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410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docx

彩田学校科学五年级教案

吃苦耐劳是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优良品质之一。

从现实生活中来看,大凡在单位里受到领导重视、得到同事尊重、在事业上有大发展的,莫不是那些在工作中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实干苦干者。

  近日的一则报道也为此提供了旁证: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录新人时表达了这样一个共同的观点,我们并不只是要招聘一个有高学历的人,更需要那些工作上能吃苦、肯于从小事做起的真正的优秀人才!

这些年,吃苦耐劳精神对一些大学生来说越来越陌生了,这从他们的择业观上便可窥一斑。

有的人自视甚高,自我感觉良好,找工作愿留大城市,找单位讲究舒适度,在单位愿到办公室……至于进工厂、去一线、到基层,或者去农村创业,则是想也不去想。

  就算“委屈”一下自己先就了业,很多时候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难以安下心来踏实工作。

结果一段时间过去了,大事干不来,小事做不好;单位换了很多,水平和能力没长多少。

凡此种种,都是心浮气躁、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所致。

其实,每一个岗位都能锻炼人,而且越是最基层的地方,接触的事情越多,所获得的经验越丰富,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也提高得越快。

很多成功人士在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都认为,是基层的艰苦环境磨砺了自己。

  另外,现在很多单位用人越来越趋于理性,那些只是拥有高学历,而作风浮夸、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越来越没有市场。

报道中提到的那些单位,不惟学历选人才,更注重人的内在品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吃苦耐劳精神永远不能丢。

作为一个青年人更应如此。

不仅要把这一宝贵财富永远记在心上,更要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沉下心来,从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干起;扎扎实实,从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上做起,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坚持下去,必会大受其益。

学校不是研究机构,是教学机构,目的是培养人才。

敬爱的老师,亲爱得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吃苦耐劳》。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这一代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根本不知道吃苦耐劳是什么?

而且同学们心中也会想: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条件都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吃苦呢?

我们平常也学过以前有关吃苦耐劳的文章,可都忘得差不多了。

就像平时体育锻炼,一遇到什么小问题就提出在旁边休息不参加体育活动。

遇到天气寒冷或炎热的情况也会叫苦连天,尤其是作业多的时候或写日记的时候也会愁眉苦脸。

来打扫卫生,连笤帚也不想拿……上面这些在我们当中比比皆是。

同学们,吃苦耐劳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动。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必须拥有这种精神,在学习中更不能缺少。

    吃苦是成功的基石,任何事情想要获得成功,必须经过奋斗和努力,没有吃苦精神就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也不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古今中外,凡成功者都是在实践和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

在我国古代,王羲之的“墨池”、孙康的“映雪”还有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据说孔丘读了很多遍《易》,先了解它的内容,在掌握基本要点。

接着对其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读来读去,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磨断了几次,即使读到这中地步,孔子还谦虚的说:

“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事实证明,只有愿意吃苦,勇于吃苦,不怕吃苦的人,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见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根本无法尝到成功的喜悦。

既然要做到吃苦,就要先认识吃苦,因为认识的深度决定行动的力度。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意识到吃苦是一种财富,是一种资本,是一种素质,那么就要在自觉的学习、生活中坚持。

不能输在起跑在线----这句话被多少人奉为准则,但是又有多少人明白“吃苦耐劳”也是一条起跑线?

如今社会,,学习竞争激烈,吃不了苦就堵是住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吃苦耐劳”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现在真实的样子……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甩掉我们“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号,因为现在的新世纪更需要我们吃苦,发扬中华精神,一起走向美好明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章吃苦耐劳的发明家

    劳动和科学从此成为世界的主人。

    ——德•萨尔万迪

    忽略那些出身低微的人通过发明创造为英国所做的一切,我们再看看,没有他们的英议会将是什么样子。

    ——阿瑟•荷尔普斯

    我们已经在第一章简单列举了一系列出身于勤劳阶层的伟大人物,他们在人生的各个领域——科学、商业、文学和艺术——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杰出成就,他们的事迹表明,在所有事情中,由贫穷和劳累所造成的困难并不是不可克服的。

考虑到那些伟大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民族增添的活力和带来的财富,毫无疑问,我们都深深地受惠于那些出身微贱的伟大人物。

如果对他们在这一特殊行为领域的所作所为忽略不计的话,人们将会发现,事实上其他的人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真是少得可怜。

    发明家们创立了一些世界最伟大的行业。

人类社会获得的许多必需品以及舒适和奢侈都要归功于他们;由于他们的天才和辛勤劳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我们吃的食品,穿的衣服,家里的家具,让阳光照进屋里同时又把寒冷拒之屋外的玻璃,给我们的街道照明、给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的可燃气体,以及制造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工具等,都是众多勤劳的人和头脑所创造的。

因为这些发明,大多数人都变得更加幸福,每天都以个人幸福和公共乐趣得到增加的形式从中获益。

    虽然工业蒸汽机——机器之王——的发明,相对来说是属于19世纪的事情,但有关蒸汽机的设想,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产生了。

像其他的创新和发现一样,蒸汽机的发明也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一个人把自己当时看来毫无用处的劳动成果传递给他的后继者,后继者继承了这个事业并把它推向另一个阶段——这样延续了好几代人。

从此,这个由亚历山德里亚的英雄所传播出来的观念就再也没有消失;但是,就像隐藏在埃及木乃伊手中的麦粒一样,有关蒸汽机的想法,也只有到了现代科学的光芒普照大地之时,它才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在理论变成现实之前,蒸汽机一直什么也不是,直到成为能用双手操作的机器,它的价值才得以展现。

蒸汽机的发明过程,是一个体现了吃苦耐劳、辛勤探索、不断克服困难的精神的壮丽故事,这种神奇的机器自身根本不能述说其传奇、沧桑的历史!

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座人类自助精神所焕发出来的巨大力量的纪念碑!

围绕蒸汽机的发明,我们发现了一连串不朽的英名:

军事工程师萨瓦雷,达特茅斯铁匠纽卡门,玻璃安装工科雷,机械师波特,民用工程师史密顿。

在他们之上,屹立着勤劳、耐心、不知疲倦的詹姆斯•瓦特——一个数学仪器制造者。

   

     

 

 

 

 

 

 

 

 

 

 

 

 

教学后记:

 

一、引入

提问:

观察我们制作的小车,想一想它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

这些摩擦力起了什么作用?

(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着车轮的转动,也就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过程

 1、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1)提问:

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

汽车运动和停止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播放录像:

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光滑的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神。

 

乐(塑料)瓶、一个时钟、一支记号笔和尺子,小组商量一下打算做一只怎样的水钟?

    ·如果要制作一只计时10分钟的水钟,应在刚才的水钟上做些什么变化?

    ·能不能把我们的想法用画图的方法呈现出来?

    ·分小组设计水钟。

   2、制作水钟。

    ·根据设计图制作水钟的主体。

    ·确定适合的滴水速度。

    ·如果滴水速度过快或者过慢有什么办法可以调整?

    ·现在我们基本上都制作完成了,接着就是为水钟标1~10分钟的时间刻度。

    ·小组合作:

怎样标既简单又准确?

    ·给水钟标时间刻度。

   3、用水钟来计时。

    ·全班进行一个计时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水钟比较准确。

    ·小组商量: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

    ·怎样改进水钟?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  用摆计时的钟

彭显旗 2007-2

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摆钟计时的原理。

   2、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3、能够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相关的研究方案。

   4、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钟摆,了解影响摆摆动的因素。

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推测,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

演示用的摆钟、摆钟内部结构图、铁架、钩码、绳子、秒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像日晷、燃油钟、水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间计量的精确度。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摆钟。

    ·观察书本上的摆钟结构图和摆钟,说说摆钟是怎样计时的?

    ·小组交流:

摆钟是怎样计时的?

    ·数一数,一分钟摆钟的摆摆动多少次?

    ·一次是不是就能测量得非常准确?

    ·重复测量一分钟摆钟的摆摆动多少次。

  2、思考与问题。

    ·我们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摆?

    ·利用提供的绳子、铁架、钩码制作一个简单的摆。

    ·各小组利用秒表测量,重复测试并且记录结果。

    ·交流测量结果。

    ·怎么各个小组的摆一分钟里摆动的次数不一样?

    ·小组推测:

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什么有关?

    ·选择一种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方案。

    ·交流设计的实验研究方案。

    ·全班交流谁的设计方案最可行。

    ·怎么改进我们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案。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  测量摆的快慢

彭显旗 2007-2

教学目的:

   1、经历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的摆长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

   2、初步意识到得到精确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3、能够对自己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预测。

   4、通过自己的实验,初步了解影响摆暴动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教学重点:

能运用测量的方法对自己的推测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摆绳、钩码(或螺帽)、记录表、铁架、秒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摆动快慢有可能跟摆锤轻重、摆的角度、摆绳的长短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摆动快慢跟什么有关系?

  二、探究过程

  1、讨论实验研究的方案怎样进行。

  

(1)如果要研究这三个因素会不会影响摆的快慢,首先应该怎么做?

  

(2)引领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摆。

  (3)测量摆来回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

讨论测量几次比较好?

  (4)为什么要多次测量?

每次测量的结果需要记录吗?

  2、用摆做实验,测量四种摆摆10次所用的时间。

  

(1)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次需要的时间,并记录。

  

(2)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1倍。

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并进行记录。

  (3)比较两种测量数据,有没有新的发现?

  (4)将刚才的摆恢复成原来的摆,不改变摆锤的重量与摆动的角度,把绳长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同样重复测量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并且进行记录。

  (5)比较四种测量数据,有没有新的发现?

  3、思考与讨论。

  

(1)哪种摆摆动得快,哪种摆摆动得慢?

  

(2)你们怎样知道的?

  (3)现在你们觉得摆的快慢与摆的绳长、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有关吗?

  (4)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  调整钟摆

彭显旗 2007-2

教学目的:

   1、经历研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活动过程;经历对摆长不断调整直至使摆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活动过程。

   2、培养为能测量到一个精确的实验结果而不断地进行研究的意志品质。

   3、进一步理解摆是机械摆钟制造的原理。

教学重点:

研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教学难点:

使摆长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

教学准备:

摆锤、绳子两根、尺子、秒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呢?

          “要能比较顺利地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钟,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什么?

   二、探究过程

    1、摆长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得出摆长是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原因,那摆长是怎样

影响摆动次数的呢?

·根据原有的经验进行推测:

是摆长摆得快,还是摆绳短白得快?

·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小组研究:

摆长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

·用一根40厘米长的绳子制作成一个摆长是30厘米的钟摆,重复测量并且记录结果。

·不改变其他因素,将摆绳从30厘米减短到15厘米,重复测量并且记录结果。

·分析比较:

你觉得摆绳的减短引起了什么变化?

·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2、做个“钟摆”。

 ·提供一根绳子和一个摆锤,你能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吗?

怎么做?

·小组调整自己摆的摆长,直到摆每分钟摆动最接近60次为止。

·我们大家都完成了实验,你们觉得我们看到过的钟摆与我们今天制作的摆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之处?

·钟摆的摆绳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摆锤的形状是怎样的?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九课   保持时间统一

彭显旗 2007-2

教学目的:

1、经历感受时间从模糊到精确的活动过程。

2、了解一些高度精确的计时仪器以及精确的计时单位,知道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史以及人类发展的关系。

3、学会调整自己的时钟,初步了解我们国家时间标准的规定。

教学重点:

掌握校对时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精确计时与计时工具的发展。

教学准备:

时钟、每人查阅关于不断提高时间计量精读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和事、旅客列车时刻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前面我们知道古代用的计时工具,那如果把日晷和水钟拿到现代社会来,还能使用吗?

你们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

二、探究过程

 1、精确计时与计时工具的发展史。

  

(1)师:

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对时间精度的要求尤为严格?

  

(2)现代社会的计时工具已经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了?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P38的资料)

  (3)请学生说说计时精度的发展史。

  (4)随着对计时精度要求的提高,出现了哪些计时单位?

  (5)你们了解哪些为不断提高时间计量精度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和相关的事?

2、校对时钟。

 

(1)师:

“你们是几点上学的,又是几点放学的?

 

(2)我们学校里每个班级都有作息时间表,这些作息时间表一样吗?

 (3)观察材料P39的列车时刻表,从北京到大连的发车时间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4)为什么我们的作息表、列车时刻表、飞机时刻表等等都要统一规定?

 (5)思考:

如果每个地方的钟,每个人的表显示的时间都各自确定,那么,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还会有次序吗?

 (6)假如没有统一的时间会怎样?

 (7)当我们的手表与时钟出现计时不准确时,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校对?

 (8)收音机和电视里经常出现“北京时间“是什么意思?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10课  寻找时间的痕迹

彭显旗 2007-2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大树的年轮知道自然界中的一些事情能够记录时间的长短。

2、经历一次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时间留下的各种痕迹的活动过程。

3、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事物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教学重点:

会寻找时间的痕迹,知道时间的可贵。

教学难点:

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事物所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

自己以前的照片、作品、旧衣物等,搜集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植物与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以我们人的意愿而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够记录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呢?

揭示课题:

寻找时间的痕迹

二、探究过程

 1、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生物。

 

(1)请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

 

(2)师:

刚才有同学讲到大树的年轮能够记录自己生活时间的长短。

观察书本上P40页的大树年轮,你能说出这棵大树生长几年了?

 2、寻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周围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

 

(2)小组讨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学生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时   蔷薇花丛

彭显旗 2007-2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丛中的动植物。

   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丛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食性。

教学难点:

对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要考察植物丛,确定还大致区域提供学生选择进行考察活动。

分组材料:

学生活动记录本、放大镜、小铁铲等考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校园的蔷薇花丛在哪里?

你留心观察过花丛中的动植物吗?

以前我们曾多次到校园里进行观察活动,如对一棵树的观察,今天将再次到校园里去进行观察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蔷薇花丛里的生物。

    

(1)说说考察的准备工作。

    

(2)说说考察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3)说说怎样考察,准备考察些什么?

        让学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时需要观察的内容。

如花丛中有哪些植物?

花丛中生活着哪些动物?

哪些动物“住”在这里?

哪些动物来这里“玩”?

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4)学生分小组进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记录。

    

(1)了解认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对蔷薇花丛里的动物按食性进行统计。

动物名称

吃什么

食性

蚜虫

植物茎的汁液

植食

蚂蚁

 

 

蜜蜂

 

 

蝴蝶

 

 

 

 

 

 

 

 

 

 

 

 

 

 

   3、课后延续。

      课后继续多次观察,坚持观察,把新的发现补充到记录中。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它们是什么关系

彭显旗 2007-2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交流考察成果,认识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蔷薇花丛中的动植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在讨论中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会分析蔷薇花丛中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蔷薇花丛与动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花丛,并做好记录。

请几个小组汇报一下。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考察记录。

 ·请1—2个学生汇报展示考察记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他们的考察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总结评价学生的考察活动。

 2、讨论蔷薇花丛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

 ·蔷薇花的生长需要什么,它的食物和营养来自哪里?

 ·蔷薇花的邻里们生长需要什么,它们的食物和营养来自哪里?

 ·谁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和粪便,使它们成为植物需要的肥料?

 ·采用提问的方式,全班研讨交流。

 ·谁能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

  如:

肥料      蔷薇

          蔷薇       蚜虫

              蚜虫       瓢虫

  能把这些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连在一起吗?

  ·学生在记录本上表示各种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蚜虫      鸟

     蔷薇

                                   微生物        肥料

 3、了解动植物间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

  ·问:

除了食物关系,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蔷薇花丛是蚜虫、瓢虫等动物遮阳避雨的场所;

   蝴蝶为蔷薇传粉;

瓢虫为蔷薇花丛除害虫;

蚜虫等动物的粪便是蔷薇等植物的肥料。

……

·如果蔷薇花生长不好,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蔷薇花旁边的小草等植物长得太繁茂,会发生什么现象?

·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知道草地、森林、沼泽、农田、城市和矿区等区域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食物连和食物网

彭显旗 2007-2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掌握蔷薇花丛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谁能说说蔷薇花丛里的小动物们吃些什么?

   二、探究过程

    1、讨论:

它们谁吃谁?

    

(1)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2)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树叶     蚯蚓     鸟

    (3)分析这条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