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411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

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必考题)

一、阅读《纪昌学射》片段,回答问题。

①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能不眨一下。

②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

飞卫对他说: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

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根据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是指纪昌的眼力是在家里练习的。

(______)

(2)飞卫让纪昌先练眼力是为了让纪昌打好基本功。

(______)

(3)纪昌练眼力分两步走,先练习追踪快速移动物体,再练以小视大。

(______)

2.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请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意思的转换及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声音的延长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能不眨一下。

(________)

3.“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句中带点词“竟然”能否换成“果然”?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从句子的加点词你体会到纪昌是个怎样的人?

先概括他的特点,再具体说说理由。

①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②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还给谁

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

那时侯我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望着我。

他看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

他站起来,还在看我。

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过来。

他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根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

给你!

”他将小草当作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这个样子。

嗯!

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昵地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被我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

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记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               。

我要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总是美妙的。

这份能力,来自那根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凝视——________     激励——________

2.作者到A国后为什么情绪低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哪句话适合放在文中画横线处(   )

A.一笔无法偿还的债。

B.一笔没有债主的债。

C.一笔可以归还的债。

4.“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这里的“一笔债”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

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认真地对妈妈说:

“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拿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

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

妈妈注意到了,问他:

“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

“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

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

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

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

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

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

“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

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还要多。

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大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上走出来,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

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

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对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量力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把捐款当作“功课”,他希望把这一门“功课”做好,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

“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还要多。

”这是为什么呢?

你赞同妈妈的话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天,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小男孩为什么能做到不自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举行捐款献爱心活动,你认为是多捐好呢,还是不在于多少,只要尽力就行呢?

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家乡的蒿笋

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

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于寻觅它的踪迹了。

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

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

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

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

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

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香浓味鲜,美味可口,()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________  善良________  隐藏________

3.蒿笋生长在哪里?

请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姥姥家的小院

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居住的日子。

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早晨,一轮红日渐渐升起,给小院涂上了一层金黄色。

鲜艳的花朵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晨风夹带着香味迎面扑来。

院子西面,几根长竹竿架子上,爬满了瓜藤,稠密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又娇,又鲜艳,远远望去,好像一匹美丽的花布。

东北角是由金瓜架搭起的棚子,光溜溜的金瓜像吊灯似的挂在藤上。

瓜棚下面有几张桌子。

晚上,灯亮了,孩子们在这里嬉戏、下棋,大人们在这里乘凉、闲谈。

院子东面有几株像巨人一样高的白杨,还有几株果实累累的果树。

白杨树挺着高大的躯干,碧绿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直响,在响声中,可以闻到旁边果树上果子的清香。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

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子,半红半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

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内容丰富,种类多样。

(_________)

(2)指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________)

2.“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子,半红半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文中最能概括这句话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写出了小菜园的蔬菜种类之多。

从“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

A.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B.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居住的日子。

C.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4.“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失败”的导演

她是香港知名的导演,生活很简朴。

她没有名车,没有豪宅,影迷常常看到她拎着大袋子挤地铁,剪着利落的冬菇头,穿着帆布鞋,衣服也很随意,站在人堆里,就是一个普通的人物。

偶尔被影迷认出来,要找她签字合影,她总是摆摆手,逃一样地离开,根本不愿被众星捧月。

她又很谦虚低调。

别人都卖力(炫耀夸奖)自己的电影,希望多拉拢一些观众,她对于自己那些好评如潮的影视剧,总是找出缺点,觉得这部“拍得很粗”,那部“同时代脱节”,这部“无精打(采彩),有气无力”,那部“不理想,很失败”,仿佛她就是当下最失败的导演,拍出的好像全是烂剧。

她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稍梢)微出名点的导演,都喜欢大制作,似乎钱越多,拍出的东西就越好。

她却常常叫穷,不是假装,是真穷,因为她从来不肯拍赚钱的商业片,很很多时候,她靠到港大授课或者拍广告片维生。

她想要吸收资金,当然很容易,可是她却从来不这么做,她就是要让自己穷,让自己处在一个特别失败,特别难堪的境地。

她说:

“太舒服的生活要小心,不能沉迷。

由此,她的独立特行终于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只是因为她想让自己永远处在失败里。

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会有欲望努力向上,才会认真地选片,认真地拍片,力图让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完美。

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能虚心接受一切建议,不骄傲,不张狂,始终有一颗虔诚之心。

她就是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

2.用“仿佛”造两个不同的句子。

(1)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短文前三个自然段中对人物的介绍,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个词语是________。

4.短文第一自然段描写许鞍华的穿着和外貌有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中人物的事迹,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许鞍华让自己永远处在失败里,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芦苇(______)的苇絮

(______)的芦花(______)的白雪

2.这段文字交代了小英雄雨来生活的_______和_______。

3.芦花村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描写环境的句子,它的作用是()

A.一方面展示了雨来家乡美丽的风光,另一方面为下文叙述雨来脱险埋下伏笔。

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还乡河的美丽迷人。

C.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烘托了群众的悲痛心情。

5.你喜欢小英雄雨来的家乡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

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

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

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

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

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

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

这多有意思呀!

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 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_____)

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英雄战败大力神

①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上的人们过着穿树叶、吃野果的苦日子。

②天上有位好心眼儿的阿番神,他非常同情地上的人们,于是背着天王,偷偷地打开天门,把天上五谷的种子,悄悄地撒到了人们生活的大地上。

③由于得到了阿番神的帮助,因此人们种出的庄稼茎秆粗壮,颗粒饱满。

每到庄稼扬花的季节,远远望去,庄稼就像成群的绵羊,白花花地铺满了山坡,盖满了平坝。

到了收获的时候,打谷场上一片繁忙,一堆堆的粮食被运进了仓里。

从此,地上的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④这件事后来被天王知道了,非常生气,召来大力神,命他到人间,把人们丰收在望的庄稼全部毁掉。

这个大力神非常忠于天王。

月黑风高的时候,他降落到人间,来到庄稼地里施展威风,手拔脚踏把庄稼毁了个一塌糊涂。

⑤当大力神正在那里发威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质问大力神。

大力神依仗着自己一身的力气,蛮横地说:

“我是天上的大力神,浑身都是力气。

你们地上这些可怜的人们,谁敢和我比摔跤?

⑥大力神正威吓着人们,忽听一声大喊:

“慢着,别逞凶!

”这一声喊把大力神吓了一跳。

人们抬头看去,只见一个裸露着上身、腰间扎着一根腰带的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他浑身上下黑油油的,一块一块的肌肉凸着,简直如半截黑铁塔。

原来他是英雄朵阿惹恣。

“要摔跤,我们找块宽敞的地方去。

”说完,朵阿慈恣头也不回地朝深深的老圭山走去。

接着,大力神和众人也跟着他来到圭山头上。

⑦大力神和朵阿惹恣在圭山头上展开了较量。

他们整整扭摔了三天三夜,突然,朵阿惹恣一下失了手——膝盖着了地。

大力神瞅准机会拼命压下来,想把朵阿惹恣压翻在地。

朵阿惹恣单腿跪在地上,在地上压出了一个深深的坑。

⑧眼看大力神就要胜利了,只见朵阿惹恣收腰,吸气,双手卡住大力神的腰腿,猛一用力站了起来,乘势将大力神举过头顶,并远远甩了出去,直甩到十几里外的独石山边,在平地上挤出一条长长的深沟来。

⑨这一下大力神可丢尽了脸,再也不敢耍威风,只好灰溜溜地回天上去了。

⑩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摔跤仪式,来庆祝自己的胜利。

1.这是一个彝族神话故事,故事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记叙,主人公__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__的英雄。

2.根据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填写短文的主要内容。

事情的起因:

阿番神帮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天王派大力神到人间破坏庄稼。

事情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主要体现了古代彝族人民怎样的情感?

()

A.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对蛮横、无情的天王和大力神的憎恨

C.对善良的阿番神的感谢D.对英雄朵阿惹恣的赞赏、敬佩

4.第③段中画“”的句子运用____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5.短文在描写英雄大战大力神的过程中,有一个句子体现了神奇的想象,用“”画出来。

说一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十、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

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

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

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

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

(    )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

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

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

“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

”杨时望着程颐(    )的面容,说:

“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    )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3.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杨时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外阅读。

月亮的自述

我一直是人们(想往 向往)的仙境,人间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神话故事。

于是,我便被蒙上一层又一层(神秘 神奇)面纱。

人们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愿望 希望)。

首次乘着宇宙飞船来拜访我的人,一定会感到惊奇。

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我一直是十分美丽的:

有银光闪闪的宫阙,有奇花异卉,到处是琼枝玉树。

可是事实上,我仅有成片的环形山、坑坑洼洼的地面和一些地球上没有的元素。

由于缺氧气,动植物根本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

有趣的是:

行走在我的表面如同跳霹雳舞、太空舞。

因为我的引力相当于地球的1/6,(  )是最糟糕的跳高运动员,只需轻轻一跃,(  )会创造出数倍于奥运会跳高纪录的好成绩。

你们看见悬挂在空中的我,只有一个圆盘大,其实我的直径有3476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4,在太阳系的所有卫星中,我是老五。

因为我离你们38万公里,所以看上去才显得那么小。

你们看见的月光,其实是我反射的太阳光。

我是地球的卫星,环绕地球转,地球又自转,这中间平均每18年就有29次地球置身在我和太阳中间,太阳光正好被挡住不能射到我身上。

不见我的影子,好像被吞噬了,这种现象叫“月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狗吃月亮”。

太阳光全部被挡住叫“月全食”,部分被挡住叫“月偏食”。

还有,地球上的人终生只能看到我的正面,见不到我的反面,为什么?

那是因为我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即我绕地球旋转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从1969年以来,人类已经六次实现了阿波罗载人宇宙飞船登月。

听说现在已有向月球移民的打算,我听了真高兴,(  )我终日在茫茫宇宙中枯燥乏味地运动着,寂寞而孤独。

等到你们来了,就热闹了。

热忱(盼望 渴望)你们来做客,来定居。

1.画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词语巧搭配。

实现(   )   创造(   )

(   )地等   (   )的现象

4.什么是月食现象?

用“  ”在文中画出来。

5.读了本文,你知道了月球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登上了月球,你想对月球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内阅读

走月亮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