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

B.或许更能让居民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并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

C.或许更能让居民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并感受到行为的价值

D.居民或许更能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并感受到行为的价值

7.D

8.D

9.B

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参差不齐:

形容不整齐;

良莠不齐:

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

“良莠不齐”的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应选用“参差不齐”。

第二空,行之有效:

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语境中修饰的是“好方法”,应选用“行之有效”。

第三空,三令五申: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令行禁止: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语境中强调的是通过处罚要达到的效果,应选用“令行禁止”。

第四空,死灰复燃:

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东山再起:

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语境说的是居民长久以来的习惯,应选用“死灰复燃”。

8.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

一是“可能一些居民会出于习惯”语序不当,“可能”应调到“会”之前,排除AB。

二是“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达成”中,“意识”和“达成”搭配不当,应将“达成”改为“养成”,排除C。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对括号前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

原文“监管方如果能辅之以正向激励的机制”,从“如果”的位置来看,本句的主语应是“监管方”,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那么括号内所填的句子的主语也应是“监管方”,而AD两项的主语是“居民”,因此排除AD。

根据逻辑关系来看,应是先“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再“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因此排除C。

安徽省砀山第二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互联网的日渐普及正拉动中国步入自媒体时代,一个人很可能因为某个看点被送入网络传播平台而迅速走红,成为“网红”。

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网络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

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

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_____________。

网红可以说是“____________”,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___________。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_________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C.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D.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如鱼得水顺势而为吹毛求疵颐指气使

B.游刃有余应时而生吹毛求疵横加指责

C.如鱼得水应时而生求全责备横加指责

D.游刃有余顺势而为求全责备颐指气使

10.D

11.D

12.C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A项,“因此”错误,“因此”为因果关系,而根据后文“成也网络,败也网络”来看,括号前说了“成”,空缺处应该说“败”,所以二者的关系应为转折关系。

B项,“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错误,“网红”失败的原因不是“精英文化、庙堂文化”,而是“成功”的途径问题。

C项,“因为……所以”错误,为因果关系,根据原文可以判断为转折关系。

另,“网红”失败的原因并不是“精英文化、庙堂文化”。

1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网红……是因为……被放大”,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应将“网红”改为“网红的走红”;

“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语序不当,“审美”和“审丑”是一类,“欲望”和“臆想”意思相近,应放在一起,故改为“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

B项,“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语序不当,应改为“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

C项,“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错误,该句应为被动句,应此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

1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

游刃有余,形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遇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本句中未表达经验丰富之意,而想表达很适应这样的生活,因此应填写“如鱼得水”。

第二空:

应时而生,指顺应时运而生;

顺势而为,指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

本句中,意在表达“网红”是顺应时运而产生的,因此应填写“应时而生”。

第三空: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吹毛求疵,故意挑别毛病,寻找差错。

本句前说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因此不能过分的去苛责他们,因此应填写“求全责备”。

第四空:

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者随意支使别人的傲慢神气;

横加指责,不讲道理地批评或挖苦别人。

本句中没有傲慢之意,因此应填写“横加指责”。

安徽宿州·

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文章评点(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无所不至。

文章评点自宋代以来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文章评点能广泛流行,一是由于它形式灵使活泼,文字_________,见解新颖独到,给人启发;

二是由于它能指导写作,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的数量相当庞大,因此,()我们在系统调查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的过程中,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不仅存在于选本之中,也存在于许多别集之中;

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__________,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清人王鸣盛说: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

不明,终是乱读”。

所以,只有进行彻底而全面的考察,编写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否则只能是____________。

,这需要学界同人___________,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余祖坤《略谈古代文章评点》)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片言只语视而不见闭门造车同心同德

B.要言不烦视而不见盲人摸象齐心协力

C.要言不烦置之不理闭门造车齐心协力

D.片言只语置之不理盲人摸象同心同德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编写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B.只有进行彻底而全面的考察,编制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C.只有进行彻底而全面的考察,编制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D.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编制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

B.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如果要对古代文章评点进行开发的话。

C.我们要对古代文章评点进行开发,那么深入开展文献调查就是首要的任务。

D.要开发古代文章评点,深入开展文献调查就是我们首要的任务。

13.B

14.D

15.A

13.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要言不烦:

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繁琐。

片言只语:

短而小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一般作宾语或主语。

语境强调“简明扼要”,故用“要言不烦”。

视而不见: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置之不理:

指放在一边不理睬。

此处语境强调“不重视”,故用“视而不见”。

闭门造车:

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盲人摸象: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此处指如果不进行彻底而全面的考察,就只能得到片面的认识,故用“盲人摸象”。

齐心协力: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同心同德:

强调思想、信念一致。

语境强调“合力做事”,故用“齐心协力”。

14.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编写……文章评点”宾语不合语境的要求,“编写”的宾语应是“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

B项,“全面”和“彻底”互换顺序;

C“全面”和“彻底”互换顺序;

“编写……文章评点”宾语不合语境的要求,“编写”的宾语应是“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

15.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前面说“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的数量相当庞大”,那么接下来就应当说“我们”应当做什么,排除D项;

B项语序不合表达习惯;

AC相比,A项中“开发古代文章评点”和“开展文献调查”表达形式一致,能互相照应,也更简洁。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将视野放大到整个两宋时期,知识精英的井喷现象就更加显著了。

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士大夫群体的持续涌现;

不单是文学和艺术,还覆盖了历史、科学、哲学等广阔的知识版图。

两宋士大夫中的代表人物,介于帝王与民庶之间,兼具读书人和官僚的双重身份,()。

在唐代,像李白、杜甫这样一流的文学家,在为官、治国方面没得到什么机会,难以展现才华,可谓。

相比而言,宋代像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朱熹等人,则有多方面的作为。

比如范仲淹推动“庆历新政”,是政治家;

但今人通过《岳阳楼记》可能最开始接触他,他作为一位文学家首先被我们认识。

还有欧阳修,一方面被称为“文坛宗主”,另一方面,他直接参与撰写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又是史学家,甚至还有经学方面的著述,后来又做过副宰相,也可以说是一位活跃的政治家……这样的例子,历史学家余英时将其概括为“政与学”,认为这一定义可以笼罩两宋士大夫群体所显现的时代风格。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煊赫一时晦迹韬光屈指可数博采众长

B.煊赫一时怀才不遇屈指可数兼收并蓄

C.昙花一现晦迹韬光不胜枚举博采众长

D.昙花一现怀才不遇不胜枚举兼收并蓄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今人可能最开始通过《岳阳楼记》接触他,首先作为一位文学家他被我们认识。

B.但今人可能最开始接触他是通过《岳阳楼记》,他作为一位文学家首先被我们认识。

C.但今人最开始接触他可能是通过《岳阳楼记》,他首先作为一位文学家被我们认识。

D.但今人最开始接触他可能是通过《岳阳楼记》,他作为一位文学家首先被我们认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A.学问上一方面相对渊博融贯、格局宏大,另一方面也在政治舞台上表现活跃。

B.一方面学问相对渊博融贯、格局宏大,另一方面也在政治舞台上表现活跃。

C.一方面在政治舞台上表现活跃,另一方面学问也相对渊博融贯、格局宏大。

D.在政治舞台上一方面表现活跃,学问上另一方面也相对渊博融贯、格局宏大。

16.D

17.C

18.B

16.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昙花一现:

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

烜赫一时:

指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文意强调的是时间短,而不是声势盛,故此处应选“昙花一现”。

晦迹韬光:

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怀才不遇:

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不被赏识任用。

李白、杜甫不存在隐藏才华的情况,故此处应选“怀才不遇”。

屈指可数:

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不胜枚举:

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