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2967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BWord文件下载.docx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A.A

B.B

C.C

D.D

3.化学与我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洗洁精将盘子上的油洗掉,属于乳化现象

B.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天气

C.为了全民的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单质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4.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B.乙:

烧杯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后天平保持平衡,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C.丙:

自制气压计,用来探究气压随高度变化

D.丁:

探究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5.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小

B.不锈钢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C.部分浸入食盐水中的铁钉不易生锈

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6.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7.南昌市地铁轨道1号线建成将极大改善市区交通状况。

地铁轨道通常是由锰钢制成的,锰钢属于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物

8.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

CO2+3H2

CH3OH+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B.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C.氢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D.属于化合反应

9.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检验氢气纯度

点燃没有听到任何响声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12.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是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

铁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许多酶的合成,是身体内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在氧的运输及呼吸等许多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如图是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有关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 

C.属于金属元素

D.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g

13.下列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该固体是碳酸盐

在空气中加热除去碳粉中的杂质铜粉

粉末完全变黑

碳粉中杂质已除尽

向某固体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

试纸变蓝

该固体含铵根离子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

14.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

4

C.将50℃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30℃时,溶液质量减小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二、填空题

15.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制备ClO2可以采用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获得,此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氯气,并得到氯化钠溶液。

化学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

三、实验题

1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1)用该装置加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入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该装置还有多种用途:

用该装置可除去纯碱中混有的小苏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HCO3

Na2CO3+H2O+_____(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化学式)。

实验室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也用到了此装置,反应的现象是_____。

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需要将该装置进行改进,其改进的方法为_____。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能制氧气的呼吸面具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

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2Na2O2+2H2O═4NaOH+O2↑

②2Na2O2+2CO2═2Na2CO3+O2

(2)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同学们对用过一段时间后的面具中的固体成分产生兴趣。

[猜想与假设]

固体可能为:

①Na2CO3;

②NaOH和Na2CO3;

③Na2O2和Na2CO3;

④ 

为了确定用过一段时间后呼吸面具中的成分,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Ⅰ: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看到 

,证明固体中有Na2O2。

实验Ⅱ: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Ⅲ: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 

,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实验,有些同学认为其中有些不妥的结论。

(1)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Ⅱ并不能确定固体中含有Na2CO3。

如何改进此实验?

(2)还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Ⅲ也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其原因是:

1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CO2的收集和部分性质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A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2)若要B中的两个气体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氢气 

B氧气 

C空气

(3)往C试管中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表示石灰水中的溶质恰好完全沉淀。

(4)D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CO2,当打开分液漏斗①,滴入少量NaOH浓溶液,气球明显胀大,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气球恢复原状,应关闭分液漏斗①,打开分液漏斗②,滴入___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忽略滴入液体的体积)

(5)天然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形成的过程是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某一种物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化学方程式是:

CaCO3+CO2+X═Ca(HCO3)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19.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

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反应C→D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0.小杨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_____时,说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二)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的药品是NaOH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其中试剂丙是硫酸铜溶液,滴加丙观察到_____,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那么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大家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

(1)常温下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质/溶解性/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微溶

(2)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实验三)

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装置己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1)把注射器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把导管d移出澄清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_____,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此实验从_____的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六、计算题

21.如图是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图

(1)根据此图,当加入溶质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求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