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298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docx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 

 

一、银行的产生 

1 .银行的概念:

从宏观上说,它是商品和货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从微观上说,它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

 2 .货币经营业如何发展为银行业?

 

3 .现代银行产生的主要途径:

从货币经营业发展而来。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基础 

1 .中央银行的产生源于银行业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其产生的经济、理论基础。

经济基础:

 ( l )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银行业的发展。

 ( 2 )银行业的大发展,促进了中央银行的建立。

 

( 3 )政府需要建立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融通资金和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理论基础:

第一阶段(1694 一1914 年)一一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二阶段(一战以后一20 世纪60 年代末)― 凯恩斯主义。

                第三阶段(20 世纪70 年代之后)― 分权制衡。

  

三、中央银行产生发展的初期阶段 

1 .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是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2 .一般说来,享有货币权(单选)是具备了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

这是普通银行转变为中央银行的重要标志。

 

3 .初创时期成立的中央银行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瑞典国家银行和英格兰银行。

 瑞典银行:

世界上最早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但不是最早拥有“垄断货币发行权”。

 英格兰银行:

最早拥有“垄断货币发行权”; “银行的银行”;其它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美国中央银行的发展:

1 776 年一一美国第一银行;1816 年一一美国第二银行。

  

四、中央银行初期阶段的特点(多选、简述) 

中央银行由普通银行演变;实力最强的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开始行使的职能是政府的银行和发行的银行,后来才逐渐成为银行的银行;仍兼营商业银行业务;并不完全由政府出资,一般为私人银行或私人和政府合资的股份银行。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普遍推行阶段 

1 .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通过立法将其职能确立并确保其职能的实现,形成了中央银行制度。

 

2 .中央银行制度推行阶段发展的原因特点。

 

原因:

新国家的产生;来自国外的支持;重建币制的需要;货币发行的制度化。

特点:

为适

应政治、经济的客观需要而建立;活动重点在于稳定货币;中央银行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阶段 

1 .中央银行制度在推行阶段发展之后的变化。

 

2 .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阶段的特点:

国家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中央银行制度有了重大发展;中央银行成为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工具;货币政策运用向综合配套发展;各国中央银行加强了国际合作。

  

三、几个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 .英格兰银行建立和发展。

 

2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3 .日本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4 .欧洲中央银行的建立。

 

掌握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多选、简述)  

第三节 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银行1 .户部银行和交通银行。

2 .孙中山的广州中央银行。

3 .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

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二、新中国的中央银行 

1 .成立初期的中国人民银行的特点:

集中的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职能与商业银行职能并存;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举;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稳定金融物价。

 2 . 1953 年一1983 年中国人民银行的特点:

政企不分;职能萎缩。

 

3 . 1984 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的特点:

结束了中国人民银行双重职能的状况;有了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宏观金融调控手段;对金融的宏观调控逐渐由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手段,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是中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的基石。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与作用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地位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其特殊性表现在:

(多选) 

( l )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以调节宏观经济为己任; ( 2 )中央银行是监管金融业及其金融活动的机构; ( 3 )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4 )中央银行地位的特殊性。

  

二、中央银行的地位 

1 .根据各国中央银行法的规定,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模式的3 种类型:

独立性较强形态;独立性稍次形态;独立性较弱形态。

(多选) 2 .中央银行与财政的关系:

业务和资金关系;政策上的关系。

 

3 .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

(多选) ( l )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具有制约性; ( 2 )对其他金融机构具有监督管理职责; ( 3 )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按照中央银行承担的任务来划分,中央银行的职能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 

1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名词)

指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

 2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的特征:

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的垄断权。

 

3 .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4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理解含义)

(简述):

指中央银行经理国家金库业务,向政府提供信用,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监督金融机构,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并管理国家的黄金和外汇储备。

它主要执行以下职责: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财政金融顾问;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中央银行直接对政府贷款或代表政府在金融市场借款;中央银行代理政府进行黄金与外汇交易;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5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一般仅限于银行,其它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它不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不与企业或居民直接发生关系。

主要表现在: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最后贷款者;中央银行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的管理者;中央银行是全国票据清算中心。

  

二、按照中央银行的性质来划分,中央银行的职能为服务职能、监管职能和调控职能。

(论述:

三种职能如何协调配合共同作用) 

1 .中央银行服务职能:

以一个银行的身份提供金融服务。

 

2 .中央银行监管职能:

指中央银行的金融行政管理。

 

3 .中央银行调控职能:

指中央银行以国家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身份,通过金融手段,对全国的货币、信用活动进行有目的、有目标的调节和控制,进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其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作用  

一、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增长 

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的意义。

 

稳定币值的措施:

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对金融市场的管理。

  

二、调节信用,调节经济 

调节信用包括调节信用总量和调节信用结构。

(选择、简答)中央银行对信用总量和信用结构的调节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三、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集中清算既节约了现金使用,又节省了流通费用。

加速了银行间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周转;加速社会资金周转。

  

四、开展并推进国际金融的合作与交流 

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际金融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参加和推进国际金融合作交流的内容。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具有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共同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全国的金融业实施监管的特殊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依据中央银行职能的第二种分类方法,《 中国人民银行法》 概括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三大职能:

调节职能、监管职能、服务职能。

  

三、中国人民银行与各部门的关系 1 .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2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的关系(论述) 3 .中国人民银行与各商业银行的关系 

4 .中国人民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关系

 

第三章 中央银行法与中央银行制度   

 

第一节 中央银行法概述  

一、中央银行法的含义及其性质 

1 .中央银行法:

就是按照国家意志,规定有关调整中央银行的组织活动及其关系的法律规  

2 .中央银行法的性质:

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经济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中央银行法的主要内容(简述) 1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立法 2 .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立法 3 .中央银行的组织体系立法 4 .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立法 5 .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监管立法  

三、几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法 

1 .美国的中央银行法一一《 美国联邦储备法》 2 .新加坡准中央银行法―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 3 .中国的中央银行法一一《 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和资本所有权的类型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1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即采取总、分行制,分行是总行的下一级组织,总行和分行组成中央银行统一体。

 

2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在国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的中央银行机构。

 3 .多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在国内建立较多的中央银行机构。

 

4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与普通银行职能不分,国家设立一家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它同时又办理普通银行业务。

 

5 .准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内没有真正专业化的、具备完全职能的中央银行,而是由几个履行有限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组成一个准中央银行体系的制度形式。

 

6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把同一个货币联盟联系在一起,由参加这个联盟的国家共同建立中央银行,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7 .决定中央银行制度类型的主要因素: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和信用发达程度;国家政体。

  

二、中央银行资本所有权类型 1 .国家所有制的中央银行 2 .集体所有制的中央银行 3 .混合所有制的中央银行 4 .多国所有制的中央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资本额与资本结构 

中央银行的资本额与资本结构各个国家的规定不同。

 

掌握国家所有制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

混合所有制中央银行资本所有权的规定。

第三节 中央银行机构的组织形式  

一、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 

1 .最高权力机构集中掌握决策权和执行权的中央银行。

 

2 .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中央银行。

 

3 .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内部职能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1 .中央银行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

综合部门;特殊业务部门;一般业务部门。

 2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

单一型;分设型;混合型。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制度及其组织机构  

一、中国人民银行制度的变迁 

中国人民银行制度经历了复合型中国人民银行制度、“单一制一元式”中国人民银行制度。

  

二、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机构的改革 

1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按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并对其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 

2 .中国人民银行的决策机构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体制及其产生方式 

1 .《 中国人民银行法》 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体制及其产生方式。

 2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任务:

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指导和监督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年度增长规模;定期分析货币及经济形势;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分配原则;其它有关货币政策的事项。

 

3 .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职责:

领导、保证、管理、监督、协调。

2 .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基础货币等成为中国货币政策当前主要的中介目标。

(多选)   第五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及货币传导机制          

第一节 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1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基本内容(选择)   ( l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组成   ( 2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   

( 3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

作用的猛烈性   

2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控机制:

即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及银根的松紧情况,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进行相应地调节。

   3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产生于它的猛烈性特点。

   

  

二、再贴现政策   

1 .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

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对申请再贴现票据资格地规定;对再贴现规模的规定。

   

2 .再贴现政策的效果:

告示作用;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和超额准备金,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活动,从而对市场上的货币量进行调节;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具有充当最后贷款人,防止金融恐慌的作用。

   3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三、公开市场政策   

1 .公开市场政策的内容及其目的   2 .公开市场政策的特点与效果   3 .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二节 中央银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选)(简述)   1 .消费者信用控制   

含义(名词):

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的一种信用管理措施。

   

内容:

在消费者运用消费信用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时,规定首次付款的最低金融、偿还期限以及可购买消费品的种类。

   

中央银行运用消费者信用控制工具是为了规范和调控消费信用。

   2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含义(名词):

中央银行对使用贷款进行证券交易的活动加以控制。

   

内容:

中央银行依据金融市场状况,调高或调低法定保证金的比率,以此控制流入证券市场的资金数量。

   

中央银行运用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工具的效应。

   

3 .不动产信用控制   

含义(名词):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房地产贷款所规定的某些限制性措施。

   

内容:

规定不动产贷款的最高额度、分期付款的期限、首次付款的金额及还款条件等。

中央银行运用不动产信用控制工具的效应。

   4 .优惠利率   

优惠利率的含义(名词)   优惠利率的形式   

中央银行运用优惠利率目的及其效应     

二、直接信用控制   

含义(名词):

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的信用业务进行的干预和控制。

   

主要措施:

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最高限额、特种存款。

     

三、间接信用控制   含义(名词):

中央银行运用各种间接办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业务施加影响的一种控制手     

主要措施: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金融检查、公开宣传。

     

第三节 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1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建立、调节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   

  

二、再贴现政策   

1 .再贴现政策的建立、调节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再贴现政策的改革     

三、公开市场政策   

1 .公开市场政策的建立、调节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公开市场政策的改革     

四、再贷款政策   

1 .再贷款政策的内容与类型   2 .再贷款政策的变化与改革     

五、利率政策   

1 .利率政策的含义及其内容   2 .计划利率的弊端   

3 .利率体制的改革(论述)   

  

六、其他政策工具   

窗口指导、直接干预、消费者信用控制等。

   

第四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原理   1 .货币政策的传导环节和内容     

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工具     

经济变量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形式   

  

二、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论述)   

1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传导环节方面   ( 2 )传导效果方面   

 2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措施

第六章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负债业务 

资产项目:

 

1.国外资产:

包括黄金储备.中央银行持有的可自由兑换外汇.地区货币合作基金.不可自由兑换的外汇.国库中的国外资产.其他官方的国外资产.对外国政府和外因金融机构的贷款.未在别处列出的其他官方国外资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持有额等。

 

2.国内资产:

包括对中央政府的债权.对地方各级政府的债权.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对非金融政府企业的债权.对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的债权。

 

负债项目:

1.储备货币;2.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3.发行债券;4.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5.对外负债.6.中央政府存款;7.对等基金;8.政府贷款基金;9.资本项目;10.其他项目 

货币发行:

两层含义一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在回笼的数量。

 

货币的经济发行:

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的流通量。

 

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原则P157,3条:

 1.垄断发行的原则:

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由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保证国内通货形式统一,以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高效率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2.信用保证原则:

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外汇.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

 3.弹性原则:

指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使货币发行动态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使货币发行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既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通货紧缩和经济溃退,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须以黄金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黄金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

目前主要有五种 

准备构成:

现金准备.证券准备 

货币发行准备金比率:

指用做货币发行的准备与货币发行量之间的比率。

 100%的证券准备称为“发行抵押”制度。

 

1.现金准备发行制:

指货币的发行必须以100%的包括黄金.外汇等在内的现金作为准备。

(防止过度发行但易造成货币发行缺乏弹性) 

2.证券保证准备制:

指货币发行必须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作为发行准备。

(要求中央银行有较高的操作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并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与之匹配) 

3.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制:

指增加发行的货币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国家对超过法宝现金准备部分的发行课征超额发行税;如果现金回笼或准备增加,且达到规定比例时,国家名征发行税。

(该制度可以限制中央银行过度发行货币) 

4.证券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指在规定的一定发行额内,可全部用规定证券作为发行准备,但超过限额的发行,都必须以十足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

(该制度有利于限制货币的财政性发行,但弹性较低) 

5.比例准备制:

指规定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有价证券各占多大比例的制度。

(能克服现金准备发行制度缺乏弹性的缺点和证券保证准备制难于控制的缺点,但是各种资产的比例往往难以确定) 

美国发行制度的基本内容:

P160 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

1.存款动机的特殊性。

(出于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需要,动机非盈利性)2.存款原则特殊性。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有一定的强制性)3.存款对象的特殊性。

(中央银行只针对金融机构.政府.外国和特定机构吸收存款)4.存款当事人关系的特殊性,(中央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是非完全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 

存款业务与三大职能的关系P165 存款准备金:

是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由三部分组成:

自存准备(营业所需库存现金).法定准备金(依法提取并转存中央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而提取).超额准备金(满足清算债务所需)。

 

存款准备金业务的基本内容:

1.存款准备金比率;2.按照存款的类别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3.按照金融机构种类.信用创造能力不同规定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4.规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幅度;5.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的内容;6.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是存款准备金业务操作的核心,平均余额法和期末余额法。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第二种方法)和缴存的基期(当期准备金账户制.前期准备金账户制)。

 

当期准备金账户制:

指一个结算期的法宝存款准备金以当期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基础。

 

前期准备金账户制:

指一个结算期的法宝存款准备金以前一个或前两个结算期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基础。

 国库:

是国家金库的简称。

两种基本国库制度:

委托国库制和独立国库制 委托国库制:

指国家不单独设立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托银行(主要是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

美.英.我国 

独立国库制:

国家特设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职能机构,专门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工作。

 

中央银行办理国库存款业务的意义:

P169 

特种存款:

指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以及银根松紧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存款的方式向这些机构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形成的存款。

特点P171:

非常规性.对象特定性.存款期限短.强制性。

 中央银行发行债券的目的:

P172 中央银行的对外负债业务主要包括:

从国外银行借款.对外国中央银行的负债.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在国外发行的中央银行债券等。

 

目的:

1.为了平衡国际收支;2.为了维持本币汇率的稳定;3.为了应付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

 

人民币发行的程序:

1.人民币发行计划的提出和审批;2.中央银行内设的发行库办理发行业务和保管发行基金,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人民币发行库,在其分支机构设立分支库。

3.按照常规做法,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库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库联合起来才能实现人民币的投放与回笼;4.按照货币流通和人民币币值改革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残损的人民币组织兑换.回收和销毁。

 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再贴现业务:

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中央银行的贷款业务:

指中央银行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的形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进行的贷款。

 种类:

按方式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按对象分为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对政府的贷款.其他贷款(非金融部门.国外)。

 

中央银行贷款业务的基本原则:

不以盈利为目的(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以短期贷款为主(必须保持其资产的高度流动性);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控制对政府的贷款额度和期限)。

 

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

指一国中央银行在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短期公债和中央银行票据,目的在于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进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或市场利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形式:

直接买卖.附回购协议的买卖。

 

中央银行银行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比较:

 

两者共同:

1.(二者)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2.针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和发放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引起合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反之,中央银行卖出证券同收加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减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收缩。

3.针对融资效果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与中央银行贷款一样,都是以自己创造的负债去扩大自己的资产,而卖出证券则相当于收回贷款。

 两者不同:

1.形成资产的流动性不同(证券高);2.获得的收益形式不同(利息收入和价差收益);3.对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要求不同(证券高);4.主动性不同(证券主动);5.灵活性不同(证券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