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81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docx

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构建理路

摘要 在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对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学生学习内容和借鉴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对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缺乏科学的理论框架和可操作的实践范式。

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构建了包含职业了解、自我观察、职业探究、职业体察、职业陶冶、自我评价六个主题的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理论框架,并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提出学校与家长、社会力量联合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日”和职业调研活动,以及学校与职业学校、职业体验馆合作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的实施对策。

此外,提出多方参与构建职业启蒙教育评价共同体的教育质量保障策略。

关键词 小学;职业启蒙;职业教育;劳动教育

在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探索世界、认识社会和了解自我,对学生的成长与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职业启蒙教育的不断重视,一系列指导性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职业启蒙教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

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实施路径的探索。

如,杜启明从政府、学校和家长方面提出要更新观念、组织活动的建议[1];陈鹏和俞程通过个案分析建议开发多元职业启蒙课程,提高教师职业启蒙意识,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建设[2]。

二是对职业院校与小学联合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索。

如,周俊提出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通过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植劳动精神、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3];沈有禄则指出职业学校有现成的师资和场所,方便为学生提供职业启蒙教育[4]。

这些研究讨论了职业启蒙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然而对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界定、理论框架仍缺乏探讨,且视角多以职业教育内部发展为主。

本文拟从讨论在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根据职业启蒙教育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尝试构建相关理论体系,并立足于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现实情况尝试提出实施建议。

1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目标诉求

职业选择是人生重大抉择之一,由于职业是人与社会的纽带,因此人们进行职业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个人情况和社会发展情况,这一过程往往又是漫长而精细的。

职业启蒙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窗口,丰富学生的视野,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更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其今后的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现实诉求

小学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为良好的生涯发展夯实基础的阶段。

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缺失不仅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核心素养培育造成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在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现实诉求。

1.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需求

职业教育应有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并积极融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

[5]然而,在职业教育全力发展之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职业启蒙教育仍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

尤其是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缺席,导致后续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出现了内容体系庞杂、实施浮于表面的现象,不但影响教育观念,还带来了诸如片面追求升学,排斥职业教育等问题。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6]这些新政策的颁布,表明了国家对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视和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注,更为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

2.培育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理性需要

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核心素养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职业启蒙教育则可以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职业启蒙教育不仅关心“人”的培养,更关心“我”的培养,即关心学生个体的发展,帮助小学生建立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意识。

202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7],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教育同根同源,密不可分,劳动意识的启蒙离不开借助职业身份开展,综合素质育人势在必行。

同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职业体验作为主要活动方式。

[8]因此,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对培育小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

从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来看,培养学生考虑和选择自己未来职业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末就已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启蒙教育体系。

例如,美国于2002年完成了职业生涯集群框架的设计,其中包括了16个职业集群、81条生涯路径以及每个集群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9]而德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不仅可以与各学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也有独立课程或项目式课程。

而我国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远远落后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参照的操作范式,仍需各界的关注与积极探索。

为使我国职业教育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在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刻不容缓。

(二)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目标设计

杜威的实用主义经验论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重视学生的经验生长,反对逻辑主张的教学安排,因此,在小学阶段实施职业启蒙教育,无论是目标的设置还是内容的设置都要符合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掌握规律,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目标的划分依据应当采用三维目标的方式,因为三维目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获得完整有效的知识[10],更在小学阶段广泛使用,这样的设置有利于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开展。

结合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规划,我们拟定了职业启蒙教育三维度、六主题的教育目标(如图1)。

图1 职业启蒙教育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属于显性知识。

在注重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校学习知识技能的方向需要做出一些转变。

如果学生在掌握现成、实体的知识过程中,与生活世界、个人经验形成隔离,将使实际经验与课堂知识学习无法自由连接。

[11]这样的隔离不利于学生的学以致用。

职业启蒙教育的职业了解和自我观察主题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知识难以致用的问题。

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扎实。

因此,这一维度的目标内涵应是初步感知职业、认知职业世界的自我,即基本掌握职业相关知识与元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看,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延伸,也是更深层次的知识与技能的起点,具有一定的可操控性。

职业探究与职业体察主题是在职业了解和自我观察基础上的发展,也将带动下一循环的职业了解和自我观察。

知识掌握与知识运用两者间难以线性地分解为先后两个过程或环节,知识掌握内蕴于知识运用的循环过程之中。

[12]职业启蒙教育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要进一步设立探究职业内容的活动,从而通过比对获得自我分析和自我发现的能力。

这一维度的目标内涵应是,通过参与职业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准确判断职业特点和职业必需能力,掌握联系自我与职业之间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并不能与前两个维度的目标分离开来,它是始终贯穿其中的教学目标,也是一种隐性的知识获得。

接受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后,小学生应形成热爱劳动、尊重每一种职业的理念,特别是要经过职业陶冶,在教师、家长、相关从业人员的引导下培养起一定的职业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进行准确的自我判断。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与社会的初接触,很多学生对职业的感情与兴趣都是在此阶段建立的。

因此,应牢牢抓住这一阶段,在顺应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利用职业启蒙教育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发掘其职业兴趣并培养其职业情感。

2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体系

根据上述三维目标的划分,本研究试对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内容体系进行同样三个维度的建构,对应主题即职业了解、自我观察;职业探究、职业体察;职业陶冶、自我评价。

交织重叠的三维度内容可帮助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目标得到基本实现。

(一)职业了解、自我观察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指导下,这一维度的内容应是职业了解与自我观察,这两个主题的设置意在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以及自我与职业关联的认知能力。

1.职业了解主题,初步感知职业

所谓职业了解,是指厘清职业基本信息和形成职业意识的过程。

职业了解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职业类型及其详细的职业要素,而是让学生了解职业基本特征,从而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为后续职业启蒙教育各阶段的实施作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经历“了解—实践—了解”的过程。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初步感知职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学科知识和特定的学习情境渗透职业知识,帮助学生走近职业,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调查,形成基本的职业认知。

2.自我观察主题,探索自我特征

小学阶段是区分自我与他人、建立自我认知、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期。

要想让学生对自我形成稳定认知,需先使其进行自我观察。

自我观察具体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内部经验感受的察觉。

学生在接受职业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会接收到职业基本信息,还会对自身的一系列活动和反应进行观察。

他们会对自身的能力充满好奇,积极对自己的体能、智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对自己在班级、学校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自己的举止表现进行判断。

同时,这种合作交往式的探索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素养。

此时更加需要在儿童发展、学习策略、自我管理和社交技能方面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预防和干预活动[13],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观察的能力。

(二)职业探究、职业体察

这一部分的内容依据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置,要求在职业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对自我特征进行描述。

其内容以职业探究和职业体察为主,意在帮助学生了解人与职业、职业与社会、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了解社会分工原理。

1.职业探究主题,挖掘职业特点

职业探究是指对职业的内在相关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的过程。

职业是复杂的,不仅有丰富的职业基本信息,还包含着大量的复杂内涵与相关关系。

这个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应该拓展学生的职业认知面,进一步将职业与社会联系起来,明确职业中的各种关系,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对劳动世界的认识,将自身与社会的关联理解得更为透彻。

具体可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各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勤劳体验活动,如军训、学工、学农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才能、兴趣体验职业,便有机会获得职业和劳动的最切身的感受,进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理想。

[14]

2.职业体察主题,提升认知能力

职业体察是为小学生提供高仿真设施道具和模拟场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不同职业,在体验中运用职业知识并结合自我进行反思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训练是在学生已掌握一定量的职业基础知识且对自我有一定认知后进行的,其目的是给学生进行知识验证的机会,加深职业认知。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Dewey)曾指出,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更没有教育。

[15]可见,职业体察对学生系统掌握职业知识、提升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陶冶、自我评价

新时代社会发展更加迅猛,无论是提升综合素质,还是发展核心素养,都离不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的陶冶。

职业启蒙教育的职业陶冶和自我评价主题不仅强调个人,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

1.职业陶冶主题,培养职业兴趣

所谓职业陶冶就是让孩子无意中接触职业、体验职业,引发学生对职业的探索欲望。

黄炎培也曾指出,“用陶冶的方法施之职业教育,使儿童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为己治生、为群服务之兴趣与习惯”[16]。

将职业陶冶作为小学生接受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主题阶段,主要考虑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其思维能力正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注意力不易集中,活泼好动但准确性差。

此时在活动中、书本中和教育资源中组织内容丰富且有趣的职业陶冶活动[17],可迅速增加学生感性经验的储存,激发学生对职业知识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看动画片、玩游戏、读故事等用时较少的活动启发学生对“劳动世界”的好奇心,还可利用手工劳动、企业参观、角色扮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增加职业陶冶的趣味性。

2.自我评价主题,明晰自我定位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

[18]在自我认识系统中,自我评价处于核心地位,也是衡量自我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一个决定性指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成长的关键时期,自我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让学生在职业启蒙教育中了解自我、认知自我是非常必要的。

在职业启蒙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在学生参加职业体验活动后及时跟进,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另外,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我评价体系不完善,生活经验不足,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监控。

3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

目前,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初见成效,但仍有不足。

调查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学活动时长较短、教育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原因在于学校未对职业启蒙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教育形式简单,教授内容浅显且不连贯,因此学生不能形成全面的职业启蒙印象。

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涉及面广且内容复杂,需识别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确定可能支持或妨碍实施工作的因素,制定出职业启蒙教育的详细实施程序以及评价程序。

[19]本文尝试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对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一)与家长、行业专业人员合作,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日”

学校可以举办“职业启蒙教育日”活动,定期开展职业启蒙讲座以及“带孩子上一天班”等职业体验活动,给孩子创造接触社会、观察职业的机会。

在“职业启蒙教育日”,学校可邀请家长和行业专业人士来校,组织开展职业启蒙讲座,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到家长的工作岗位参观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人员到校演讲能够增加职业启蒙的内容、丰富职业启蒙的层次。

在美国,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TakeKidsToWorkDay)。

在这一天,大多数企业和单位会为员工子女安排特别的场地与体验项目,给孩子了解自己父母工作的机会,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成人的世界,了解真实世界如何运作,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打开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想象之门。

[20]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一些发达城市的小学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去了解不同职业的基本信息及不同职业对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二)与职业学校、职业体验馆合作,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小学学校场地有限,难以满足全校学生体验职业的愿望和需求。

而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教书育人绝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因此,学校可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助力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

首先,学校可与职业体验馆合作,拓宽职业体验渠道。

学生可以进入社会营利性质的职业体验中心接受职业陶冶,在这个缩小版的“社会”里,配备有各种职业体验设施,学生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体验不同职业,在短时间内形成对不同职业的直观感受,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劳动能力等。

其次,学校可与职业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职业陶冶和职业探索的实践平台。

小学可积极与职业学校联系,共建职业启蒙教育体验基地。

在学生们掌握一定的职业知识并形成一定的元认知以后,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听专业老师对职业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利用职校的专业设备切身体验职业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探究职业,开展职业调研活动

小学生的调研活动,多是指学生在教师或专家的指导下,以小组形式对某个现实问题展开调查并得出结论,属于基于问题的深层次学习活动。

当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实践进行学习时,才能够使他们对事情产生深刻理解,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21]目前,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和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小学生的问题化学习和研究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因此职业启蒙教育也可采用活动调研的方式进行,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加职业启蒙的趣味性。

开展职业调研活动,首先要让学生自己组建团队、选择感兴趣的职业话题。

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锻炼起自己的社交、思考和写作能力,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自我认知。

需注意的是,调研要选择课外时间。

此外,由于学生年龄尚小,调研活动需要家长积极协助,家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调研环境。

4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评价

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需要相应的评价体系来辅助开展。

该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区别于普通文化课程,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应遵循职业启蒙教育自身的逻辑。

(一)鼓励多方参与组建职业启蒙教育评价共同体

职业启蒙教育有多方参与者,只是参与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对于职业启蒙教育的利益相关群体,应建立“评价共同体”[22],在评价时予以全面考量。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充分了解课程实施,可以通过过程记录、结果测试等手段对实施结果予以评价。

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需借助职业体验基地、职业院校等外力,给予场地、设施和测评工具等帮助。

学生是实际参与者,亦是评价对象,也应作为职业启蒙评价的主体,通过记录心得、填写自测表、撰写体验日记、回顾职业知识档案等方式参与进评价中。

家长作为在校外给予学生最多影响的一方,往往在评价时被忽视。

但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需要家校社会的合力完成,需要家长方面的全程参与。

家长的正确引导能够在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记录学生的言行变化,职业启蒙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有社会相关工作者的参与,从业人员对职业相关信息最为熟悉,在专业领域也有着独到的理解,因此,他们也应作为评价的另一大主体,通过运用现实中职业领域内的环境任务等变化对职业启蒙教育内容作出评价,帮助更新。

除此之外,专业评价机构因有着专业的人员、设备和测评工具,对课程效果的评价更为精细化,其意见更具备参考价值。

在评价共同体中各方应明晰自身评价职责,避免重复评价等问题,同时可建立评价数据库,对每次评价进行记录并整理,辅助评价反馈的形成。

(二)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多维评价内容体系

核心素养导向的关键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育社会责任感与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兼顾个人自由和社会利益。

[23]职业启蒙教育评价应遵循核心素养的评价理念,还要符合职业启蒙教育目标设置的原则。

因此,应建立包括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方面的多维评价内容体系。

目标的评价应侧重于职业观、劳动观等观念的养成。

而过程评价中,应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

职业启蒙教育因具有社会性、实效性的特质,其过程评价对学生和教育方式方法的更新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

如今新职业、新理念层出不穷,而职业启蒙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一个连续、长期、动态的过程[24],同时,它还有助于避免类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技术取向的风靡、学生观的价值错位[25]等现象的出现。

在结果的评价中,需要注意其发展性功能,即结果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和对教育内容的改进作用。

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结果评价应是指向小学生的职业兴趣提高、职业内容的明晰、职业观的正确培养。

对于职业启蒙教育课程而言,评价内容还应重视评价的反馈,对相关评价问题进行整理,以便为后续课程的改进、目标的调整提供充分依据。

(三)丰富职业启蒙教育的评价方式

职业启蒙教育的评价实施需要切合实际的评价标准、多元的评价方法、科学高效的评价工具以及全面及时的评价反馈。

在评价标准上,应当为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设立不同的标准,如1—2年级应偏重职业陶冶、职业了解,3—4年级应偏重职业探究、自我观察,5—6年级应偏重自我评价、职业体察。

职业启蒙教育的评价方法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协调。

缺乏合理的评价工具对评价也会造成一定困扰。

因此,开发合适的评价工具诸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观察量表等[26]是评价实施的重要环节。

第三方评价机构拥有相对更为专业的工具、测量设备以及评价体系,因此,学校或职业体验中心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进行专业测评也是帮助职业启蒙教育评价顺利实施的保障。

评价反馈是助推评价提升有效性的关键一步,课程反馈能够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帮助改进决策。

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反馈评价应建立在关注学生实践体验的前提下,由多环节、多主体共同评价,通过评价知识的培训、实地操作的指导、具体问题的解决[27],对反馈信息作出评价,并指导课程调整。

目前职业启蒙教育的评价方式尚待完善,需要在实践中更多地反思和改进。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然而,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理论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综合考虑职业教育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同时兼顾核心素养的培育。

如何将理论落到实践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具体实施还需学校、家长与社会紧密配合,开展切实可行的职业探索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