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2487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docx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网络测试语文word版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

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

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

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

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ft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

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ft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第1页(共10页)SD-KY

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

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

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

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

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

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上后来居上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

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

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

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产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

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

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第2页(共10页)SD-KY

材料三:

中华悠久的历史给网络小说丰富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历史朝代都被网络小说当作背景进行“演义”。

《明朝那些事儿》尊重历史事实,以现代人的情感讲述明朝故事,在人情事理的基础上还原历史。

《后宫·甄嫘传》《芈月传》等小说,或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展开飞驰的想象,或虚构一段模糊的历史,演绎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与中国智慧,在想象的故事中以中国人当下的社会视角来表达情感,让读者从中获得愉悦和启悟。

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

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

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

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梦入神机的小说《佛本是道》蕴含着“生命如同蝼蚁”的观念,跳舞的小说弘扬“丛林法则”等。

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们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作品,模仿文学史上的经典进行创作,这种文学样式得以日益繁荣。

B.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原作者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他们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借用和转化,得到读者的认可。

C.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既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D.悠久的中华历史给网络文学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成为作家们架构故事情节的写作背景,网络文学因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诛仙》还是《将夜》,都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将现代思想融入其中,对传统文化做出新的阐释。

B.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作家们不再只关注唯美语言和写作技巧这类浅层的形式,而更加注重对思想与精神的开掘。

C.如果网络作家意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的作品将很难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D.网络作家应当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从而表

第3页(共10页)SD-KY

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悟空传》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同时,对故事重新架构,对人物进行重新解读,贴合时代风格,是该作品的亮点。

B.《大江东去》用改革开放四十年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题材制造了爽点,剧情错杂,人物有血有肉,主题发人深省。

C.《巫神纪》以传说中的“巫”为对象,结合中国神话传说与史前历史虚构了一个上古世界,是一部颇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热血玄幻作品。

D.《明朝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个人观点讲述历史,是网络化历史叙事的代表性作品。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4分)

5.传统文化对网络文学影响颇深,那么,网络文学如何“反哺”传统文化?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回家

马兰莲

火车像一条长龙,穿行在连绵不断的ft脉中。

雪花零零散散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像飞絮,像蝉翼,清澈洁净,晶莹剔透。

肖锦云坐在靠窗的座位,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

她表情淡漠,甚至有些木然。

她的眼睛里流出一种奇妙的神色,说不上是喜悦还是忧伤。

她一动不动,静静地坐着,像一尊雕塑。

她的对面坐着一对年轻夫妻,好像刚结婚不久。

女人依偎在男人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

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足以证明,她正做着美梦。

男人一手搂着女人,一手拿着手机,拇指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

女人动了一下,盖在身上的衣服掉了下去。

男人放下手机,捡起衣服盖在女人的身上。

肖锦云看着他们,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嫉妒。

男人抬起头,刚好与她的目光相撞,便问道:

“大姐,你去哪儿?

肖锦云显然没想到男人会跟她搭讪,怔了一下,淡淡地说:

“回家。

”男人还想说话,肖锦云却把目光移向了窗外。

火车转过一个弯儿,“呜呜”地鸣叫着,钻进一个隧道里,闹哄哄的车厢里安静了许多。

肖锦云的脑子里开始翻江倒海了……

第4页(共10页)SD-KY

六年前一个飘雪的日子,肖锦云接到男朋友打来的电话,筹备了大半年的婚事又要推后。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肖锦云知道男朋友的工作性质特殊,她决定自己去南方把婚事办了。

下了半个月的雪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肖锦云被两家的父母送上了南下的火车……

“呜——”火车发出一声长鸣,咣当咣当地跑出隧道。

外面的雪似乎有些大了,ft坡上、树枝上落满了白茸茸的雪花。

女人醒了。

她揉了揉眼睛,惊喜地叫道:

“老公,雪下得好大,雪花真美。

”男人轻描淡写地说:

“这算什么,老家的雪比这漂亮多了。

女人撒起娇来,搂着男人的脖子说:

“老公,我想吃鸭脖。

“你就是个馋猫。

”男人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袋子,又拿出两瓶冰红茶。

女人像饿狼扑食一样自顾自地吃起来。

男人抬头看了看肖锦云,试探着问:

“大姐,你喝点儿水吧。

”肖锦云摇摇头说:

“谢谢,我不渴。

“喝点儿吧,坐了几个小时了。

”男人把水硬塞给肖锦云。

肖锦云推辞不过,只好接住。

她没有打开瓶子,只是怅然地望着窗外。

女人吃了几口,好像要吐的样子。

男人急忙拍着她的后背问:

“老婆,怎么了?

是不是吃得太猛了?

女人喝了口水,娇嗔地说:

“傻瓜,你要当爹了。

“真的?

!

”男人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一下子紧紧地抱住女人。

肖锦云听着他们的轻声私语,闭上了眼睛。

男人紧握着女人的手,温柔地说:

“你说,咱儿子长得像谁?

取什么名呢?

”女人说:

“我生的,当然像我。

姓也得跟我的。

男人不服气地说:

“凭什么?

孩子都跟爸爸的姓。

“既然跟爸爸的姓,那爸爸怎么不生呢?

”女人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

男人气呼呼地说:

“真是不可理喻。

小两口儿争吵完,都噘着嘴,相互不理睬。

肖锦云听他们吵完了,问道:

“刚结婚吧?

”男人说:

“是的,结婚半年。

媳妇还是个孩子,挺任性的。

肖锦云看着女人。

男人笑了笑,问道:

“大姐,你怎么一个人?

肖锦云长长地叹了口气说:

“我跟先生一起来的。

我先生是一名缉毒警察,常年奔走在边境线上。

我们结婚六年,先生第一次回家。

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

第5页(共10页)SD-KY

男人好奇地问:

“那你先生呢?

肖锦云指着怀里的包裹说:

“在这里。

他太累了,睡着了。

”男人瞪大眼睛怔怔地看着肖锦云半天:

“大姐,对不起。

”肖锦云微微一笑说:

“没什么。

“老公。

”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

男人把她揽进怀里。

火车进了一个小站,缓缓地停下了。

肖锦云说:

“我到站了。

”肖锦云抱着包裹下了

车。

不远处,两位老人等在风雪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肖锦云眼睛里流出一种不知喜忧的奇妙神色,脸上呈现出不知羡慕还是嫉妒的复杂表情,是因为丈夫的牺牲让她感到生活无助,人生茫然。

B.列车上的年轻夫妻,生活中虽有小小的争吵,更多的却是宠溺与关爱、温馨与甜蜜,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C.“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

”这里既写出女人深切感受到肖锦云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也暗含着她对自己幸福生活的重新认知。

D.“回家”一词意蕴丰富,既指肖锦云带着牺牲的丈夫回家,也暗示警察的牺牲换来了无数人能够回到温馨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单纯、率性、善良、内心充满幸福的新婚女子形象。

B.肖锦云一家是英勇牺牲的缉毒警察家庭的一个缩影,小说以小见大,突出主题,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C.小说尾段叙写了两位老人在风雪中等待儿子回家的情景,既呼应了题目,又增强了小说的悲凉色彩。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对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进行全知视角的叙述,细致地展现两对夫妻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8.“雪”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它的丰富内涵。

(4分)

9.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为什么?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第6页(共10页)SD-KY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

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

神宗立,召为翰林

学士、知通进银台司。

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

公著封还其命曰:

“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

”诏以告直付阁门。

公著又言:

“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

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帝谕之曰:

“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

言事故也。

”公著请不已,竞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

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

“尧、舜如此道乎?

”帝日:

“尧、舜岂不知?

”公著曰:

“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

对曰:

“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

”帝善其言。

未几,

同知枢密院事。

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囚试之,公著曰:

“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

”乃止。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

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

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

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

“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

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

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

”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

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

退谓同列曰:

“诛官所论,得失未足言。

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

”众莫不叹服。

(节选自《宋史·吕公著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D.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

B.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

C.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

D.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大辟等刑罚。

第7页(共10页)SD-KY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公著正直敢言。

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兴兵西夏后,唯有他敢于指出兴兵之害。

B.吕公著善于进谏。

在与神宗悠闲谈论时,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得到神宗认可。

C.吕公著识虑深敏。

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讨伐西夏,他立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D.吕公著重视吏治。

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端,指出提拔正直官员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帝谕之曰:

“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

”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2)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14.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为何替他说情?

请简要说明。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一贺新郎·杜子听凯歌刘克庄

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

叹几处、城危如卵。

元凯①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

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

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

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

也莫靠、长江能限。

不论周郎并幼度②,便仲尼、复起嗟微管③。

驰露布④,筑京观。

[注]①元凯:

泛指贤臣、才士。

②幼度:

东晋名将谢玄的字。

③微管:

代称管仲。

④露布:

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

B.上阕写琵琶蓦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示胡人再次侵汉,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D.下阕运用比拟,引用典故,赞扬杜子听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6.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抒情痛快淋漓,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

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6分)

第8页(共10页)SD-KY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证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

”,《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王维《ft居秋暝》中的“,”两句,描绘了翠竹青莲之中勤劳的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

(3)姚鼐《登泰ft记》中描写日观峰以西诸ft在晨曦映照下的色彩和形貌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九三六年夏天,我在青岛住了一个星期。

刚到青岛那天,我便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黄昏时候,火车渐渐地走得缓慢起来,火车窗外,①。

参差不齐的帆樯严密地排在海边。

太阳不见了,天上灰絮似的云影移动着。

天连水,水连天。

云翳在辽阔的天空中()成各式各样的形体:

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有的像层层叠叠的ft峰……”这是青岛海景给我的第一印象。

次日早晨,我迫不及待地去海边散步。

空气异常潮湿,在细雨蒙蒙的飘飞中,一出来,我的眼镜便被雨打湿了,简直分辨不出路径来。

终于走到海滨公园。

海上左岸的轮廓,比较分明,迤逦着一行行房舍,红顶黄墙堆积在绿树丛中,由海边()到高坡上。

ft峦起伏在灰色雾觳里面,景象极其迷蒙。

对面是一片镶嵌着绿林的小岛,左边海水茫茫,望不到涯涘。

有两三点帆影在海上起伏;远的模糊,②。

海水的呼啸,像深ft里万道瀑布的声音。

海面有()的波澜在摇动。

靠岸是一簇一簇的白沫似的巨浪,变化迅速,不可()。

有时像充满了愤怒,哗哗地抨击着海岸:

有时一小股一小股地跳上岩石来,又跳回去,比小孩子还活泼。

我沉醉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变换漫延一碧万顷捉摸B.变幻曼延一碧万顷捉摸C.变幻漫延一望无际琢磨D.变换曼延一望无际琢磨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有时抨击着海岸;有时涌上岩石,又退回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第9页(共10页)SD-KY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找出(只写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连贯。

(4分)

①“原生态”理念在食品领域的深入人心,②很多人对号称“纯天然”的生鲜奶乐此不疲。

③生鲜奶以“现挤”为宣传点,强调更有营养。

④其实,与经过加热杀菌的纯奶相比,⑤在营养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⑥生鲜奶如果消毒处理不完善,没有可靠的奶源,⑦很可能会导致有害细菌过高,危害人体,⑧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⑨所以最好不要直接饮用“生鲜奶”。

22.下面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片段,请概括出火神ft医院的三个特点。

每个特点不超过12

个字。

(5分)

火神ft医院作为一所传染病医院,防护措施近乎苛刻。

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及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和病人专用通道,严格避免交叉感染。

病房设计上,专用的隔离防护窗用于物品传递;内部压力低于外部的负压房间,避免病毒随气流流出。

覆盖整个院区的防渗膜确保污染物不会渗透到土壤水体中,雨水、污水经过两次氯气消毒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所有房间空气均经过消毒杀菌及高效过滤达标后才高空排放。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今年春节前后,“新冠”疫情肆虐。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冷漠、怯懦……也看到了人间的大爱、温暖、担当……

灾难是最好的教材,社会是最好的课堂。

疫情过后,向阳中学准备为高三学生举办一次特殊的成人礼活动,全校师生及全体高三学生家长参加。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围绕“成长”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感受与认识,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