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94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docx

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

2018年梧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与答案

注意事项:

1.全卷共四大题20小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3.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4.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

l35.5Cu64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共39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祖国文化灿烂辉煌,有关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理解错误的是(  )

A.蚕“丝”是天然纤维B.“蜡炬成灰”有化学变化发生

C.蜡炬流“泪”发生了物理变化D.“蜡炬成灰泪始干”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2.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H2+CuO

Cu+H2OB.2KMnO4

K2MnO4+MnO2+O2↑

C.HCl+NaOH=NaCl+H2OD.2Mg+O2

2MgO

3.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

 

A.取用氯化钠固体B.量取蒸馏水C.氯化钠溶解D.溶液裝瓶贴签

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 )

A.水通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了

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5.现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能与盐酸反应,X与ZNO3溶液不反应,三者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

A.X>Y>ZB.Y>Z>X

C.Z>Y>XD.X>Z>Y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H<7的雨水都叫酸雨

B.pH<7的溶液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弱

C.pH>7的溶液,pH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D.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去测定某溶液的pH值时,则测得的值应会偏小

7.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金属材料的是(  )

A.陶瓷花瓶

B.纯棉帽子

C.黄金首饰D.塑料油瓶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6

2

12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Na+、Cl﹣、HCO3﹣B.H+、K+、Cl﹣、OH﹣

C.Cu2+、Ba2+、Cl﹣、SO42﹣D.K+、NH4+、Cl﹣、NO3﹣

11.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将它们编号为甲、乙、丙、丁后,两两混合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实验顺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甲+乙

有气泡生成

甲+丙

有沉淀生成

丙+丁

有沉淀生成

乙+丙

没有现象发生

A.CaCl2B.AgNO3C.HClD.Na2CO3

1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3.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图中固定玻璃管的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B.乙处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

D.甲处发生的反应中,二氧化碳作氧化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1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9分)

14.(4分)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氢分子;②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③五氧化二磷分子;④铵根离子。

15.(6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某兴趣小组欲探究Fe、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A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的溶液中.乙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②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进行实验,如图B所示.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出Fe、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

16.(4分)2.4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1.8g水和3.2g二氧化硫,则2.4g该物质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该反应方程式中氧气和二氧化硫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17.(6分)如图中A、B分别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该元素的离子符号为  .

(2)若A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

a.8b.10c.11d.12

(3)若A中x=13,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名称为  .

18.(9分)A、B、C、D、E、F、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X是红色固体单质,F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MnO2起  作用.

(2)物质D的化学式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⑤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8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与探究.

I.实验室制备气体,结合以下如图1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中,既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既可以用来收集氧气,又可收集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是  .

II.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

【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青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当滴加足量稀盐酸后,没有观察到实验现象.为此,她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若观察到  ,则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2】研究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过程的pH的变化.

(1)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获得溶液的pH,得到如图3所示的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  (填序号).

A.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质量为b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

【实验3】证明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

【资料】乙酸是一种酸;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或水蒸气变蓝色;空气中有水蒸气。

取无水乙酸、氢氧化钙固体、无水乙酸钙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固体进行如图4所示的四个实验,实验过程中轻轻振荡试管,使试剂充分混合。

(1)实验前,小旭同学通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该实验设计存在不严谨的地方,你认为应当对实验作哪些改进?

  。

(2)实验经过改进后,通过实验中  现象,表明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产生了水。

19.(8分)小红和她的同学学习了金属活动性及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后,对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

【建立猜想】

猜想Ⅰ:

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猜想Ⅱ:

铜与浓硫酸能反应,且可能生成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Ⅰ: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试管中无现象;

实验Ⅱ:

再给上述试管加热,试管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反应后的溶液小心地注入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溶液呈现出明显的蓝色。

【分析猜想】

(1)溶液呈蓝色,说明生成了  。

(2)根据实验现象及已有的知识推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氢气,很可能是一种含硫元素的气体。

【查阅资料】

(1)常见的含硫元素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能恢复原来的红色,硫化氢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均有毒.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成分,小红和她的同学进一步实验: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恢复了红色.

【实验结论】

(1)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

(2)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拓展延伸】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小红和她的同学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2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分析铁碳混合物中铁的含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60g经粉碎后的生铁,把800稀硫酸分4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0

200

200

200

剩余固体质量(g)

37.6

15.2

4

4

(1)第2次测得剩余固体中铁和碳的质量分别是  .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共39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2.A3.A4.C5.B6.C7.C8.B9.B10.D11.D12.D13.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4分)①2H2②NH3·H2O③P2O5④NH4+

14.(6分)

(1)混合物;

(2)①Fe+CuSO4═FeSO4+Cu;②Fe>R>Cu>Ag.

15.(4分)0.2;3:

1.

16.(6分)

(1)O2﹣;

(2)cd;(3)硫化铝.

17.(9分)

(1)2H2O2

2H2O+O2↑(2分);催化(1分)

(2)Ca(OH)2(2分);

(3)CuO+2HCl═CuCl2+H2O(2分);

(4)有蓝色沉淀物生成(1分)复分解反应(1分).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6分。

18.I.

(1)①长颈漏斗.(1分)

(2)2KMnO4

K2MnO4+MnO2+O2↑.(2分)

(3)B(1分);C(1分)

II.【实验1】酚酞试液;(1分)酚酞试液不变色;(2分)NaOH+HCl═NaCl+H2O.(2分)

【实验2】

(1)B(2分)

(2)NaCl、NaOH.(2分)

【实验3】

(1)加入药品后试管应该密封.(2分)

(2)丁中固体变蓝色.(2分)

19.(8分)【实验分析】

(1)硫酸铜.(2分)

【实验结论】

(2)二氧化硫(2分)

【拓展延伸】SO2+2NaOH═Na2SO3+H2O.(4分)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解:

(1)11.2g、4g.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93.3%,

答:

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

(3)设200g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98

22.4gx

=

x=39.2g,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100%=19.6%,

答: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设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质量为y,消耗硫酸质量为z,

Fe+H2SO4═FeSO4+H2↑,

56982

60g﹣4gzy

=

=

y=2g,z=98g,

消耗稀硫酸质量为:

98g÷19.6%=500g,

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