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4060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AN系列轴流通风机使用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叶轮和电动机之间用空心管轴和联轴器挠性连接,空心轴放于护套筒内,可避免介质的冲刷和烘烤。

联轴器可参见《联轴器装配说明》附件。

扩压器由于尺寸较大,一般剖分成若干部份供货。

待安装好后将对口法兰内壁封焊。

作为引风机,由于介质温度较高,扩压器芯筒内壁和冷却风管道外壁必须由用户在安装时作隔热保护(作送风机时可省略)。

护层材料和厚度与风机外壳护层一样(作送风机用时外壳也必须由用户在安装时作与隔热一样的隔声护层),护层的主要材料为δ=100~300的玻纤棉板或岩棉。

扩压器外壳和芯筒依靠焊在扩压器内的一双层椭圆管(进气)和一单层椭圆管(出气)及其支撑联接。

进气箱和扩压器的支座均固定在基础上,但安装时一定要注意按安装图仔细装调,务必使进气箱和扩压器在基础上固定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能自由滑动一定的距离,以利设备在热态运行时有一定的伸缩量。

为此,固定螺栓下面都设置有滑套。

1.3轴承

转子运行时轴向负荷由角接触滚动轴承承受。

滚动轴承用油脂从外侧通过一油脂管进行润滑。

剩余油脂漏入一排泄管排出。

轴承的形式、润滑剂、油量和加油的间隔期,请参见第4条。

轴承箱外部装有一个冷风罩,用一台冷风机作强冷却(一台备用)。

为了监视轴承温度,装有测温元件,并配有就地仪表箱,并可远传信号(测点至仪表箱,仪表箱至集控室的连接由施工单位的专业人员完成)。

监视仪表的组装和联锁,请参见附件“AN系列风机系统控制功能表图”中有关要求。

1.4调节

通风机采用安装在叶轮上游的进口导叶改变运行工况。

轴向

方向的气流用可以旋转的进口导叶,按照叶轮的旋转方向或其相反方向进行导向。

进口导叶在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执行机构设定一个合适的角度来调节流体。

进口导叶的行程范围可用调节限位装置分别调至-75°

(关闭)和+30°

(全开)予以限定。

如果采用带遥控的执行机构来调节进口导叶的话,该机构的行程是以不应撞击导叶止块而限定的。

如果相碰,驱动杆将损坏。

如果采用带有百分刻度的电动指示仪表给出导叶位置的相应信号,建议将指示仪表进行校准,使“打开100%”的点与合同所规定的最大负荷点相重合(100%开度应≤导叶的+30°

开度)。

说明:

与气流方向一致的湍流:

与叶轮旋转方向一致(导叶在负角度位置)。

与气流方向相反的湍流:

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反(导叶在正角度位置)。

1.5空气动力运行条件

1.5.1通风机运行区域

指的是在不损坏风机的前提下风机的连续运行区域。

在广阔范围内,AN系列轴流通风机的性能可以通过调节进口导叶以满足现场要求。

在该范围以外运行,尤其是如果持续运行时间较长,则会造成损坏:

如进口流量太小,会产生旋转失速,会出现出力下降过快或振动突然加剧,在失速下运行将会增加某些部件的负荷,特别是叶片,喘振可使叶轮压盘螺栓被震断或震松。

这个禁止运行区域见下图。

设备的许用连续运行范围请参见所附的特性曲线。

AN系列通风机进口导叶的最大位置:

限定在+30°

处。

1.5.2通风机投运对系统的要求

大多数通风机都要求配有入口管路挡板和出口管路挡板,使通风机与系统隔开,其理由如下:

★在起动过程中,应节制电机负荷;

★在系统装置中可能只是为了试机而启动;

★在同一系统装置中有几台通风机,而且备用通风机必须与系统装置隔开,以防止气流之间发生干扰,出现倒流使通风机转动或反向转动,入口挡板关闭时连续运行是不允许的,但在入口管路挡板关闭时起动是可以的。

出口挡板在设备起动前必须先打开。

每台通风机在入口管路挡板关闭时,如果进口导叶已闭合,将通风机增速到全速是可以的。

但当通风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行时,必须立即打开入口管路挡板。

然后可将进口导叶打开到所要求的范围。

入口管路挡板开启根据以下要求确定,即必须在通风机达到额定转速以后最迟1分钟内使入口管路挡板全开,因此执行过程最好是自动的。

2使用说明(可参见附件《AN系列风机系统控制功能表示意图》)

2.1通风机启动前的准备

如果在试运行与正式运行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则在正式运行之前应完成如下事项:

2.1.1清除防腐剂

2.1.2检查轴承

必须更换硬化后的油脂。

2.1.3必须确信全部螺钉均已拧紧而可靠。

检查所有管路、法兰及其螺栓的紧密性。

2.1.4在电动机联轴器处人工盘转通风机转子,盘转必须轻便容易。

检查叶轮叶片顶部与其风筒之间的径向间隙。

检查叶轮与芯筒之间的轴向间隙。

间隙数据已在总装图中给出。

2.1.5检查进口导叶调节机构。

手动操作导叶执行装置,应全部关闭和打开数次。

接着应在导叶全开或全闭时分别检查刻度板。

2.1.6检查监视仪表及其在联锁时的功能是否正确。

2.1.7应确保工具或外物不得遗留在通风机内和其进口上游的管路内。

2.1.8按照正确功能检查“排除紧急事故”的开关;

如果电动机电缆由于某些原因或在此期间的其它理由没有接好,则必须在重新连接以后检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

2.1.9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检查联轴器和电动机的驱动装置。

2.2通风机启动程序

2.2.1应确保油脂均已充满油管(在设备出厂前轴承箱润滑油脂已加好,运行前可不用加注油脂)

2.2.2开机2小时前开启冷却风机

2.2.3关闭风机进口导叶(调到-75°

2.2.4全部打开风机出口管路挡板

2.2.5关闭风机入口管路挡板

2.2.6接通主电动机

2.2.7自动打开入口管路挡板,若入口管挡板在一分钟内没能全开,应立即停止风机运行。

2.2.8开启风机进口导叶,调至所需工况。

★注意:

冷态试机时,导叶开度不可调得过急、过大,应监视电机电流是否过载。

因为冷态时,介质密度大于正常热态运行时的密度,且管网系统设备不一定完全正常投运,此时导叶开度过大有可能导致电机过载。

2.2.9风机振动如波动较大,应立刻停机检查。

2.3通风机的并联运行当一台风机正在运行时,起动第二台风机采用并联方法。

(1)如果要将第二台风机起动并与正在运行的第一台风机并联运行,则一定要将正在运行第一台风机的工况点(风量和风压)向下调至风机失速线最低点以下(见风机特性曲线)。

当正在运行的第一台风机的工况点调至失速线最低点以下后,可以随时起动第二台风机与第一台风机并联。

准备投入并联的第二台风机起动前,应按2.2节“通风机起动程序”第2.2.1至2.2.7条起动。

然后开启风机进口导叶,调至与正在运行的那一台风机的开启角度相同、电耗相同,使两台风机的风量风压相一致。

同时进一步打开两台风机的导叶,直至所需工况点为止。

(2)从并联运行的两台风机中停运一台风机,将两台风机的工况点同时调低到失速线最低点以下,接着按2.5节“通风机停机程序”关闭准备停运的那台风机。

2.4通风机运行的监视

日常检查和记录应在每隔一定时间进行。

如果没有规定一定的间隔时间即应注意,可在较短的期限内完成有关检查和记录。

必须记录所有数据,这对了解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是很重要的。

有关极限数据可参见“AN系列风机系统控制功能表图”有关要求。

除了记录上述数据外,还必须经常作好以下检查:

2.4.1噪声特性

2.4.2运行的平稳性

2.4.3仪表的状态

2.5通风机停机程序

2.5.1关闭风机进口导叶(调至-75°

2.5.2关闭主电动机

2.5.3自动关闭入口挡板

.5.4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关闭出口挡板

2.5.5风机停机2小时后停运空冷小风机

3通风机维护

3.1停机期间的维护工作

在规定的停机期间内的维护工作,是为了检查通风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有效的日常工作。

完成这些工作是为在规定停机期间内可使运行设备的准备工作处于良好状态。

  除了在特定期限内润滑轴承外,在正常期间内应作好日常记录。

如果其它装置部件停止工作而引起通风机不得不停机,则应利用机会检查通风机。

建议作好下列事项:

3.1.1对进口导叶,叶轮叶片和后导叶的磨损程度进行检验;

这主要是由于流体内含有固体物质因而不可能规定精确的检修期限。

3.1.2检查叶轮叶片与通风机风筒之间的间隙

3.1.3确保执行器操作可使所有进口导叶调整一致

3.1.4检查进口导叶连杆接头的磨损,必要时加以润滑。

3.2停机时的维护工作

维修工作是为了保证通风机在下次按计划停机以前能够无故障操作。

建议通风机每运行8000至10000小时应进行维修。

3.2.1检查叶轮的积灰、锈蚀和磨损,并清理干净。

3.2.2检查叶片焊缝有无裂纹。

.2.3清理导叶并检查其磨损。

3.2.4检查主轴承

检查轴承间隙和运行噪声

充入新润滑剂

确保密封件的作用正常

3.2.5检验联轴器

3.2.6检查并润滑进口导叶连接杆机构

3.2.7检验进口导叶的轴承

3.2.8清理进、出口管路

维修结束后应进行试运行。

4润滑说明

4.1主轴承

成都电力机械厂生产的AN系统轴流通风机所配滚动轴承,用符合下列要求的油脂予以润滑:

滴点190℃

NLG13级,按DIN51818

针入度(DIN51804第1页)220…250(0.1mm)

应用-30℃至+120℃

短期使用的最高温度+130℃

出厂前我厂已将SKF油脂注满轴承箱(牌号为LGMT3)。

AN35e6以下设备每台每月前轴承加注油脂约100克,中、后轴承加注油脂约120克;

AN35e6及以上型号风机每台每月前轴承加注油脂约130克,中、后轴承加注油脂约160克。

如果在通风机安装与正式运行之前的间隔时间较长,则必须对轴承进行检查。

硬化后的油脂应该更换。

如果起初已经选用某种类型的油脂润滑轴承,则不准改用其它类型的润滑脂。

润滑管路必须充满油脂。

应确保油脂的自由流动,这样,轴承内现成的油脂实际上是定量的。

在每次重新给油润滑以后,由于油脂刚开始工作而具有较高的渗透性,所以轴承温度在开始时会上升几度。

几分钟后将降到正常运行温度。

人工添加润滑剂必须检验,以确保新鲜油脂能进入轴承。

重新加油应缓慢,并应监视温度。

注意事项:

仅适用于机器正在运行时添加润滑油脂。

当轴承温度超过70°

时,每升温15℃时其加油期限降低一半。

每次维修时应将润滑管路清理干净,并充以新鲜油脂。

4.2进口导叶调节装置

4.2.1导叶轴承的润滑

备有油槽的滚珠轴承必须清理干净,每运行4000小时(至少一年一次)添加一次7017-1高低温润滑脂(Q/SY40038-82)。

为此,凡在导叶与杠杆轴承之间的轴,在清理后均必须涂满油脂。

4.2.2驱动连杆和导杆的润滑

驱动连杆和导杆各相应点均必须用7017-1高低温润滑脂(Q/SY40038-82)重新润滑。

附:

7017-1高低温润滑脂(Q/SY40038-82)主要性能:

滴点℃>250℃

微针入度:

60~80(约260~320)

适应温度范围:

-60℃~250℃

以上油脂可在成都特种油品服务部购买(或直接向重庆一坪化工厂联系购买)。

5故障原因和检修

如果测试仪表发现了故障,无论是什么故障,首先必须根据问题的性质检查测试仪表的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通过检查可以明显确认测试仪表正常,请参照下列故障、原因和检修的表列内容,进行检修。

请见下表

6通风机部件的拆卸和装配风机的零部件拆卸和装配须由专业人员来进行,确保装配质量。

原则规定,在拆卸和装配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清洁度,并不准强行拆装。

6.1联轴器拆卸和装配拆卸时,应该遵守联轴器制造厂说明书中有关使用说明的规定。

具体参见联轴器《装配说明》附件。

6.2叶轮拆卸和装配(参见剖面图和安装图)

6.2.1从风筒上半部拆去膨胀节(又名活节)。

6.2.2从风筒水平连接面拆去螺栓,将风筒上半部垂直连接面的螺钉卸下。

6.2.3将风筒的上半部吊走。

6.2.4拆去进口导叶装置芯筒靠近叶轮端部的部份。

6.2.5撑住与半联轴器相连接的中间连接轴并松开半联轴器。

6.2.6拆去中间连接轴的短轴管。

6.2.7用钢丝绳吊住叶轮上方约45°

区域的4~5个叶片,稳住叶轮。

6.2.8拆下叶轮前部的压盘螺栓后,即可轴向移动叶轮,先轴向前移避开冷风罩,直至可以自由起吊为止。

上述部件的装配可按反工序进行,并应保持全部间隙间距,以及装配螺栓在拧紧时应保证达到所规定的转矩。

6.3轴承拆卸和装配(参见剖面图及总装图)

首先必须完成6.2节所规定的事项,然后按下述要求进行。

为了防止脏物进入,不得拆卸通风机轴承的内部零件。

6.3.1轴承组拆卸

拆去前后冷却空气罩,松开全部管路和测量管线,撑住轴承组,卸去与机壳芯筒相连的螺钉,然后将轴承组吊离机壳。

6.3.2单个轴承拆卸

6.3.2.1拆去轴承盖

6.3.2.2用拆卸工具拉卸衬环

6.3.2.3拆卸卡环(老式结构的角环)

6.3.2.4折去盖和压盖

6.3.2.5按照气流方向,将轴与轴承内圈及隔环一起从轴承箱抽出。

6.3.2.6用液压工具和拆卸工具拆卸外圈

6.3.3装配

按反工序装配部件。

保持全间隙和间距。

所有螺钉均应按图上所规定的转矩拧紧。

配轴承必须按照下述规定:

轴承应防潮和不得弄脏,轴承的原有油脂涂料应用于干净汽油洗去,不准使用压缩空气!

轴承洗净后必须上油。

轴承在干净油内加热至50~80℃进行热装。

滚动轴承绝对不准使用强力装配:

不准敲打外圈或轴!

滚动轴承装配时,通常应将内圈和外圈铳有文字的一侧装在同一侧,并朝着热装滚动轴承的轴伸出端,角接触轴承应注意按图示方向安装。

滚动轴承装上以后,应涂上前面所提到的润滑剂,并将其装入轴承箱。

在装配轴承盖以前,用手盘轴并检查滚动轴承和轴承架是否随轴转动。

最后,注入润滑脂,直至润滑脂开始从出口油管泄出为止。

6.4可调前(进口)导叶拆卸和装配

参见总装图及前导叶装配图。

导叶由于磨损而需要单个拆卸和更换新导叶,这不是经常出现的。

6.4.1从进口导叶调节装置风筒和集流器风筒上半部拆去活节。

6.4.2拆去进口集流器水平连接面上的螺栓,拆去风筒上半部之间垂直连接面上的螺栓。

6.4.3在垂直接管处拆开进口导叶调节装置芯筒,并将其安放在轴上。

6.4.4拆卸轴保护套和松开拉杆。

6.4.5朝进口弯头抽出芯筒,应注意不得掉下。

6.4.6卸下夹紧螺钉,并从导叶轴上拉下执行杠杆。

6.4.7吊开轴承座以便拆卸内侧轴承的卡环,并将卡环拆下。

6.4.8朝向内方向抽出导叶。

部件可按反工序装配,所有螺钉应按规定转矩拧紧。

6.5后(出口)导叶拆卸和装配(参见剖面图)

为检查磨损和更换,将外部螺钉松开后即可将导叶单独沿径方向一次抽走。

由于后导叶还有将转子轴承在中心线定位的支承作用,因此,必须同时装拆径向对应的后导叶片。

后导叶也允许在通风机运行中拆卸。

7备件订货说明

预订备件时,请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配图,向我们提出备件的零部件名称及代号、通风机编号。

8一般说明

8.1管路连接

8.1.1进口和出口管路

管路的连接应符合安装图要求。

通风机进、出口侧采用膨胀节连接。

膨胀节正确的连接方式,应确保管路不致向通风机传递力和力矩。

在管路与通风机连接以前,应按膨胀节精确找正管路,在运行过程中,管路必须保持在找正好的位置。

管路可能仅在气流流动方向运动(如热膨胀引起的运动),并在设计膨胀节时应考虑热膨胀计算值。

管路上的悬置支撑和固定部位,在安装时均应能满足上述要求。

在运行前,技术检查人员应检查所有管连接是否正确。

还必须详细检查在膨胀节导向筒和管路之间的间隙,以及管路与通风机进、出口之间的尺寸该相同。

管路运动的距离必须小于该间隙。

在通风机进气箱和护压器芯筒设有入孔门,技术检查人员有责任检查这些入孔是否方便进入,因此风机出入侧通路应能畅通。

在提交和试运转过程中,应检查现场车间对管路的热膨胀预留量是否合适,如果一旦出现有任何不允许位移的现象,则应立即改进。

8.2运输

运输通风机部件必须小心操作。

进口弯头、进口导叶调节装置、进口集流器、风筒、扩压器和管路,绝对不准由于操作不小心或起吊设备的链条以损坏风机零件。

特别要当心叶轮和轴承。

不准滚动叶轮。

当在水平位置运输叶轮时,在叶轮上应备有吊环螺钉,因此,在叶轮后盘上应有螺孔,便于水平起吊。

在垂直位置运输叶轮时,应用绳子栓住叶轮叶片根部,为保护叶片棱边,不准使用钢丝绳或链条。

如果必须从某处向另一处滚动叶轮,则必须在地面铺上松木板才能滚动,否则不准。

8.3风机在现场工地安装前的存放

8.3.1箱件存放:

所有装箱发运的货物(如:

主轴承装配、联轴器装配、仪器、仪表、工具组和标件等)应存放在防雨、防晒的临时库房内。

8.3.2大件的存放:

尺寸较大的部件(如:

进气箱、扩压器、集流和机壳等)在无库房条件时,可以放于室外平整地带,下部垫高200mm(排水),上部用雨布遮挡。

9工地安装

安装前应详细阅读本说明书和装配图纸,对照实物了解结构,掌握其调整方法。

该类风机安装的一般性规律,是以机壳装配(后导叶和叶轮外壳)为基准和固定;

其进气箱、集汽器和前导叶为向前(近电机方向)热膨胀滑动端,其扩压器和扩压器芯筒为向后(远电机方向)热膨胀滑动。

其具体安装顺序步骤和要求简述如下(见AN轴流风机大件吊装顺序图)

9.1将全部机构件存放于基础附近,清理脏物,除去毛刺,准备起吊设备。

9.2基础清理干净,检查各部分基础标高、各基础孔尺寸;

将各部分垫铁(自备)、基础板与支腿连接后安放好。

基础板找平,检查标高。

9.3将机壳装配(后导叶组件与叶轮外壳组件)并在一起联好后吊入预定位置,穿好地脚螺栓。

用框式水平仪找正机壳装配的垂直和水平位置度。

同时,保持机壳轴线与风机出口管道一致。

9.4粗找正后,可对后导叶组件和叶轮外壳组件的基础进行二次灌浆。

水泥达到规定硬度后,复查找正情况;

无误后紧固地脚螺栓达到所需力矩。

9.5将扩压器外壳下半部分联好后吊入预定位置,一面与后导叶外壳法兰螺栓相连,另一边的支腿圆弧与支腿和扩压器外壳分段点焊,焊牢。

9.6依次联接小集流器、前导叶组件、大集流器、进气箱各部件下半部。

注意:

按要求在法兰间加密封材料,其进气箱支腿和圆弧板调整好位置后电焊点牢。

注意在前后支腿点焊以前,应严格保证其机壳装配的垂直度,防止外悬重力过大,防止倾斜及机壳配地脚螺栓松动,如吊装就位时不能及时点焊支腿,应用枕木和千斤顶支牢,以保证安全。

9.7按总装图要求对进气箱滑动支腿和扩压器滑动支腿安装。

注意螺栓头部外露部分适当加长,以后要加一滑动压板位置(如总装图示)

支腿和支腿圆弧板焊接时注意对称分段焊接,以减少焊接变形。

9.8安装主轴承座,按要求加装防松垫,按规定力矩拧紧联接螺栓;

拧紧后按图安装径向测温元件。

注:

安装前应再次检测测温元件是否完好无损。

为了尽量减少现场工作量,我厂将AN37e6及以下的静调风机的机壳、叶轮、轴承箱、测温元件等已在厂内组装好后整体发运,测温元件在出厂组装前和组装后都已检测合格,并已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工地安装前应再次检测测温元件是否完好无损,如有问题应由安装公司及时更换。

对于机壳与叶轮组装整体发运的风机,在现场安装时应先退出叶轮约10mm,取下木塞后再按规定力矩拧紧叶轮联接螺栓,并折弯止动垫片。

对于不是整体发运的静调风机,应按图安装前后冷风罩和轴承测温元件(注:

安装前应检测测温元件是否完好无损),其中锥形冷风罩上半部分可最后装。

9.9吊装叶轮,按规定力矩紧固压盖螺栓,盘车检查轮毂与后导叶芯筒间的轴向间隙,叶顶与机壳内壁间的径向间隙尺寸(见总装图)。

9.10吊装叶轮侧半联轴器(Form03)与叶轮连接,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栓。

9.11按图示安装电机端联轴器(Form01),将电机组粗定位于预定位置。

9.12吊装传扭中间轴,其拧紧力矩应达到要求。

吊装前建议在电机端准备一个门形架,其转轴与叶轮端联好后,另一端用滑轮吊在门形架中,调好高度,尽早与电机端联轴器联好。

注意:

在吊装过程中当叶轮端联好后,另一端偏移距离不得超过5mm。

否则将对膜片联轴器的弹性性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联轴器损坏。

9.13按AN系列轴流风机轴系找正原理示意图:

以叶轮端半联轴器和电机主轴水平为基准,找平找正。

应保证叶轮端后导叶组件中主轴承座位置的热膨胀补偿量,即电机水平位置的预抬量(具体数据见总装图)。

应以两个联轴器膜片间的张口值来保证,其张口值大小,可通过计算得知;

按一般的比例,其张口值约为0.20mm(因烟气温度也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

9.14电机基础、进气箱基础、扩压器基础二次灌浆,达到规定硬度后拧紧地脚螺栓,复查张口数值。

9.15组装扩压器芯筒,传扭中间轴护管,轴封筒等。

9.16组装冷风管护筒,冷风管路安装,油管安装(见所供冷风管和油管安装图)。

9.17进气箱、大集流器、前导叶、小集流器等上半部、扩压器上半部安装。

注意各法兰之间加装密封材料,须现场封焊的圆法兰及对口板处不加密封材料(参见风机总装图)。

9.18调整前,导叶开启程度应基本保持一致,建议在0度时(即前导叶叶片与主轴中心线平行时)调整和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