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274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雪地里的小画家 2文档格式.docx

这节课主要让孩子学会朗读体验这一方法,懂得自主识字和与人交流,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阅读、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雪”是南方孩子难得见到的,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布置黑板(黑板上贴满“雪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下雪的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事先我布置学生观察小鸡、小狗、小猫、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这样也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事先播放课件,老师扮演冬爷爷说:

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了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

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

它们是谁?

出示贴图于黑板上。

这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读文,自主分层识字。

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即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又是一种激励手段。

要想把课文读得熟、演得好、就要先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

(出示生字)

(1)独立自主解决已认的字。

学生已经养成一种习惯。

对于认识的字,读一读,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表扬自己一下。

对于不认识的字先画个“?

”。

然后再给自己的同桌读一读、比一比,看谁不用老师教认的字多。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使孩子树立起认字的自信心、自豪感。

(2)小组合作解决认识的字。

低年级的孩子合作能力较差。

为了培养这一能力同时也为了提高识字效率,所以对于不认识的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合作小组都有4名成员构成,成员都有分工,小组长负责整个合作活动。

首先,小组长帮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记住要求认识的字,接着在“考一考”的环节中,各小组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用各种形式把字认牢。

(3)多种形式,自主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后,各小组都急于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这时可找几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认字的程度,有的小组可能派一名代表,有的小组可能一起读,也有的小组可能轮读。

总之,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

这时,可能有些小组没有参与,为了扩大参与面,可以同学们想办法比赛读。

有的同学可能想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读,也可能是男、女生对读。

这样参与面广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认的字也牢了。

(4)回到课文中识字。

识字不能脱离语言环境,最后再让孩子到文中识字,巩固识字的效果。

2、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对于低年级的课,我基本上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让孩子在读中悟,悟中知。

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音。

(2)学生小组内读文。

做到把课文读通,同时质疑解疑。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男女对读、指名读、评读等。

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书中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就会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精彩些,读给大家听,他们才会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在质疑时,我也尽量让学生相互解答,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从而解决“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等问题。

3、拓展延深。

在此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小画家除了能画“竹叶、梅花、月牙、枫叶”还能画什么?

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想象,同时还进行语言训练。

(三)分层作业,自主选择。

1、续编儿歌

看,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

(出示:

狮子、小鸟……)请你当回“小诗人”为他们编儿歌。

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有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2、请你完成一幅有关“雪景”的图画日记。

(四)小结:

体验成功,树立参与的自信。

成功是求知者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动力,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成功。

所以,在最后小结后,我让学生美美地读文成背文,展示给喜欢的小伙伴或者是老师,在让他们为你评一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训练以“趣”字贯穿,学生的创新火花将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板书设计: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图小狗图小鸭图小马图

(对应贴上脚印图)

竹叶图梅花图枫叶图月牙图

(黑板四周为“雪花”)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

小画家"

在雪地上"

画画"

的事。

"

们在雪地上留下不同的"

作品"

,而青蛙和他们不同,正在"

睡觉"

呢。

课文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

几、用、鱼"

3个字。

认识2个偏旁"

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竹叶、枫叶、梅花图片

   3、投影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冬天到了,小朋友们喜欢下雪天吗?

雪后,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些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

22、雪地里的小画家。

齐读课题

   3、讨论:

   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下雪后,地面上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走在上面会留下一串串的脚印)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小画家?

(年龄小,但画画本领很大的人。

   4、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呢?

它们画的画什么样呢?

我们来谈一谈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第一句

    ⑴看图,想象下雪时什么样?

    ⑵下雪了,小朋友们高兴吗?

小动物们要在雪地里画画,看到下雪,心情怎样?

(非常高兴)

    ⑶再读第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2、读第二句

     说说谁来到雪地里?

一群"

是什么意思?

     过渡:

一群小画家都有谁呀?

他们画了些什么呢?

(自己读一读第三句,小组讨论答案)

   3、读第三句

    ⑴提问:

一群小画家都有谁?

他们画了些什么?

    ⑵出示小动物在雪地上跑来跑去的投影片,再观察插图,看看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画的是不是与图片上的画很相像?

    ⑶谁再把第三句读一读?

要读清楚谁画的是什么?

    ⑷小动物们画了什么?

(教师引读,男女生对读)反复练习记住?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4、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

这群小画家是怎么画画的呀?

谁来读第四句话?

    ⑴指读第四句。

    ⑵小画家们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你是怎样理解的?

    ⑶演示活动投影片

  小结:

原来这是幅美丽的图画,就是小动物们走在雪地上,爪子或蹄子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呀!

    ⑷你们夸夸他们吧!

    ⑸齐读第四句话。

   5、师生分谈五、六句话

     师: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

他在洞里睡着啦

   ⑴提问:

青蛙为什么不到雪地里和小动物们一起画画呢?

(他在洞里睡着了)

    ⑵青蛙为什么躲在洞里睡觉呢?

     (学生讨论交流-青蛙是冬眠的动物)

    ⑶最后两句话一问一答,你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吗?

     指名读(指导)

   6、练读全文(配乐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指导背诵

   1、填空背课文

   2、独立背诵,同桌互背

   3、指名背,集体背

  五、小结

  六、想象思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

   读了这篇文,我们知道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趾形状不一样,还知道了青蛙冬天在洞里冬眠。

雨点儿说课稿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

“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

这精辟的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

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

下在就《雨点儿》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我把说课内容分成六个部分:

一、说教材

二、说目标

三、说学情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六、说板书设计

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雨点儿》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

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是: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3、课时建议: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可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读通读顺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感悟,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而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的。

为此,我按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条线,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制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

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科间的综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即一至二年级)的孩子,在阅读方面,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由此,我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美好。

如今,班上的学生已入学三个多月,学习了汉话拼音,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但读书时有唱读、断词破句的现象,轻声读得较重,朗读能力有利于提高。

他们年龄小,记忆力较强,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还较差,有意注意的时间还较短,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说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课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在此,本课我采用情境法、发现法、质疑法、朗读法,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同时,倡导从老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不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

为充分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教学开始,我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跟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并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一说,十分必要。

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导入新课后,我马上提了自读要求:

读准了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读通全文后,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带有拼音和去掉拼音的生字。

反馈检查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读。

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去独立掌握他们”。

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独立识字,为实现这个目的,紧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自主识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在第1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结合课件理解“数不清”和“飘落”,并依据课后作业的安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用“______从_______”的句式练习说话。

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是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耻,我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质疑,用“为什么”提个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小雨点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为什么大雨点要到没花没草的地方?

等问题在学生反馈时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

并通过学生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解疑,学生明白了,干旱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去了那儿,相信小雨点长大后,也会去帮大雨点的忙,使那儿长出更红的花、更绿的草。

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关心、友爱的情感。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取代了教师繁锁的讲解分析。

之后,我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现学生的个性,又一次得以张扬。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为此,我积极挖掘教材,确立第五自然段,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点段。

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么变化?

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课件再现美景。

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悟。

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再读:

……。

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此时,不生的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地识好字,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

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即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

具体的板书如下:

花红长更草绿

《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导入

1、猜谜:

小朋友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

”(雨)

2、大家都知道是雨,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大雨、小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

(板书课题并注音:

12、雨点儿)

谁来试着读读课题?

(指导读准轻声、儿化。

二、新授

这篇课文究竟讲了雨点儿的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读课文,喜欢的那一节多读几遍。

要求:

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

2、指名将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帮助正音纠错。

3、随着读文出示生字、生词认读。

三、看多媒体课件,学习课文。

1、第一节:

〈1〉〈播放多媒体图一〉你看见了什么?

看到雨点儿怎样?

〈很小、很多〉多到怎样?

〈数不清〉

〈2〉理解“数不清”,指导朗读第一节。

练习用“数不清”说话。

〈3〉“飘落”什么意思?

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飘落下来?

创设情景,练习用“飘落”说话:

秋天到了,风一吹,树上的叶子就飘落下来。

〈4〉齐读第一节。

2、第二、三、四节

〈1〉(播放多媒体图2)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

这时,半空中,一个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悄悄话来,让我们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

〈2〉大雨点儿要去哪儿?

小雨点儿要去哪儿?

(板画:

有花有草的地方,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3〉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大雨点和小雨点分别是怎么问的,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

指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

〈4〉分组读对话,指导读好疑问语气。

分男女生扮演大雨点,小雨点读对话。

3、第五节

〈1〉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想不想知道大雨点、小雨点去了那儿以后,那里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让我们去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吧!

(自由大声读课文,找一找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名说说有花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画)。

(配乐播放多媒体图三)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那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配乐播放多媒体图四:

荒地—有花有草)

〈4〉师:

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4、(看图三、图四)想象: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话。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雨点儿〉一课,知道了大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草更绿了;

小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儿就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你们喜欢雨点儿吗?

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五、作业设计:

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