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293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 善待乡村医生是文明社会的温度和远见Word文件下载.docx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意见》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调整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3月23日中国新闻网)

  村医是三级医疗体系中最基层的力量,也是离患者最近、了解患者病情最及时、实施急救措施的第一人。

因此,村医听起来很小,但起到的作用却至关重要的。

本次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这可谓给广大默默奉献在基层医疗一线的村医吃了枚定心丸,有力保障了基层医疗力量。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人口居住较为分散,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加之农村城镇化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村医所服务的群体在急剧减少。

导致村医的收入水平骤减。

从而在各地都有出现村医流失的现象,在自己的村子里根本找不到医生。

所以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城里医院跑,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城镇医院的就医压力,看病难、看病贵也相继出现。

  《意见》的出台,从制度层面上保障了村医的待遇水平。

在村医现有服务收入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直接补助、医疗培训、社会保障等多个层面,切实提高村医的待遇,让广大坚守在基层医疗战线的村医感受了希望、体会到了政府的关怀,因此能够提高广大村医的工作积极性,让基层留得住村医、让广大病患者能实现“小病不出村”。

  不可否认在许多农村地区,村医的医疗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和学历普遍偏低,医疗和卫生条件还不能基本达标,许多“土医生”还大量存在。

但是,往往就是这样一批力量,能够及时挽救当地群众的生命,为群众提供“价格便宜、服务周到、效果良好”的医疗服务。

笔者认为,针对这样一批未达标的医疗力量,国家也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对当地群众放映较好、医疗技术突出的“土医生”,就应该对其免费进行培训,加大医疗设备的投入,提高其医疗水平,从而进一步充实基层医疗力量,并纳入相关医疗报销范畴。

提高村医待遇是缓解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惠及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民生工程”,确保广大群众得到就近、便利、实惠、高效的医疗服务,才能确保“小病不出村”。

 

7月以来,河南省通许县连续曝出两起“村医集体辞职”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7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回应,国家卫健委已注意到有关报道并且高度重视,要求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立即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无论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都要调查清楚、立即整改,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乡村医生制度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基层医疗制度。

乡村医生是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往往将其和以前的“赤脚医生”联系起来。

相比于乡镇和县级医院的医生,乡村医生与所服务的村民朝夕相处、知根知底,可以随时随地、机动灵活地为村民提供最合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有了他们,村民小病、常见病的治疗就可以不出村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看病难”的问题,不仅方便群众,也符合“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医改大方向,有利于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乡村医生可以说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乡村医生事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发展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也提出多项措施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和水平。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

“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

但不可否认,很多政策落实不到位,该拨付的经费没有拨付,该给的补贴没有及时给,影响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

此次乡村医生集体辞职事件,也把他们工作生活的另一面呈现了出来,“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级拨款越来越多,到村医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工资发放不到位,上级层层克扣”、“有的村医‘生活不能自理’”等等。

虽然该县通报否定了所说的绝大多数问题,但也承认有关部门在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等资金方面存在迟延,影响了基层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许县乡村医生遇到的困难或许并不是孤立现象。

2019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7万人,这一数字比上一年下降了6.2万人。

人员流失的背后,待遇低极大可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乡村医生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同时,队伍不稳、待遇不高、保障不足等问题也是十分突出。

切实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发挥乡村医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有5.6亿多人,乡村医生在维护他们的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何保护好乡村医生的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一要从制度层面理顺关系,从体制机制等方面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

二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对基层医护人员的优惠政策,消除乡村医生不满,让村医更好地为农村居民的健康服务,从而为健康中国战略服务。

近日,河南省通许县朱砂镇36名村医的集体辞职信引发热议。

村医在辞职信里说:

“我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级拨款越来越多,到村医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工资发放不到位,上级层层克扣,现在我们村医已经生活不能自理。

  7月8日,通许县官方发布调查情况通报称:

村医的主要诉求是负担过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和基本药物补助资金拨付迟延。

村医反映的“报新农合要扣30%的报账款,5%的保证金”“基本药物价格成倍加价”等问题,均不存在。

  村医们反映的一系列问题,官方认为并不存在。

但公众再听一听他们的声音,也很重要。

事件或许画上了句号,但村医“集体辞职”引发的社会讨论不宜就此结束。

  村医们若真的都辞职了,农民去哪儿看病?

村医、村卫生室,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相似,承担着居民感冒发烧、头疼脑热、慢性病日常诊疗以及跌打损伤应急等最初级的医疗服务。

村卫生室若关门,农民大病小病全都去医院,患者不方便,医院也承受不了。

  在城市居民习惯到大医院看病的当下,村医对于满足农村医疗需求的重要性,恐怕只有农民最清楚;

村医承担的公共医疗任务之繁重、工作的辛苦与报酬的不对等,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通许县官方通报称,村医们反映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年年加码,村医工作不堪重负”的问题不存在。

即便不是“年年加码”,现有的负担是否足够沉重?

这依旧值得关注。

  网上曾有村医吐槽说,村医承担了太多的行政任务,比如村民慢性病随访、村民医疗信息档案与档案更新、预防宣传……繁重的基层公共卫生任务,与村委会、社区门前都挂着几十个职能牌子的情形如出一辙。

  2018年11月,人民网地方留言板上,某地一位村医给省委书记留言说:

自己在这个岗位8年了。

我们每个月500元的工资,在现在的社会真的无法生活!

也没有什么养老保险,我们以后怎么保障?

以后出路何在?

官方回复称,将千方百计增加乡村医生收入——这种官方表态,非常重要。

事实上,村医流失。

村卫生室荒废的现象,恐怕不是个别现象。

  如何稳定村医队伍,满足村医群体的合理诉求,显然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一项课题。

36名村医反映的问题即便不实,也不妨碍进一步讨论他们的某些诉求——在提高村医待遇方面,有关各方多作一些务实的努力。

村医待遇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在同一概念中,二者应得到同等重视。

因村民分散住在孤岛上,安徽省金寨县村医余家军19年来驾船随时出诊,风雨无阻。

他说,只要岛上还有一个人需要,就会坚守下去。

媒体的报道,引发人们纷纷对“孤岛村医”点赞的同时,也激起了社会各界对乡村医生、农村看病难问题的又一次讨论。

“身背药箱除疾病,越岭翻山雨里来。

”“孤岛村医”余家军放弃走出农村的机会,以非医非农的尴尬身份,19年摆渡于一座座孤岛之间,给四散的村民看病,成为百姓眼中的“最美医生”,他的故事何尝不是无数乡村医生的一个缩影。

一代代乡村医生付出的艰辛努力、秉持的济世情怀值得十里八乡,乃至全社会尊敬。

不过,也要看到,乡村医生依然是我国公共医疗保障的主要短板。

相对于农村巨大的医疗保障服务缺口,现有的乡村医生远远不够,而且乡村医生群体本身也面临着诊疗水平整体不高、队伍结构不合理和后继乏人等问题。

系统性解决农村百姓看病难,不能单靠乡村医生的情怀,还得靠更有力的制度保障作支撑。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百姓的期许,也是政府的责任。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大城市,而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还非常匮乏。

在公共医疗保障上,尤其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在哪里,公共医疗保障服务就应该有效覆盖到哪里,医疗资源就应该下沉到哪里。

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制度建设上作出努力。

比如对村医进行更系统的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把达到一定水平的乡村医生纳入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给予他们应有的身份和待遇;

再比如,选拔优秀医生到基层任职,实行县乡医院医生派驻到村制度,引导优秀医护人员到农村服务等,确保医疗服务有效、有力覆盖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时代需要不计个人得失的“王继才精神”,对余家军这样的最美村医,我们必须点赞。

我们要推崇并致敬“孤岛村医”余家军那种一心为百姓的情怀和精神,也要以更有力的制度托举这种情怀和精神,让它能够产生回响,持续不绝,造福百姓。

解决农村看病难,需要情怀驱动,更要有制度支撑,只有这样,健康中国路上,乡间百姓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7月9日召开的国家卫健委本月第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成为高频词。

相关负责人坦言,长期以来,卫生健康资源始终存在着资源总体不足、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农村贫困地区尤其突出,并表示将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等部署要求,以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三大主攻方向,力争到年底,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

  一定程度上说,乡村医疗“空白点”既是贫困地区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痛点,也是健康扶贫必须攻克的难点。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落实到健康扶贫工作上,就是要围绕乡村医疗“空白点”这样的突出问题,加大各方投入和保障力度,确保实现“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之内,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有保障”这一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标准和要求。

  乡村医疗“空白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历史欠账,也有因编制管理等机制不顺畅导致的人手紧张,还有地域偏远、自然条件差等客观因素。

然而,对于贫困地区群众来说,基层医疗服务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否则就有可能要面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困境。

围绕补足医疗“空白点”,国家卫健委提出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等举措,可以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明确了大方向。

一些省市近来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百医驻村”、“一村一医”人才战略、“一站式服务”等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首先要在投入保障和政策落实上下功夫。

应该看到,从中央到各省区市,无论是政策导向、财政支持还是工作推动,对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基层医疗保障工作都越来越重视,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

关键是如何将之落实到位。

此次发布会提到的、也是日前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情况是,因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级拨款越来越多,到村医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工资发放不到位”,个别地方一度出现“村医集体辞职”现象,这充分印证了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既要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地的督查检查工作,同时也要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力度。

  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还要在制度和服务供给的创新上下功夫。

当前,部分地区乡村医生“招不来、引不进、留不住、考不上”,是制约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的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为此,一些地方从体制机制上入手,通过加强交流培训、提升收入待遇等方式,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激励他们安心留下来,本质上就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

另外,包括广东在内的一些地方,试点利用5G新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手术,探索用AI医生辅助乡村医生诊断,则提供了在互联网时代以技术创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供给的新思路。

实现“病有所医”尤其是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是重大的社会关切,也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期待相关部门切实重视起来,及时总结经验,深入反思问题,尽快补足这块民生短板,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获得感。

村医集体辞职的背后,是基层医疗越来越受重视,但村医报酬、待遇却未得到相当的重视和提升。

近日,河南省通许县朱砂镇36名村医的集体辞职信引发关注。

辞职信称,“工资发放不到位,上级层层克扣,现在我们村医已经生活不能自理。

7月8日,新京报报道了通许县政府的情况通报。

通报称,村医所反映的“新农合要扣30%的报账款,5%的保证金”“基本药物价格成倍加价”“村医工作不堪重负”等问题不存在;

但承认了“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等资金方面存在延迟”。

从当地政府回应来看,除了延迟拨付补助以外,其他问题双方还秉持不同意见,目前该县大岗李乡28名乡村医生集体辞职报告又被曝出,对两起事件开封市卫健委已经介入,关于“克扣工资”“工作负担过重”等相关问题,还有赖于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认定。

但当地60多名村医接连辞职,无疑让舆论对这个原本边缘的“职业”提起了更多注意。

说村医是一种“职业”其实未必妥当。

因为受历史因素等影响,很多村医属于“半医半农”身份,他们并无正式编制,养老保险等也没有统一标准。

不少村医,生活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可能就是全部收入。

可以说,延迟发放补助也就等于切断了这些村医部分收入来源。

而根据回应,延迟的是整个上半年的补助——半年收入受影响,村医“难以自理”一说,虽有情绪化因素,倒也所言不虚。

与待遇的不稳定相对应的,很多村医的工作量却在“稳定上升”。

一方面,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基层医疗,“小病不出村”是理想状态。

这意味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很多工作,比如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登记造册与日常管理、孕情跟踪与服务、出院病人和新生儿随访、防疫和预防制度的落实、免费避孕药具和叶酸发放等,都需要最基层的村医来落实。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村落里都是老人和孩子留守,“一老一小”就医需求量大,又常常需要上门服务,这也加重了村医的负担。

同时,针对农村的日常诊疗,收费也越来越低,很多地方在农村已实现“一元看病”等优惠政策,村医提供了服务,补助却不能及时到位,如何能安心工作呢?

所以,村医集体辞职的背后是一个共性问题——基层医疗越来越受重视,但村医报酬、待遇却未得到相当的重视和提升。

那些村医在医术上或许不算高超,却对村民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是村民健康的守护者,也是实现“家门口看病”的重要力量,其作用不容低估。

根据其工作量确定合理的薪酬待遇、给予一定的养老保障;

理顺补助发放机制、减少中间环节的干预,确保村医按月足额领到相关补助;

如此才能保持基层医疗队伍的稳定。

近日,河南省通许县朱砂镇36名村医的集体辞职信曝光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信中称由于“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级拨款越来越多,到村医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工资发放不到位,上级层层克扣”等原因,导致村医生活难以为继。

此后,该县大岗李乡全体28名村医辞职报告再现网络。

村医待遇低、身份尴尬、社保方式不统一、人员老化和流失严重等现象,近年来屡见报端。

出现这些现象有历史原因,完全化解还需要时日。

比如,不少村医一直“半农半医”地生活在村里,有些还过了退休年龄,因此按全岗计酬、纳入编制内管理,不一定现实。

但村医待遇低等关键问题不能久拖不决,否则,村医辞职只是眼前可见的难题,就长远而言,还可能影响到年轻医生加入村医队伍的积极性。

村医辞职这件事反映的问题不少,但概括而言,都涉及待遇这个共同点。

从工作量上看,近年来村医的压力的确越来越大。

医改日益注重疾病早期预防和全过程干预,注重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2018年增加到人均55元的历史高位,且新增经费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用于加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这就意味着,村医的工作量将相应增加,其中,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预防、疫情早期监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家病人随访等,多由村医来完成。

为村医算算收入账,就会发现,村医的待遇,难以随工作量上升而对等增加。

村医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能向患者收费,只能从55元的人均投入中分到一定数量的补助。

村医向患者销售基本药物,也不能赚取差价,只能依靠政府发放基本药物补助。

换言之,由于国家针对村民看病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村医无法通过诊疗收费来增加收入,补贴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因此,即使这些补贴最终没有被克扣,哪怕仅是拨付延迟,也可能让村医短期内生活陷入困境。

医疗机构越小,资金周转能力就越弱。

村医不仅没有多大本钱,而且还靠着补贴过日子,回款滞后、拨付延迟,放在大医院或许问题不大,但放到基层,就可能导致政策下行时出现末端梗阻,国家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等好政策,将遭遇“最后一公里”的梗阻,责任下行,但权利没有一同下行。

在2018年国务院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提升到人均55元水平时,就预见性地要求地方政府要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由此看来,此次事件确有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因素。

村级医疗处于医疗体系最末端,医疗方面的许多基础性工作在村级完成,底层基石若出现松动,将会对整个医疗体系都构成影响,“家门口看病”失去依托,看病难更加难以化解。

近年来我国出现不少甘于奉献的好村医,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但医疗服务既需要依靠情怀,也需要实打实的物质保障。

关心所有村医,让他们不为生活发愁,方能在稳定现有村医队伍的基础上,吸引更多优秀医疗人才到农村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