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61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爱农民工子女.docx

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爱农民工子女,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终将挑起历史的重任。

联合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指出:

“儿童的幸福需要最高一级的政治行动。

”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本书——《不一样的童年》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突现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记述这些孩子“不一样的童年”,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的严重关切。

 

  

 漫画/ 唐春成

  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的严重关切。

记者在河南省西华县采访时,不少乡亲都告诉记者,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意再外出的主要原因。

(近日《广州日报》)

  5800万留守儿童,如风筝的线,牵住了外出农民工的心。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娃再跟我一样,宁愿少挣点,也要培养好他!

”这话喊出了农民工不愿意外出的心声。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想必不会有父母愿意和孩子“两地分居”。

其实,如果孩子因缺乏管教而被“毁”掉,自己赚再多的钱又有何用?

回家、在家也就成为农民工义无反顾的选择。

  减少留守儿童,要么父母不外出,在家乡就业;要么将孩子带到城市里去。

而城市想要吸引农民工,减少“用工荒”,看起来,必须要先吸引农民工的孩子。

然而,当下,在许多城市,农民工的孩子又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待遇呢?

大多数时候,没有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教学条件。

  留守儿童难题,其实是农民工权益受损的一个方面。

必须认识到,很多时候,农民工在城市里生活感受不到应有的尊严。

与此同时,他们在家乡就业,收入可能会少点,但他们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孩子不再孤单,孩子的学习生活也能够照料。

这样,孩子的幸福就有了保障。

两权相遇取其重,农民工用脚投票不再外出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应该看到,“用工荒”是个复杂的问题,而5800万留守儿童是农民工最“柔软”部分。

善待农民工,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善待农民工,不妨先从关心农民工孩子的教育做起。

妥善解决5800万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是对农民工的留心之举。

唯其如此,农民工的脚步才会放心地迈向城市。

 

当过亿的农民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涌入城市寻求他们的淘金梦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也随父母来到城市,但他们受教育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

  儿童失学辍学: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沉重现实

  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超过1亿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人。

处于学龄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中有相当部分处于失学或辍学状态。

造成农民工子女失学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失学,一种是被动失学。

前者主要来自农民工自身,如父母整天忙于生计,无法顾及子女的学习,因而忽视了子女教育,有的父母还有意识地把子女留在家里做家务或者给自己的生意做帮手。

后者主要有经济原因等,如学费太高难以承受,或者由于父母经常流动,居无定所,不得已中断学业。

当然,流入地不重视,不能创造良好的农民工子女就学条件也是重要原因。

  农民工子女失学问题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

首先,农民工通过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着巨大的财富,然而他们的子女却很难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公共义务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离均衡发展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其次,农民工子女失学问题得不到解决,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我国每年新增上百万15岁以下的文盲,这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是非常不利的。

再次,由于年纪很小,缺乏鉴别能力,一些失学的农民工子女极易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从而形成新的社会隐患。

高额费用:

农民工不能承受之重

  尽管农民工多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然而由于城市的教育体制没有为农民工子女教育留出空间,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如果要选择就读公办学校,就要付出高昂的费用。

在实行“一费制”及限制高收费的条件下,城市公办学校往往以各种理由少收甚至拒收农民工子女,也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滥收费行为。

公办小学如果接收外来人口的子女上学,在正常的学杂费之外,一般要加收较高的借读费和赞助费。

面对高额的门槛费,公办学校于农民工而言可以说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民工子弟学校:

农民工子女无奈的选择

  如今,大多数农民工也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认为“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

由于高额的教育费用将大部分民工子女挡在了公办学校的门外,而城市正规的民办学校通常又是“贵族学校”,农民工只能无奈地选择一些专门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学费相对低廉的民工子弟学校供子女上学。

但是这类学校通常游离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之外,连起码的硬件都不全。

这些民工子弟学校常常是由流动人口自发筹集资金开办的,由于资金的短缺且以盈利为目的,使“非法”、“简陋”从一开始就成为大多数民工子弟学校共有的代名词,办学条件极差,多是租借廉价民居、闲置厂房、破旧仓库等作教室,常常设在城乡结合部,没有正式的教室、桌子、椅子,更不用说体育、音乐设施了。

这些学校的师资状况也让人担忧:

常常是一个老师兼任多门课程,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个教师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同时,教师的素质也比较差,除少数曾在家乡当过教师,大部分是“转岗”而来。

这样的办学条件,学校当然不可能得到国家的审批和认可,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地下学校”。

在这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农民工子女很难受到正常的教育。

农民工子女求学:

路在哪里?

本该上学的年纪,可是他们却是如此......

  

 

 

 

图片中的这个小女孩儿只有6岁,本该是上学的年纪,可她还是跟在打工的父母身边一起经历着打工的人生生活,图片中的另一个身影就是小女孩儿的父亲,父亲几乎没有时间去照看自己的女儿,小女孩儿也就一个人一直在玩耍,这个小女孩儿给了我内心好多的感伤!

看她那身衣服,裤子上那么多的洞,手里拿着我给她的橘子,虽然我叮嘱这样吃不卫生,可是她依旧坐在地上吃了起来,让你流出心酸的眼泪!

  

用下巴夹住我给她的橘子,双眼看着我的镜头,那双眼睛是那么的清澈深邃!

 

用她稚嫩的小手掰着橘子的瞬间依旧看着我的相机镜头!

  

 

他们的卫生条件也没有保障,小女孩儿用很脏的小手拿着橘子吃了起来,尽管我叮嘱她现在不要吃,可是她依旧坐在地上吃了起来,我不知道那橘子是酸是甜,也许甜在她的心里吧!

(看图片左下角她的裤

子)

  

 

生源竞争异常激烈、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学校收支出现亏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市几所民工子女学校的负责人坦言办学压力大,但为了民工子女的素质教育,他们仍在苦苦支撑着——生源竞争异常激烈、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学校收支出现亏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市几所民工子女学校的负责人坦言办学压力大,但为了民工子女的素质教育,他们仍在苦苦支撑着——

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

  

    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具体反映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

他们的就学渠道主要有:

第一,在公立中小学借读。

第二,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

第三,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

第四,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

第五,在家乡学校接受教育。

抽样调查显示有65%的适龄儿童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的父母亲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处在教育的边缘地位。

第六,部分农民工子女失学或辍学。

    2、就学过程不平等

    第一,与城市孩子同处一校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必须比城市孩子多缴纳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要低很多。

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公立学校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类是城市中基础薄弱的学校,二是城郊的乡镇学校。

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经常是“插班”或者是被‘单独编班”。

由于户口不在当地,经济条件薄弱,常被公办学校的城市学生排斥;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理;由于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甚至无机会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三好学生”的评选和一些体育竞赛;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往往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甚至剥夺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短缺,且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降到最低,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设备奇缺、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弱以及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等。

所以农民工子女尽管有学可上,享受的依然是比公办学校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还有比较严重的城市本位观念,不但不落实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学校进行财政补贴,改善教学环境,反而以地区、部门利益为重,动辄以办学规模太小、条件太差等不合规范为理由将学校关闭,不给予其合法的办学地位,全然不顾流离失所的学生。

  

    二、和谐氛围中潜伏着不和谐因素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格局隐患

    长期的城乡隔阂,使处于同一个班的城乡两地孩子的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话语体系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农民工子女极易受到城市孩子的排斥,甚至是冷嘲热讽;由于父母的工作流动性大,他们也经常跟着流动,导致他们经常缺课,成绩不理想。

所以农民工子女普遍自卑、自我评价偏低,产生自闭、强迫症、心理不平衡、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对社会的对立感、仇恨感。

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不良的心理问题极易诱发心理危机,到了一定程度,还会出现反社会行为,破坏社会的稳定。

那些经常随父母流动的农民工子女,多数最终还是会失学,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

因为不能受到应有的教育,无法在走上社会之前获得谋生的基本技能,这些人就很难有效地参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建设。

对整个社会来说,在市场经条件下,人们接受教育的差距对应着收入的差距,教育不公平的发展会使收入不公平形成恶性循环,恶化社会的利益格局,埋下城乡、地区、阶层之间人际关系紧张的隐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背道而驰。

    2、留守女童问题

    第一,情感依存缺失与道德滑坡。

    长期见不着父母,或“寄人篱下”,造成留守女童情感依存缺位,性格柔弱内向、自卑,逆反心理强,甚至怨恨父母;对社会失望、恐惧,变得孤僻,甚至情感转移,从而出现情感错位导致行为出轨。

道德监管的家庭缺位使有的女童在生活中我行我素,对不良习气接受力强。

留守女童多数成绩不理想;有很多早早结束学业。

这些提早结束学业的女童,她们有的在家帮做农活;有的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从事一些服务行业的工作;有的甚至成为色情业从业者,当三陪女和卖淫女,成为法制社会的一个赘瘤。

这些未来的母亲由于不能受到应有的素质教育,造成社会人才培养中家庭教育的恶性循环。

    第二,易成性侵犯对象。

    性监护缺位以及性安全防范教育的滞后导致女童自我防护意识缺乏;思想、文化、法制教育落后等因素造成农村的治安局势尚不稳定,具有安全隐患;再加上农村地域宽阔、人烟稀少的地理环境和偏僻的居住环境,犯罪分子会轻易利用这些因素,使得农村留守女童极易受到性侵害。

农民工子女学校现状

市区文华路西侧的民工子女学校桐川小学学生人数为600人,按每人每年800元计算,一年的总收入为48万元,20余名教师一年的工资约为30万元,房租费15万元,加上3辆接送学生的中巴车每年8万余元的开销,学校一年净亏四五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学校后勤、打杂员工的工资和水电费。

面对日益巨大的生存压力,学校负责人刘开林说,只有把办学当成一种事业来做,才能苦苦支撑下去,如果是为了钱,学校早就垮掉了。

  采访对象:

刘开林,桐川小学负责人

  学校面临的困难:

收支出现亏损,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民工子女学校说实在其实就像一个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学校所有的经费都要在有限的学费中支取,有些人总以为我们办学校是为了赚钱,但如果是为了钱,这个学校恐怕早已经垮掉了。

”刘开林说,他2004年接手该校以来,四五年间已流失了200余名学生,学校的收支出现严重倾斜,每年都要亏损四五万元以上。

  今年才26岁的刘开林,是在他21岁那年接手桐川小学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把一所仅有几十名学生的学校在第二年就扩充到了几百人。

接手的第一年,学校经营状况还算可以,收取的学费正好用于教职员工的工资发放与房租、水电费,但接下来几年,由于学生学费欠款较多,他几乎每年都要把经营副业赚得的钱贴进去。

刘开林说,每个学期学生的学费欠款都要好几万元。

据他所知,另外一些民工子女学校有的欠学费10多万元。

刘开林清楚地记得,2007年,他私人贴补在学校的经费达到了15万元。

  怎么会出现这种拖欠学费的状况?

学生家长连一年800元的学费都交不起?

面对这个问题,刘开林苦笑着说,在该校读书的学生家里一般都有几个子女,而且大部分家长收入微薄,除去一家的开销,一年结余没多少,拖欠学费是正常现象。

  据该校一些教师介绍,全校共有17个班,电脑30台,按课程安排每个班每周有两节电脑课,但由于人多、电脑少,实际上每人一周仅能上一节电脑课。

初一、初二、初三各有一个班,能够供学生做实验的器材严重缺乏,更别说实验室了,现在每个教室安装的电视机可说是民工子女学校中最好的设备了。

  据了解,桐川小学发放给教师的平均工资为1.5万元一年,这在民工子女学校中已经算高了,即使这样,该校教师流动性仍然非常大。

据刘开林介绍,每个学期该校教师的流动人数要超过一半左右,学校不得不招进新教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刘开林直言不讳地说,因为工资待遇问题。

“到我们这种学校来教书的,都是些学校刚毕业或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有工作经验或是学历较高的人员对工资的期望值是民工子女学校满足不了的。

”因此,有的教师只是把那儿作为一块跳脚石。

据说有所民工子女学校的班级中,一个学期就换了6任班主任。

  亏钱还要苦苦支撑着把学校办下去,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傻干,但刘开林说,他已经把经营学校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来改变外来人员的孩子素质低的现状,他要把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素质当成人生一件大事。

  采访对象:

陈怀章,文华学校负责人

  学校面临的困难:

生源竞争异常激烈,学校每年都要“搬家”

  文华路上另一所民工子女学校——文华学校的负责人陈怀章,在桐乡办校已10余年。

他认为每年的寒暑假是像他这样的民工子女学校负责人最难熬的日子,为下一学期的学生生源问题发愁。

  为了尽可能多招学生,每个学期开学前该校都会安排一辆安装了大喇叭的宣传车,整天满大街地宣传。

此外,有时晚上学校还组织教师到市区农民新村的出租房挨家挨户地敲门招生。

据陈怀章介绍,仅市区文华路上就有4所民工子女学校,每次招生时都会有超过5所学校的招生人员围坐在一个农民小区里招生,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招生时几乎所有的‘招数’都用上了,只差跟竞争对手‘动武’了。

  据了解,文华学校总共有学生800余人,一年的学费收入在65万元左右,而每年的开支也近这个数。

陈怀章说,民营学校学生人数要在800人左右才有可能正常经营,少于这个人数就会亏本,他在前几年的经营中略有盈利,但是这些盈利经过6次“搬家”后花得一分不剩了。

“前几年学校每年的生源都在逐步增加,原租的校舍已经容纳不下,只能换租更大的校舍,这10多年来学校搬了6次家,每次‘搬家’的花费都在10万元以上。

  陈怀章说,如果只是为了赚钱,他也可以不搬家,但他不忍心把那些外来人员子女拒之门外,不管怎样,让孩子有书读才是硬道理,民工子女做人的尊严、受教育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

尽管他们来自贫穷的农村,尽管他们在城市的边缘徘徊。

陈怀章在与学生长时间的接触交流中发现,这群孩子比谁都渴望捍卫受教育的权利。

在高考成了“跳出农门”的主要通道、在目睹了父辈在城市里遭受不平等竞争、在对市民生活方式的渴望中,他们更坚信:

知识和技能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有力武器!

  采访后记:

在对几所民工子女学校负责人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他们的生存现状和生存压力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有些学校负责人甚至靠借高利贷来支付教师工资。

这些民工子女学校,除了经费紧张、办学条件差、招生压力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外,最大的隐患还是“办不下去一走了之”。

市区的民工子女学校中,有好几所曾经被转让过,有的甚至几度易主,原因就是实在办不下去了,还有一所学校竟被“卖”掉了,300余名学生全部分流到其他的学校。

城市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民工子女”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打工而随亲人进城到暂住地读书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

浩浩荡荡的进城务工潮造成许多农民工家庭的孩子短期或长期隐性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

民工子女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副产品。

现阶段我国城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太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上农民工大多从事体力活,工作时间长,工作不稳定整日为生计奔波劳碌,根本无暇顾及孩子。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民工子女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

这对民工子女学生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那么,民工子女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如何?

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又将如何教育他们呢?

一、“民工子女”的一组数据  据国家统计数据,深圳人口超过1千万,而常住户口只有2百多万。

我们巴中市1992年常住人口只有3万,截止2007年8月,常住人口超过18万,流动人口超过13万。

这些新增人口中农民工及其子女占有相当比例。

我校是巴中市科技园区内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全校3640名学生中,随父、母务工进城在暂住地就读的学生就有2101人,占全校学生数的59%(其中有219名学生是其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在城里买了房后为生活继续去打工,安置子女在城市读书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孩子)。

暂住生活在3年以上的占70%,有的甚至长达9年以上。

为了摸清这些“民工子女”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校对2101名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几组数据。

1、71%的学生承认经常跟监护人顶嘴,理由主要有监护人唠叨和不被监护人理解,二项合计占80%。

2、72%的民工子女在心烦时不向监护人诉说,选择藏在心里,或偷偷哭一场。

3、超过8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家庭里生活感到很孤独。

4、79%的学生承认曾经说过谎。

5、84%的学生认为自己与真正的城市市民子女难以沟通,群体界线分明。

二、“民工子女”的心理现状分析  1、性格缺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而由于学生父母长期忙于打工、经商,与子女感情联系较少,有的甚至多年未与孩子交流,或很难与子女交流,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而作为监护人通常不管或管不了、不会管,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2、情感缺失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民工子女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

由于进城务工的父母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在家有闲频度极低,与子女情感沟通少,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两星期谈一次话;有的一年到学校不到一两次,有的甚至3、5年都没有与老师见过面,对孩子的情况漠不关心。

当孩子想找父母的时候找不到或者碍于情感的隔膜拼命克制,使许多民工孩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民工子女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

   3、行为偏差由于忙于生计,孩子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民工子女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4、学习困难进城务工潮使许多民工孩子间接失去了监护人,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位,因为打工艰辛,农民工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很少对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辅导,一旦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也无法给其释疑解难;如果是隔代监护的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

因此,“民工子女”的学习教育,一般要比城市市民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教育要差一些,有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困难重重。

在我们调查的2101名“民工子女”中,有32%的学习成绩较差,31%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24%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13%的学习成绩优秀。

学校上学期流动75人,在这些流动学生中间,仅有5%的学生是因家庭经济原因而重回乡下的,“民工子女”占了很大的比例   5、价值错位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进城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部分进城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有部分父母们终日奔波劳碌,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一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进城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6、心理障碍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里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社交恐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