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2416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docx

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语文

2019届全国高考原创精准猜题卷(五)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生非异也②生生所资

B.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西封

C.①闻道有先后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①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②卿能办之诚决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①而耻学于师②肃追于宇下

C.①其可怪也欤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晋军函陵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必蹶上将军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园日涉以成趣下饮黄泉

D.瑜等率轻锐继其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下列各组文言句子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复驾言兮焉求

B.何厌之有句读之不知

C.刘备天下枭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蚓无爪牙之利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屈原的《离骚》距现在年代久远,用语习惯差异很大,其中文字让人读来有些不知所云。

②相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纯学术著作,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明显平易近人了,读起来没有什么文字障碍。

③日裔英籍文学家石黑一雄获得了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文学价值很高,获奖可谓实至名归。

④今年“十一”小长假,山东泰山景区,尤其是“十八盘”路段,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好不热闹。

⑤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小组对阵荷兰队,在比分2:

1领先的情况下,被荷兰队反戈一击,最终遗憾以2:

3告负。

⑥抗战时期,日本人在中国罪行累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

然而,安倍晋三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实让人气愤。

A.①②③B.②③⑥C.④⑤⑥D.①④⑤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医改以来,各医疗机构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公开透明的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省级网上集中采购,逐步建立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机制。

B.随着“崔顺实门”丑闻的不断升温,韩国总统朴槿惠的支持率直线下滑,跌至5%以下,成为创历届总统支持率的新低的总统。

C.教育部有关部门每年都邀请专家,依据以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为标准,对考试大纲进行修订。

D.国防科技领域,一定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实现弯道超车,首先需要解决“看清趋势、看清方向、看清道路”问题。

7.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A.家父今年七十岁寿宴于8日中午12:

00举办,敬请届时务必参加。

B.对大家交来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择优发表。

C.许多同学莅临现场,参加了学校诗社举办的“我与诗歌有个约会”活动,。

D.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8.下列选项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迎春)

B.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薛宝钗和林黛玉)

C.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探春)

D.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

9.下面对《红楼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红楼梦》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是对贾探春的描述。

D.《红楼梦》中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是将薛宝钗比作杨玉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将林黛玉比作赵飞燕。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我们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姓名文化。

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

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而且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

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籍贯不能替代的。

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

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

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到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就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就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

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

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期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不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

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

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

避讳的方法有改字、空字、缺笔、换音。

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

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10.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名文化是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B.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

C.“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D.每个人都是姓名文化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源于上古的5000多个姓氏,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B.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

C.姓氏文化这种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等物质文化里。

D.人名文化中的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

12.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今社会,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的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慰藉,这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自己的原初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

B.人名的走向转变正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可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C.春秋战国前期,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如今这种禁忌在人名文化中消失。

D.姓名文化之所以是我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

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

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

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

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

痴迷到什么程度?

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

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

有两句诗为证:

“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

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

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

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

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

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

“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

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

”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

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

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

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

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

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

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

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

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

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

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

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

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周汝昌与著名学者胡适的交往缘于在《民国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主要介绍了敦敏诗集中发现的那首《咏芹诗》,这引起了胡适的兴趣,从此两人书信来往不断。

B.周汝昌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该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C.周汝昌继承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研究方法,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D.周汝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坚守不渝,穷追不弃,他喜欢“国货”,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甚至到了冥顽不化的程度。

E.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14.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5.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取得了那些主要成就呢?

请结合文本材料(包括相关链接)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C.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D.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是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祭坛。

B.“国”指的是国都,又如《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去国怀乡”中的“国”即为此意。

C.“干戈”“干”是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战争。

D.“萧墙”指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古时臣子朝见国君,到此处便会肃然起敬。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

在第二段中,列出了理由“东蒙主”“邦域之中”“社稷之臣”。

B.孔子批驳了冉有的观点。

用“虎兕”“龟玉”作比,论证了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C.孔子主张用“修文德”的方式使远人归附,“文德”即仁义礼乐,季氏采纳了孔子的主张。

D.文中有三处反诘句“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使批驳力更强。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

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

B.颔联写客观实景:

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天上的月儿,就是故乡的月亮,分外地明亮。

C.颈联:

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

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E.全诗语意多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行”;“寄书”“不达”照应“无家”;“问死生”照应“弟皆分散”等。

2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君子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才会“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

(3)“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4)《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

(6)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7)《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

(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9)烛之武阐明了晋国对秦国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

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不仁道的;“_____________”,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一旦报废被丢弃后,①__。

卫星亦是如此,当其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后,就成了无用的太空垃圾。

当然,_②__,太空垃圾还包括发射时火箭脱落的碎片、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外出作业时丢弃的工具以及卫星肢解或相撞产生的太空碎片等,其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碎片撞击损坏航天器及坠落地面伤人两种情况。

③__,已成为当今世界各航天大国颇感棘手的挑战。

评卷人

得分

七、话题作文

24.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分享,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幸福可以分享,经验

可以分享……懂得分享的人心胸会变得开阔,脚步会越走越远,生活也会因分享而充满温馨。

请以“分享”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

C道理。

A通“性”,资质,禀赋名词作动词,维持。

B使动,使……成为疆界名词,边界。

D如果,果真通“请”

2.A

【解析】试题分析:

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介词,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翻译为到。

C.感叹语气揣测语气。

D.竟然是。

3.B

【解析】试题分析:

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B.使动意动。

A.名词作动词。

C.名词作状语。

D.形容词作名词。

4.A

【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A.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B.宾语前置。

C.判断句。

D.定语后置句。

5.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

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

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①不知所云:

原意是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

现多用来形容言语杂乱或不着边际。

此处是说读者不理解《离骚》意思,不合语境。

②平易近人:

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二是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此处用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

③实至名归:

指的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符合语境。

④车水马龙:

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后用来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

此处是说游人多,不合语境。

⑤反戈一击:

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