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67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docx

乐山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

创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方案

一、学校概况

乐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由乐昌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于1985年,1990年被评为韶关市重点职业学校,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学校,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2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星火计划学校,2005年被确定为广东省机电专业骨干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人,学历教育班61个,在校学生3383人,非学历教育年均培训2300人。

学校地处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的乐昌市,是粤、湘、赣三省交界处,也是粤北地区发展建设较快、规模较大、环境较好、质量较高的唯一一所不在城区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乐昌市自然资源丰富,教育基础雄厚,人口近50多万,每年初中毕业生近1万人,作为全市唯一的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供人力资源的重任,肩负着全市就业再就业培训的重任,肩负着粤北贫困山区职教扶贫农村脱贫奔康的重任。

二、办学方向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职业教育必须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以技能为本位,以培养大批经济建设实用型人才为重点,以特色谋发展,以改革促发展,紧紧抓拄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功能、全方位办学,学校办学形式灵活,是一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专业培训与市场需求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集职业需求预测、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升学就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

走校校联办、校企联办等多种办学路子。

实行“订单式”培养,落实学分制弹性学制,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

学校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现已逐步形成了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就业有本领、升学有机会的符合乐昌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新体系。

三、办学条件

1、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4人,均具有本科学历,都已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其中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均为中学高级教师。

都已参加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校长研修班或岗位培训班,具有20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从事职业教育工作10多年的经历,有很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对当地社会及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有很强的社会活动和协调能力。

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发扬民主、勤政廉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很强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群众中威望高,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保证了学校的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2、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人,兼职教师22人,其中专任教师136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123人,研究生10人,高级职称28人,文化课教师43人,专业理论课教师48人,实习指导教师45人。

双师型教师达85%。

实习指导教师93%具有高级技能等级证书。

韶关市级名校长1人,乐昌市级名教师2人,12年来,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50多人,省级专业教师考官28人,专业教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专业理论扎实、实操能力强。

具有一批教学骨干教师成为全国、全省、全市的学科专业学术人员参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

2005年广东省首届专业教师技能竞赛,韶关市数控专业代表队4名选手3名来自我校,其中,一位教师获二等奖,二位教师获三等奖。

2006年全省第二届专业教师技能竞赛,韶关市《电气设备(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代表队5名选手4名出自乐昌职中,在与全省各市代表队的竞逐中力杰群雄,获团体二等奖。

其中1人获个人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

主干专业带头人均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担任,教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具有承担省级或国家级实验课题研究的能力。

例如,机电专业承担了《被忽视的〈机械制图〉实验——切制泥型》国家级实验课题研究获二等奖。

教师具有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学校设有教师多媒课件制作室,正在推行“无纸办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课。

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占教师总数的11%。

另外,学校每年安排1名教师党员到贫困村委会驻村工作锻炼,2名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20名教师随同工学结合的学生到企业去实践,学校制定了教师培养计划,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高等院校参加省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或到农村、企业去实践锻炼。

打造了一支能吃苦耐劳、立足和热心山区职业教育事业、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业务精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3、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510亩,建筑面积5.61万平方米。

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雅,生活区、教学区、实习区、运动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合适安全。

学校有一幢教学楼,一幢科学楼,一幢实训楼,一幢实训综合大楼一幢图书楼,一幢学生食堂,四幢学生宿舍,三幢实训车间。

有400米环形4跑道的运动场、足球场1个,篮球场5个,排球场2个,乒乓球场10个,羽毛球场10个,还有体操房1间,体育设施能够满足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需要。

校园宽广,绿树成荫,绿化、美化、净化和道路硬化好,设有一个文化生活广场。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来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按时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使之成为学生获取文化食粮的重要场所。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刊等进行广泛的校园文化宣传,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此外还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经常组织师生和班际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书画比赛等,充分利用“国庆”节、“五·四”青年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校运会等举行文体艺术活动,将校园文化推向高潮。

4、教学设施。

学校的教学设施完备,价值1700多万元,信息化程度高,拥有P42.0G以上品牌计算机652台,共有8间多功能计算机室,5间多媒体电教室,并以实训中心为依托,建立了校园网、局域网,校园网覆盖学校各处(室),教师办公室、电教室、计算机室、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

并依托校园网建立了学分管理系统和实行了“一卡通”智能管理,对全校师生的考勤管理、图书借阅、计算机使用、食堂销售等实行IC卡管理,使学校管理科学、规范。

学校还建立了网上学生评价教师和教师给学生写评语等。

因此,校园网为我校的教学、管理、实训等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有一栋图书楼,藏书10.3万册,其中印刷图书7.3万册,电子图书4万册,杂志报刊150种,学校设有40个座位的教师阅览室,180个座位的学生阅览室,5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能上网查阅资料。

大大丰富了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学校2002年被确立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

实验、实训场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

校内实验、实习设备设施齐全,先进程度较高。

拥有数控加工实训车间、钳工实训车间、机加工实训车间、PLC实训车间、普通车工实训车间、焊工实训车间、机械折装实训车间、汽修车间、制冷车间、电梯教学实训室、通用电力拖动技能实训室、电气线路安装实训室、机床电路实训室、机械原理模拟室、家电维修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工实验室、制图室、语音室、电子考证室、电工考证室、微机数控加工仿真室、Pro/E室、微机CAD/CAM室、财会模拟实训室等36间实验实训车间和专业教室。

能满足各专业实训、实习的需要,各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开出率达100%。

此外,学校还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如光宝集团、三菱电机、韶关钢铁集团、深圳华盛集团、东莞华兴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5、专业设置。

学校非常重视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使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要。

学校开设了机电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与制造、电气技术应用、空调与制冷、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工艺美术、音乐等13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与制造、电气技术应用等四个专业是学校连续开办5年以上的主干专业,机电专业为省重点建设专业。

并且根据市场信息,广东正在扩大小轿车制造基地,并要成为小轿车制造业大省,目前精通汽车制造与维修的技术工人非常紧缺。

因此,学校又开发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6、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学校经过长期以来的探索实践,大胆尝试,顺利完成了专业课程体系从“一个转变”、“两个结合”、“三个合一”、“四个不能”的专项改革。

“一个转变”是从普通教育的学科为中心转变为职业教育的能力为中心;“两个结合”是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掌握实用技术相结合;“三个合一”一是车间教室合一,要求学生在车间内同时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得教室里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车间内变得更直观、更具体;二是学生学徒合一,即学生在生产实习时,不仅是一个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一个生产者,集学生和学徒两个角色于一体;三是教师师傅合一,在生产实习中,教师既是理论教员,又是实习指导的师傅,不但要会讲,而且要会做;“四个不能”一是“能在现场教学的,不在教室;二是能用实物演示的,不用标本;三是能用电化教学的,不用空口说教;四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不用教师演示。

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和实践的特点,实现了职业教育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导,以实习操作为重点,以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观念大转变。

(1)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

职业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确立了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重点、技能培养为目标、个性化培养为方向的新的课程体系,本着适用、够用、适当超前的原则,对相关的教材进行相应的删除和增加,适当补充校本教材,提出了文化课重在基础,专业课重在技能的观点,多采用现代化多媒体平台上课,实现了课程、教材、教法的有机协调统一教学改革。

(2)落实学分制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弹性学制

学分制是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

学分制条件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框架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静态的、刚性的、相对稳定的(称为必修课),是用来保证一个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和一个职业的基本人才规格;另一部分是动态的、柔性的、可变的(称为选修课),是用来满足企业、学生的特殊要求的。

学校从2004年开始试行学分制改革,实践证明,实行学分制解决了长期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问题:

一是质量问题。

用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去评估教学,开辟了更多的专业领域,使学生更热爱学习,更能挖掘学生的个性才艺,真正可以培养出更多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

另一方面,学生在选修课中,也可取得各类考证的机会,毕业时可获得“一专多证”。

近年来,有98%的学生获得“双证”或“多证”毕业。

学校设立了电子、电工、会计、英语、计算机、电子商务、机械类(钳工、车工)、高新技术(CAD、办公室软件、网页制作)等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考点机构。

为学生考取专业技术等级证或上岗资格证。

二是学制问题。

真正实行了弹性学制,工学交交替、半工半读。

学制灵活了,办学形式也就灵活多样,学校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班与短班相结合,校外实习与培训就业相结合,打通了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办学之路,一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袂携手、共同发展,培养和培训更多与现代化企业生产的适用人才,实行工学交替,校企联合办学,更有利于学校贴近市场和企业,为“订单式”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实行弹性学制,可以让更多的粤北山区贫困家庭子女有机会就读职业学校。

近年来,学校与湖南珠洲铁路机械学校、郴州工业学校、衡阳理工学校、宜章县职业中学、韶关二技、乐昌市妇联等学校和部门联合办学,还争取与华师、华工联办远程教育班,学校还与广州光宝集团、旭立电子公司、广州三菱电机、乐昌市昌达机械铸造公司、东莞华兴半导体公司、深圳益昌电子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

7、办学经费的保障。

乐昌市虽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县(市),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学校的发展,把学校的建设列入乐昌市委、市政府的十项民心工程之一。

除了全额拔付教师工资外,在资金配套上,一方面,市政府批准学校实行学校后勤社会化,通过招商引进资金600万元,已完成了学生生活园区建设。

另一方面,市政府已作出决定,逐年加大对职业中学的投入,从2004年开始城市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职业教育。

并由政府贴息为学校向中国农业银行乐昌支行贷款5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

学校每年创收入约200万元,安排50%的资金用于学校的基础建设。

根据学校“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共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添置实验实习设备,加大经费投入,让学校的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8、办学质量。

就业与升学并举是现代新型职业学校的显著标志之一。

为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学校加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一是将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道德、就业、创业意识。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把“成才先成人”当作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按照“高一成型、高二成熟、高三成才”的德育管理模式。

还制订了“依法治校、规范行为、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的工作方针,着力培养学生“立志求其远、读书求其活、为人求其真、处事求其实”的良好品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才观、择业观,坚持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站走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做、技术过硬、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

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多年来,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二是建立广泛的就业网络,先后与广州、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上百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用人合作关系。

并与光宝集困、宏仁电子、大众电脑、三菱电机等公司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办学2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了12000多名各式各类实用型人才。

毕业生遍布全省各地。

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行政单位的生产骨干、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不少的毕业生已创业成功,如:

89届毕业生薛星光成为深圳东兴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90届毕业生胡新荣成为深圳益昌电子公司董事长,90届毕业生陈富星成为韶关新华美网络公司董事长,91届毕业生盘伟杰成为深圳福盈电子公司董事长,94届毕业生周滨为深圳国际机场保安大队长,因辑私有功被国家民航总局评为“空中卫士”称号等。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被派往国外进修培训,大批的毕业生为社会发展和山区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毕业生不供不应求,直接就业率达98%以上。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学校从97年开始,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办学模式的改革。

事实证明,有针对性的组织部分学生参加“3+证书”高考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高校扩招的需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比例越来越大。

因此,学校每年都有近200名学生参加高考,高考上线率平均为94%。

毕业生既可以就业,也可以高考,学生毕业后升学有路,就业有途。

毕业生的就业、升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竞争力、影响力不断上升,直接联系着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办学规模。

职业教育的“产品”出得好,“源料”才进得多。

以就业、升学带动招生。

2004年招生839人,2005年招生1102人,2006年招生1129人,学校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办大了规模,提高了社会认同程度。

学校的影响力直接辐射了粤北地区和湘赣省(区)及乐昌周边县市,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学校除了抓好毕业班生就业外,还承担着乐昌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培训就业安置工作。

学校与乐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建立了乐昌市劳动力人才市场,直接面对社会开展培训和推荐就业工作。

多年来,承担了乐昌市百万农村青年培训工程、乐昌市贫困农村青年培训、乐昌市灾区劳动力技能培训、乐昌市村(居)妇女干部培训、乐昌市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等,成为了乐昌市百万农村青年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

2004年培训2563人,2005年培训2416人,2006年培训2621人。

几年来,年均培训学员2500人以上。

学校本着“培训一人、学成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宗旨,承担着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任务,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职校的示范、辐射、服务作用,为本地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贡献,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近年来,学校教研科研工作成绩显著,有国家级立项课题2项,广东省立项课题3项,韶关市立项课题8项,教师撰写的论文10篇获全国奖项,18篇获省级奖项。

教师、学生参加省、市职业学校各项技能竞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学生获市级以上奖项的421人。

毕业生直接就业率达98%以上,高考上线率达94%以上。

学校曾多次被韶关市评为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教育改革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安全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委,粤北女职工文明岗,被乐昌市评为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文明标兵单位、安全文明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工会、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

四、创建方案(步骤)

建设分三期进行

第一期:

从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投资60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有新建一幢3000平方米的学生饭堂,新建一幢17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并对原有的三幢学生宿舍进行全面的维修改造及完善整个学生生活园区的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

当年招新生1102人,第一期工程现已通过学校后勤社会化完成了各项建设。

第二期:

从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预计投资400万元。

主要建设项目有新建学校文化生活广场、修建校门前公路和校道,完善体育设施、场地,修建围墙,添置数控设备一批。

此项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城市教育附加拨款和银行贷款。

此项工作已全面完成,当年招收新生1129人。

第三期:

从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预计投资800万元。

主要建设项目是新建一幢6000多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并完善其相关的设备设施,此项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校创收、上级拔款和银行贷款。

目前,实训大楼其中完成土建工程。

当年计划招收新生1300人。

五、今后工作思路

1、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到2010年,学历教育在校生达4000人以上,非学历教育年均培训3000人以上。

2、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投入资金300万元建设办公楼,2009年投入资金600万元,建设2幢学生宿舍,完善教育教学设施。

3、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到2010年,毕业生直接就业率达99%以上,升学率达98%以上。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10年,教师培养和进修高级职称达35%以上,研究生达15%以上。

师资配套,结构合理。

5、加大教研科研力度,大力改革和创新办学模式,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省、市立项课题,不断提高专业课程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使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6、全面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全面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培养,加大联合办学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7、健全和完善特困学生助学基金制度,让更多贫困山区学生有机会就读中职学校。

8、加强学校管理,全面实行教师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新世纪、新阶段、新挑战,学校将以创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为契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创名校,以特色谋发展,以规模促效益,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办学模式,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争创新优势,再创新业绩。

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广东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而努力奋斗!

 

乐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二OO六年三月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